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奥秘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发现自然之美:树叶形状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科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教师们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界的美好和奥秘。
本文将围绕“树叶形状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
二、树叶形状的多样性1. 树叶的形状树叶是植物体上最常见的器官之一,其形状各异。
从圆形到长条形,从心形到掌状复叶,树叶的形状多种多样。
在自然界中,树叶的形状受到植物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和植物种类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2. 树叶的功能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向外释放氧气,完成植物的光合作用。
树叶还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保护植物叶片不受过多的阳光照射和水分蒸发,保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树叶形状教学设计1. 观察树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到校园中或者公园中,通过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帮助他们认识并了解树叶的形态特点。
可以使用放大镜放大树叶,让孩子们更加仔细地观察叶脉和边缘的纹理,感受树叶的纹理之美。
2. 树叶分类探索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角落,可以设置一个“树叶分类探索”区域,放置各种形状的树叶,并提供相关书籍和图片资料。
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比较和分类树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树叶艺术创作树叶的形状不仅可以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发挥作用,还可以结合艺术教育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树叶进行印画、拼贴等艺术创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树叶之美的感受。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树叶形状教学设计,幼儿可以在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探索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树叶的形状之美。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未来,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自然元素和艺术创作,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自然科学教学体验。
本人观点:树叶形状教学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科学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有趣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审美情趣,值得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执教者:【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章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承担着引发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了解从“事物”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感悟单元语文要素的责任。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可充分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学情分析】1.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究生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
2.学生经由过程本册教科书第3、四单元的研究,开端掌握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也可以准确找出归纳综合一段话粗心的枢纽语句。
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相识课文内容。
3.大部分学生能够梳理“事物”的特点,但总结提炼如何“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通过组织个性化阅读和合作研究活动,感悟和内化。
【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飞翔”等24个词语。
2.有豪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联合生活经验,相识“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寄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填空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难点】联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相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研学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相识“雕饰”、“变幻”等词语的意思。
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美妙和神秘之处。
从大自然中学习,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环。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教学呢?这就需要通过认识自然界中的美教案来实现。
一、教学目的1、了解自然界中的美;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3、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美。
二、教学内容1、探索自然界的美。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了解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美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自然界景观并体验自然界中的美。
可以实地参观公园、山区、水库等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3、观察自然界的美。
可以采取户外写生、摄影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美。
4、认识自然界的美。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美,并且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和美的表现形式,如:图案、色彩、曲线、纹理、光和影等等。
5、用创造的方法体现自然界的美。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体现自然界的美,并且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创意。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的方式对自然界的美进行了解和认识。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学生从书本中抽离出来,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和力量。
3、案例分析通过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美的元素和美的表现形式,以及发现美的存在方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不同的美和自然界中的不同美的形式。
四、教学活动1、实地探索在教学前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然后实地走访山、水、原野等不同的自然景区,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界的美。
2、画画比赛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画画比赛,结合自己对自然界美的感悟和理解,用心灵和笔触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这个阶段的作品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并且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理解。
王大根《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
王大根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学者,他针对学生的美术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大单元教学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 大自然主题——以自然景观和动植物为主题,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2. 人物主题——以人物肖像和人物生活为主题,通过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色彩主题——以色彩为主题,通过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 抽象主题——以抽象艺术为主题,通过探究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奥秘和魅力。
