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气化接触网线岔处避免承力索交叉互磨方法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岔弓网故障浅谈提要:本文根据电力机车受点弓在接触网上运行的特点,针对接触网线岔经常发生弓网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自己在施工中的经验,对此类事故的预防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接触网;线岔;始触点; 弓网故障;预防措施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electric locomotive bow in the contact point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line operation, an often occur in contact with bow net of the cause of the failure was analyzed,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re summarized.Keywords: overhead contact; Line bifurcation; Beginning contact; Bow net fault; Prevention measures概述: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铁路大提速战略的实施,电气化铁路的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战略主要方向。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电力机车在快速运行时的正常取流和受电弓在接触网上平稳运行,就成为了衡量接触网质量和可靠性的重点,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接触网线岔。
接触网线岔是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的站场内两个股道交叉处,为了使电力机车受电弓由一股道顺利地过渡到另一股道,在两支汇交接触网的相交处用限制管连接并固定的装置,其作用是在转辙的地方,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被抬高。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1 题目分析与方案设计1.1 题目分析在铁路的站场上,站线、侧线、到发线总是并入正线的。
如果线路设一个道岔,那么接触网就必须设一个线岔。
就像道岔的形式多种多样,线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线路上使用的是普通交叉线岔,而在武广、郑西、京沪客专等高速铁路接触网上,除部分交叉线岔外,大多数都采用高速无交叉线岔。
无交叉线岔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网悬挂无相交点。
随着无交叉线岔方式的提出,线岔的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今,线岔应理解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在站场轨道道岔上方两组接触悬挂汇交(过渡)的特殊结构。
有交叉线岔是电气化铁路创建之初便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国施工、运营也已有约4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可靠,便于施工和维修,适于低速和中速运行,故在我国得到普遍采用。
对于电气化铁路而言,要提高电力机车运行速度,必须通过减少离线率来提高受电弓的受流质量,这就需要通过改善接触网的弹性来改善弓网关系。
有交叉线岔的集中重量、硬点及受电弓相对于两支接触线压力的不均匀性,成了改善接触网弹性的制约点,从而制约了电气化铁路的提速与发展。
为了适应电气化铁路提速的需要,无交叉线岔应用而生。
无交叉线的优点:无交叉线岔的优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线既不相交、不接触,也没有线岔设施,因此既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提高了接触网悬挂的弹性均匀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车时,消除了打弓、钻工及刮弓的可能性。
无交叉线岔的主要表现为:道岔处两支悬挂在空间是分开的,不像普通线岔那样有交点,相对于交叉线岔,无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比较麻烦,但它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的要求,机车经过线岔时平稳良好的受流优越性是其他结构无法替代的。
无交叉线岔应能保证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同时在机车从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的过渡。
1.2 方案设计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126~526mm之间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
接触网承力索交叉互磨的成因与整治措施作者:曹志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承力索是接触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承力索交叉互磨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将直接导致承力索断线事故,直接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秩序。
