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1
陌上桑教学设计学校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设计例如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学问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把握“汉乐府〞常识。
〔二〕力量目标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尝,培育同学观赏诗歌的力量。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育同学肯定的想象力量。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育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力量。
〔三〕情感目标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育同学宠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悟诗歌的语言,培育同学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诵读品尝、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通过反复吟咏,领悟我国古代诗歌的美丽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供应牢靠的根底。
四、课时支配l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观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同学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同学把握肯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秀丽、擅长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擅长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浩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东南隅yú倭堕髻wō 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 zi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踟蹰chí chú谁家姝shū骊驹lí缃绮qǐ鬑lián3.同学对比解释,弄懂课文意思。
《陌上桑》教案《陌上桑》教案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
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
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
如:1、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2、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3、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5、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6、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7、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指点迷津:(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二)重点难点突破1、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
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
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
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
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
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
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
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一)掌握字词1、注音敷fū倭wō髻jì缃某iāng绮qǐ驹jū冉rán陌mò2、词句补释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词语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陌上桑》一遍,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陌上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陌上桑》这首古文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陌上桑》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文诗,通过桑树的形象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深沉。
教学《陌上桑》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理解《陌上桑》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前导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桑树的视频,或者展示桑树图片,引发学生对桑树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桑树了解多少?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陌上桑》这首诗?对这个标题有什么想法?2.整体感知让学生先通读《陌上桑》,感受整首诗的氛围与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请几位学生来读诗,并带着学生一起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文本分析教师通过分段解读诗中的文字、修辞手法等风格特点,向学生传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可以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诗中的桑树形象有何特点?与人生有何类比?•诗句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的效果有何作用?•诗中的情感表达有何特点?•诗人通过《陌上桑》想要表达什么?4.情感共鸣让学生就自己对诗中意境的感受或者与自身的经历进行联想,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与同桌分享。
可以准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认为诗中的桑树和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觉得诗人写《陌上桑》的初衷是什么?•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或者感悟?5.创作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对《陌上桑》的感悟和联想的小短文。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意境、感悟、人生哲理等方面进行创作。
6.展示与点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小短文进行展示,并进行同学间的点评和交流。
也可以由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估1.小组内互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换创作的小短文,进行评估和改进。
2.教师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内容、表达方式、情感共鸣等方面进行评价。
陌上桑(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陌上桑》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人物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能够领悟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陌上桑》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模仿创作,提高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标注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拓展与延伸1. 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陌上桑》为主题的活动,如演讲、朗诵、戏剧表演等。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
2. 模仿创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陌上桑》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
学生通过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课后阅读:教师推荐与《陌上桑》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
2、古人写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绿叶扶花。
“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
”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
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二、解题。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陌上桑》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1 介绍《陌上桑》《陌上桑》是一首描绘古代农村生活的诗歌,通过描写采桑女罗敷与陌上郎的邂逅,展现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人物的淳朴情感。