通过这些大单元的教学,王大根帮助学生提高了美术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 -。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5篇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大家可以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教学设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生活中盘子的美丽花纹及色彩。
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3.感受中心对称装饰的均衡美,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图案中心对称的盘子欣赏课件一套,一次性盘子若干,红、黄、蓝等各种水粉颜料,双头棉签,湿抹布、调色盘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师:每天吃饭,我们桌子上都用各种盘子装菜,请问你家用的是什么样的盘子?二.欣赏图案中心对称盘子的课件1.重点欣赏第一幅画面:盘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盘子上除了花,还有什么线?花和线是怎么组合的?2.重点欣赏第二幅画面:这只盘子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中间是什么花纹?旁边有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排列的?这个盘子有几层花?3.介绍中心对称的装饰方法。
教师小结:用中心对称方法装饰的盘子看上去很整齐、很有规律,有一种节奏的美。
三.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1.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盘子。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1.将幼儿装饰好的盘子用大头针固定在前面的kt板上展示。
2.教师提问:你装饰的盘子是哪个?你用了哪些颜色?用什么样的花纹来装饰的?编辑:cicy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材分析: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
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揭秘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所在,它包含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
自然界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探索与发现,这也是我们孩子们学习自然科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介绍本单元主要讲解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从自然界中的风、云、雾、雨入手,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深度探索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究热情。
并且,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学习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如科学观察、实验、推理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十分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重要环节的介绍:1、启发性问题在学习自然界的奥秘之前,老师需要想好一些反思性高的问题,来引导孩子们深度思考。
比如:“为什么风会吹?”“为什么有时候下雨会有雷和闪电?”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理解自然界深奥的规律。
2、科学观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带领孩子进行一些日常的科学观察。
例如,观察手中的泡沫,使孩子们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形态和物质具有特定的性质,从而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3、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本单元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实验让孩子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奥秘,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如运用流动水来模拟雨水的形成,再通过观察水流状态来理解风和云的形成等等。
三、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凭借探究和观察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其中,他们学习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同时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奥秘。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建立起了爱护自然的意识模式,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出行,都由此而来,这也是本单元对于教育孩子珍爱地球,爱环境和生命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总结“揭秘自然界的奥秘”这个主题,是一门既深邃又无穷多面的科学课程。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如何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奥秘,懂得了珍视生命、敬畏自然。
同时也知道了如何使用科学方法去探究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运用科学知识去保护自然环境,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美的奥秘教学设计——黄金比的应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美的奥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黄金比,体验黄金比产生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2.在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黄金比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卷尺一个、自制卡片两个;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信封(名片和资料卡)、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相互认识一下,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
(学生自我介绍)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信封里就藏着我的秘密。
(学生了解名片上的信息)师:你现在认识我了吗?。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师:信封中的材料不仅让大家认识了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数学问题,请大家把它整理好。
(教具——名片的选择费尽心机)二、欣赏图片,引发问题(一)出示蝴蝶图片师:你觉得这只蝴蝶怎么样?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这只蝴蝶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体验对称美)你们能感觉到蝴蝶的对称美吗?(二)出示东方明珠图师:在这座建筑设计中,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吗?数学中除了对称美,还蕴藏着哪些美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美的奥秘。
(板书:美的奥秘)三、探究奥秘,发现黄金比(一)演示操作,提出质疑1.出示长方形卡纸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纸,如果用这它制作几张名片,名片的尺寸多大才合适呢?谁愿意亲自来剪一剪?(宽度确定,长度不定)2.学生上台演示。
(两名学生上台演示)3.提出质疑师:为什么这两个同学和名片设计师都觉得这个尺寸合适?再长一些不行吗?再短一些呢?(在比较中引导学生体验名片既要方便携带,又要看上去舒服)师:这种尺寸的名片不仅实用,看上去也比较舒服。
出示资料卡师:资料卡的尺寸同样给人以美观、舒服的感觉。
师:一个长方形看上去是否美观,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师:长方形的长与宽存在什么关系时,搭配在一起比较美?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长方形卡片,研究一下它们各自的长宽关系,看看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二)自主探究,发现黄金比1.借助计算器,独立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长与宽的和2)长与宽的差3)长与宽的积4)长与宽的商……2.小组交流,发现规律宽与长的比值都是0.6多一点。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色彩的奥秘》的第一节《色彩的认知》。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色彩的来源、分类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来源和分类,认识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分类、色彩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架等。
