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主流MCU单片机公司
- 格式:pdf
- 大小:253.21 KB
- 文档页数:3
单片机:通常无操作系统,用于简单的控制,如电梯,空调等。
dsp:用于复杂的计算,像离散余弦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常用于图像处理,在数码相机等设备中使用。
arm:一个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但是不生产芯片。只卖知识产权。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以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或VHDL)所完成的电路设计,可以经过简单的综合与布局,快速的烧录至FPGA 上进行测试,是现代IC 设计验证的技术主流。
嵌入式是相对于台式电脑而言,系统可裁剪,形态各异,可能体积、功耗、成本受限、实时性要求高,如示波器,手机,平板电脑,全自动洗衣机,路由器、数码相机,这些设备中,虽然看不到台式机的存在,但是都有一个或多个嵌入式系统在工作。
根据对象体系的功能复杂性和计算处理复杂性,提供的不同选择。对于简单的家电控制嵌入式系统,采用简单的8位单片机就足够了,价廉物美,对于手机和游戏机等,就必须采用32位的ARM和DSP等芯片了。FPGA是一种更偏向硬件的实现方式。
51
51单片机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易上手的单片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特性:
1.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 同时在片内RAM区间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双重功能的地址区间,使用极为灵活,这一功能无疑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乘法和除法指令,这给编程也带来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单片机都不具备乘法功能,作乘法时还得编上一段子程序调用,十分不便。
单片机发展历史
简介: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8位单片机到现代的高性能32位单片机。
1. 早期的8位单片机
早期的单片机主要采用8位结构,由于存储器容量和计算能力的限制,功能相
对简单。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用单片机Intel 4004,它采用了MOS
技术,主频为740kHz,具有12位地址总线和8位数据总线。随后,Intel推出了更
多的8位单片机,如Intel 4040、Intel 8008等,逐渐推动了单片机的发展。
2. 16位单片机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16位单片机开始出现。这些单片机
具有更大的存储器容量和更强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例如,Motorola公司推出的MC68000系列单片机,具有16位数据总线和24位地址总线,主频高达10MHz。此外,Intel公司也推出了16位单片机Intel 80186和Intel 80286等,进一步推动了单片机的发展。
3. 高性能32位单片机的兴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32位单片机开始兴起。这些单片机具有更大的存储器容量、更高的主频和更强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例如,ARM
公司推出的Cortex-M系列单片机,采用了RISC架构,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此外,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32
单片机发展历史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Microcontrollers)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Micro Controller Unit
中期发展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业界七大主流单片机到底哪家强?
-- 51、MSP430、STM32、PIC、AVR、STC、Freescale单片机强势“碰撞”
单片机现在可谓是铺天盖地,种类繁多,让开发者们应接不暇,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速单片机……
各个厂商们也在速度、内存、功能上此起彼伏,参差不齐~~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拥有代表性单片机的厂商:Atmel、TI、ST、MicroChip、ARM…国内的宏晶STC单片机也是可圈可点…
下面为大家带来51、MSP430、TMS、STM32、PIC、AVR、STC单片机之间的优缺点比较及功能体现……
51单片机
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当然也是初学者们最容易上手学习的单片机,最早由Intel推出,由于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经典”,为以后的其它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1单片机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易上手的单片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特性:
1. 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 同时在片内RAM区间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双重功能的地址区间,使用极为灵活,这一功能无疑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乘法和除法指令,这给编程也带来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单片机都不具备乘法功能,作乘法时还得编上一段子程序调用,十分不便。
经典的: 1、MCS-51系列Intel公司生产 2、61单片机3、A VR单片机4、MSP 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 5、PIC单片机MicroChip公司生产6、飞思卡尔的单片机7、英飞凌的单片机
1.8051
最早由Intel公司推出8051/31类单片机。由于Intel公司将重点放在186,386,奔腾等与PC类兼容的高档芯片开发上。Intel公司将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51内核使用权以专利互换或出让给世界许多著名IC制造厂商,如Philips 、NEC、Atmel、AMD、Dallas、siemens、Fujutsu、OKI、华邦、LG等。
