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异构异模复习考案习题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8-3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内典:佛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 D解析“矩度”应该是“规矩法度”的意思。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八)本试卷共12。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卷只装订不密封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赠医者汤伯高序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基础知识链接常见18个文言虚词词性及释义1而词性释义(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 ( )(《鸿门宴》)(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 )(《游褒禅山记》)(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 )(《劝学》)(4)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 ( )(《石钟山记》)(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 )(《劝学》)(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 ( )(《冯婉贞》)(7)吾尝终日而思矣 ( ) ( )(《劝学》)(8)某所,而母立于兹 ( ) ( )(《项脊轩志》) 答案 1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 2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3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4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5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6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7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修饰关系,可不译 8 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2乎(1)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 ( )(《殽之战》)(2)延伫乎吾将反 ( ) ( )(《离骚》)(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 )(《师说》)(4)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 ( )(《赤壁之战》)(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 )(《师说》)(6)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 ( )(《庖丁解牛》) 答案 1 语气助词,表示推测,相当于“吧” 2 语气助词,表示句中停顿 3 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4 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5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6 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的样子”3其(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 ( )(《殽之战》)(2)虽九死其犹未悔 ( ) ( )(《离骚》)(3)其皆出于此乎? ( ) ( )(《师说》)(4)其孰能讥之乎? ( ) ( )(《游褒禅山记》)(5)则或咎其欲出者 ( ) ( )(《游褒禅山记》)(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 )(《师说》)(7)其若是,孰能御之? ( ) ( )(《齐桓晋文之事》)(8)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 ( )(《廉颇蔺相如列传》)(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 )(《游褒禅山记》)(10)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 ( )(《石钟山记》) 答案 1 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2 语气助词,无实义 3 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 4 副词,表反诘,“岂”“难道” 5 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6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 7 连词,表假设,“如果” 8 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 9 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10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4为(1)为吾子之将行也 ( ) ( )(《殽之战》)(2)慎勿为妇死 ( ) ( )(《孔雀东南飞》)(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 )(《鸿门宴》)(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 ( )(《六国论》)(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 )(《史记·货殖列传》)(6)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 ( )(《报任安书》)(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 ( )(《屈原列传》) 答案 1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八)(南通密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河的发源地,是清亮澄净的雪川,安宁而,像个不请世事的稚童;黄河的入海口,则是波澜不惊的滩地,厚重而安详,好似的耆儒。
这其中虽有六盘山间扭动的灵巧,河套平原静躺的安沃,三秦大地你浊我清的分流,却再也没有一处地方像壶口一样,一样酒脱奔放。
A. 纯粹老气横秋肆无忌惮B. 纯净老态龙钟肆无忌惮C. 纯净老气横秋汪洋恣肆D. 纯粹老态龙钟汪洋恣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具体语境中考查。
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
本题中,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
纯净:指无污染的,单纯洁净的。
语境说的是“像个不谙世事的稚童”,重在强调心境上的单纯、涉世未深,应选“纯粹”。
老气横秋:指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年轻人缺乏朝气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语境中“耆儒”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应选“老态龙钟”。
肆无忌惮:指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使用对象为人,且是贬义词。
汪洋恣肆:指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
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
根据语境“洒脱奔放”应选“汪洋恣肆”。
故选 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刚好日光加烂时, 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小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缓缓延伸到远方。
②小河的流水声,妇女的将衣声,孩童的婷戏声,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
③“一曲溪流一板桥,院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帝制时代,政权与皇权经常是同义词。
从理论上说,重大决策只能由皇帝定夺,然而皇帝又不可能以一人之心智决天下万机,所以有集思广益之功的“朝议”,就被用作一种重要的决策方式。
简单地说,“朝议”就是先民主后集中,臣工献策而皇帝拍板。
朝议的资洛和范围,可以反映出君臣间,以及各官署、各政治势力间的权力分配。
汉代朝议的参与者,一般有丞相、诸卿、将军、列侯及大夫、博士、议郎等。
丞相,诸卿分别是行政首长和各有专职的大臣,他们参与朝议理所当然。
将军议政,可视作早期国家文武不分的政治残余;列侯议政,则显示了分封制与贵族制的历史影响——爵号是一种富有传统意味的身份标志。
至于给大夫、博士、议郎以议政资格,则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儒生提供了发言的管道。
与后代高官多出自科举士大夫的情况相比,这种管道多少有点”另类'色彩,也就是说,是把儒生士人当成一种有异于行政官吏的特殊人物来对待的。
秦汉建立了宰相制度。
”相”这个官称的本意是辅助。
战国后期”相”逐渐变成了百官之长,形成了丞相制度,尊之则称为”相邦”。
汉代为避刘邦之讳,又改称“相国”了。
"宰相”在古代大多数时候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执政首脑之称,哪些官职可以看成宰相,是因时而异的。
按祝总斌先生的意见,同时拥有议政权及监督百官执行权者,就是宰相。
西汉前期,丞相位望甚隆,经常对皇帝直言不讳,甚至言所不当言。
