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烂尾楼”上浮地下室结构加固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689.31 KB
- 文档页数:5
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全文)范本一: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一、引言本文针对地下室上浮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加固处理方法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科学且有效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引言、事故原因分析、加固处理方法、总结与展望。
二、事故原因分析2.1 水源泄漏2.1.1 水管漏水2.1.2 地下水渗漏2.2 地下水位上升2.2.1 降雨量增加2.2.2 地下水系统失效2.3 地下室排水系统故障2.3.1 排水管道堵塞2.3.2 排水泵故障2.4 地下室结构设计不合理2.4.1 基坑设计不当2.4.2 地基处理不足三、加固处理方法3.1 密闭加固3.1.1 施工要点3.1.2 材料选择3.2 排水加固3.2.1 开挖排水沟3.2.2 提升排水系统能力3.3 表面加固3.3.1 防水处理3.3.2 保护层施工四、总结与展望本文通过对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固处理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未来,在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和科学性,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件:1. 图纸:地下室结构示意图2. 图表:地下室上浮事故统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坑设计不当:指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的设计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规范的要求。
2. 地基处理不足:指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不充分,导致地下室结构无法承受地基的负荷。
3. 密闭加固:指在地下室结构中加入密闭材料,以减少水分进入地下室的可能性,提高地下室的抗浮力。
4. 排水加固:指通过改善地下室排水系统,减少地下室内部水分的积聚,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5. 表面加固:指在地下室结构外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和保护层施工,以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性能和抗浮力。
范本二:地下室上浮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方法一、问题陈述本文旨在分析地下室上浮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某房地产项目设计为多栋塔楼带单层整体大地下室,在一次暴雨后地下室底板局部上浮约20~140mm,框架柱与地面和柱帽连接处出现裂缝,部分柱顶混凝土破坏。
文章分析了地下室上浮原因,并介绍了处理措施,为类似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结构破坏,处理措施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空间不足,大量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物、下沉式广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建筑大量出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还未完全加上,基坑降水过早停止,或突遇到强降水等原因,地下室容易发生上浮、倾斜,进而导致地下室结构发生开裂、隆起等现象。
如何防止和处理地下室上浮事故,已经成为建设方、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共同关心和研究课题[1]。
2 工程概况及上浮事故过程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片区,为54栋32~45层住宅楼,分三个地块开发,每个地块均设一层整体地下室。
出现地下室上浮地块地面设计标高22.8m,基础埋深为-5.6~-7.7m。
相邻其它两个地块地下室在此之前已完工。
拟建地下室为整体结构,呈不规则形状,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约为4.7米,一般为3.5米左右。
基坑西侧和南侧为在建市政道路,最近处距离约8m(市政道路路面高程约21.58m)。
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53.7米)范围内除表层分布有(1-1)杂填土和(1-2)吹填土(Qml)外,其下为湖积成因的(1-3)淤泥(Ql)、全新统冲积和湖积成因的(2)、(3)层粘性土(Q4al+l、Q4al)和中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的(4-1)、(4-2)层粘性土和(5)层含粉质粘土中粗砂夹角砾(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第三系(K-E)泥质粉砂岩。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周边土层为:(1-1)层杂填土,(1-2)层吹填土,(1-3)层淤泥,(2)层粘土,基坑坑底座落于(1-1)层杂填土、(1-2)层吹填土、(1-3)层淤泥和(2)层粘土等不同的土层中,局部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周边土层强度偏低,且基坑内有工程桩需要保护,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可定为一~二级。