学生准备: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引发他们对色彩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色彩的来源、分类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如快乐、愤怒等。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5.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画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从中学习色彩搭配技巧。
6.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尝试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来源与分类2. 色彩的情感表达3. 色彩搭配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色彩的来源、分类及情感表达,但在色彩搭配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此方面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色彩的运用,尝试用色彩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环节中的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3. 课堂互动的评价与分享4. 作业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与创作指导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色彩的分类:详细讲解原色、间色、复色等基本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分类。
6上4实践活动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青岛德县路小学路震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谈话: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一段芭蕾舞表演。
引导学生感受到芭蕾舞表演的美。
课件出示芭蕾舞女演员踮起脚尖跳舞的图片。
谈话:你们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来跳舞吗,预设:为了看上去美。
引导:是这样吗,我们算一算踮起脚尖舞蹈演员的下半身与身高的比,比值多少,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9: 16?0.618介绍: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来,下半身与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起特别美。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黄金比”之美。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对芭蕾舞演员为美而踮起脚尖这一情境充满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求出黄金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件中展示的数学书、蝴蝶、手掌中都有黄金比~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制定方案确定研究内容谈话:大家了解这种神奇的比吗,要研究“黄金比之美”这一主题,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方案。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研究哪些内容,关于黄金比你都想了解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生1: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生2:还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呢,……谈话: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内容,并板书:?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找找身边的黄金比确定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等谈话: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大家打算怎样去研究,运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黄金比之美“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上网、查阅图书等。
《“黄金比”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探奥究美的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思维严谨、理性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等。
【教学重点】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教学难点】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计算器,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测量、计算,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觉得哪几幅更美?那这几幅美的图片,它们共同的美的奥秘跟什么有关呢?预设;黄金比!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金比”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图片的对比、分类,突出问题“美的奥秘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初步感受。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使用工具。
提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说?学生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经验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阐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制定方案这一环节,借助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使用工具3个方面来有序地制定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实践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谈话:课前我们对这六幅图进行了测量、计算,下面哪个小组同学愿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揭示黄金比的意义: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或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为0.618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它们的比就是0.618:1,这个比就叫做黄金比,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它们之间是0.618的关系,这个比不需要化简。
幼儿园中班美术《星空的奥秘》教案
教案名称:《星空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对星空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天文的兴趣。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1. 星空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纸张等
3. 星星贴纸或其他装饰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播放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家觉得星空漂亮吗?”引发幼儿对星空的好奇心。
2. 讲解环节(15分钟)
教师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星、月亮、银河等,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同时,可以讲一些关于星空的故事或者神话,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创作环节(25分钟)
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星空。
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和画面的布局。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展示环节(10分钟)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和其他幼儿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表扬其优点,鼓励其改进不足。
四、教学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星空,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星空的魅力。
2. 鼓励幼儿阅读一些有关星空的儿童图书,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天文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实际生活,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