为进一步加强接触网管理工作,减少接触网事故,特别是减少承力索断线惯性故障的发生,本文重点研究了承力索交叉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接触网承力索互磨措施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接触网承力索交叉是接触网的一种常见结构。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件第76条对接触网线索交叉有如下规定: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的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
目前,由于设计结构缺陷,运行的接触网设备存在大量承力索交叉情况,且多处承力索间距不足200mm,甚至存在交叉互磨严重安全隐患。
为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下面就接触网承力索交叉情况进行简要分析:1.承力索交叉主要处所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形成承力索交叉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锚段关节闭口处;二是交叉线岔处;三是同一跨距内存在接触悬挂交叉下锚处;四是同一跨距内存在中心锚结下锚与接触悬挂交叉下锚处;五是接触悬挂穿越其它电化线路下锚处;1.1 锚段关节闭口处存在二种情况:一是软横跨内锚段关节的闭口处。
由于设计采用两支承力索使用同一型号悬吊滑轮悬挂在同一上部固定绳上,所以,两支承力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使一支承力索因有转角导致悬吊滑轮与水平面不垂直,但承力索高度变化有限,因此在交叉处所两支承力索会发生互磨或间隙很小的情况。
二是腕臂结构的锚段关节闭口处,由于在转换柱处非支承力索相对工作支承力索设计抬高大于300毫米,所以在两承力索交叉点处,两支承力索间存在200mm以上空气间隙。
1.2交叉线岔处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软横跨的线岔处。
由于设计采用两支承力索使用同一型号悬吊滑轮悬挂在同一上部固定绳上,所以,两支承力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使一支承力索因有转角导致悬吊滑轮与水平面不垂直,但承力索高度变化有限,因此在交叉处所两支承力索会发生互磨或间隙很小的情况。
浅析接触网线岔处剐弓原因及预防措施线岔是装于道岔的上空,是两支接触悬挂相交点的一种转换设备,线岔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受电弓能由一支悬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支悬挂。
线岔的结构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接触线相互贴近,限制管的两端用定位线夹固定在工作支接触线上,并能让上面的接触线在其内活动。
线岔处发生剐弓,一般是因为线岔交叉点位置偏移或两接触线间距500mm处高度不符合要求及非工作支抬高不够引起的。
线岔处发生剐弓后,对接触网设备损坏的程度和范围与区间发生剐弓事故一样,有多种不同情况。
另外,由于线岔一般是在站场两端或站场内,所以一旦发生线岔剐弓,很可能会造成软横跨接触悬挂的损坏,而且波及范围很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例如:2003年7月]4日0时08分,××线××车站,××机务段SS3B5039号本务机车担当42052次列车牵引任务,××站3道发车,列车行至9#支柱7#线岔处时发生弓网故障。
一、原因分析1.正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由于工作支接触线与非工作支相距500mm处,侧线抬高44mm超出允许范围上限14mm。
这是此次弓网故障的主要原因,但线岔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弓网故障。
2.电力机车受电弓自身的原因。
受电弓与接触线靠摩擦接触取流,受电弓上的碳滑板条每节20cm左右,靠螺栓固定在受电弓上,经机务段弓检组检测记录发现,多次受电弓滑板条缺失,出现这样情况,如果在运行中就会直接导致剐弓。
3.线岔中两支接触线交叉点在岔心轨距比630mm小得多的地方,使接触线距受电弓偏移过大,电力机车过渡时接触线脱弓后造成剐弓。
4、纬岔中两支接触缘交叉点在岔心轨距比800mm过大的地方,两支接触线交叉角小,且距受电弓中心偏移小,当机车通过时,虽然已在受电弓抓托范围,但因抬高不够造成钻弓剐弓。
5.限制管安装位置不符合安装温度,造成温度变化时两接触线交叉点远超出岔心轨距630—800mm的范围或严重偏离辙叉角平分线。
有关铁道电气化接触网产生硬点的原因分析与改进对策铁道电气化接触网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电力化机车和列车提供电能,使运输更加安全、快速、高效。
然而,在运营过程中会出现硬点现象,即在接触网导线与承力索接触处形成高电阻的点,使得电流难以通过,导致接触网产生局部过热、损坏。
硬点的产生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维修成本,因此亟需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
本文将从硬点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硬点的原因分析1.材料原因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的材料质量差异造成的,不同材料的金属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电阻系数,导致连接处电流密度大不相同,进而导致电阻产生。
2.连接原因连接处两个点之间的接触圆面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连接点接触不良,出现前后端接触、侧向接触等接触不良,进而形成硬点。
3.操作原因减轻动态载荷、轮轨协同性的差异控制不当,进而带来了良率下降和硬点出现。
4.环境原因炎热的气候、强烈的日晒等环境条件会使得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发生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导线和承力索的连接点移位或变形,造成接触不良,形成硬点。
二、改进对策1.优化材料质量合理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制作导线和承力索,一般而言,优良导线的材质为銀镍合金钢,高强度钢,而承力索是优良小盘钢,材料必需要符合国家规定。