其原因有二:一是这时还处于历史前期,大臣们还保留着隆重的元老身份;二是汉初丞相来自功臣,他们是刘邦的助手、开国元勋。
所以这时候君、相关系远未定型。
曹参做丞相时奉行“清静无为“方针,无所事事,惠帝(高祖之子)表示不满,而曹参不改初衷,直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意思是皇帝你一边看着就成了,就让我照着老规矩办吧。
汉武帝初年,丞相田妢甚为骄横,荐人做官起家就是二千石,以致汉武帝去质问他:你任命官儿还有完没完?我还想任命几位官员呢。
但汉武帝时帝国走向全盛,其统治长达53年,几乎占了西汉历史的四分之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
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
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卷八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
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
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
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
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
五线谱依据五条橫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
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
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l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
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
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
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
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
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
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詹鼎传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
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御史曰:“法贵杀有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
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
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
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①窅(yǎo):怅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答案 A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等;还有要保持句意的完整性。
根据句意可知:“何预我事”不可断开,可排除B项;“自苦奚为”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D两项,故答案为A项。
参考译文治官如治家管理官府如同管理家庭,古人常常有这样的教导。
一家的事,不论缓急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
有不知道的,就不能治理好。
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要做的事多得如草丛,如学校,如驿站,如粮库,如监狱,如农田水利,如桥梁堤坝等,凡要做的事很多。
观察时机揣度实力,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原来没有的谋划它。
如果说:“它们没有被整治,与我有什么相干,人生苦短,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产生,那么各种政务都会被毁。
所以前辈讲,对公家的事物一点不尽心,就是用不当的手段获得利禄,得罪天下。
二、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_麾_下_数_十_人_遁_入_山_谷_保_险_自_固_郡_邑_患_苦_之_江_阴_侯_吴_良_承_诏_求_寇_已_移_檄_旁_县_兵_且_集_召_德_基_计_事。
易错题:文言文阅读解题常见误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
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①,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騃:ái,愚蠢,痴呆。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C断句时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通读原文最后订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问之,傅..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基础学问链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状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敬重。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名、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分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有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慧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将籍贯和名与字兼称。
2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
2021年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道家术语“八卦”为何成为传播小道消息代名词?《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
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上加贴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
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
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
在著名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板块的点击量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娱乐论坛之一,充分说明了八卦的吸引力。
人们热衷八卦,首先源于态度表达的自然需要:小道消息是八卦的主要内容,但人们一般不会对普通人今天晚上吃了什么菜、见了什么人感兴趣。
真正令人想八卦的,主要源于人们的态度或者说是对那些八卦消息的看法。
当获得的小道消息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就容易引起互动,形成八卦。
如果只呈现事实或现象,缺少人们的主观推测、发挥,八卦就很难形成。
八卦,使人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大家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八卦的参与者或推动者。
有人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
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有八卦兴趣的人语言表达能力更出众,生存能力更强,可能会胜过甚至淘汰那些没有八卦兴趣的人。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是维系群体交流和稳定的工具,能促进群体繁荣。
因为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同伴和敌人信息的掌握,以获取资源。
从人们的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八卦有不少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人很轻松地制造话题,增添亲切感。
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
八卦让两个看似无关的人创造出共同话题,拉近人际距离,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