但也要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画画不太感兴趣,需要寻找其他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美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美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美的探索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物与美的关系;
2. 生物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3.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美。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美的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
1. 生物与美的关系:生物不仅可以是美的载体,还可以是美的创造者;
2. 生物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如花草树木的美、动物的美、微生物的美等;
3. 生物美的意义和价值:美丽的生物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实践(20分钟)
1. 让学生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美丽的生物;
2. 搭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美,如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观测植物的美育效果等。
四、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生物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观察和记录生物美的实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生物美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增强,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奥秘》教案教案名称:《色彩的奥秘》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2. 色彩搭配的技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色彩样本、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画纸、画笔等研究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2. 教师讲解色彩的冷暖知识,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色彩的冷暖。
三、课堂练(10分钟)1. 教师给出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练。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的绘画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上节课的色彩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技巧,包括邻近色、对比色、冷暖搭配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优秀的色彩搭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三、课堂练(10分钟)1. 教师给出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绘画练。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的绘画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3. 学生们的绘画作品质量。
在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第3课以“美的力量无处不在”为主题,旨在启发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与感悟,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感受和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这一主题的探究不仅仅是美术领域,而是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体验美。
一、美术启发在美术启发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名画、雕塑等艺术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艺术创作的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例如:美丽的花朵、优美的音乐、相互呼应的颜色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并能够有意识地去创造美。
二、文化启迪从文化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
例如:传统的中国画、日本的和风艺术、西方艺术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三、情感启迪情感是人们最为本质的情感体验,而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也离不开情感因素。
在美的感知和体验教学中,情感启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到身边事物背后凝结的情感,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美,并且通过自己的情感去创造美。
四、思考启迪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思考。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美的感知和体验教学中,思考启迪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美是什么?美为什么会存在?等等,来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发现更多的美、感受更多的美、创造出更多的美。
美的力量无处不在,我们通过美术启发、文化启迪、情感启迪和思考启迪,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体验美,这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艺术启迪和思考方式,为学生们的人生积累更多美好的记忆和感悟。
我们的地球被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个浩渺无垠的海洋所包围着。
据统计,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71%是海洋,而只有29%是陆地。
我们已经探索了地球上的许多角落,但是尚未完全探寻海洋中的生物世界。
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是一个需要很多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今天,我们将要在美术课程中通过创意和艺术的方式来探寻海洋生物的世界。
这将让我们的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1.启发性的探索在美术课程中,我们将以画海洋生物为主题。
先从讲故事开始,让学生们对海洋生物的世界有个全面和和独特的认识。
我们可以介绍那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物种,同时也可以介绍那些曾经处于现存物中的尤其不同的物种。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会将科普知识掺杂在这些球体彩绘中,拓展学生们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介绍完海洋生物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带学生们到户外进行实地探索。
这可以是浮潜活动、到附近海岸探测可发现的生物或者通过实体模型讲演。
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海洋生物的世界,让他们知道每个物种在海洋生态环境中起到的作用。
2.融合艺术和科学在探索中,艺术教育可以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
在学习绘画的基础技巧之外,我们将为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色彩和构图技巧来创作生动的海洋生物图像。
我们鼓励学生将他们的创意发挥到极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结构和色彩。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传统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启蒙式的指导。
通过展示海洋中绘画的普遍规范,强调物种之间的区别, 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生物多样性。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颜料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海洋生物角色。
这将提高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3.知识点强调探寻海洋生物世界,需要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出这些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内扮演的角色。