1.2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陌上桑》,使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生活的情景,欣赏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年代、古代农村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陌上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韵律、押韵、意象等,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陌上桑》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2 课文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古代农村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古代农村生活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2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陌上桑》,使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生活的情景,欣赏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知识点等元素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的背景和主题的理解。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陌上桑》的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学生用书:《陌上桑》原文及相关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对《陌上桑》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陌上桑》吗?它的作者是谁?”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
二、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陌上桑》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3. 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启示。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个人写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请学生以《陌上桑》中的某一意象或修辞手法为主题,写一段话。
2. 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去后,深入研究《陌上桑》中的某一意象或修辞手法,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主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学生在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方面表现较好,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陌上桑》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红颜弃世”、“陌上花开”等。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美感。
《陌上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 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 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独立研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陌上桑》所展现的美好自然景色和浓郁人文气息;2. 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诗人简介2.1.2 诗作背景2.1.3 诗作意义2.2 课文朗读与解析2.2.1 全文朗读2.2.2 诗句解析2.2.3 艺术特色分析2.3 课后作业2.3.1 背诵全文2.3.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图片展示:《陌上桑》描绘的景色;3.1.2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2.1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3.2.2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3.2.3 分享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3 诗歌欣赏与分析3.3.1 引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意境;3.3.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3.3 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学生朗读、讨论、分享的积极性;4.1.2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4.1.3 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4.2.1 背诵全文的情况;4.2.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成果;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陌上桑》;5.2 相关资料:诗人简介、诗作背景等;5.3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6.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6.1.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6.1.3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陌上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这首古文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和理解《陌上桑》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掌握《陌上桑》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陌上桑》的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课文原文和相关图片。
3. 打印或复印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通过课前导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
2. 谈论一下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以及他们最喜欢的诗歌。
Step 2:介绍诗歌《陌上桑》1. 介绍诗歌的作者:王之涣。
2. 简要介绍《陌上桑》的写作背景:这是唐代初期一首流传甚广的民间民歌。
Step 3:分析诗歌内容1. 分段诵读诗歌原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忧虑,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Step 4:分析诗歌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1. 解读诗歌中的比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
2.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
3. 分析诗歌的意境、节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Step 5:理解诗歌语言和表达1. 分析诗中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2. 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
3.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
Step 6:阅读理解与讨论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7:写作活动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陌上桑》的主题和意境。
2. 鼓励学生扩展写作,以《陌上桑》为题目,写一篇自由写作作文。
Step 8:课堂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陌上桑》的理解和欣赏。
2.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陌上桑》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3)能够运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作品鉴赏能力;(3)通过模仿、创新,提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2)作品的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3)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难点:(1)作品深刻内涵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等;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5. 实践操作法:模仿、创新,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陌上桑》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3. 讲解:讲解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内容;4.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5. 赏析: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6. 实践:模仿、创新,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新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周:了解《陌上桑》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第2周: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第3周:讲解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内容第4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第5周:赏析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第6周:模仿、创新,进行写作练习七、教学资源准备1. 《陌上桑》原文及注释2. 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3. 相关作品鉴赏资料4. 写作练习素材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介绍《陌上桑》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第2周: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第3周:讲解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内容第4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第5周:赏析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第6周:模仿、创新,进行写作练习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陌上桑》的形式和内容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陌上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 写一篇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 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意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4.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陌上桑》的作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陌上桑教学设计5学科:语文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陌上桑》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复印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用朗朗上口的语调朗读《陌上桑》,并引导学生一起读。