地下室底板上浮事故加固处理方法研究摘要:地下室底板上浮经常发生在无上部建筑物结构形式中,造成这种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如地下水位上升、降水不及时或停止等。
外部因素是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上浮或开裂的主要原因,这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并可能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来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上浮事故;加固引言:地下室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很常见,随着中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但是,有关建筑地下室安全事故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也说明我国的施工技术和监理存在一定问题,施工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在施工期间,由于未及时降水或在未覆土的情况下停止降水等原因造成的地下室底板上浮比较普遍,这类问题将破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建筑功能,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这不仅给项目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1 建筑地下室工程概括(1)施工场地周边主要包括各类民房、厂房、蚕桑基地和村镇主干道。
施工场地地质依次分为6个地质层,即杂填土,耕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
所有的结构都是以框-剪结构的形式构建的,而地下基础则是通过向天然根部添加抗拔桩来构建的。
该项目建设地点相对平坦。
项目所在地临近钱塘江。
当年降雨量大,地下水位高,主体结构部分施工已经封顶,地下室顶板覆土未完成。
在连续的降雨和擅自停止降水的情况下,地下室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中,局部地下室底板明显起拱,地下室的一些底板构件,立柱构件,梁构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开裂。
从地下车库的横截面看,地下车库的剪力墙由于局部地下室整体上浮的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开裂。
(2)建筑工程的地下室自重和上覆土层不足以抵消地下水的浮力。
增加扩大头锚杆桩可消除地下水浮力造成的不安全影响,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扩大头锚杆桩的使用已被用于地下水浮力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扩大头锚杆桩施工方便,成本低,因此被广泛使用。
某高层建筑地下室上浮后受损构件的加固方法简介作者:沈关红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下室因上浮致使部分梁板柱构件受损事故处理的总结,为同类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构件;破坏;加固;方法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某工程建筑平面呈L形布置;总建筑面积12.76万m2。
地下二层(埋深11.0m),地上主楼二十九层,裙楼六层;建筑物地上高度99.87m。
建筑类别为一类;耐火等级二级,地下为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主楼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裙楼为现浇框架结构。
整栋建筑采用天然基础,持力层置于中风化泥岩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400kPa。
地下室底板500mm厚,局部600mm厚。
地下二层外墙400mm厚,地下一层外墙300mm厚。
地下室不设置后浇带。
自正负零标高起,以上纵横均设置后浇带。
基坑采用土钉+锚喷支护方案。
基坑开挖时采用井点降水。
挖至基坑底后,沿地下室外围均匀布置九口直径1m的降水井。
要求至裙楼主体完工,地下室抗浮回填土和垫层完工,经验算能够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方可停止降水。
当主体建筑施工至地上二层时,因当地突发暴雨,工程所在位置周边的排水管网无法满足排水要求,致使大量雨水在短时间内涌入基坑。
尽管及时采取了向地下室内灌水增加压重的措施,地下室仍然产生了上浮,地下室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了结构变形,导致构件出现裂缝、混凝土崩落等受损现象,并因混凝土底板开裂引起地下室底板漏水。
由于问题发现较早,处理措施及时得当,加之地质条件好(基坑自自然地面向下4.5m即为不透水泥岩、坑壁做过锚喷处理),基坑内的积水量与来水量少,水位下降快,地下室沉降复位迅速(根据沉降观测记录,地下室在3天内就基本恢复至原设计标高),残余沉降差小(≦1.8cm)。
2 受损构件病害特征表现地下室沉降复位后,对已完成的主体结构所有构件进行全数检查发现:(1)个别柱顶(脚)混凝土局部破碎、剥落,柱脚在承台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有轻微环向裂缝。