2.改进连接方式采用锁定结构的连接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连接面积误差,并且连接两端完全锁定,避免了承力索伸缩而导致的连接松动,避免接触不良。
3.优化操作控制整个网络系统应该用于运营调控和在线巡检来补充传统的检修方式,例如使用自适应技术,因为在一些地区,列车的行驶速度很快,列车经过硬点位置时产生了明显的辐射波、以及噪声波,应该尝试现代智慧化的数据采集等技术进行运维管理,以普及自适应的自动模式调整。
4.改善环境条件在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应加强降温处理,避免接触网络元器件及系统的过热,同时加强对环境线路的排查,消除各类潜在的危险隐患。
防止接触网线岔弓网故障的措施摘要:接触网线岔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的关键设备,也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之一。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以及高速铁路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线岔的检修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线岔仍然是接触网设备弓网故障的高发区。
关键词:防止线岔故障措施0 前言线岔是安装于车站道岔上方、两支接触悬挂相交点的一种转换设备,线岔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受电弓能由一支股道上空的一条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完成转换线路的运行目的。
线岔的结构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接触线相互贴近。
限制管的两端用定位线夹固定在下面工作支接触线上,并能让上面的接触线在其内活动。
由于接触网线岔设备结构复杂,如果对接触网线岔检修调整不当,易发生弓网故障,引起的后果也最严重。
因此,防止线岔处的故障、事故是接触网检修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1 线岔处发生弓网故障主要原因(1)始触区内装有吊弦或电连接等线夹,造成受电弓刮碰吊弦或电连接线夹。
(2)线岔交叉点位置在限制管内纵向偏移过大,接触线在限制管内卡滞,引起限制管定位线夹偏斜,打坏受电弓。
(3)线岔两线500mm处两工作支高差超标,或非支相对于工作支抬高不够,导致受电弓在此处钻弓或挂碰线夹,造成故障。
(4)线岔处拉出值、跨中偏移、岔心横向偏移超标,引起钻弓。
(5)线岔限制管间隙过大,使受电弓在线岔处将两接触线不能同时抬高,导致钻弓。
(6)线岔限制管内无间隙,导致两接触线长期相磨,磨断接触线。
1(7)补偿装置不灵活、线岔处交叉吊弦偏移过大等导致线岔500mm 处两接触线高差超标或非支相对于工作支抬高不够,导致受电弓在此处钻弓或挂碰线夹,造成故障。
(8)线岔500mm处,虽然非支抬高达到标准,但500mm以外下锚侧非支与轨交处抬高不够,导致非支导线及零部件打、碰弓,造成故障。
(9)线岔处定位方式不正确,导致线岔处参数调整不达标,产生故障。
(10)零部件脱落引起故障。
DOI :10.19587/ki.1007-936x.2019z.04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软横跨交叉线索相磨解决方案刘 强摘 要:通过分析既有软横跨交叉线索相磨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新方案进行分析和试验论证,证明新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接触网;软横跨;交叉线索;相磨;解决方案Abstract: By analyzing of the existed deficiencies in resolution scheme for mutual wear of intersecting wires ofhead-span structu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schem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alyzes the new scheme and demonstrates the verification test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has advantages and certain value for popularized application.Key words: OCS; head-span structure; mutual wear; solution scheme中图分类号:U2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36X (2019)z-0165-040 引言目前,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设计结构中,因线岔、锚段关节、跨股道下锚等接触网2支(或3支)线索平面布置均存在线索交叉的情况,尤其在软横跨或软索式硬横梁结构中,接触网线索在交叉处容易发生互磨,在线索摆动、因温度变化伸缩时,2支承力索放电烧损、相互摩擦、损伤、断股,机械强度逐渐降低,需要及时整治,否则将造成承力索断线,中断供电,影响铁路运输。
1 现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软横跨交叉线索处高差作为评价接触网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两支承力索交叉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60 mm 。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技术问题的优化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在国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然而,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技术问题,包括线路电阻、过流和接触线脱落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问题;优化措施1引言铁路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必备的基础设备,承担着重要的能源供应保障功能。
