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4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就是分数的值。
同时,学生还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分数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以及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学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例如,讲一个分蛋糕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蛋糕的分配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课件,呈现一组物品,如苹果、饼干等,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每份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并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实物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份的大小。
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5.1《分数的再认识(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101页至第102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分数的再认识,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分类,以及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是分数的定义和分数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分数的道具,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分蛋糕,来引出分数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数学运算。
4. 随堂练习:同学们会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以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复习今天学习的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数学运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额外的辅导。
对于分数的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分数运算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学表达方式。
同学们需要理解分数的本质,以及如何正确地读写分数。
2. 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温故知新】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拿铅笔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说说你的想法。
)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
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的,小军看了一本故事书的,他们
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故事书的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质疑:什么样的情况下,两本故事书的。
是一样多的? 师:通过刚才拿铅笔、看故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被两张纸遮住了,只露出了这个图形的一是四分之一是一个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来。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5个51是( )。
(2)87里面有( )个81。
(3)18个91
是( )。
【拓展延伸】
帮助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41
,小芳捐
献了零花钱的31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63-64页《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的,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已对这部分知识有所模糊。
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本节课结合教材中问题串的设计,利用糖果将奖励机制和活动贯穿一起,丰富学生对分数的再认识。
同时利用希沃白板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够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
但整个四年级没有安排分数知识的学习,到了五年级,学生再次认识分数,此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分数意义范畴扩展并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对他们而言,分数的意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主动探索分数意义的过程,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理解数的本质是表示多少,分数也不例外,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糖果、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课题1.出示一个月饼的图片,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月饼?2.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3.还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4.除了,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吗?举例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强调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一个分数,由于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时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3. 能根据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观察比较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和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解释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若干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用于学生操作。
2.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的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媒体选择PPT六、教学活动1. 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演示、游戏互动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展示一个装有8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2. 接着展示一个装有4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3. 提问:同样是得到41,这两个41表示的苹果数量一样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的分数,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二)探究新知 1. 分数意义的再认识(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让学生将其平均分成4份,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分数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及比较大小。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分数的读写方法教授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分数。
例如:讲解分子、分母的读写顺序,分数线的作用等。
(3)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例如:比较1/2和1/3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涵盖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及大小比较。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例如: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及大小比较。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例如:学生在哪个环节掌握较好,哪个环节还需加强等。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讲解例题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分数的再认识(一)》。
我们将深入探讨分数的意义,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材的章节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中,需要先进行通分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如苹果、饼干等,以及一些分数卡片。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和饼干,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进行分数的比较。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心得和困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比较方法:先通分,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答案:答案:先通分,然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对于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数的比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比较方法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
有些学生认为,分数越大,就意味着分子越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1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容易把分数和整数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区分分数和整数的差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区分分数和整数的差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分数的模型,标明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值,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 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节。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 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 与“部分”的关系。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节内容,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创设丰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 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理解 “整体” 与“部分” 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下面哪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43表示?说一说:43表示什么?2.用分数分别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后面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做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和分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分数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分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折纸、涂色工具等。
2.教学课件: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性质、分数的运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这些分配的情况。
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数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涂色等活动,用分数来表示每组的分配情况。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属于“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对分数安排了两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是以直观模型为主,借助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别从比、测量、运算、商四个角度再次认识分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分数的意义。
其中,“分数再认识一”是通过实例概括出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3个问题:第1个问题“3/4可以表示什么?”,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图在于唤醒学生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再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第2个问题是“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画出这个图形”,意图引导学生由部分推知整体,感悟分子与分母的份数比,进一步认识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第3个问题“拿出的笔数为什么不一样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再认识了分数的整体不同,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懂得怎么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会读写分数,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五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经常会混淆类似“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因此突破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去理解分数,并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能感悟分数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感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份数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再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分析、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分数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转化和分数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比较和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练习和引导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分数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的形式,呈现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解决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的大小比较5. 分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读写和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表示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同时,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数不改变分数的大小等。
(2)分数的表示方法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示出分数的大小。
(3)分数的读写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达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5)分数的加减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学会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