地下室上浮成因及加固处理例析(发稿时间:2011-06-21 阅读次数:5722)吴建青(义乌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浙江·义乌 322000)【摘要】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中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当水浮力超过结构自身抗浮能力时,就容易导致地下室上浮,结构受损。
为此,本文将对地下结构的上浮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上浮排水裂缝1 工程概况某公司厂房工程,框架结构。
地下一层,地上八层。
地下室①~15/(3/0A)~F轴为52.29×37.66m,层高4.50m;上部①~15/A~F轴为52.29×18.36m,总高度为31.20m;(3/0A)~④轴进深19.30m范围以地下室为主,上部局部门厅构架。
该工程柱网尺寸:开间方向为7.60m、进深方向约为6.00~7.60m。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持力层为泥质粉砂岩。
基础构造形式:柱下1600mm×1600mm ×l400mm~1200mm×1200mm×600mm基础承台;承台间采用地梁(截面尺寸400mm×900mm~400mm×700mm)连接;地梁间350mm厚混凝土底板。
地下室外墙厚为3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600mm×600mm,框架梁为300mm×800mm~250mm×700mm。
楼板厚度:地下室顶板为160mm和250mm,地上楼层为120mm。
地下室混凝土为C30S6防水混凝土,地上为C25混凝土,地下室在⑦~⑧轴之间设800mm宽后浇带。
设计人员对上部无建筑物的3~13/2/0A~1/0A)轴间共13个柱基中每个柱基设4根Φ32抗浮锚杆,每根锚杆设计抗拔力为240kN,当时施工完成后由有资质的检测公司对于6根锚杆进行抗拔力检验,检测结论为合格。
2 施工情况及裂缝形成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于2009年10月23日浇筑完成,地下室墙柱、顶板梁板混凝土于2009年11月8日浇筑完成,主体框架结构于2010年1月22日完成。
地下室上浮后的纠偏复位与加固处理章建新(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330029)摘要:某综合楼工程主体施工期间受暴雨影响,地下室受到地下水浮力作用产生不均匀上浮(最大上浮值730mm),造成地下室梁、柱出现局部开裂,主楼倾斜。
针对该工程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地下室纠偏复位及结构加固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纠偏复位;结构加固处理Abstract: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a comprehensive building project,affected by heavy rain, the basement is affected by the buoyancy of groundwater to float unevenly(the maximum floating value is730 mm),causing local cracking of the basement beams and columns,and the main building is tilted.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analyzed for the project,and the method of basement correction and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was introduced.Key words:basement flotation;correction;structural reinforcement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工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790㎡(其中地下室3250㎡),建筑高度16.35m。
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砼强度等级C30及C25。
主体结构已经施工完4层楼板,处在屋面封顶施工过程中。
基础采用柱下扩展独立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千枚岩,属不透水层地基,基本无地下水,但施工现场地势较周边低,形成盆地状,下雨时地表排水条件不畅,设计抗浮地下室水位为室外地面下2m。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分析与加固处理刘金彪发布时间:2021-08-19T08:09:23.145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10期作者:刘金彪[导读] 某工程地下车库结构很长,施工分阶段进行。
经过一轮暴雨,部分地区框架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伴有上浮现象。
本文介绍了地下室破裂过程及应急处理方案。
并分析了地下室上浮的原因。
针对框架柱不同程度的开裂,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
刘金彪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市 750016摘要:某工程地下车库结构很长,施工分阶段进行。
经过一轮暴雨,部分地区框架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伴有上浮现象。
本文介绍了地下室破裂过程及应急处理方案。
并分析了地下室上浮的原因。
针对框架柱不同程度的开裂,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
