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六章专科手术配合第一节手术室常用技术一、手术中无菌技术(一)基本概念1.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经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1.环境要求环境宽敞,清洁,操作前30min停止清扫地面及更换床单等,减少人员走动。
2.工作人员要求禁止美甲、浓妆和佩戴夸张首饰,操作前,修剪指甲并洗手,戴帽子和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保存3.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确标识。
3.2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3.3无菌包或容器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在清洁干燥的无菌间内。
3.4无菌物品应定期检查,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有效期为7天~ 6个月,过期或受潮均应重新灭菌。
3.5无菌物品保存环境要求:温度低于24C ,相对湿度低于60%机械通风换气次数4~ 10次/小时。
4.正确取用无菌物品4.1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
4.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5.操作中要求5.1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并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5.2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水平以上,不可触及非无菌物品及跨越无菌区。
5.3不可面对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5.4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人一物原则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给一位病人使用。
(三)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1.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1.1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应着手术室洗手衣裤,戴外科口罩和帽子,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入内,确需入内者应戴双层口罩,上肢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及有伤口或感染者不得进行手术操作。
1.2经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无菌区域的范围包括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两侧腋前线之前、双手及前臂。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操作是指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无菌器械、无菌材料,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手术创面处于无菌状态的一种操作方法。
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手术创面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1.无菌区域的建立:在手术前,手术室要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是干净、无菌的。
手术台、器械台、麻醉设备、监护仪等都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手术室门开启后,只有佩戴了无菌衣、手套、帽子和口罩的人员才能进入手术室,以避免带入细菌。
2.严格隔离感染源:在手术时,要严格隔离感染源,避免感染源接近无菌区域。
手术室内的物品要放置整齐,手术台上只放置必要的手术器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严格监测无菌状态:手术室内要配备无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无菌状态包括无菌区、潜菌区、菌区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监测系统要覆盖整个手术区域,及时发现无菌状态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手术者的无菌操作:手术者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双手、前臂的无菌状态。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要进行手部和前臂的消毒,佩戴手术无菌手套后,不能碰触非无菌物品。
手术者要保持呼吸道与患者切口的安全距离,避免留下口水、汗水等污染手术区域。
5.无菌巡视与交接:手术过程中要进行无菌巡视,监测和评估无菌状态。
如发现无菌状态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细菌的传播。
手术结束后,要进行无菌器械与无菌物品的交接,以避免细菌污染。
6.资源管理:手术室要加强对无菌器械和无菌物品的管理,保证其质量和无菌状态。
无菌器械和无菌物品要严禁重复使用,避免细菌污染。
无菌器械箱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
总之,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非常重要,是保证手术创面无菌状态的关键。
医疗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创面感染的风险,确保手术的成功与安全。
同时,手术室要加强无菌区域的建立与管理,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和无菌状态。
第六节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第六节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不可随意走动或离开手术间。
腰以下、肩以上和背部应视为有菌区。
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既不高举过肩,也不可下垂过腰或交叉放于腋下。
二、手术护士不得从术者身后或头顶传递器械。
不得接触手术床边缘以下的布单,凡坠落在手术床边缘或以下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要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三、术中若手套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重新更换无菌手套。
手臂碰触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液浸湿,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新的无菌巾。
四、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制度,术中若手套破损、不同手术病人之间、接台手术之间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五、手术中,同侧人员需调换位置时,应先后退一步,背对背转换另一位置。
六、手术开始后,手术台上的任何器械、物品,均不能给其他手术使用严防交叉感染。
七、切开空腔脏器前,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接触了空腔脏器的器械、物品,放入弯盘内不可使用八、切开皮肤前,缝合皮肤前、后均要用75%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九、参观手术的人员,距离手术人员及无菌台不能太近,应大于30CM,不得在室内随意动,不得进入非参观手术间,第七节手术室外科手消毒制度外科手消毒应按照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一、所有上手术台直接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严格遵守外科手消毒流程,定期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三、手术室必须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一)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二)水龙头:水龙头开关为非手触式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三)配备清洁指甲剪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手清洁剂及用品(四)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限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第二阶段护士
