结核菌的实验室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3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是基于培养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以下是具体步骤:
1.痰液样本收集:患者需要提供早晨醒来时的深咳痰液样本,
以获得有效的细菌数量。
2.痰液预处理:痰液样本经过预处理,包括离心和去除杂质。
这一步通常包括液体化和浓缩痰液。
3.痰液培养:将预处理后的痰液接种到培养基上,通常是液体
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将逐渐增殖形成菌落。
4.鉴定:通过常规培养、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已培养
的菌落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
哪些药物对其具有抗菌作用,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因为它能够准确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可以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结果。
但是,该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周)来进行培养和鉴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需要其他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来尽早确诊结核病。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发布时间:2023-02-24T03:39:06.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导读] 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1292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江苏苏州2151313苏州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苏州215011【摘要】: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结果检测563份结核门诊送检痰标本中,257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子检测LAMP阳性率最高(53.7%),培养阳性率次之(47.5%),直接涂片阳性率最低(15.2%);35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三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占13.6%,培养和LAMP检测同时阳性率64例,最高(24.9%);306份临床诊断非肺结核病例痰标本,272例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未检到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阴性率占88.9%,假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LAMP检测5%,培养4.2%,涂片1%。
结论 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可以作为培养方法的替代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确诊肺结核,并进行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涂片;固体培养;lamp2020 年苏州高新区发病率为 49.13/10 万,肺结核仍居苏州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首位,防控形势仍旧严峻。
急需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技术和预防结核病感染新疫苗、新药品的出现[1]。
最新: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共识(最全版)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业界焦点。
编写组专家对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进行了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
本文包括涂片、培养、药敏试验等技术内容,希望能为临床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是经典致;, 引起肺结核和肺外感染。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初诊患者很多在综合医院就诊,但结核病在综合医院的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等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织专家撰写本共识, 供综合医院结核病病原学检查参考。
一、术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 MTBC) 该菌是细长、直或稍弯曲、两端圆钝的杆菌,长约1-4 μm ,宽约0.3~0.6 μm ,抗酸染色阳性,可致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MTB s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内蒂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等。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 NTM )是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菌种。
(二)活动性结核病MTBC感染人体后,处于活动期,患者有结核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MTB 感染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证据。
(三)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 LTBI)机体感染MTBC后出现持久免疫应答但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一种临床状态,临床上既无活动性结核病的症状、体征和明显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也无活动性结核病的影像学证据等。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痰涂片、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等。
1. 痰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是否存在,是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痰培养:将痰液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3. 结核菌素试验: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
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
4. 胸部X线检查:通过X光照射胸部,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病变,如结节、空洞等。
对于早期病变或隐匿性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这些检查也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介绍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一、标本采集结核病的标本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采集的标本应包括痰液、胸腔积液、尿液、脑脊液等。
在采集痰液时,应让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咳出痰液,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
采集胸腔积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采集尿液时,应让患者在清晨第一次排尿时采集,避免尿液的稀释。
采集脑脊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二、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涂片法、培养法、PCR法等。
涂片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较低。
培养法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金标准”,其灵敏度高,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实验室检测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标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报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三、结果判读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读。
涂片法和PCR法的阳性结果可以初步诊断结核病,但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培养法的阳性结果可以确诊结核病,但需要排除其他细菌感染。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包括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检测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结果判读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才能确保结核病的及时发现和诊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格按照标准化、规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格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结核菌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和辅助诊断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检测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
下面是结核菌素实验的方法步骤:
1. 注射部位选择:选择前臂屈侧或内侧皮肤进行注射,避开皮肤破损处和瘢痕处。
2. 注射剂量:通常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作为抗原,注射剂量为0.1毫升或0.1毫升/公斤体重(一般为2-5毫克),注射至皮下。
3. 观察时间: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
4. 结果判断: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硬结直径,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大于等于5毫米为阳性。
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但出现红晕、瘙痒等症状时也视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菌素实验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结核病,它可能是曾经接触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反应。