关键词:无梁楼;抗浮设计;加固;超长地下室1引言近年来,地下室上浮的案例时有发生。
相关文献[1-5]介绍了地下室上浮的原因及加固处理。
近日,南昌某地下室地下室构件因抗浮原因严重受损。
相关专家在土木工程吧等网络媒体上发表了不少关于地下室上浮原因的文章,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新发布的《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6]也于2020年3月1日实施。
本文结合某地下室上浮问题,介绍了地下室上浮的原因及加固处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项目概述本工程为地下室,总长度约402米,总宽度约102米,高宽比约4.0,总建筑面积45027.13平方米,设计厚度1.5米,高度3.6米。
屋顶采用无梁楼盖结构。
梁、板、柱、外墙混凝土等级为C35。
底板设计厚度为350mm,顶板设计厚度为350mm。
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地基持力层从左至右依次为中风化砂砾岩、强风化砂砾岩和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400kPa、300kPa和160kPa。
抗浮设计水位为室外地面以下2.5m,整体抗浮符合规范要求。
3工程地质和场地水文条件3.1工程地质场地浅层为人工填土(Q4ml),下部为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Q3d),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沉积岩(E1-2)砂砾岩。
某工程地下室结构上浮处理措施某工程地下室结构在建设后出现了上浮的问题,这给施工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某工程地下室结构上浮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上浮原因1.施工方案不合理导致浇筑不均匀2.施工时地下室内外压力差异过大3.地基沉降不均匀处理措施排水降压排水降压是在地下室下方挖掘并设置降压井,在井中安装降压装置,使得井内负压产生,降低地下室周边土体和地下水位的压力,使地下室下沉并防止浮升。
排水降压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安全稳定的处理措施,但需要对井体、井口和井内设备进行整改,且排水系统需要经常监控和维护。
紧固加固紧固加固是指采用混凝土桩、地钢支撑等加强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抵抗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侧压所导致的地下室结构部分或全部浮起。
这种方式适用于地下水位升高较小的地区,操作简便,施工便利,无需大规模破坏现有结构。
防水隔离防水隔离是指在地下室外围建设防水墙、渗水帷幕等,遏制地下室四周的地下水进入结构内部,防止地下室上浮。
这种措施需要选用具有耐久性好、封闭性高的防水材料,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破坏地下室结构,且费用相对较高。
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是调整地下水位为设计标高以内的一种方式。
这种措施适用于地下水位明显高于地下室结构底板的地区,通过排水、压力反渗透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地下室上浮。
但这种方式需要在相应区域内实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且需要定期维护。
地下室结构上浮是因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一种现象,针对不同的上浮原因选用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室上浮问题的出现。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加强对地基的监测,确保地下室工程质量。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6-0110-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1.06.0511前言近年来,地下室上浮案例各地时有发生,相关文献[1-5]对地下室上浮的原因及加固处理进行了介绍。
近期,南昌某地下室因抗浮原因导致地下室构件严重损坏,相关专家在土木吧等网络媒体针对地下室上浮原因发表了多篇文章进行了专门分析。
新近发布的《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6]也于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文结合某地下室的上浮问题,对地下室上浮原因及加固处理做了介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1层地下室,地下室总长度约为402m ,总宽度约为102m ,长宽比约为4.0,总建筑面积45027.13m 2。
地下室顶板设计覆土厚度为1.5m ,地下室的层高为3.6m ,顶板采用无梁楼盖结构。
梁、板、柱及外墙混凝土等级皆为C35。
底板设计厚度350mm ,顶板设计厚度350mm 。
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从左至右依次分别为中风化砂砾岩、强风化砂砾岩及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400kPa 、300kPa 、160kPa 。
抗浮设计水位室外地坪下2.5m ,整体抗浮满足规范要求。
3工程地质及场地水文条件3.1工程地质场地浅层为人工填土层(Q4ml ),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坡积层的粉质黏土(Q3dl ),下卧基岩为第三系沉积岩的砂砾岩(E 1-2),自上而下可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全风化砂砾岩、④强风化砂砾岩、⑤中风化砂砾岩五个单元层。