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
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发生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或者贴手术区域保护膜。
7.做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涂擦消毒皮肤。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
一、严格区分无菌与有菌的界限
无菌物品一经接触有菌物品即为污染,不得再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1、手术者经无菌准备后,腰以下、肩以上、腋下和背部均为有菌区。
手或无菌物品均不可接触这些部位,双手亦不可下垂至腰部以下。
传递器械不可在背后进行。
2、器械台面和手术台面以下为有菌区(凡器械落至台面以下,即使未曾着地也不可再用;线自桌面垂下部分亦作为已污染处理)。
3、手套如有破损或接触有菌区应立即更换。
4、前臂、肘部被参观者接触时应套以无菌袖套。
5、手术人员需调换位置时,一人应退后一步,背靠背转身调换,身体的前面不可在别人背后擦过。
二、保持无菌布类干燥。
铺无菌布单时,器械台与手术切口应有4层以上。
三、保护切口。
切开皮肤及缝合之前应再消毒,皮肤切开后以纱布垫或特殊的塑料薄膜保护切口。
四、保护腹腔。
切开胃肠、胆囊、胆管等空腔脏器前,应先用纱垫遮盖保持周围组织,避免内容物溢出污染手术室。
医院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医院手术室运行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要穿戴无菌衣、手套和帽子,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
医生、护士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洗手并戴上手套。
2.术前的准备工作要严格进行,手术室的洁净度要达到规定要求。
手术室应进行全面消毒,手术台、手术器械、手术灯等设备都要进行严密的清洁和消毒。
3.手术中要保持手术场的洁净状态,手术室内不允许有其他的人员进入,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并安装幕帘以提供进一步的防护。
4.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手术器械应事先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者化学灭菌处理,并进行有效包装。
医护人员在使用器械前要查看包装是否完整,并检查器械表面是否有污物或破损,确保其无菌。
5.术中的各种操作要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医生进行手术时,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尽可能减少对手术台、无菌器械、手术区域等的碰触,以免引起污染。
6.术中的冲洗和吸引等操作要细致,避免污染手术区。
冲洗和吸引操作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无菌液体,避免使用含有细菌的注射液或吸引管。
7.手术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手术区的无菌状态。
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手术区域是否被污染,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污染的器械或物品,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
8.术后的器械和废物处理要严格规范。
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无菌处理,包装好并标明处理标志,以便后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术后的废物必须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清理,避免引起垃圾和污染。
以上是医院手术中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原则,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感染的可能性,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
无菌操作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对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医院手术中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1. 穿戴手术衣和手套,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穿戴干净的手术衣和手套,以防止自身的细菌污染手术场。
2.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使用含有消毒成分的肥皂和充分冲洗双手,以确保双手的表面细菌数量降至最低。
3. 使用无菌器械和物品,所有进入手术场的器械、敷料、药品和液体都必须是无菌的,以避免引入外部细菌污染手术场。
4. 维持手术场的无菌环境,手术室内必须维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以及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存在。
5. 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手术场和手术器械,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之,无菌操作原则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严格
执行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和安全。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手术室无菌技术原则在护理中,控制致病微生物,避免发生感染的最好办法是无菌技术。
护士需要把临床护理中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护理中,减少病人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一、无菌技术概念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求。
环境要清洁、宽敞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2、人员要求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摆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过期、松动、潮湿、破损应重新灭菌处理。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4、取用无菌物品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5、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手术中的无菌原则1.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穿手术衣戴手套后,双手应在胸前活动;腋中线以后,腰以下和肩以上都应视为非无菌区,不能接触。
2.手术器械台高度为90cm,无菌区域无菌布单为4-6层,下垂30cm以上。
3.在手术过程中只允许在无菌区操作,接触非无菌区即认为被污染。
手术中无菌原则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亲密关系。
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味染,保证病人安全的重点。
每人都一定充足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手术室各项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无菌技术。