通过强调“特征”和“物种”来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海洋环境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和活动,增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课题:远近的奥秘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上册第一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视平线、消失点及近大远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能力,并能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透视的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感受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并能简单运用教学难点: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一、情景创设,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听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吧?谁来给我们解释它的意思呢?(让学生回答)生:……师:对了,它的意思就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始终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的才算是真实的,但是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生:一定/不一定师:看来大家产生了分歧哦,思想的碰撞,才有智慧的结晶嘛。
那么我们就在今天这节课当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透过眼睛看世界,了解远近的奥秘(板书,远近的奥秘)二、自主探究,欣赏风景照片,感悟新知师: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去感受大自然啊?生:…师:既然大家都喜欢接触自然,那么,我们翻开课本,看到目录的右上角有两幅风景画,是不是给你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等下,我们请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他欣赏这两幅画的感受,或者请他描述他所见所感。
生:…师:说得对。
一幅是田间小道,一幅是浩瀚大海。
而且,画面都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天空,一个是大地和大海。
除了他刚刚提到的之外,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啊?生:上面那副颜色鲜亮,像丰收一样金灿灿的颜色。
下面则是宽广,有点上海上日出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象力,不过说的很贴切。
还有没有在画面中发现其他的东西呢?三、明确课题,感情升华师: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大家已经发现了隐藏在画面的一些小秘密。
我就发现了一个躲藏在画面中的小细节,大家想不想知道啊?生:…师:那么你们大家和我一起去解开这个秘密。
幼儿园中班美术《海底的奥秘》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美术《海底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海底生物的基本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海底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彩色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3. 教师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海底生物示范画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播放海底生物的视频或展示海底生物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海底生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2. 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海底的奥秘》,鼓励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二)讲解与示范部分
1. 教师详细介绍海底生物的特点,如鱼的鳞片、海星的触角等,让孩子们对海底生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示范,一边画一边讲解如何表现海底生物的特征,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思考。
(三)实践操作部分
1. 孩子们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种海底生物进行描绘,可以是教师示范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中的海底生物。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享与评价部分
1. 孩子们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绘画、分享等环节,让孩子们了解了海底生物的奥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美的奥秘教学设计
——黄金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美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黄金比,体验黄金比产生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2.在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的意识和能
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黄金比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卷尺一个、自制卡片两个;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信封(名片和资料卡)、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相互认识一下,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
(学生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信封里就藏着我的秘密。
(学生了解名片上的信息)师:你现在认识我了吗?。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信封中的材料不仅让大家认识了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数学问题,请大家把它整理好。
(教具——名片的选择费尽心机)
二、欣赏图片,引发问题
(一)出示蝴蝶图片
师:你觉得这只蝴蝶怎么样?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这只蝴蝶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体验对称美)
你们能感觉到蝴蝶的对称美吗?
(二)出示东方明珠图
师:在这座建筑设计中,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吗?
数学中除了对称美,还蕴藏着哪些美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美的奥秘。
(板书:美的奥秘)
三、探究奥秘,发现黄金比
(一)演示操作,提出质疑
1.出示长方形卡纸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纸,如果用这它制作几张名片,名片的尺寸多大才合适呢?谁愿意亲自来剪一剪?(宽度确定,长度不定)
2.学生上台演示。
(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3.提出质疑
师:为什么这两个同学和名片设计师都觉得这个尺寸合适?再长一些不行吗?再短
一些呢?
(在比较中引导学生体验名片既要方便携带,又要看上去舒服)
师:这种尺寸的名片不仅实用,看上去也比较舒服。
出示资料卡
师:资料卡的尺寸同样给人以美观、舒服的感觉。
师:一个长方形看上去是否美观,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系?
师:长方形的长与宽存在什么关系时,搭配在一起比较美?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
长方形卡片,研究一下它们各自的长宽关系,看看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发现黄金比
1.借助计算器,独立研究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长与宽的和
2)长与宽的差
3)长与宽的积
4)长与宽的商
……
2.小组交流,发现规律
宽与长的比值都是0.6多一点。
(板书:长:宽= 宽:长= )
3.介绍费希纳实验
师:早在100年多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他精心制作了
各种长方形,召开了一次“长方形展览会”,要求参观者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
美的长方形,结果评选出以下四种长方形最受欢迎。
1)课件展示评选结果
2)计算宽与长的比,发现规律
3)小结:这些长方形宽与长的比值也是0.6多一点。
4.介绍黄金比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接近一条重要的审美规律。
课件出示黄金比的发展史
师:你现在能解释这种长方形看起来比较舒服的原因吗?
根据学生解释板书:黄金比0.618:1
四、应用拓展,提升认识
(一)生活中的黄金长方形
师:宽与长的比接近黄金比的长方形,也叫黄金长方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接近黄金长方形呢?
1.学生举例。
2.测量验证。
(结合学生举例,引导学生验证课本、练习本或B5纸的封面是否接
近黄金比。
3.课件展示,拓展举例。
(二)建筑设计中的黄金比
1.估测发现黄金比。
师:刚才大家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电视塔时遇到了困难,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它美的奥秘吗?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教师提示:在这座建筑设计中,你能发现黄金比吗?)
2.提供数据验证黄金比(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黄金比)
3.课件演示黄金分割点
4.拓展黄金比(引导学生发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黄金比)
师:在这座建筑中,你还能发现其它黄金比关系吗?