导入(5分钟)1.导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你了解过唐代的诗歌吗?你知道《陌上桑》是唐代的哪位诗人的作品吗?感悟诗词(10分钟)1.让学生阅读《陌上桑》,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鉴赏诗词(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陌上桑》的意境和意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2.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给你什么启示?感知意境(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感触深厚的诗句,并描述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作文训练(20分钟)1.让学生根据《陌上桑》的意境和主题,以题目为《陌上桑》写一篇作文。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范文。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进行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文。
2.教师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评阅作文,并做必要的修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陌上桑》这首古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作文训练,学生的意象感知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对教学内容和要求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的诗句;(2)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2)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诗意;(2)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词韵律和格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陌上桑》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教学目标;2. 学生准备:预习《陌上桑》,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陌上桑》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2)诗词朗诵:教师朗诵《陌上桑》,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教学讲解:(1)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2)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陌上桑》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陌上桑》,并分析其他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6.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对比拓展: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与《陌上桑》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3)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陌上桑》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2)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深入理解;(2)诗歌语言的细腻感受和文本解读的准确性;(3)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诗歌《陌上桑》的深入研究和理解;(2)相关的文学资料和参考书籍;(3)教学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陌上桑》;(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3)准备参与讨论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诗歌《陌上桑》的背景进行了解;(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3. 学生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解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1《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陌上桑》是一部以乡土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乡村里,女主角陶延年长大,她以自己的农家出身为傲,并且靠自己的勤劳和勇气追求幸福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分析如何设计教案,以便更好地教授《陌上桑》。
教材分析在教学《陌上桑》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教材分析,这包括小说的结构和用语。
这本小说共三十章,每一章都包含不同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因此,在教授小说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将每个角色的姓名、关系和故事情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程目标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大致情节,理解主题并进行评述。
学生们应该能够分析小说中所探讨的道德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并将其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针对这一本长篇小说,老师可以采用阅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进行阅读和思考,这将有助于他们记住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小说的结构和情节进行排列,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教学安排:第一册第一章:家庭祭祀第二章:儿时世界第三章:杀鸡、花轿和茅草屋第四章:贩皮蛇第五章:班级政治第六章:初恋第七章:转赴前线第八章:文革时期第九章:婚姻第十章:生活节奏的改变第二册第十一章:桶底捞月第十二章:初孕第十三章:寻医问药第十四章:北上第十五章:民主运动第十六章:逃亡第十七章:电视和旅游第十八章:我愿意第十九章:金融危机第二十章:祖国呼唤教学技巧如何让学生对《陌上桑》感兴趣呢?这里提供以下小贴士:1、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促进讨论。
学生可以就小说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
2、采用吸引人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将背景音乐与小说结合起来,以此来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氛围中。
3、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使教学更加生动。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剧本并进行表演。
《陌上桑》教案设计共3篇《陌上桑》教案设计1《陌上桑》教案设计《陌上桑》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其中的“陌上桑”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词句。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经常会将这首诗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人文素养。
本篇文章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陌上桑》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掌握其中的文化内涵;2.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朗读、背诵时多角度进行思考;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艺术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短暂的视频,介绍《陌上桑》的背景及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重要性。
2. 课堂学习(1)了解诗歌背景及作者经历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查资料,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陌上桑》的诗歌背景以及作者王之涣的人生经历。
如唐代文学发展、诗人的身份地位等。
(2)学习诗句教师朗读《陌上桑》全文,介绍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3)探讨情感表达在学习诗句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表达的闲适、快乐;“陌上桑,骚人憔悴”所表达的哀伤、思乡等,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文化欣赏通过学习《陌上桑》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中华文化,并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如“既不磨洗,又作冷眼看”所表达的勇气和情操等。
