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职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
- 格式:ppt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46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校定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等)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54学分:适用对象: 中专肢残班二年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在感性中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1.1 第一阶段1.1.2 第二阶段1.1.3 第三阶段1.1.4 第四阶段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应用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2.3 计算机网络的用途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1.3.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3.3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1.3.4 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和应用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分类1.4 实训一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1.5 实训二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习题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2.1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2 数据通信的一般过程2.1.3 数据通信系统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2.2 数据通信介质2.2.1 有线传输介质2.2.2 无线传输介质2.3 数据传输及交换技术2.3.1 数据传输技术2.3.2 数据交换技术2.4 数据通信的其他关键技术2.4.1 数据编码调制2.4.2 信道复用2.4.3 差错控制2.5 实训安装网络接口卡教学要求:1、理解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习题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3.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3.1.1 网络体系结构3.1.2 网络协议3.1.3 网络协议分层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模型3.2.2 OSI参考模型的组成3.3 TCP/IP参考模型3.3.1 TCP/IP的体系结构3.3.2 IP3.3.3 TCP3.4 实训一安装TCP/IP3.5 实训二配置IP地址3.6 实训三使用ping命令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2、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习题第4章计算机网络硬件教学内容:4.1 服务器和工作站4.1.1 网络服务器4.1.2 网络工作站4.2 网络传输介质4.2.1 双绞线4.2.2 光纤4.2.3 同轴电缆4.3 网卡4.3.1 网卡的功能、分类和选购4.3.2 安装网卡4.4 集线器和交换机4.4.1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4.4.2 选购集线器和交换机4.5 路由器4.5.1 路由器的功能4.5.2 路径表4.5.3 路由器的配置4.5.4 选购路由器4.6 实训一网卡的安装过程4.7 实训二识别双绞线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了解网络传输介质、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3、熟悉常用的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参数及产品特点,学会选购路由器、交换机及网络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本理论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在把握教学对象对理论知识“必要、适度、够用”的原则下,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知识;全面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网络设备使用与管理》、《局域网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课时为48。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标准而制定的,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有四方面:(一)职业性本课程是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设计,充分考虑了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协调,充分考虑课程和社会岗位的协调,内容选取紧紧网络网站开发管理岗位进行,其内容容量和内容模式都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的特点,理论够用,注重训练和实践。
(二)能力性本课程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网络网站开发管理能力的培养,结合高职特点,课程设计上重视各类实训,设计有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岗位实训等内容。
(三)实际性除了注重内容选择、容量方面的合理,我们还注意内容顺序、教学模式、效果考核等方面的合理,整体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合理,教学模式和手段多样化,效果考核指标清晰,落到实处。
(四)现代性现代性是指借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另一是指能与时俱进,有开放性,能有效进行内容更新,适应课程发展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一)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熟悉小型局域网的组网方法,网络设备的简单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二)技能目标具备互联网服务的简单使用和配置等网络操作技能,如双绞线的制作、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简单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等。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校定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等)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54学分:适用对象: 中专肢残班二年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在感性中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1.1 第一阶段1.1.2 第二阶段1.1.3 第三阶段1.1.4 第四阶段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应用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2.3 计算机网络的用途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1.3.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3.3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1.3.4 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和应用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分类1.4 实训一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1.5 实训二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习题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2.1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2 数据通信的一般过程2.1.3 数据通信系统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2.2 数据通信介质2.2.1 有线传输介质2.2.2 无线传输介质2.3 数据传输及交换技术2.3.1 数据传输技术2.3.2 数据交换技术2.4 数据通信的其他关键技术2.4.1 数据编码调制2.4.2 信道复用2.4.3 差错控制2.5 实训安装网络接口卡教学要求:1、理解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习题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3.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3.1.1 网络体系结构3.1.2 网络协议3.1.3 网络协议分层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模型3.2.2 OSI参考模型的组成3.3 TCP/IP参考模型3.3.1 TCP/IP的体系结构3.3.2 IP3.3.3 TCP3.4 实训一安装TCP/IP3.5 实训二配置IP地址3.6 实训三使用ping命令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2、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习题第4章计算机网络硬件教学内容:4.1 服务器和工作站4.1.1 网络服务器4.1.2 网络工作站4.2 网络传输介质4.2.1 双绞线4.2.2 光纤4.2.3 同轴电缆4.3 网卡4.3.1 网卡的功能、分类和选购4.3.2 安装网卡4.4 集线器和交换机4.4.1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4.4.2 选购集线器和交换机4.5 路由器4.5.1 路由器的功能4.5.2 路径表4.5.3 路由器的配置4.5.4 选购路由器4.6 实训一网卡的安装过程4.7 实训二识别双绞线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了解网络传输介质、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3、熟悉常用的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参数及产品特点,学会选购路由器、交换机及网络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传输介质、协议及其应用等内容,学生将通过本课程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掌握常用的协议和网络管理和维护技术。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计算机网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课程设计要求如下:1. 组建项目团队每个团队的人数不得超过5人,至少要有一个组长。
团队成员之间应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2. 项目选题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确定一个项目选题。
选题应与计算机网络相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实用性。
3. 项目要求项目要求团队成员对选题进行调研和分析,设计出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最后编写实验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选题报告:在第一周提交,写明项目选题及其意义和目标,以及做此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在第二周提交,包括流程图、说明文档等。
