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社戏教学目标: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描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发言材料,准备讨论3.上网查阅有关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
4.师生合作制作排练社戏段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1.请多名同学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教师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绚烂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活泼的音符,说不尽的乐趣,道不完的喜悦。
本册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物》文中作者深情的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童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另一个童年生活,看看名人的童年与我们的异同,以及两个地方到底有什么让他记忆犹新。
(板书题目和目标)[二]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2.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社戏的知识3.放课文朗读的磁带4.挑战擂台,问题抢答(男女生分别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内容,相对方提出来以考察对课文内容的获取程度。
回答的一方先关上书。
此环节既可检查提问学生对课文的提炼和处理的能力,同时又可进一步熟悉课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a. 小说脉络明确: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
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
b.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详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写)――赵庄看社戏(详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六一公公送豆。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一、学习目标1、运用联想,广泛选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2、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二、训练题目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情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三、教学要求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
(二)、关于联想: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注意,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
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
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
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另外还有对比联想、相近联想等。
(三)、小训练: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展开“绿的联想”,说说你从“绿”,想到与“绿”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提示:会想到水、植物、春天,也许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
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
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想到了收获。
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唐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
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社会现实服务。
如:“绿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技巧和方法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项很有趣但也很重要的能力。
写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虽然刚开始写作文可能会觉得有点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首先,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作文题材。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不太好,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写的。
其实,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一定能找到灵感的源泉。
比如你可以写写自己的一件快乐事或者难忘的经历;也可以写写家人、朋友、老师或别人的一件事;还可以写写对一种事物的感受或看法。
生活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作文的基本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要简洁生动,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体部分要围绕中心思想有条理地展开,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要精炼有力,对全文进行总结或有所启发。
当然,仅有基本结构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例如,要学会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要学会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富有张力和情感色彩;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性、逻辑性,避免出现废话或矛盾;还要学会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让文字表达更加清晰流畅……最后,我们要培养勤写作文的习惯。
写作就像练习数学一样,只有经常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每次写完作文后,我们也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找出不足之处,继续改进提高。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因为偶尔写不好而气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惊艳的作品!篇2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把生活中有趣的小事都记录下来。
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直打转儿,这种有趣的小场景就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还有同学们玩耍时的有趣对话,或者是爸爸妈妈做一些生活小趣事,都可以记下来哦。
其次要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从中学习怎么布局结构,怎么运用修辞手法等。
中考作文写作: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仿写的四重境界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学习仿写》这一写作专题。
教材主要从“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两个角度提供抓手,试图引导学生建立自觉的仿写意识,形成基本的仿写思路,养成良好的仿写习惯。
教材提供宏观指引,但宏观指引还不足以让学生依样画瓢,毕竟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与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呈现的仿写结果也是参差百态的。
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而后将“写作实践”任选其一练习了事,显然有违教材编写意图,也不可能实现通过仿写“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师应开展微观指导,通过交流、欣赏、比较、辨析等系列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牵引与思路指引,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仿写的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在随文仿写中学习仿写,并以此提高写作的质量。
一、由此及彼,扩大画面某次批阅作文,在一堆作文里看到了某学生“春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句子,宛如清风拂面,困乏的眼皮竟为之一开。
后与该生交流,得知她借鉴了一句歌词“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只是改动一字。
还是这个女生,又一次在作文里用了这个句子。
可能是审美疲劳,也可能是不满她的安于现状不思求变,我要求她把这个句子换了。
很快,她交来了新的句子:“流光带笑,闲云不扰。
”这个学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直接仿写,所以快速完成了任务。
从阳光到春光,再到流光,词语发生了变化,但画面如出一体,情境一脉相承。
“微风”改为“闲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换的句子宁静温柔,从容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快速达成这样的效果?该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仿写思路,那就是由此及彼。
所谓由此及彼,其实就是由原句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在这样的画面情境下的同类事物、相关事物、相似事物乃至相反事物。
原句写的是阳光、微风,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画卷,明朗清丽,那么仿写时就围绕春天,去想象春天画面里的蓝天、白云、流水、青山、幽谷、竹林、野花、青草、彩蝶、黄蜂、早莺、新燕……调动生活与阅读体验由一类事物写开去,可以说写无止境。
作文写作指导(一)-------作文的基本格式及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基本书写格式;(标题位置;题记位置;段落格式;标点格式;错别字修改格式等)2、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对策,能够写出卷面整洁干净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能够独立解决作文基本格式中出现的问题并保证卷面的干净整洁教学方法1、举例法;2、探究法;3、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白板;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一篇作文及草稿本、红笔。
教学设计思路1、教师提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2、学生来讲解决对策;3、课堂活动练习;4、教师纠正,归纳总结解决对策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显示:学会做人,学会作文)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写文章来弘扬道德、道义、正义、伦理。
可想而知,我们写文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再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抒发出来,别人看到能够了解你的内心,同时也能受到熏陶、感染、共鸣,引导人们向善、向正义迈进。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就有本善的情感,只要我们具有了这样的善良、正义的情感,就能写出作文,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同样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有情即成文”,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字”不单指字体,更含有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及价值观念。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作文。
只要我们拥有了道德、道义、知晓伦理,再加上我们本善的心,作文一定可以写出来,也一定可以写好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从作文的几个方面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如何写出触动人们心弦的优秀作文。
最终使得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树立信心,爱上写作文。
(3分)二、明确作文系列主要内容:作文写作指导:一、作文基本格式及注意事项二、作文基本结构及注意事项三、作文审题、开头、中间、结尾写作指导四、作文亮点指导三、进入本节课主题--------标题基本格式及注意事项(一)标题基本格式及注意事项1、标题的基本格式根据要求想好标题后,先写在作文纸上面的横线上,再书写在作文格纸的第一行的中间。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一、写作技巧探究:
八年级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传记和随笔,都是写人的文章。
那么,写人的文章有哪些要求呢?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
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
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
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
第三、比较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的目的是求异。
二、写作训练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书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味道”为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一是从提示语入手,选择与众不同的“味道”。
二是从情感入手,写出感人至深的“味道”。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蜂蜜,饱含着香甜;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牛奶,充满温馨;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幽香弥漫;有人说生活像一杯咖啡,苦涩中略带甘甜。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种味道呢?你准备选取哪几件事来写出自己对这种味道的感受呢?你能写出一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吗?你能不能在文章中刻画一个美丽的细节呢?