这是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一定仔细履行的规章,即无菌操作原则。
若有违犯,应立刻纠正,屡教不改,严禁上手术台。
1.成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件都一定是灭菌的,如稍有思疑应立刻更换。
物件有以下状况者,应视为有菌,不可以在无菌区内使用:① 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② 无菌包损坏或湿润;③ 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④ 灭菌有效时间及成效不可以必定;⑤ 思疑无菌物已被污染。
无菌区的成立应尽量凑近使用时间,以减少裸露和污染的时机。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对开式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面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双手前臂,全掩盖式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为颈以下腰以上的前胸和后背、双手及前臂。
其余部位应视为有菌区。
手术人员在穿妙手术衣后,前臂不该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
双手不该凑近面部或交错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凑近身体。
因为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此不该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
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犯无菌原则的。
也不该往返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之外。
如因手术需要挪动,应面向无菌区。
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后转到另一地点上。
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眼前时,应相互让开,免得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沿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
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涉及边沿。
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沿是有菌的。
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 4 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不然须从头灭菌。
无菌容器为盛无菌敷料、器材或药液之用。
翻开无菌容器时,盖子应向上,拿出无菌物后即盖好。
医院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目的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有手术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且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
(二)原则
1.凡参加手术人员要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2•手术医生、护士穿手术衣、戴手套后,双手不得低于腰、高于肩。
3.无菌桌单应铺4〜6层,无菌器械桌单应下垂30Cnl以上,手术器械不能超出器械桌边缘以外。
4.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应退后一步离开手术台,两人背靠背交换,不得污染手臂及无菌区域。
5.器械、物品应从手术人员的胸前传递,避免于身后或横向传递。
6.术中手术衣、手套被污染、破裂或疑似污染,均应及时更换。
7.手术开始后,各手术间无菌台上所有物品不得互相交换使用。
8.已打开但未使用的无菌器械包,超过4h,应重新灭菌。
9.未经灭菌、灭菌日期不清的物品和测试灭菌效果试纸未达到要求的物品,严禁使用。
10.术中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和人员的走动,限制参观人数。
IL加强无菌技术监督,坚持原则,发现违反无菌技术者,应立即制止并纠正。
第六节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不可随意走动或离开手术间。
腰以下、肩以上和背部应视为有菌区。
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既不高举过肩,也不可下垂过腰或交叉放于腋下。
二、手术护士不得从术者身后或头顶传递器械。
不得接触手术床边缘以下的布单,凡坠落在手术床边缘或以下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要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三、术中若手套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重新更换无菌手套。
手臂碰触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液浸湿,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新的无菌巾。
四、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制度,术中若手套破损、不同手术病人之间、接台手术之间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五、手术中,同侧人员需调换位置时,应先后退一步,背对背转换另一位置。
六、手术开始后,手术台上的任何器械、物品,均不能给其他手术使用严防交叉感染。
七、切开空腔脏器前,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接触了空腔脏器的器械、物品,放入弯盘内不可使用八、切开皮肤前,缝合皮肤前、后均要用75%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九、参观手术的人员,距离手术人员及无菌台不能太近,应大于30CM,不得在室内随意动,不得进入非参观手术间,第七节手术室外科手消毒制度外科手消毒应按照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一、所有上手术台直接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严格遵守外科手消毒流程,定期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三、手术室必须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一)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二)水龙头:水龙头开关为非手触式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三)配备清洁指甲剪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手清洁剂及用品(四)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限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手术中无菌原则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
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每人都必须充分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手术室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无菌技术。
这是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的规章,即无菌操作原则。
如有违反,应立即纠正,屡教不改,禁止上手术台。
1.建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
物品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有菌,不能在无菌区内使用:①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②无菌包破损或潮湿;③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④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⑤怀疑无菌物已被污染。