为了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对接触网故障的分析与预防工作,有效降低故障率,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
由于接触网工作于露天环境且无替代备用设备,随着技术提升和列车运输量不断增加,原有接触网结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导致故障类型多样化。
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任何接触网故障都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后果,因此,在设计施工前应提前预判潜在技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确保弓网关系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保障铁路运行和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并避免建成和通车后的故障发生。
2 常见技术问题分析2.1 接触网气象条件影响设计接触网时,需充分考虑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着接触网的投资和安全性。
如果选择太高的数值,将偶发的极端不利条件纳入设计依据,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设备的强度和数量,从而增加投资。
但如果选择数值偏低,忽视了一些频繁出现的恶劣状况,虽然支柱设备的负担和数量减少了,但却降低了安全可靠性,会导致事故增多,同样也不利。
因此,在确定气象条件时需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详细收集气象资料,认真分析,并且要慎重对待。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象变化复杂,这给确定接触网的气象条件带来了一些困难。
温度、风力、覆冰厚度、污秽等级、地震、雷电等气象因素对于接触网的跨距、拉出值、锚段长度、支柱类型和支柱容量等参数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李阳摘要:接触网故障是电气化铁路系统中发生故障最频繁的部分之一,严重影响了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
在对接触网的抢修过程中,由于其故障的原因多样化,非常的复杂,使接触网抢修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不了解故障原因,没有针对性的抢修,不但无法快速修复接触网,还会延长抢修时间,严重影响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给接触电路带来极大的压力,使接触故障已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所以对于供电运营单位来说,如何预防接触网的故障问题,已成为工作的重心和首要任务。
关键词: 电气化; 铁路; 接触网一、接触网方面分析导致弓网故障的原因接触网没有任何备用的设施,一旦出现故障,会迫使铁路运输中断,给铁路运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接触网的质量问题1)由于接触网产品质量不合格,使零件在长期动态工作过程中疲劳损坏,或在外界力量的冲击下发生变形,进而使接触网参数或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弓网故障;2)接触网反定位定位管卡子的材质问题。
如在设备运行中的向上抬升力、温度变化、风力等影响,极易造成反定位主管在定位管卡子中滑脱低头,导致导高、拉出值失格,从而引发弓网故障;3)套管绞环、定位环等零件由于质量问题在运行中断裂,当电力机车通过时,接触网塌架,直接造成弓网故障;4)接触线材质不良,在运行中造成短线。
1.2 天气影响和自然灾害造成的问题1)大雾:“V”型天窗作业时渡线分段击穿 , 接触网带电设备的放电,电力机车引起的断电,隔离开关的分段绝缘器烧伤等;2)雷雨:在雷雨天气中,需注意避雷器爆炸与否,变电所跳闸,或者是否有树木倒在接触网上等等;3)大风:因大风原因,要注意接触网上是否有异物被挂住,树枝甚至树木是否接触或倒在接触网上等;4)冻雨:气温太低发生冻雨时,多数会导致跨越电力线断线和弓网放电;5)塌方落石山体滑坡砸断接触网线索、支柱,或改变接触网的状态;6)暴风刮倒大树,倒靠与接触网上或砸断线索。
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工程硬点防范与处理内容提要:电气化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铁路弓网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接触网硬点一直是影响铁路牵引供电弓网受流质量的疑难杂症,硬点的存在易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的机械损伤和电弧烧伤,严重时可能诱发弓网故障,加速接触导线和受电弓局部磨耗,危害导线和受电弓正常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事故,影响运输安全。
本文针对接触网本身的结构性因素及施工因素来分析硬点产生原因,并浅析施工中接触网硬点的防范与处理,阐述了接触网硬点的一些整治方法。
关键词:接触网硬点产生原因防范处理引起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线的接触力突然发生变化的地点称为接触硬点,简称硬点。
硬点的存在容易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的机械损伤和电弧烧伤,严重时可能诱发弓网故障,加速接触导线和受电弓局部磨耗,危害导线和受电弓正常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事故,影响运输安全。
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线路已经投入运营,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弓网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接触网硬点一直是影响铁路牵引供电弓网受流质量的顽症。
本文重点对接触网硬点防范与处理进行探讨研究。