这些公司在保持与8051单片机兼容基础改善了8051的许多特点。扩展了针对满足不同测控对象要求的外围电路,如满足模拟量输入的A/D、满足伺服驱动的PWM、满足高速输入/输出控制的HSL/HSO、满足串行扩展总线I2C、保证程序可靠运行的的WDT、引入使用方便且价廉的Flash ROM等。提高了速度,降低了时钟频率,放宽了电源电压的动态范围,降低了产品价格。
使得以8051为内核的MCU系列单片机在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也最广泛。80C51已成为8位单片机的主流,成了事实上的标准MCU芯片。
51系列单片机是这些厂商以Intel公司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51为基核推出的各种型号的兼容性单片机。Intel公司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51是其中最基础的单片机型号。
2. Atmel公司(美国)
Atmel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性能、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数字集成电路的一流半导体制造公司。Atmel 公司最令人注目的是它的EEPROM 电可擦除技术闪速存储器技术和质量高可靠性的生产技术,在CMOS 器件生产领域中Atmel的先进设计水平优秀的生产工艺及封装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单片机的发展史简介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系统,具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简单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史。
1. 单片机的起源
单片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人们对于将计算机集成到更小的尺寸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款8位单片机Intel 8048,标志着单片机的诞生。这款单片机拥有集成的中央处理器、ROM、RAM和I/O接口,为后来的单片机奠定了基础。
2. 单片机的早期发展
随着单片机概念的提出,早期的单片机主要以8位结构为主,功能相对简单。1976年,Intel推出了第一款16位单片机Intel 8086,这使得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和扩展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单片机技术的发展。随后,各大芯片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单片机产品,包括Motorola、Zilog等。
3. 单片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单片机逐渐成为工业控制、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主力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各大厂商开始推出更多种类的单片机,包括低功耗单片机、高性能单片机等。此时,单片
机的存储容量、处理速度和外设功能不断提升,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单片机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片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1世纪以来,单片机已经演化为更加强大的系统级芯片,拥有更高的运算速度和更强的外设扩展能力。同时,单片机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片机解密
单片机(MCU)一般都有内部EEPROM/FLASH供用户存放程序和工作数据。为了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拷贝单片机的机内程序,大部分单片机都带有加密锁定位或者加密字节,以保护片内程序。如果在编程时加密锁定位被使能(锁定),就无法用普通编程器直接读取单片机内的程序,这就叫单片机加密。单片机攻击者借助专用设备或者自制设备,利用单片机芯片设计上的漏洞或软件缺陷,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就可以从芯片中提取关键信息,获取单片机内程序这就叫单片机解密。
单片机解密又叫单片机破解,芯片解密,IC解密,但是这严格说来这几种称呼都不科学,但已经成了习惯叫法,我们把CPLD解密,DSP解密都习惯称为单片机解密。单片机只是能装载程序芯片的其中一个类。能烧录程序并能加密的芯片还有DS P,CPLD,PLD,AVR,ARM等。当然具存储功能的存储器芯片也能加密,比如D S2401 DS2501 AT88S0104 DM2602 AT88SC0104D等,当中也有专门设计有加密算法用于专业加密的芯片或设计验证厂家代码工作等功能芯片,该类芯片业能实现防止电子产品复制的目的。
1.目前单片机解密方法主要如下:
(1)软件攻击
该技术通常使用处理器通信接口并利用协议、加密算法或这些算法中的安全漏洞来进行攻击。软件攻击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事例是对早期ATMELAT89C
系列单片机的攻击。攻击者利用了该系列单片机擦除操作时序设计上的漏洞,使用自编程序在擦除加密锁定位后,停止下一步擦除片内程序存储器数据的操作,从而使加过密的单片机变成没加密的单片机,然后利用编程器读出片内程序。
1、AVR单片机与8051的比较:
主要区别是内核不同,指令集不同,io结构不同,外设不同。
优点是速度快,IO强大,性价比高。
AVR单片机比8051的硬件资源多得多,AVR单片中的MEGA系列内部还有AD转换器,在一些简单的电路中
,有了AVR单片机就甚至是零外部元件了,使用非常方便,是主流的单片机,而价格又不贵!
2、STC是改进型51。内部的EEPROM,对于参数的保存还是很方便的,EMC性能也要好一点,价格也相对便宜
PIC是自己的结构,MICROCHIP开发
AVR是自己的结构,ATMEL开发的
3、8051单片机: 8051单片机最早由INTEL公司推出,其后,多家公司购买了8051的内核,使得以8051为内核的
MCU系列单片机在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也最广泛.
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是增强型RISC内载FLASH的单片机,芯片上的FLASH存储器附在用户的产品中,可随
时编程,再编程,使用户的产品设计容易,更新换代方便.AVR单片机采用增强的RISC结构,使其具有高速处
理能力,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复杂的指令,每MHz可实现1MIPS的处理能力.AVR单片机工作电压为
2.7~6.0V,可以实现耗电最优化.
MICROCHIP单片机: MICROCHIP单片机的主要产品是PIC 16C系列和17C系列8位单片机,CPU采用RISC结构,
分别仅有33,35,58条指令,采用Harvard双总线结构,运行速度快,低工作电压,低功耗,较大的输入输出直
接驱动能力,价格低,一次性编程,小体积.