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对开式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面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双手前臂,全遮盖式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为颈以下腰以上的前胸和后背、双手及前臂。
其他部位应视为有菌区。
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应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
双手不应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
由于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而不应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
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反无菌原则的。
也不应来回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以外。
如因手术需要移动,应面向无菌区。
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上。
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
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触及边缘。
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缘是有菌的。
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4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否则须重新灭菌。
无菌容器为盛无菌敷料、器械或药液之用。
打开无菌容器时,盖子应朝上,取出无菌物后即盖好。
以容器浸泡消毒用物时,须写上浸泡时间,中途投入其他器械,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或医疗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措施,保持工作区域和样本的无菌状态,以防止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卫生:操作者应戴上无菌手套,并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操作者不应接触自己的脸、头发或衣物,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此外,操作者应佩戴实验外套或口罩等防护装备,以防止呼吸道排放物或皮肤上的微生物进入工作区域。
2.工作区域的准备: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必须彻底清洁并消毒工作区域。
工作台面、仪器设备和操作台都应该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已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同时,工作区域应尽量保持整洁,并避免容易积聚灰尘和污垢的物品。
3.使用无菌物资: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物资,如无菌培养皿、无菌管、无菌试剂等。
这些物资应在无菌条件下储存,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另外,任何被污染或破损的无菌物资都应被丢弃,以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防止气溶胶污染: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微生物颗粒,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并污染工作区域。
为了防止气溶胶污染,应尽量避免在微生物较多的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如宠物临时处理设备或浴室等。
此外,应关闭窗户或门,避免外部空气的进入,并记录工作区域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5.操作技巧:无菌操作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以降低样本或工作区域的污染风险。
比如,在开启培养皿盖子之前,可以用火将管口周围加热,以消毒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在移植细菌或真菌时,应使用无菌的环针或吸管,并注意避免接触和过度摇动培养物。
此外,在进行移植或传递操作时,应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尽量减少操作时间,以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洁净手术部(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作为手术部(室)护士必须认真掌握一般无菌原则,手术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和无菌物品储存原则,并将其贯彻于一切工作中,以维护手术过程的无菌性,减少和杜绝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一、一般无菌技术原则1.操作环境需清洁、宽敞、明亮。
为减少空气中的尘埃,无菌操作前30分钟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流动。
2.无菌操作前,应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及口罩。
着长袖工作服时,应将衣袖挽至肘关节以上或束紧衣袖口,操作时应与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约20cm)o必要时,应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操作时注意衣袖、衣服勿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不可面向无菌区讲话、咳嗽或打喷嚏。
4.一切无菌物品均不能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原处。
若暂不使用,则应用无菌巾包好,超过4小时应重新灭菌。
5.瓶装的无菌溶液,瓶盖内应保持无菌。
倒溶液前做好瓶口周围的消毒,揭开瓶盖时,手勿触及瓶盖、瓶口,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最好一次性使用,勿保存。
6.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无菌物品保存期一般为1〜2周,梅雨季节为1周。
若超过灭菌时间,则应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手术患者使用。
8•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时,不可再使用。
二、手术中无菌技术原则1.避免浮尘飞扬,影响手术间净化效果。
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勿在手术间内抖动各种敷料,所有整理工作宜在术后进行。
层流手术部应使用少尘、无尘、无粉物品、如一次性物品、无粉手套等。
9.操作中无菌范围手术人员一经洗手,双手不得低于脐水平,两侧不得超过腋前线,上举不得超过锁骨连线;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后,遮盖式手术衣背部为相对无菌区,腰部以下和胸骨窝水平线以上为非无菌区,手术台无菌区应在手术台平面以上。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应在清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尽量限制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同时进行。
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衣帽要整洁,操作前要洗手并将手擦干、戴口罩、帽子。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四、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
五、进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或穿越无菌区。
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操作时不得面对无菌区说笑、咳嗽、打喷嚏等。