基础知识链接《考试大纲》要掌握的120个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苏洵《六国论》)(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贾谊《过秦论》)(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5)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李朝威《柳毅传》)(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答案(1)动词,爱护(2)动词,爱惜(3)动词,吝惜(4)动词,喜欢,爱好(5)形容词,心爱的(6)通“艹爱”,隐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4)君安与项伯有故?( )(司马迁《鸿门宴》)(5)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司马光《赤壁之战》)(6)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形容词,安稳形容词,安逸,舒服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疑问副词,怎么动词,抚慰,安抚使……安定3被(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蒲松龄《促织》)(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司马迁《屈原列传》)(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司马迁《屈原列传》)(6)被明月兮佩宝璐( )(屈原《涉江》)答案名词,被子动词,覆盖动词,蒙受,遭受介词,表被动动词,通“披”,披散动词,通“披”,穿4倍(1)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加倍(2)动词,通“背”,违背5本(1)自言本是京城女(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3)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4)今存其本,不忍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孟子·离娄上》)(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欧阳修《伶官传序》)答案副词,本来,原来本源树干稿本,诗稿主要的、基础的东西推究本源,考察6鄙(1)孔子鄙其小器( )(司马光《训俭示康》)(2)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3)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5)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动词,鄙薄,轻视名词,边远的地方,边疆轻贱浅薄,鄙陋边邑,这里用作意动词,以……为边邑7兵(1)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3)得选兵八万人(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贾谊《论积贮疏》)答案军队兵器士兵战争8病(1)病万变,药亦万变( )(《吕氏春秋·察今》)(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答案疾病担心,忧虑生病困苦不堪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苏轼《石钟山记》)(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司马迁《屈原列传》)(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答案细看,观察明察,了解洁净考察,举荐看得清10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杜牧《阿房宫赋》)(4)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史记·项羽本纪》)(5)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名词,朝廷名词,朝代,在这里指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名词,早晨动词,拜访、拜见动词,上朝,朝见11曾(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答案动词,通“增”,增加副词,曾经副词,竟然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12乘(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苏轼《石钟山记》)(2)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屈原《涉江》)(3)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史记·陈涉世家》)(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5)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殽之战》)(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贾谊《论积贮疏》)答案动词,乘坐动词,登上量词,辆介词,趁着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动词,相连,相依13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六国论》)(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4)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连词,假如,果真副词,确实,的确形容词,真诚真诚的心意14除(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班固《苏武传》)(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4)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5)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元日》)答案名词,台阶动词,修治,整理动词,任命官职动词,清除动词,逝去,过15辞(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6)使皇武子辞焉( )(《左传·殽之战》)(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司马迁《屈原列传》)(8)《归去来兮辞》( )(9)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10)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案动词,告别,辞别动词,计较名词作状语,用委婉的言辞名词,言辞,文辞名词,托辞,说辞动词,告诉名词,文学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词,命令动词,推辞,拒绝16从(1)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5)樊哙从良坐( )(司马迁《鸿门宴》)(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陶渊明《桃花源记》)(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司马迁《鸿门宴》)答案跟随动词,参与动词,依顺,听从名词,通“纵”,合纵,指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策略动词,依傍,紧挨着介词,由使……跟从(1)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苏轼《石钟山记》)(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3)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沈括《梦溪笔谈》)(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答案副词,大概,恐怕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副词,几乎,近乎危险18当(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司马迁《鸿门宴》)(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 )(《庄子·人世间》)(4)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5)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6)北邀当国者相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8)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9)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班固《苏武传》)(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11)惴惴恐不当意( )(蒲松龄《促织》)答案介词,对着,向着动词,对等,比得上动词,抵挡,挡住两者相抵在……时候动词,主持动词,占据,把守应当动词,判处副词,必定,一定动词,符合19道(1)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4)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5)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9)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答案道路动词,取道名词,方法、途径,道义主张说名词,风尚道理,规律名词,主张,学说(1)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蒲松龄《促织》)(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蒲松龄《促织》)(4)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苏轼《石钟山记》)(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6)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司马迁《鸿门宴》)(8)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时间:150分钟满分:152分基础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原涉,字巨先。
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
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时又少行三年丧者。
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