(三)人体上的黄金比
师:既然黄金比能给人带来美感,那么我们人体上有黄金比吗?
下面我们推选一个体型匀称的同学到前面来,在她的身上找找黄金比。
1.引导学生测量肚脐以上和肚脐以下的长度。
2.计算验证。
3.课件小结:当肚脐的位置接近身长的黄金分割点时,体型最完美。
4.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位同学的体型接近完美体型呢?
学生交流。
5.小结“生活中多数人都达不到完美体型,就连模特和芭蕾舞演员也要通过穿高
跟鞋、掂起脚尖等方法增加体型的美感。
(四)音乐中黄金分割
师:刚才我们从建筑设计到人体都感受到了黄金比的魅力。
其实,在艺术创作中也有黄金比的身影。
1.课件出示:据调查研究表明,在乐曲创作中,多数乐曲的高潮部分都开始于整
段乐曲的黄金分割处。
2.欣赏乐曲
3.课件演示。
(五)舞台设计中的黄金分割
1.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黄金比,如果要召开一次“黄金比主题演讲会”,你觉得
主持人站在那个位置最合适?(课件出示演讲台长度10米)
2.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演示)
1)站在中间:对称美
2)站在黄金分割处(距演讲台左侧约4米处)
既美观又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已经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发现美,关于今天的黄金比,你还想说点什么?(你觉得黄金比怎么样?)
师:自古至今,黄金比被人们成为“美的密码”,像这种“美的密码”还有许多许多,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探索发现……
六、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提示,课外继续研究。
课件出示:
1.你的体型符合黄金比吗?人体还有哪些有趣的黄金分割现象?
2.摄影艺术中是否用到黄金分割?
3.走进大自然,你能否发现神奇的黄金分割现象?
4.利用黄金比的知识,进行一次有创意的设计,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设计意图与反思
《美的奥秘》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学习完“比的认识”以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类似这节内容,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有不同的处理,相比较而言,青岛版教材加大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力度,力求通过实践应用引领学生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学习”黄金分割“奠定基础。
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尝试了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经验
要想引导学生体验黄金分割美,寻找“切入点”是关键,这个“切入点”只有尊重学生的经验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思考。
首先,是尊重学生认知经验。
“对称美、形状美”是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审美经验,通过蝴蝶和电视塔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尝试从新的视角探讨美的奥秘的欲望。
其次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黄金分割美分布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小学生而言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应该是黄金长方形。
因此,以“探究名片尺寸的奥秘”为学习切入点,把探索活动安排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二、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黄金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研究“长方形长与宽存在什么关系时,搭配在一起比较美观”,从而经历探究发现黄金比的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堂教学来看有1/3学生知道从“比入手”研究问题,有1/3学生从相差、周长、面积的角度研究问题,有1/3学生暂时没确定的思路。
正是这种研究思路的对比,突出学生的研究过程,体现黄金比分析问题的价值。
三、多样
美是不唯一的,所以美的奥秘应该是多样的。
我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发现美的意识,只有“跳出黄金分割”才能真正发现美的奥秘,避免在美的世界里“黄金分割”一统江湖,以次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四、拓展
1.由精确向近似的拓展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因此研究中要力求精确,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模糊”的,黄金分割也是如此。
因此教学中由名片、代表证作为研究材料,然后通过寻找、验证身边的黄金长方形。
2.由部分向整体的拓展
黄金比分“部分与部分的比”“部分与整体的比”两个层面,能反映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只有体验到这个层面才会揭示黄金比的奥秘
3.领域的拓展
黄金长方形—建筑设计——人体——艺等领域
4.课堂向课外的拓展
黄金比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仅凭一节课不可能有深刻的体验,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拓展到开外。
这也是实践综合应用教学应该突出的一点。
5.学习方式的拓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能生成的教师不提供
学生有困惑的课堂一定要暴露
学生彼此能解决的教师不包办
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