六、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
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七、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以便取用。
八、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九、盛放非一次性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容器每周消毒2次。
高压灭菌后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一经打开要注明日期时间,使用放置不超过4小时,无菌棉签打开使用后,放置24小时后更换。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原则一、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1、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2、建立无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严格执行和完善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
3、要从过入环节开始无菌操作,将实施一致性管理;定期调查和控制检查,以降低感染风险并确保手术室质量。
4、要组建一个专门的无菌管理组,确保各项目都是有序进行。
5、要牢记维护术中性灰也是管理无菌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二、加强文化教育1、要加强员工文化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相关知识。
2、应鼓励和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便能够快速发现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3、要强调培养完善的职业道德,确保医护人员秉承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
4、要强调必须穿着无菌服,只有佩戴国家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才能进行无菌操作。
三、合理的房间空气流通1、要注意使手术室高压和低压逆向连接,保证通风系统的高效性避免感染;2、应安装有效滤清低空气的空调系统,以达到清洁的空气质量;3、要确保空调以及过滤器的定期检修和清洁,以确保空气质量;4、要定期检查空气流通通道,确保门窗可以充分开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循环;5、建议每次手术完毕之后及时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四、高标准的消毒要求1、消毒时应备有消毒剂、器具及人员,避免消毒人员和消毒物产生接触;2、消毒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确保消毒的有效性;3、对手术物品消毒时应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一旦接触感染源则要及时消毒;4、只有经过专业的无菌操作的人员,才能掌握和完成无菌操作的要求。
五、严格的职责分工1、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设备、仪器、原料、废品及其他物资的收容、登记、出入和管理;2、鼓励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3、要求临床医生和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的要求;4、要建立有效的自查、互查、自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第六节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不可随意走动或离开手术间。
腰以下、肩以上和背部应视为有菌区。
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既不高举过肩,也不可下垂过腰或交叉放于腋下。
二、手术护士不得从术者身后或头顶传递器械。
不得接触手术床边缘以下的布单,凡坠落在手术床边缘或以下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要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三、术中若手套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重新更换无菌手套。
手臂碰触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液浸湿,应加盖干的无菌巾或更换新的无菌巾。
四、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制度,术中若手套破损、不同手术病人之间、接台手术之间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五、手术中,同侧人员需调换位置时,应先后退一步,背对背转换另一位置。
六、手术开始后,手术台上的任何器械、物品,均不能给其他手术使用严防交叉感染。
七、切开空腔脏器前,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接触了空腔脏器的器械、物品,放入弯盘内不可使用八、切开皮肤前,缝合皮肤前、后均要用75%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九、参观手术的人员,距离手术人员及无菌台不能太近,应大于30CM,不得在室内随意动,不得进入非参观手术间,第七节手术室外科手消毒制度外科手消毒应按照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一、所有上手术台直接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严格遵守外科手消毒流程,定期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三、手术室必须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一)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二)水龙头:水龙头开关为非手触式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三)配备清洁指甲剪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手清洁剂及用品(四)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限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五)干手物品:擦手毛巾应一人一用,用后清洗、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保持清洁无污垢。
四、洗手池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五、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先洗手,后消毒。
(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第九节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一、为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都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充分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务科审批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通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手术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④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打“√”。
⑤急诊手术:在急诊“□”打“√”。
⑥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由主管医生填写。
第十节手术室术前访视制度一、为了更好地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地完成手术,手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访视。