一、接触网硬点的分类硬点一般分为受电弓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冲击加速度和受电弓弓头沿接触线方向的水平冲击加速度,接触线上使上述两个方向上受到的冲击加速度一般都统称“硬点”。
1、垂直方向(1)假设接触线上有较大的集中垂直负荷,当受电弓以较高的速度运行至集中负荷处时,因受电弓在垂直方向上所受的力发生突变,瞬间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加速度值可能较大,该垂直加速度值与速度和集中负荷有关。
(2)假设接触线相邻点高差较大,甚至形成典型的“V”或“︿”形,即导线呈“高-低-高”或“低-高-低”,当受电弓以较高速度运行时,由于受电弓的跟随性不能适应导线高差的突然变化,弓网间接触压力发生突变,加速度值增加,也可能产生离线现象,当有电流时则产生火花。
(3)垂直硬点主要对弓网的受流质量造成威胁,但太大的硬点值将使接触线的抬升量加大影响弓网安全,造成弓网事故。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岔处弓网故障预防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3T17:28:56.4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周攀[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因此对电气化铁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上海电务电化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7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因此对电气化铁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保证接触网线岔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接触网弓网在线岔处出现故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对接触网线岔处弓网故障的预防从技术标准、安装环境、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措施。
关键词:接触网;线岔;弓网故障;预防1弓网故障的危害性在电气化铁路系统中接触网部分虽然看似较为简单,但其实该装置具有特殊和复杂性,接触网是由力学、自然学和电学等多种学科组成的体系,所以该装置所具备的配件和零件极多,由于该设备是在露天环境中安置,发生故障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中接触网故障时常发生,且每次故障的发生都会给电气化铁路运营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在接触网的故障中弓网的故障发生最为频繁。
弓网事故的发生是接触网所有事故中破坏范围最大、停电时间最长、恢复最难和危害性最大的故障。
2接触网线岔弓网故障的原因接触网交叉线岔由限制管、定位线夹和螺栓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受电弓能顺利安全地从一条接触线通过到另一条接触线,从而完成切换线路。
在转换线路过程中,极易发生弓网故障,主要表现为钻弓、脱弓、打弓及烧断接触线等,造成弓网故障的因素存在很多,主要有岔心位置不达标,接触网线岔在道岔改造施工后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始触区位置有线夹,环境温度不断变化引起线索伸缩导致各种线夹侵人始触区位置,引发弓网事故、中锚位置产生一定偏移导致窜动、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有异物侵入,此外,限位管在安装过程中还会出现导高不一致、非支的导线抬高不足等问题,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技术问题的优化措施摘要: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的重要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机车提供电能。
在铁路运营中,如果出现了接触网的故障,将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给铁路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电气化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优化措施引言由于接触网在户外工作,并且没有后备和替换的特性,随着火车运载能力的不断增强,更易发生各类故障。
在列车运行中,接触网一旦发生故障,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所以,要对其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预先的预测,并做好相关的优化工作,以确保弓网关系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确保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避免在后期建成甚至通车之后发生故障。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防治的重要性在铁路事业平稳发展的背景下,为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加强统筹管控工作势在必行。
接触网是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给列车供电困难,还可能引发系统故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营,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对接触网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掌握其运行状态,找出其成因,制定出更为可靠的预防措施。
二、常见技术问题分析(一)外部环境因素在铁路系统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一些特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设备的有关参数产生一定的变化,造成烧毁故障;它还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接触网绝缘的薄弱点处引起闪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跳闸等故障;遇上有冻雨的时候,接触导网可能因此而结冰,造成设备故障和烧伤等问题。