单片机
一、单片机的历史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
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2.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
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3.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 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 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二、单片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
单片机的发展过程简述: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
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0.64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
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当时,Zilog、Motorola 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也叫“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她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单片机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冲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AD转换器、通信接口和普通I/O口等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微型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的CPU 相当于PC机的CPU,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RAM相当于PC机的内存,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ROM相当于PC机的硬盘,单片机的I/O口相当于PC机的显卡、网卡、扩展卡等的插槽…… 可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单片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单片机的核心部件,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单元等部分组成,实现逻辑运算。根据数据总线的宽度和一次可处理的数据字节长度可分为8位CPU、16位CPU和32位CPU等。单片机的位数也是根据单片机内部的CPU位数决定的,如8位单片机使用的8位CPU,16位单片机使用的是16位CPU,以此类推。ATMEL代理商笔者看到有些书都把单片机称作微处理器是不准确的,微处理器只是计算机系统里的一个核心部件而已。而单片机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把它称为微控制器更准确些。
单片机自诞生以来,以其性能稳定、低电压低功耗、经久耐用、体积小、性价比高、控制能力强、易于扩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先后出现了4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在这几类单片机里最受追捧的是8位单片机,仍是目前单片机应用的主流。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片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单片机发展历史
一、简介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广泛应用于
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通信、医疗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二、早期单片机
20世纪70年代,单片机作为一种新型集成电路问世。最早的单片机采用的是MCS-48架构,由英特尔公司推出。这些单片机具有4位或8位的CPU,ROM、RAM和I/O端口等基本功能。它们的编程方式是通过外部的EPROM芯片进行存储。
1976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采用MCS-48架构的单片机,型号为8048。它
具有1KB的ROM、64字节的RAM和27个I/O端口。此后,英特尔推出了更多
型号的单片机,如8051、8031等。这些单片机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功能,成
为当时单片机领域的主流产品。
三、进一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片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8位单
片机逐渐取代了4位单片机,成为主流产品。此时,单片机的ROM和RAM容量
得到了显著增加,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外设接口,如串口、并口、定时器等。这些改进使得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90年代的到来,16位单片机开始崭露头角。16位单片机相比于8位单片机,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此外,16位单片机还引入了更多的
高级功能,如模拟输入/输出接口、多通道定时器等。这些特性使得16位单片机在
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算法的应用中表现出色。
四、现代单片机
几种主流单片机简介
目前已投放市场的主要单片机产品多达70 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系统或整机厂商定制的专用单片机,及针对专门业务、专门市场的单片机品种。这里仅对部分常见的和常用的单片机系列进行介绍。
(1)8051 单片机
最早由Intel 公司推出的8051/31 类单片机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几种单片机之一。由于Intel公司在嵌入式应用方面将重点放在186、386、奔腾等与PC 类兼容的高档芯片的开发上,随后Intel公司将80C51内核使用权以专利互换或出让给世界许多著名IC制造厂商,如Philips 、NEC、Atmel、AMD、Dallas、siemens、Fujutsu、OKI、华邦、LG等。在保特与80C51单片机兼容的基础上,这些公司容入了自身的优势,扩展了针对满足不同测控对象要求的外围电路,如满足模拟量输入的A/D、满足伺服驱动的PWM、满足高速输入/输出控制的HSL/HSO、满足串行扩展总线I2C、保证程序可靠运行的的WDT、引入使用方便且价廉的Flash ROM等,开发出上百种功能各异的新品种。这样80C51单片机就变成了众多芯片制造厂商支持的大家族,统称为80C51系列单片机。客观事实表明,80C51已成为8位单片机的主流,成了事实上的标准MCU芯片。
(2)MOTOROLA单片机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是其特点。在8 位机方面有68HC05 和升级产品68HC08。68HC05有30 多个系列,200 多个品种,产量已超过20 亿片。16 位机68HC16 也有十多个品种。32位单片机的683XX 系列也有几十个品种。MOTOROLA单片机特点之一是在同样速度下所用的时钟频率较Intel 类单片机低得多,因而使得高频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更适合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及恶劣的环境。
MCU单片机主流芯片公司有哪些_十大主流MCU单片机公司汇总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MCU的身影。其实,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单片机。本文主要盘点了全球十家主流MCU单片机公司,分别有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赛普拉斯、三星、东芝及芯科,具体的跟随小编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不同位数的MCU的用途
十大主流MCU单片机公司汇总1、瑞萨电子(Renesas)
瑞萨是MCU领域的王者,绝对的领头羊,他们是由瑞萨、NEC、三菱这三家公司组成的mcu巨无霸,在车机市场是第一的市场份额。他们有获得ARM的授权,不过不是用来做MCU的,是用来做处理器的,MCU都是用瑞萨自己的架构。
2、恩智浦(NXP)+飞思卡尔(Freescale)(后者被前者收购)
NXP(恩智浦)公司的单片机是基于80C51内核的单片机,嵌入了掉电检测、模拟以及片内RC振荡器等功能,这使51LPC在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的应用设计中可以满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