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2)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57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工作目标1.深入解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概念与特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计划经济的内涵,阐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2.探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与发展:本文将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历程,分析计划经济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展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借鉴和发扬计划经济的优点,创新计划经济体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任务1.收集与整理相关理论与实践资料:为了确保文章的深度与广度,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划经济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2.分析与评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效:通过对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深入分析,提炼计划经济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探讨提供实证依据。
3.撰写文章并按期完成: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撰写一篇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确保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请注意,内容是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计划,具体写作内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如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进行修改和完善。
任务措施1.深入研究理论基础: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深厚。
我将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的理论发展,以此来把握计划经济理论的精髓。
同时,也将关注当代学者对计划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期在文章中展现计划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2.实证分析历史经验: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历史的深入分析,尤其是中国的计划经济实践,我将探讨计划经济在实际运行中的成效和问题。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主义能够搞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5.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6.经济;法律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9.资本组织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二、单项选择题:ADCBA CAAA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 ABCD 3. ABCD 4. AC 5. ABCE 6. ABCD 7. ABC 8. BCD四、辨析题:1.答:此命题不正确。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富裕。
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3)因此,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2.答:此命题不正确。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排斥计划机制的作用。
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而且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与计划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其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
3.答:此命题不正确。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0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2011-04-13 13:29 提问者:664966745|浏览次数:1328次我来帮他解答满意回答2011-04-13 13:3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第一节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和发展一、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一)“社会主义”的来源1、“社会主义”一词来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则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三)早期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1、1848年欧洲革命的历史经验2,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一)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二)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三)30年代后期到1949年(四)从50年代开始到当代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简述(一)议会选举上台执政,百年梦想变成现实(二)越、老、古:搞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共识(三)拉美:左翼纷纷上台执政,社会主义思潮激荡第二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苏联建国后的特殊国情下形成的。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一)自卫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期间,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粮食摊派制。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上颁布了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禁止土地买卖、出租和抵押。
全部土地、地下资源和水域收归国家所有,免除了农民的一切债务,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1918年,为了战时需要,打击富农和投机倒把分子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破坏,决定实行粮食垄断制。
粮食的收购与供应统一由粮食人民委员会经营,农民的余粮必须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为了保证前线和后方的起码供应,1919年苏维埃政府实行粮食摊派制。
国家确定粮食最低需要量,然后逐级分摊直至农户。
第二,加快所有制改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形成计划经济原因:(1)客观条件:国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2)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们示范效应2、计划经济的意义:积极意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先从理论上思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上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1,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是中性的3,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到今天几乎不复存在。
但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基础,对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开发和繁荣地区,以及实现更高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首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助于减少经济资源的某种偏向性分配。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负担重新分配,实现经济社会改革和政府投资,从而营造出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此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助于减少长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基础和结构。
其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引发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创新,并促进企业的自主发展。
因此,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应不失之间,既要保护国家的基本利益,又要允许企业自由开展活动,实现共同的繁荣社会。
此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利于拉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咨询、分析、预算、审计、统计等,也可以作为衡量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设定的重要参照系。
同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能够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指导有关部门的资源分配,从而达到节约开支、节省资源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确保公平分配、为整个社会提供持久基础和结构、改善贫富差距、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立起制度优势,实现快速、持续、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C4. C5. B6. A7. A8. D9. C10. C11. B12. D13. A14. B15. B16. B17. C18. C19. D20. D21. A22. C23. D24. B25. A26. C28.D29.C30. B31. C32. A33. D34. D35. A36. D37. D38. C39. A40. A41. B42. C43. B44. A45. B46.A47.C48. A49. A50. B51. C52. D53. B54. D55. B56. D58. A59. A60. D61.A62、D63.D64.A65.B66.C67.C二、多项选择题1. ABD2. ABC3. AB4.ACD5.ABC6. ABCD7. AC8. ABCD9. AD10.ABCD11.ABC12.ABCD13.ABC14.ACD15.BCD16.ABCD18.ABCDE19.BCD20.ABCD21.BC22.ABCD23.AD24.BD25.ABDE26.BCD27.ABC28.ABD29.ABCE30.ABCD31. ABC32. ABC33. ABCD34. BCD35. ABC36. ABCD37. ACD38. CD39.ABCD40.ABCD41.ACD42.BCDE43.ABCD44. ABCD45. ABCD46. ABCD48.ABCD49.ABCD50.ABCD51. ACD52. ABCD53. ABC54. ABCD55. ABCD56. ABCD57. ABCD58.BD59.ABCD三、简答题1.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中常用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应该如何进行规划与调节。
本文将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两种不同的手段,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来统一和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必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即国家掌握主导地位,通过计划来统一调度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 高度集中和有计划性:经济计划应当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有计划性,以确保国家能够全面掌握经济运行的情况,并预测和调整未来的经济发展。
3. 均衡发展和优化配置:经济计划应当追求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 综合平衡和可持续性:经济计划需要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进行综合平衡,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实施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在实施经济计划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包括:1. 预算计划:通过编制国家预算,明确各项经济指标和目标,并将其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以指导和调控经济活动。
2. 分配计划:通过对资源的统一安排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公平,同时避免浪费和不正当的分配。
3. 产量计划:通过制定生产计划,统一规划和调配各个生产部门的产量,确保产品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4. 价格计划:通过国家对价格的调控,指导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调整,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社会公平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经济调节。
在市场调节中,仍然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 支配地位转移和掌握:国家要转变角色,由计划经济主导转变为市场经济主导,通过引导市场机制的发展来掌握资源配置的决策权。
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中国建国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经济的实施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创中国建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措施,旨在实现国家工农业的公有制和对私营资本主义的改造。
1.国有企业的建立为了解决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体系。
这些企业被国家统一管理,国家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和资源分配,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农村集体化运动通过农村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被合作社或集体所有,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社会主义教育与医疗体系的建设在建国初期,中国大力推进教育和医疗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医疗制度,中国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推动了社会进步。
二、计划经济的实施为了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整,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通过制定国家计划来统一调度资源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1.五年计划的推行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了多个五年计划,通过制定详细的经济目标和任务,来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计划经济的实施,中国实行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战略。
国家在计划中安排资源和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改善,减少了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社会稳定性。
3.重点产业的扶持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中国采取了重点发展战略,为一些关键领域和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建国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计划经济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江泽民提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1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