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导向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0.59 KB
- 文档页数:3
地方高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作者:张博,张海军,岳浦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0期张博,张海军,岳浦庥(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101149)摘要: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应该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
地方普通高校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04-02基金项目:北京市2014财政专项《服务于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区域电子商务系统研究》资助(0351405721)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培养模式单一。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上还是采用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重理论,重基础,轻实践,总是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此思想影响下,不论是“985”、“211”还是普通高校,专业培养方案都围绕专业知识设计,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本专业学习型、研究性人才。
学生知识面窄,动手实践能力差。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专才到专才、通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并举,这就要求我们从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梳理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四个转变,从单纯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加强素质教育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方向转变,从注重共享教育向注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转变,从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的综合性转变[1]。
2.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是金字塔尖上的明珠,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没有就业问题,90年代,虽然自主择业,但是由于大学生绝对数量少,供不应求,所以也没有就业问题。
海南自贸区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海南自贸区是我国自贸区试验区中的首个全岛自贸区,于2018年4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
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国家重大改革开放战略的新引擎,海南自贸区的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海南自贸区的建设不仅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打造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新型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海南自贸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以及政府推动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纷纷入驻。
在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海南的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海南自贸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他们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在海南自贸区背景下,如何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通过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策略,以及海南自贸区下的关键要素和模式创新,为海南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海南自贸区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和推动自贸区建设的需求。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剖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并深入研究海南自贸区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和模式创新。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海南自贸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加快自贸区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其他自贸区或特殊经济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中国特色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
2. 正文2.1 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可谓是多方面的。
海南自贸区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是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战略意义。
海南自贸区的建设可以加快中国与国际市场对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8期地方高校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高校办学理念,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方向,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走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思路、方式和方向。
根据有条件适合的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以试点、示范、引领的方式,通过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模式,逐步推广。
树立一批试点方案科学、社会发展需求迫切、实施取得显著成绩的高校为典型,并给与政策和经费大力支持,从而引领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当然,地方高校加快转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地方高校转型要正确定位应用型是高校发展中的一条道路,为地方大学发展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途径。
但应用型不是低水平,低层次的,而是一个地方高校发展的方向。
应用型,指的是以需求导向。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目的是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需求导向。
不同类型的大学存在,不仅是学科发展水平的要求,也要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2]。
首先,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明确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职责使命。
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立足点,以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地方高校改革的切入点、创新点。
其次,加快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抓住不断出现的新行业和新技术发展的机遇,加强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建立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
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3]。
以我校的化工专业为例,充分利用淮北当地的丰富煤资源的优势,与企业进行需求对接,以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合作位切入点。
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煤深度加工研究中心,建立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形成我校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促进新理论和技术渗透并应用到生产中去,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
文化视野429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研究林迎春 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特点,本科学院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逐渐成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也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基于此,现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着力点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429-01伴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面临了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就是如何帮助地方本科院校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找到准确定位,扩展自身发展空间。
通过专家们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当前最重要的职责。
一、将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作为发展前提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格局和办学理念主要取决于专业设置规格,优化专业结构和调整专业设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本科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需要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起来,这是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产业机构的发展前提。
首先,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可以为当地学校的规模扩张、办学规模等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产业结构优化也能为学校设立学科专业指明方向;再次,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各行各业专业人才,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为本校所用,以此来调整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最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可以为校企合作创设合作条件。
本科院校发展是以“主动适应”作为主要出发点,将服务本地区经济机构调整为发展原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发展重点,对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调整,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院校在设立专业方面,一定要显现出地方特色,设立一些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展社会服务方式,拓展社会服务推进。
就学校设立的专业来讲,其发展模式主要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也就是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地方高校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互动与合作,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以期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还可以为地方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讨摘要:本文结合西安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地方高校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区域发展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012-01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一大部分,其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和服务对象与其所处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专业教育中结合区域经济需求,针对性的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是现阶段地方大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1 紧跟时代发展,明确培养定位,更新教学理念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分为学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高校三种类型,其中大多数地方二类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以教学为主,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主要开展应用型、开发性的研究,为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服务。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扩展到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以水质为中心,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为目的的特殊产业。
水工业的提出,明确了给水排水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排水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化的要求,标志着给水排水工程学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必经之路。
2 结合地方特色,搭建教学平台,满足“应用型”要求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之近些年来国家努力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的政策以及开展的大量基础性建设,都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根据调查表明,西部地区给水排水人才涉及的领域包括自来水公司、市政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管理部门。
高等教育2019 年 3 月154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机制研究张雪军(山东交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7)摘 要:面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地方院校需要建立“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价值链”的动态调整机制。
通过对地方产业规划的分析,找出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向需求,调整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输出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估。
建立持续循环的信息汇集、传导机制,最终形成整个高等教育价值链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产业对接一、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对接的意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关键在于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伴随2018年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十强产业”规划的实施,对于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必须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为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政府主管部门、高校、企业应当在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同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产业需求。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对接产业发展到循环改进,从数量到质量,从就业到人力资本价值体现的全面创新和提升。
[1]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对接的理论依据潘懋元教授和邬大光教授在《我国发展地区性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的文化科学中心”,指出有些地方高校“忽视了高等教育地方性的主要价值就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刘志鹏认为“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在所有的定位中,人才培养类型与层次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即高校服务区域范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价值链的含义可以概括为:第一,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如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第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增值,如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就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第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专业培养的内部活动,而且还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所涉及的外部活动。
面向区域经济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1. 引言1.1 区域经济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支撑,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
应用型人才是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能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朝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应用型人才还能有效缩短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的转化周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步伐。
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只有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与人才互相促进,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创新和竞争力。
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为企业或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和合作,促进团队工作效率和氛围的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他们的培养与引进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