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4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7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军事技术,70年代以后开始超出军事技术的范围。
其主要原因是洋务派为了制器不得不翻译西学,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的科学事业都与译书有不解之缘。
③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此后革命派也主张如此,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2、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时代特点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开端。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③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⑥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彻底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⑦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
中国的近代化一、近代化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它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一) 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modernization )。
从内容看,经济上,现代化在生产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工业化,在交换和消费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市场化和全球化。
政治上,现代化的主要表现是政治民主化。
思想上,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是人性化、科学化。
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40~1895年):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工业化有所进展。
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现代化曲折前进。
(三)知识总脉络1、政治:(1)列强入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3、思想:(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近代化的起步概念:近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1、洋务运动(八上29——30页)(经济近代化)(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目的: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4)内容:①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②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送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④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5)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洋务运动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八上32——35页)(政治近代化)(1)背景: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2)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中国近代化专题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戊戌变法,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答案是:D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有宣扬马克思主义内容,不属于近代化。
(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化)一、关于“近代化”概念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
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三、内容(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1. 洋务企业:(1)创办的背景: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2)评价洋务运动: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生产技术方面: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变化。
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
二、中国近代化的阶段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阶段(1840-189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学习以科技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阶段;这一阶段近代化还停留在经济领域,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工业到民用工业、由国营工业到民营工业的历程,并逐渐向教育领域国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从甲午战争到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工业化迈出一大步,政治民主化开始并有突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从国共十年对峙开始到解放战争胜利,主要是近代化的艰难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情况下,缓慢发展。
三、中国近代化包含的具体层面1、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刺激下,在洋务运动倡导下,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但发展缓慢;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工业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后,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上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侵略和有识之士大力创办实业,一战期间,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一个高潮,民族工商业发展迅速;1927—1937年,由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经济有所发展;1937-1945年,国民政府借口抗战大力加强经济垄断,使发展中断;1945-1949年,美蒋勾结使近代化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