接触网的电源导线与导体接触,在较为复杂的外界环境下,将造成接触网的绝缘性能持续恶化。
比如,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接触网线路受损,接触网不能安全稳定运行,难以输送满足线路运行要求的电源电压,从而导致各种故障。
(二)接触网常见故障在电气化接触网中,受电弓负责为电力机车持续供电,主要有单边供电、跨区供电和双区供电。
关于电气化接触网线岔处避免承力索交叉互磨方法的探讨
【摘要】目前,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工程设计中,道岔上空接触网线岔两支接触悬挂均布置成交叉的直链形(无交叉线岔不在此例),通过线岔的辅助作用,实现机车受电弓从接触线一支向另一支的顺利过渡。
但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实际施工中线岔安装调整已经完成,两支承力索在交叉点却明显存在弛度突变、相互挤压互磨的现象,这就是本文要分析的道岔处接触网线岔两线相磨处理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化;接触网;线岔;承力索;互磨
1 两线相磨的危害
1.1 如果两承力索发生相磨,线索随着气温的变化热胀冷缩,两线索会发生相对位移,再加上各自补偿张力的作用,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承力索出现新的张力差,改变了原来应有的补偿平衡状态,引起从交叉点到中心锚结之间各跨距内承力索弛度,影响接触线的弛度,使受电弓不能均匀的受流。
1.2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两支承力索摩擦次数不断增多,表面磨耗不断增大。
承力索广泛采用铝包钢型绞线、铜承力索及铜合金承力索(LBGLJ-185/35、LBGJ-90/19、LBGJ-70/19、TJ-95/19、THJ-95/19),相互摩擦会使表面镀铝层损坏、铜线磨耗增大,不仅影响到承力索的电气性能,而且还导致内层钢芯暴露的腐蚀,降低承力索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磨断铝线、铜线,造成断索引起事故。
1.3 磨线处承力索交叉点的位置不能调整到技术标准要求状态。
正常情况,道岔处悬挂调整完成后,定位点两承力索分别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承力索交叉点基本上应位于接触线交叉点的正上方;当道岔柱处承力索存在磨线时,这样,在道岔处的直链形状态调整到位,在实践上根本做不到,两交叉点在竖直方向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接触线偏磨和线岔限制管卡滞,造成事故隐患。
2 道岔处线索互磨的原因分析
图1,为一道岔处接触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其中,p、q分别代表两支悬挂的承力索(本文代号均只指承力索,下同),C为两支承力索交叉点,G为道岔柱。
根据贰化1010图册,道岔柱G处承力索的定位装配型式见图2(单位:mm)。
图1 道岔处承力索空间位置平面示意图
根据设计,承力索在A点用钩头鞍子定位,承力索在B点用悬吊滑轮定位。
悬吊滑轮和钩头鞍子均用套管绞环固定在腕臂上。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图2 道岔柱上承力索定位示意图
A、B两点在空间位置上存在高度差,即A高且距支柱远、B低且距支柱近。
当支柱位于标准位置,支柱限界设定为3.0m时,其高度差大约为90mm。
忽略两支承力索从悬挂点到交叉点的弛度变化值(根据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手册有关资料,定位点至交叉点的距离在1047-1522mm之间),则C处承力索q应比承力索p高约90mm。
所以根据图2,在空间位置上承力索q位于承力索p之上时,才能保证两支承力索在竖直方向上相互无影响而不磨线;反之若C点处承力索p 位于承力索q之上,就会出现C点处承力索p压承力索q,承力索q抬承力索p 的相互作用,造成磨线。
3 避免线索互磨的措施
3.1 正确的架设架线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岔处线索是否互磨,是由两支承力索的上下相对位置决定的,而两支承力索的上下位置是由架线顺序决定的。
因此避免线索互磨的有效办法就是正确选择架线的顺序。
对图1来说,只有先架承力索q,才能避免磨线。
当图1中支柱位于直线侧时,由于道岔处承力索p的位置比承力索q的位置高,所以应先架承力索p,后架承力索q,才能避免交点处线索互磨。
因此,道岔处是否磨线可以由道岔柱的位置及架线先后顺序相互配合来解决。
为了避免磨线,还会出现正线(或重要)承力索位于侧线(或次要)承力索之上的情况。
一般来讲,构成线岔的两支承力索,硬先架定位点处远离道岔柱的1支,后架接近道岔柱的另1支,即能避免磨线。
同时,还需要设计在进行站场平面布置时,从避免磨线和方便架线的角度,考虑道岔柱的设置(这在施工方属于方案优化的范畴)。
尽可能使两支悬挂在各道岔柱上的上下相对位置保持一致。
如图3,两道岔柱分别设计在正线的两侧,使承力索e始终位于承力索f之上。
架线时,先架承力索e后架承力索f,即保证两道岔柱处不磨线。
图3 为方便架线,道岔柱位于正线两侧为宜
3.2 架线时应用穿线方法
穿线是接触悬挂架设中常用的方法。
按交叉点处两支承力索上下关系要求,把本应先放的一支承力索从已放的承力索1支的上面穿过去,从而达到不磨线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中,避免道岔处磨线,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这也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规定:“架线前应编制架线技术组织措施,正线及重要的接触线应位于侧线及次要的接触线的下方,承力索交叉位置位于接触线相同”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S].中国铁道出版社.
[2]接触网装配图[Z].
[3]铁运(2007)69号《关于发布〈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的通知[R].
[4]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