阅读病历及向主管医师、护士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三、做好术前宣教工作:(一)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时注意事项;(二)介绍手术、麻醉体位的配合方法及重要性。
四、访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护士态度要热烈,主动自我介绍,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五、访视内容要认真记录于《手术室护理访视单》上。
六、根据访视结果检查手术用物的准备情况。
第十一节手术室接送手术患者与交接制度一、术前交接与护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提前30分钟将手术患者接到指定的手术间。
(二)接手术患者时,手术室工作人员持手术通知单先到病区护士站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等),再一同到病房核对患者的手腕带、切口标识等,无误后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上签名手术室工作人员才能接走患者。
(三)若病室术前准备不完善,手术室可拒绝接患者,待完善术前准备后由病房护送至手术室。
(四)患者到达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按程序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病情允许时应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五)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完善,如: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术前用药、紧食、配血、灌肠、胃管、导尿管、皮肤准备情况,衣服清洁,家属签字等。
(六)检查手术用物是否准备齐全,如:病历、抗生素、特殊用物、CT、X光片等,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七)接送患者应用平车或轮椅,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坠床。
危重患者应有经管医生护送。
连台手术,提前30分钟电话通知有关病室做好准备。
二、手术后交接与护送(一)手术结束,患者到达换车间即将返回病房,手术室应电话通知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做好相关接手术病人的准备。
(二)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病人即将返回病房的电话通知后,应及时做好相关准备(用物准备、人员准备)。
(三)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一起将患者及随同病房带来的一切用物送回病房,与病室护士当面交清。
(四)术后护送途中,麻醉医生、护士必须与患者同行,不能让病人脱离监护。
(五)患者到达病房后,病房护士应及时、主动到达病房,和麻醉师及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
(六)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和病房护士共同完成病人过床操作。
采用滑移板过床,注意妥善固定各类管道,防止管道脱出和反流。
(七)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严格按照“围手术期患者评估与交接护理记录单(术后)”中的内容,对术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交接并双方签名确认,发现问题及时问清、查清,异常指标必须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
在病房护士没有接清楚之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得离开。
第十三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一、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进行。
二、为防止交叉感染,此类手术禁止参观。
三、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将手术间内不需要的用物搬到室外。
安排室内、外各一名巡回护士进行配合。
四、术中宜选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包装,袋外用红色警示牌标识,焚烧处理。
五、手术所用器械应浸泡于2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60分钟后取出,流水冲净,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行常规处理。
六、术中所用污物桶等浸泡于2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60分钟后流水冲净。
七、手术台、器械台、地面等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关闭门窗,熏蒸消毒。
封闭6~12小时后,行空气、手术台等细菌培养。
经培养无细菌生长开启净化空调系统,手术间才能开放使用,如有细菌生长,按上述原则重新处理,直至无菌生长。
第十五节手术室安全用药制度一、患者接至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根据医嘱认真核对患者所带药品的名称、数目及质量。
二、术中用药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遵医嘱用药。
对遗嘱有疑问时必须进行反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必要时向上级医师和护士长汇报。
三、用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沉淀、浑浊、絮状物等),安瓿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
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等,一律不得使用。
四、抗菌药、麻醉药等用药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
易过敏的药物,使用前认真核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
局麻药加盐酸肾上腺素时,应了解患者的血压及心脏情况,根据医嘱准确加入。
五、巡回护士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向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复述两遍,并经两人以上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
保留空安瓿至手术结束,并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及时督促医师补记医嘱。
六、给药后护士应及时在医嘱单上签名并记录给药时间。
七、术后巡回护士应严格与病房护士交接术后剩余药品并做好交接记录。
八、对临床医师私自带入手术室的药品,护士拒绝使用。
第十六节手术室输血操作规程一、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1日填写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病房护士备好血标本送输血科备用。
二、术中需输血时,应向麻醉医生开具取血申请单,巡回护士根据申请单电话通知血库人员,做配血试验。
三、接到取血通知后,由巡回护士凭取血通知单到输血科取血。
四、取血前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查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外观质量等信息,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提取血液。
五、取回的血液应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输注前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共同对病人及血液信息进行“三查十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血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十对: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条码、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
核对无误后两人均在临床用血发血单上签名。
六、输注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