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
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困赴人之急为务。
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
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
家无全部,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涉。
”还至仆人,对来宾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
”来宾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诸客奔跑市买,至日昳②皆会。
涉亲阅视已,谓仆人:“愿受赐矣。
”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来宾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
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
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
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
涉迫窘不知所为。
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
”尹公许之。
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
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
涉本不怨也。
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来宾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
来宾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
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
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
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
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③欧:通“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1)若:你,你们。
奈何:为什么。
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呢。
(2)性:生性,本性。
诱进:引导人进取。
推拔:推举选拔。
于寒素中:介宾结构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到动词前。
参考译文欧阳君出生在闽地乡下。
还是幼童时,就不跟其他小孩子亲近玩耍,行走坐立常常自己独处。
十多岁时,在乡里没有关系好的朋友。
每当看见河边山畔有一点点风景可以观赏,内心就独自欢喜,常常手拿一本书,流连于风景而忘了回家。
遇到月明风清之景,有时很晚了还会留在那里,内心怅惘不能释怀,自己却不知道原因,大概他的本性就喜欢山水吧。
不怎么懂文章时,跟随别人去问文章字句,忽然有一句话非常合乎他的内心,很长时间内心感到很得意,长吟高啸,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他的父母不了解他的内心,常常对乡里人说:“这儿子不知道他心志怎样,怕不会成为沦落的饥民吧。
不知道他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乡人中有知道事情多见闻广的人,都来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欧阳行周从此就天天读书,叹服仰慕圣人平易近人的教化,通晓君臣父子之间的礼节,对于忠于君主孝敬长辈这些事情,唯恐达不到圣人的要求。
提笔写文章,言辞秀美,才思敏捷,一般人们说不出来的,他写起来却很容易,从此名声在乡里显扬。
建中、贞元年间,他的文章兴起,名声更加显扬,瓯闽一带,人们不知道还有别的文人。
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文章方面名望很高,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常公到福建之后,把欧阳行周比作芝英。
每逢他有文章问世,就屡次加以赞赏激励。
游玩宴饮,一定会招来欧阳行周同席。
欧阳行周更加谦让有礼,一举一动绝不会失礼。
常公对他的了解,随着时间更深入了。
欧阳行周的名声逐渐在江淮一带响亮起来,并且都传到京城去了。
当时的人认为常公善于识别真正的人才。
不久,宰相陆贽主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文章,录取士人之多,之前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欧阳君的名字自然也在榜中。
经常跟欧阳君文道相同、才能不相上下的,有侍郎韩愈、校书李观,等到把欧阳君并入几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中,人们到现在才信服。
欧阳君的文章新奇,没有什么沿袭的东西,才能不曾乏困过。
他精于事理,所以文章大多周密详尽;切合于感情,所以叙述事情非常详尽:应当让他职掌当下的文坛,来改变文风。
他忽然去世了,上天多么无情啊!欧阳君对我说过亲朋故旧的情分,首推我的外祖父一家。
所以他写的文章之中,为我的伯舅所写的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从文集里得到验证。
所以我在幼年时,就在外祖父家拜见过欧阳君。
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欧阳价从南安来到福州,献上欧阳君的旧文一共十编,从头到尾有很多篇,哭泣叩拜请求我为他写一篇序言。
我已经答应他的要求了,但文章终究没写完。
欧阳价没有文名,又早就死去。
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人查访他的后人,于是找到了他的孙子欧阳澥。
不能让欧阳君的文章就断绝在他的传人身上,于是为他的文集题写序言,也用来完成他后人的心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鹘说①(节选)柳宗元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②有年矣。
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余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鹘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③其掌,左右而易之。
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④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
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
”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斯固世之所难得也。
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⑤,炳炳而白⑥者,暴之徒。
”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
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鹘,其立趯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⑦,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
孰若鹘者,吾愿从之。
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①本文通过写鹘取小鸟暖爪而又放走小鸟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凭外貌观人。
②浮图:指佛塔。
下文的“浮图之人”指僧人。
③燠:温暖,暖和。
④浮图之跂:佛塔的最高处。
⑤翘翘而厉:张扬而刚烈。
⑥炳炳而白:明亮而热烈。
⑦的然:看东西特别清楚。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固世之所难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毛耶翮耶,胡不我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居住在佛塔下边房子里的僧人,观察鹘鸟十分仔细。
(2)这确实是这个社会所难得的品行啊。
(3)羽毛翅膀,为什么不施予我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翻译。
(1)句中,“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是定语后置句,“室宇”属名词活用为动词,“伺”译为“观察”,“熟”译为“仔细”。
(2)句中,“固”译为“确实”,“斯”译为“这”。
(3)句中,“胡不我施”是宾语前置句,“胡”译为“为什么”。
参考译文有一种猛禽名叫鹘,在长安的荐福佛塔上筑巢居住有一年了。
佛塔的人,(他的)房屋就在佛塔下面,观察得非常清楚,给我说那鹰的事道:“冬天的晚上,这只鹘,必定要抓一只可以充满它的爪子一握的鸟来,用来暖和它的脚掌,左右脚交换,早晨就抓着它上佛塔的角上。
放掉那鸟,伸着头看,一直看到那鸟飞得再也看不见为止,它必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飞去。
如果是东边,那么这天不会去东边追逐食物;南北西方向也是一样。
这鹰不也是卓越有品格的鸟吗?使用了那鸟的热力于是爱惜它的生命却忘记了自己的饥饿,还远离并回避它,这不是仁义之道吗?长远保持它的道义,专一坚守它的意志,不违背它的心志,本来就是世间所难得的事情啊。
我很讨厌现今的说法:“以温柔而恬静,安详而温顺的就是善良之辈;张扬而刚烈,明亮而热烈的就是残暴之辈。
”那些枭鸺,白天隐藏晚上神气;老鼠不是躲在居住的洞里,就是沿着墙跑,这些东西不是接近温柔者(的样子)吗?像那鹄,它站立时昂扬,动起来迅猛,目光犀利,鸣叫响亮,这样不是接近张扬者(的样子)吗?由此而评价它的行为,就是当今的说教所说的不可取的吗。
谁象鹄那样,我愿意学习他。
羽毛翅膀,怎么不长在我身上?寂寥的长空,开心可以忘记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