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标解读(2011版)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48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专题讲座
课标 2011 版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语境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胡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老师们好。这一讲的题目是“课标 2011 版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语境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老师们通过本讲的学习:
•对 2011 版课标中有关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理念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能理清有关语境、策略和方法等概念
•能了解一些有关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能掌握一些方法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能了解一些有关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能掌握一些方法来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课标理念
•面向全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强调过程: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注重实践:学生应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
•突出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关于词汇教学
课标 2011 版二级词汇分目标
课标 2011 版五级词汇分目标
课标 2011 版五级词汇表说明
1. 根据本标准的语言知识目标要求,五级应该学习 1500~1600 的单词。本词汇表列出 1500 词,要求学习和掌握基本词义和用法,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 100 词。
2. 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本词汇表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课程性质: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三、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
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初中英语课标2011版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了实验阶段的
任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标准2011》在课程价值、课程性质、课程设计、课程理念、分级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主要变化及其背后的意义,对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深化英语课程改革,推动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提升
英语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标准2011》的主要变化入手,探讨和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意义和力求解决的问题,为广
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推动和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The recent issue of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1)" indicates the end of the piloting phase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phase of development. In 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curriculum, some key changes have been made regarding the value, the nature, the design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he specific standards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nges and their underlying purposes is crucial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promoting a more balanced and high quality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by discussing of the major changes,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changes and problems to be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一)
2011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
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
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
解读
一、建国以来的《英语课程标准》的改变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公布了《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它包括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54年,教育部为减轻学生负担,决定初中停开外语课程。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这是建国以来教学要求最高、教学内容最多、课时要求最多的一部大纲。文革后的1978年,教育部制订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部大纲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包括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的教学大纲。1980年,该大纲修订为第2版,基本内容未变。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大纲后首次附词汇表。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经过实验,于1992年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修订为第2版。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了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后,大纲的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在高中阶段,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三年级为选修课。1993年,制订了《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年编订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3月,颁发了试验修订版。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2001版)》(实验稿),该版本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经过两年实验后,教育部于2003年在实验区就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初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和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加他们和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眼,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标准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新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工具性和人文性
2011新版《课程标准》与以往地课标相比,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人才的培养。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也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
很好的依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明确了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义务教育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