因此,结核菌素实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是否患有结核病。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实验活动描述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肺结核病菌的培养、检测和分析等操作。
3. 风险评估
3.1 潜在风险
在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中,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 接触肺结核病菌可能导致感染;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实验室中的肺结核病菌扩散;
- 实验室设备缺陷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通过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进行的。
本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调研,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 实地考察,评估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
- 与实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操作过程和经验。
3.3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为中
等级别。
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但可以通过合适的
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4. 控制措施
为降低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以下控制措施应被采取:
-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防护知识;
-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程序等;
-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实验室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
5. 结论
本报告对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这些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一、样本采集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的样本主要包括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等。
采集样本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样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并注明采样时间、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等信息。
二、样本处理1.痰液处理:将痰液放入无菌容器中,加入等量1%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作用15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取沉淀物涂片检查。
2.肺泡灌洗液处理:将肺泡灌洗液过滤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检查。
3.血液处理:抽取病人静脉血5~10毫升,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检查。
三、抗酸染色涂片染色采用萋-尼氏染色法,涂片干燥后用萋-尼氏染色液染色,然后用碳酸钠溶液冲洗,最后用无水乙醇脱色,晾干后镜检。
抗酸染色阳性表明涂片中有抗酸菌存在,可用于初步诊断结核病。
四、培养法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在罗氏培养基或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时约6~8周。
培养阳性表明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可用于确诊结核病。
五、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试验方法有多种,如纸片法、比例法等。
药敏试验结果可作为选择和调整抗结核药物的依据。
六、鉴定与分型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和基因鉴定等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鉴定与分型。
这些方法有助于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七、质控与报告发放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的质控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室内质控主要是对检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试剂质量、仪器校准等;室间质评则是通过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来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结果经审核后发放给临床医生或病人。
报告应包含样本采集时间、病人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芒图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
它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种穿刺试验,如蒂内测试(Tine test)。
直到2005年,英国还在使用霍夫测试(Heaf test),但现在也改用了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荷兰、葡萄牙、南非、美国等国家使用,并且这还是美国胸腔学会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所推荐使用的方法。
它也被原苏联和现曾属于苏联的国家使用。
简介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
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
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
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
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注射局部无变态反应发生。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有两种,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是柯赫(R.Koch)首先发明的。
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则是由塞伯尔(Seibert)首先制备的。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是芒图(Mantoux)氏法,即将OT或PPD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取0.1毫升注射于左前臂掌侧前1/3中央皮内(注意:左手),72(48h~96h)小时检查反应情况,应注意局部有无硬节,不可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若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节直径小于0.5厘米,则为阴性反应。
若注射部位硬节直径超过0.5厘米,但在1.5厘米以下,为阳性反应。
若注射部位反应较强烈或硬节直径超过1.5厘米以上,为强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变态反应,过去曾感染过结核,但不表示有病,因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也呈阳性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和传播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观察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平板,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其上,并进行培养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平板上形成了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
这些菌落呈现出浓密的黄色,形状不规则。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落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分枝,这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特征。
实验二:结核分枝杆菌的耐酸性测试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这是其在人体内存活并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特性,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含有酸性培养基的管子中,并进行培养观察。
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在酸性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并在培养基中形成了菌落。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结核分枝杆菌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
实验三: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研究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
首先,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将其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内。
随后,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制造气流,如喷嚏、咳嗽等,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是否会被气流传播。
实验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通过气流传播,并在容器内的其他培养皿上形成新的菌落。
这一实验结果强调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中空气传播的重要性。
实验四: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首先,我们将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并将其接种于含有不同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部分菌落仍能够存活并繁殖,而其他菌落则无法生长。
这表明,这些结核分枝杆菌对某些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