注意了这几个问题,你的文章也许就步入了优秀的行列。
还原生活本色,讴歌浓浓亲情【文题1】亲情如海,那其中的每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火热的温度;亲情如灯,那其中的每一束亮光都能指引前行的路程。
亲情,缘自于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缘自于疼我爱我的爷爷奶奶……纵观名家名作中写亲情的篇目,往往都要是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表达至真至纯的情感。
请借鉴这样的写法,自拟拟题,写一篇作文来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亲情在母亲的那一颦一笑之中,亲情在父亲的那一举一动,亲情在爷爷的那一言一行之中……如何捕捉这些生活中平凡的事件和平常的细节来写好亲情类作文呢?一、锁定对象,找准感动的人物。
面对亲情,掩卷深思,我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便浮现出了温柔的妈妈、严厉的爸爸、慈祥的奶奶、和蔼的爷爷等人物。
他们平时对我精心关照、呵护的情景也会如电影镜头般出现在脑海里。
这个时候,我们得从中选择一位来进行写作了。
有的同学此时却感到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其实,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你内心对哪一位人物的感觉更强烈些,哪一位人物平时生活中与你碰撞的情感火花更浓烈些。
虽然我们每天都习惯了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虽然父母对子女里里外外都是一个“爱”字。
但真正用心体会,用情感悟,你会发现在心中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还是有所不同的。
这个时候,把握能带给你内心最难忘的、最强烈的那一份情感体验,比如说妈妈那和风细雨般的呵护、爸爸深沉严厉的关心,从而迅速锁定写作对象。
二、选好材料,作好明确的构思。
锁定了写作对象之后,我们就要想想该写什么了。
这个时候,你就要打开思维的闸门,去回忆家庭生活,特别是与所选定的写作对象在一起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这些点点滴滴,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是母亲早上做的一碗牛肉面;没有空间的阻隔,可以是父亲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问候。
关键在于你要由内心的情感触发起对生活经历的回想,能迅速想到与所选定人物相关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生活上的关怀,如放学回家时一顿温馨的晚餐、寒冷冬夜里你做作业疲惫时的一杯奶茶;可以是在学习里父母对我们学习上的关注,如在自己考试失败时及时的安慰、比赛失利时真切的鼓励……三、写好细节,表现真挚的感情。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作导引】要想写好此类回忆性文章,让其脱颖而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寻找新“米”下锅。
具体写作时,不要总是写那些陈旧的下雨天送伞、半夜到医院、学自行车、转学等事情,而要精选丰富鲜活的材料,要学会挖掘“记忆中的生活宝库”。
比如:记忆中母亲每天早上为你精心熬制的小米稀饭,父亲半夜回来刻意放轻的脚步声,邻居阿姨每次在楼梯相遇时的招呼声……这样,记忆中最动人的细节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进而在字里行间跳动。
2.放好“细节”小电影。
动笔前,不妨先学做导演,把脑海中的故事切割成一个个的画面,然后用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来再现画面,争取做到活灵活现。
如写包粽子的过程,可以准确选用以下动词“放→弯→围→添→撩→盖→扎”。
如此一放,整个画面便立即跃然纸上了。
写好文章后,不妨换位思考,让自己当一回读者,试读文章并想象画面,看能否从文字中准确捕捉并生动再现画面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这点非常重要。
3.构思灵动的结构。
结构是对文章内容的总体设计,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文章扣人心弦,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在写作这类回忆性文章时,我们可采用的文章结构有:1.卒章显志(结尾点明主旨,升华全文)、片段组合(文章由几个片段组合而成,各表现不同的画面和不同的情致,使文章在比照中传旨揭要)和抑扬转换(如“我”对主人公的感情由“不大佩服”到产生“敬意”,结尾抒发强烈的思念和赞美之情等)。
【佳作展示】难忘的微笑时间像清澈的河水,载着悠悠的笑声流去;岁月如乐章里的音符,奏着一首动听的歌,随风飞入记忆的粉盒。
那个难忘的微笑,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
不知是什么原因,从上学开始,我就是那种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也许是我的相貌平平,也许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渐渐地我的性格也失去了学龄前的活泼可爱,变得越来越内向。
坐在教室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的我,久而久之,就被一种自卑心理笼罩起来,渐渐地,就与老师形成了一层深深的隔膜,我的45分钟总是在漫长的等待中结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学会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掌握写作过程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
2.教具:黑板、彩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所学的作文知识,复习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讲解作文要素和结构1.通过展示教材第一单元课文的标题和段落,引导学生发现标题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2.解释作文的要素:主题、观点、论据和结论。
3.解释作文的结构:引言、论述和结尾。
第三步:分析课文写作技巧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单元课文,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观点?作者如何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四步:引导学生写作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关于该话题的作文。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组织好作文的结构。
3.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讨论和修改作文1.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提供建议。