本工程地质情况详见表1。
土层设计参数表1土层(从上至下)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全风化砂砾岩④强风化砂砾岩⑤中风化砂砾岩压缩模量/MPa 2.07.329.0——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 —16021030014003.2场地水文条件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少量上层滞水,于第三系沉积层全风化及强风化砂砾岩中揭露第一层地下水,初见水位标高为34.99~43.42m ,稳定水位标高为35.99~44.42m ,微承压性,属裂隙水,水量一般,主要沿裂隙面侧向补给与排泄。
某结构地下室结构上浮分析及加固工程实例摘要:秦皇岛市某酒店地下室受到地表水汇流聚集,形成“脚盆”效应,产生不均匀上浮,最大上浮量达230mm,导致地下室结构局部受损,地下室柱及顶板顶梁多处开裂的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以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的要求。
关键词:地下室;上浮;分析;处理1.引言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结构的抗浮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
结构抗浮验算和抗浮设计是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多种因素决定工程抗浮措施的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还未完全加上,基坑降水过早停止,或突遇到强降水等原因,地下室容易发生上浮、倾斜,进而导致地下室结构发生开裂、隆起等现象。
2.工程概况某建筑由酒店式公寓、酒店、宴会厅及地下车库几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酒店及公寓为地下1层车库、地上5层;宴会厅地下1层车库、地上3层,车库为地下一层。
场地±0.00对应绝对标高5.30m,地下区域基底标高为-7.80m,局部区域基底标高为-9.30m和-10.30m,抗浮水位5.8m,结构局部采用无粘结型抗浮锚杆工艺进行抗浮处理。
工程于2011年5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9月底基坑回填土完成,停止联网降水;10月上旬进行沉降观测,未发现异常情况;11月底发现地下室柱子、梁有裂纹出现,地下部分被地下水浸泡。
后经现场排查,发现有35根框架柱产生不同程度水平裂缝,裂缝主要集中于柱根部和柱端,裂缝水平布置,约1~4条,裂缝宽度0.1mm~5mm(见图2、3),洞口处柱子受损严重(见图4);有3道框架梁梁端产生竖向裂缝,宽度约0.5mm。
产生裂缝的柱子主要集中在北侧公寓主楼东南侧与车库交接部位,锚杆区与非锚杆区结交地带,经现场测算结构最大上浮230mm。
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中钻探揭露,建筑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厚2.4m~9.6m,下伏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和强风化层,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4mL):松散,稍湿,厚度1.9~4.7m。
某工程地下室上浮原因及加固处理张朝林(福建晟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某在建工程地下室受到地下水浮力作用产生不均匀上浮,最大上浮量达到243mm,导致地下室柱梁板结构损伤。
通过对受损结构检测,分析上浮原因及结构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地下室结构进行永久性抗浮处理和结构加固处理,成功地解决了工程上浮事故问题。
关键词:上浮;损伤;裂缝;加固1·工程概况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8989m2,平面上呈“L"形,从北至南依次由附楼(5 层)及主楼(15 层)组成,有一层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3996m2,主楼南面部位为纯地下室,建筑面积1264.9m2,地下室一层高4。
0m,详见图1。
本工程地下室主楼部分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基础板底厚700mm,纯地下室部分为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板厚300mm,未设计抗浮桩,采用底板及顶板覆土及结构砼自重抗浮。
本工程于2010 年3 月9 日开工,2011年5 月10 日主体封顶,2012 年10 月28 日后浇带浇筑完毕后,准备回填土时,由于地下室排水不及时,外加下雨,地表水的入侵,地下水位升高,产生浮力,浮力大于砼自重,纯地下室部分局部上浮,部分梁、柱及现浇板产生裂缝。
该工程建设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层杂填土,透水性强、层厚1。
3~1。
7m;②层粉质粘土,透水性一般,层厚2.6m;③层含泥卵石,透水性好,层厚4.7m;④层粉质粘土,地下水的稳定水位1。
8~3。
1m,水位变化幅度约1.3m。
经现场检查发现,纯地下室中部拱起后有裂缝的柱数量较多,所有柱裂缝形式基本相同,有2 根柱角柱头混凝土局部压碎,均为基础梁与柱交叉部位上方150mm左右,水平裂透,裂缝宽度0.50~1。
10mm 之间,现场检测共发现8 根柱有裂缝,典型柱裂缝示意图见图2。
基础梁出现裂缝也是中间部位,竖向裂透,裂缝宽度0。
82~2。
20mm 之间,典型梁裂缝示意图见图3.南面剪力墙中间跨多处开裂,并存在渗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