这一实验结果提示了结核病治疗中耐药菌株的存在,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QB—SPOT结核实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是一种运用IGRA技术,检测被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 10)分别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以辅助诊断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TBspot试验通常指T-SPOT试验,即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又称为结核菌感染干扰素释放试验,是利用结核特异性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受试者体内是否存在结核效应的T淋巴细胞,从而判断被检查者是否感染结核杆菌。
该检查的原理是结核杆菌感染之后,T淋巴细胞会形成免疫记忆。
通常在体外分离到T淋巴细胞之后,培养增殖T细胞的同时,用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刺激,激活T细胞记忆,有记忆的细胞则会分泌大量的干扰素。
结核T-SPOT检查即为结核菌T细胞斑点检测,是临床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新型检查方法。
通过检测干扰素的量,判断该细胞是否存在结核感染形成的记忆,进而通过进一步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
但它的结果不能作为单独或决定性诊断活动性结核的证据,阳性结果仅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结核杆菌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
但是否为活动性结核,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现在已经有多项研究的结果显示,T-SPOT试验只能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但无法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因此对于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有限。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 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内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 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内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试题1. 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特性是:A. 抗原性单一B. 抗原性不稳定C. 抗原性多样(正确答案)D. 抗原性易变2.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免疫是主要的免疫反应机制B. 体液免疫反应同样重要C. 免疫反应仅在感染部位发生(正确答案)D. 产生的免疫反应可持续多年3.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A.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抗体B.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C. 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D. 评估个体的细胞免疫状态(正确答案)4.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淋巴细胞受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B. 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C. 不需要巨噬细胞的参与(正确答案)D. 可产生记忆细胞5. 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哪种细胞参与了细胞免疫反应?A. T细胞(正确答案)B. B细胞C. NK细胞D. 以上都是6 对于疑似肺结核患者,应首选哪项检查来明确诊断?()A. 痰涂片抗酸染色B. 胸部X线检查(正确答案)C. 结核抗体检测D.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7. 下列哪项不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A. 具有抗酸染色特性B. 常呈散在分布C. 可产生外毒素(正确答案)D. 对干燥有较强抵抗力8.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A. LB培养基B. TSA培养基(正确答案)C. PDA培养基D. MEM培养基9.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A. 抗酸染色B. 培养(正确答案)C.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 免疫学检测10. 结核分枝杆菌在抗酸染色中表现为?()A. 红色(正确答案)B. 黄色C. 蓝色D. 绿色11.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A. 磷脂B. 蛋白C. 蜡质D. 碳水化合物E. 类脂(正确答案)12. 下列关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红色B. 蓝色(正确答案)C. 抗酸D. 不抗酸E. 橙黄色13.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 选择培养基B. 鉴别培养基C. 营养培养基D. 高盐培养基E. 抗酸培养基(正确答案)14.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学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对干燥有抵抗力B. 对湿热敏感C. 对紫外线敏感D. 对酸碱不稳定(正确答案)E. 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15.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检测,不正确的是()A. PPD试验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B. T-SPOT.*TB试验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C.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结核病D. 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提示体内存在活动性结核病E.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检测所有分枝杆菌感染(正确答案)16 . 下列哪项不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A.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B.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C. PPD皮肤试验D. 细菌培养(正确答案)17. 关于结核抗体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正确答案)B. 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正确答案)C. 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和陈旧性结核(正确答案)D. 不能用于疗效观察(正确答案)18. 关于结核病实验室诊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金标准(正确答案)B. 结核抗体检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正确答案)C. T-SPOT.TB试验阳性仅代表体内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不一定表示患病(正确答案)D. 胸部X线检查可以确定肺结核病的部位、范围、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19. 下列哪些方法可用于结核病的诊断?()A. 结核菌素试验(正确答案)B. 痰涂片抗酸染色(正确答案)C. 胸部CT检查(正确答案)D. 结核抗体检测20. 结核分枝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正确答案)B. 对紫外线敏感(正确答案)C.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正确答案)D.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正确答案)。
结核菌的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结核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1.痰涂片检查
痰标本采集:
一般应采集3种痰标本:
即时痰:就诊即时咳出的痰
清晨痰:清晨深咳出的痰
夜间痰:就诊前夜间咳出的痰。
痰标本的要求:
痰标本采集的时间、痰标本质量好坏和是否在使用抗结核药等均直接影响结核菌的检出。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
痰量为3ml~5ml。
晨痰涂片阳性率比较高。
当患者痰少时,可采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导痰。
痰涂片结果:包括:阳性、阴性
结果的意义:
涂片染色阳性只能说明抗酸杆菌存在,不能区分是结核菌还是非结核分枝杆菌。
由于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较少,故检出抗酸杆菌对
诊断结核病有极重要的意义。
直接涂片方法简单、快速,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涂片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连续检查3次以上,可提高其检出率。
2痰结核菌培养
确定诊断:
临床怀疑肺结核,但直接痰涂片结果为阴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行痰培养。
确定诊断的培养检查应采集2个合格的痰标本,即夜间痰和晨痰。
耐药监测:
以耐药监测为目的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获得分枝杆菌的纯培养物用于药敏试验,所以一般选用涂片阳性的标本进行培养。
药敏试验:这是了解抗结核药物是否对结核菌敏感、诊断耐药结核以及指导结核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痰培养结果:包括:阳性、阴性
痰结核菌培养的灵敏度高于痰涂片检查,可直接获得菌落,便于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未进行抗结核治疗或停药48-72小时的肺结核患者可获得比较高的检出率。
痰结核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培养4-8周。
3、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国内结核病的检测,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的是痰涂片镜检。
由于它敏感性差,漏检率可达40%-80%。
而结核菌培养通常需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结果,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有时,结果还没有出来,病人却已经不在了;或病人虽然在,但早已离开医院,这就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