2.引导学生讨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第六步:展示和评价作文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老师评价学生的作文,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板书设计作文要素:- 主题- 观点- 论据- 结论作文结构:- 引言- 论述- 结尾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并学会了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学生充分理解了如何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向同学展示和评价作文,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写作学习仿写◎文化自信: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借鉴、模仿优秀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语言运用: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重点)◎思维能力: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在模仿中思考并探索仿写策略。
(难点)◎审美创造:在把握范文写作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感体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仿写点。
一、导入新课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
”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
”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确实,仿写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认识仿写。
◎仿写的概念仿写就是模仿写作,具体来说就是模仿名家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从而进行自我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仿写的要点(1)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2)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小结:仿写不是简单地“东施效颦”,而是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假彼之手”写“我心”,要根据我的“玉”与“心”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仿写点。
2.探究活动二:经典回放,实战演练。
◎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这告诉我们,作者只有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创造作品。
这种“奔腾涌动”的“感情”就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就是我们在本单元阅读课中反复提到的作者用以选择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那个“需要”。
下面我们以本单元课文为例来找一找它。
本单元四篇课文基本都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事物)串联内容的写法:看戏前 平桥概况(随母归省) 伙伴游玩(乡间生活) 无船出行(戏前风波) 夏夜行船 看戏时:赵庄看戏(船头看戏)看戏后 停船吃豆(偷豆煮豆)深夜返回(月夜归航)再谈吃豆(戏后余波)《社戏》“乡土情结”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回延安》“极度欢乐” 表演前:呆呆表演后:寂静 表演时宏伟的场面 激越的鼓声 有力的动作奇丽的舞姿《安塞腰鼓》“旺盛的生命” “磅礴的力量”小结: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作者们正是分别有了表达“乡土情结”“极度欢乐”“旺盛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以及“宏愿”的情感出发点,才有由这个“需要”进行选材、构思的写作过程,因此我们才能读到他们的经典美文。
语文练习册八下第1单元作文要求哎呀,说起这语文练习册八下第 1 单元的作文要求,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就拿最近一次完成这个单元作文的经历来说吧。
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那一脸严肃的表情,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都给我认真对待!”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这任务艰巨得像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似的。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练习册,看到那作文要求,瞬间觉得脑袋有点大。
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文章,还得把风俗的特点、来历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清楚。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我的家乡风俗倒是不少,可真要详细写起来,还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想起每年春节,家里都会做一种特别的点心——炸糖糕。
那可是我们家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
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妈妈就会提前准备好面粉、白糖、芝麻这些材料。
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身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妈妈先把面粉倒进一个大盆里,用开水慢慢地搅拌,边搅拌边说:“这水可不能倒多了,要不然面团就太软,做出来的糖糕不好吃。
”我在旁边一个劲儿地点头,心里却在想:“这得多难把握呀!”等面团不烫手了,妈妈就开始揉面,那面团在她手里就像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地被揉成光滑的一团。
接下来就是包糖馅了,妈妈把白糖和芝麻混在一起,然后揪下一小块面团,擀成圆圆的薄片,再放上一勺糖馅,像包包子一样包起来,最后轻轻一压,一个糖糕的雏形就出来了。
到了炸糖糕的时候,那才叫热闹呢!锅里倒上满满的油,等油热了,妈妈就把糖糕一个一个地放进去。
“滋啦滋啦”,糖糕在油锅里欢快地翻腾着,不一会儿就变得金黄酥脆。
我站在一旁,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刚出锅的糖糕可烫嘴了,但我总是忍不住,拿起来就咬一口,结果被烫得直呼气,妈妈在一旁笑着说:“小馋猫,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想着想着,我突然有了灵感,赶紧拿起笔,把这炸糖糕的过程详细地写了下来。
写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厨房,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