3. 课后延伸(1)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或想象,创作一首新的诗歌,体现出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情感。
(2)朗诵比赛安排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诵,加强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2)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朗读、背诵时多角度进行思考。
《陌上桑》教学设计3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2)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隅(yu2 )敷(fu1)笼系(ji4)倭(g3)绮(qi3)襦(ru2)捋须(lv3)髭(zi1)著媜头(zhuo2 qiao4)踟蹰(chi2 chu2)妹(shu1)宁可(ning4)千余骑(ji4)骊(li2)鬑鬑(lian2)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
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
叙事性强。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2.关于《陌上桑》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
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
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劣行为。
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
《陌上桑》教学设计
摘要
《陌上桑》教学设计河北省鹿泉市石井乡中学刘培筠一、教材分析:《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它写了采桑女秦罗敷以其对爱情的坚贞和聪明机智,拒绝了太守的调戏。
这首诗用了大量笔墨侧
《陌上桑》教学设计
河北省鹿泉市石井乡中学刘培筠
一、教材分析: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它写了采桑女秦罗敷以其对爱情的坚贞和聪明机智,拒绝了太守的调戏。
这首诗用了大量笔墨侧面描写烘托出罗敷的美貌,不仅营造出活泼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罗敷与使君的对话。
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了罗敷不畏权贵机智聪明的“美丽”之处,让无耻的太守尴尬扫兴。
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和审美理想寓意在诗中。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罗敷自保纯贞、聪明、机智、勇敢及侧面描写,烘托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并不太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对人物典型意义的分析,更高层次地提高学生认识美的内涵,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及对美的评判能力。
二、设计理念:
作为初一的学生,他们学习古代诗歌的水平还停留在诵读、积累及初步感知诗歌特点的初级阶段,要想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欣赏水平及审美情操,需本着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由形式到内容,由表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体会感悟刻画人物的写作特点及古文化的博大深邃。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罗敷自保纯贞、聪明机智、勤劳勇敢、睥睨权贵的反抗精神。
2、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提高审美评判能力,即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品质美二者合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个人最得意欣赏的艺术写真照片,收藏的刊物、画报上、美术课上古今中外人物艺术画像。
对收藏的艺术画像做好“美”的评论发言草稿:艺术品的作者、国籍、时代、表达内涵、艺术价值地位影响等。
(2)教师准备: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关于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少女拉达艾梅斯哈尔,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卫队长菲比思特写镜头的剪集光盘,或彩色插图放大图片。
同学们熟知的丑陋无比寓言大师伊索画像,其貌不扬音乐作曲大师贝多芬画像等。
调查收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对美丑认识偏差及种种表现。
(二)新授课导入:
1、导语:第六单元学过的《木兰诗》和今天要学习的《陌上桑》都是乐府诗民歌中的名篇。
《木兰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北方巾帼女英雄形象,而《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江南采桑少女勤劳、勇敢而又聪明机智不畏权贵的美丽形象。
请大家先默读一遍课文,标注出生字或不明白其义的词语。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查阅注释、查阅工具书解决标注的字词。
[疏通阅读障碍]
3、困难、疑点“集市”大交流:对个人不能解决的词语、句意,同桌、前后桌,甚至离开座位串桌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在课堂内巡回参与学习、讨论,并及时答疑。
[培养学生间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探讨精神,师生共同参与]
4、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及语感能力]
5、学生先直观揣摩文中的插图,特别是人物神态,理解性地朗读一遍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大意,试做复述课文准备。
6、共同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复述课文,学生听后互相补充指正。
教师及时多做肯定性点评。
7、人物分析大讨论。
[按座位自然分组]
问题:[投影仪显示]
(1)从罗敷的穿戴揣测她的生活状况及身份。
(2)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到罗敷为什么都停止了他们的工作而停留不前?来往的过路行人互相嗔怨什么?
(3)太守为何与锄者、耕者等人不同,却提出了“宁可共载不?”你认为太守是个什么样的人?
(4)罗敷为什么极力夸赞自己的“夫婿”是“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秦罗敷给你完整的印象是个什么样的人?
(5)作者极力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而采用“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式的手法呢?
(三)结课语:针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特别是那些大胆敢于阐发自己创造性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目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成就感、成功感,激发学习热情]
(四)作业布置:(1)借鉴《陌上桑》侧面描写及烘托手法,做一次练笔片断:写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用侧面描写法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2)收集筛选你的课前准备资料,爱美术的同学根据《陌上桑》课文内容画一幅美女罗敷图,供下次课内展示。
[以上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拓展延伸
(五)新课导入语:
上节课,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了关于秦罗敷、使君太守这两个人物及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分析的很不错,做到分析有据,言之有理。
有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一堂课,我们就罗敷的美进一步分析辩论:秦罗敷的美就在于她有出众的外貌吗?秦罗敷还有其它美的东西使人叹服?什么样的美才是最完整的美?
(六)课堂活动:
1、就老师板书的问题进行各抒已见的争鸣辩论。
教师退出辩论方,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按同学自然形成的小组,将每人准备的艺术照、收藏的艺术画像,个人画的美女罗敷图进行交流传阅,赏析评价。
教师巡回参与各组评选活动,评出大家共同认可的最美的画像或艺术写真照片,挂在课堂前供同学们观看、评析。
[培养学生感知美,认识美]
3、教师同时也挂出自己收集准备的课件资料:画像挂图:寓言大师伊索、音乐作曲大量贝多芬。
有条件的可以播放电影《巴黎圣母院》特写镜头的剪辑:敲钟人加西莫多,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少女艾梅斯哈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卫队长菲比思等人物特写。
(也可挂彩色图照片)
教师对以上人物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就以上人物凭直观印象选出美的和丑的。
[表象认识美]
4、教师再对挂图中的人物(或电影中特写人物)作较具体的内在品质介绍,让学生再次评论以上人物的美丑。
[目的:
让学生认识美、丑的本质]
5、学生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美的标准是什么?[统一学生审美认识]
6、再讨论:进一步认识罗敷这个人物真正的美在何处?太守丑在了何处?
[拓展延伸学生对美丑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七)结课语兼布置作业:
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一篇诗文: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同学们知道了采桑女罗敷的纯贞美丽,更可贵的是她勤劳勇敢,聪明机智,睥睨权贵的反抗精神。
她不仅有着外在美,而且具有内在美,同时还学到了侧面描写和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堂“美”的辩论,使我们认识了美的内涵:内在的美极为重要,只有内在美加上外在美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如果你对美还有更多的认识,理解或想法的话,请你写成随笔,以供交流。
2、请你收集一些论美的名人名言。
(教师提供阅读信息: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电影光盘《巴黎圣母院》。
)
和谐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