•实验操作:在第三至第十周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实验的操作环境可以自行搭建或选取一款现成的工具。
•完成报告:在第十一周提交,要求包含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分析、改进等内容,格式要求为学术论文的格式。
报告应该包括开发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最终展示:在第十二周展示已完成的实验项目,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展现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资料1.Andrew S. Tanenbaum, David J. Wetherall. (201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教学设计1. 前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是计算机系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等,以及基于Internet的各种应用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2. 教学目标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让学生掌握Internet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带入计算机网络的千丝万缕的网络周期性流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传输方式和协议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计算机网络概述2.典型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TCP/IP)3.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4.网络安全(传输层加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等)5.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3.2. Internet应用在Internet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将从应用程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常见的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针对Web技术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Web基础2.HTML和CSS基础3.JavaScript和jQuery基础4.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5.Web安全和隐私4. 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4.1. 讲授式教学我们将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件练习和课后作业。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是一门教学重点,兼具理论和实践性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运用,加深对Internet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和技术,掌握网络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Internet应用的基本操作,包括浏览器、搜索引擎、邮件、聊天工具等;3.实践落地基本网络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4.进行网络分析、优化和安全防护,了解网络攻击、防范措施等;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网基础知识:TCP/IP协议族、OSI七层模型、网络设备等;2.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地址转换等;3.网络协议:ICMP、ARP、TCP、UDP、HTTP等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网络安全:网络攻击、防御、安全策略、防火墙、VPN等;5.Internet应用:邮件、聊天工具、FTP、HTTP、DNS等。
三、课程设计实施1.设计课程实验: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包括IP地址的设置、子网划分、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等;2.执行自学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自由探索网络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如Wireshark、Nmap、Ping、Tracert等;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网络应用实践,如邮件发送、聊天工具使用、FTP文件传输、HTTP访问等;4.课程作业:根据教学要求,完成网络分析、优化和安全防护作业;5.课程考核:期末考核包括实验报告、作业、课堂测试、期末考试。
四、课程设计预期效果本次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如下:1.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深入理解和把握;2.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网络工具和应用;3.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网络配置和安全防护;4.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分析和优化能力;5.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及 Internet》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及 Internet 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它们。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及 Internet 呢?计算机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桥梁,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让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
Internet 则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世界各地的众多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高速公路。
通过 Internet,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全球各地的信息,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交流。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方面,有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计算机是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就是其中之一。
服务器则负责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提供服务。
路由器和交换机则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软件方面,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应用软件等。
网络操作系统是管理网络资源和协调网络运行的核心软件,常见的有Windows Server、Linux 等。
网络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比如 TCP/IP 协议。
网络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用户在网络上的各种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通讯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通常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如一个办公室、一栋教学楼或一个家庭。
它的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安全性较高。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比局域网大,一般是一个城市的区域。
广域网则覆盖了更大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甚至全球。
Internet 就是一个典型的广域网。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通信线路进行的。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建设实践摘要在《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建设中,将传统相对独立的课程章节重组为5个项目,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工作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虚拟软件、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实践教学;教学平台;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核心能力的主要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突破传统,重组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产品销售、网络组建、网络维护等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现有课程大多介绍网络理论并覆盖网络技术等内容,各知识模块相对独立。
对于网络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并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决于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1]。
因此,为实现“教师所教即为行业所需,学生所学即为行业所用”,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借助思科、H3C网络技术学院资源,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与一线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选取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
在介绍网络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最新的网络知识,注重各知识模块的衔接,将传统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章节重组为5个项目:网络认知、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和网络防护。
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个项目都设有一半学时的实验环节,并尽量利用Packet Tracer工具软件加以展现与强化,如表1所示。
二、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本课程以往的教学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在机房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师生交流,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拓展提高。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请实践专家回忆并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