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24.56 KB
- 文档页数:2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专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职学校的设置专业之一。
为了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充分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课程设置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旅游基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行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行业是一个注重实践操作的行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旅游业务的技能。
学校应该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旅游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职业素养培养中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素养培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旅游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理念。
五、就业指导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向学生介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就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要注重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专门人才,中职教育机构制定了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的工作。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旅游基础课程,掌握旅游学、旅游地理、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旅游行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学习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和设计、导游服务等专业课程,掌握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具备实践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掌握旅游行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旅游线路规划、导游服务、旅游产品设计等。
4.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应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在旅游行业中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重点。
主要课程包括:1.旅游学: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和理解。
2.旅游地理:讲授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环境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旅游管理:介绍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4.导游服务:培养学生具备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旅游景点解说能力等。
5.旅游规划与设计:教授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旅游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6.旅游英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旅游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7.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定教育形式,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业的实际需求,仔细研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就新经济形势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东省是工业旅游大省,而青岛市又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
2011年1月,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或推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本文将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实施,使得各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寻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旅游业的欣欣向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同时也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这就对高职教育中的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及培养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因此,针对社会及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必将有利于为旅游市场更快更好地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另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半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的历史性重要机遇。
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旅游产业责无旁贷,旅游业要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应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3.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4. 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的人才。
三、课程设置1. 旅游基础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2. 旅游运营管理课程:包括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运营管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旅游服务技能课程:包括导游技能、服务礼仪、旅游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技能的熟练掌握。
4.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包括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策划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实践教学:包括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旅游服务工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中职旅游专业应积极与旅游企业、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七、评价方法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全域旅游视阈下中职旅游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全域旅游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理念,旨在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打破传统旅游区域划分,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中职旅游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全域旅游视阈下中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当前,全域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各级政府也纷纷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鼓励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而传统的中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业为主要就业方向,对于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较为薄弱。
现有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目前中职旅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以传统的旅游业为主,对于全域旅游的理念和实践缺乏系统的培养。
2. 实习实训环节不足。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很难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3. 教师队伍结构老化。
部分中职学校的旅游类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老化,对新型旅游业态和发展模式了解不足,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当前中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探索针对上述问题,一些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和探索全域旅游视阈下的中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
1. 专业课程设置更新。
一些学校根据全域旅游的理念和实践,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增加了与全域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如乡村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等。
2.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
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安排和力度,与当地旅游企业和景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旅游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实践。
3. 教师队伍建设优化。
一些学校也开始加大对旅游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对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专业也逐渐成为许多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之一。
中职旅游专业以培养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内外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作和技术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
在旅游专业中,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到实际的旅游工作环境,了解并适应旅游业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还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实际经验,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加强与实际工作的对接,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各类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类型旅游场所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了解行业内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技能培训除了在校外进行实习实训,学校还可以设置各类旅游专业技能培训班,邀请业界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操作培训,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关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实战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1.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包括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传统形式的实践教学,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设虚拟实验室、仿真实训等课程,让学生通过虚拟情境和模拟操作来体验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2. 融合课程与实践为了更好地落实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内容的融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相关理论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这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问题,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现在的供需不平衡,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旅游人才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区别,导致很难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切实际旅游专业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要强,特别是要对以后从事的工作十分熟悉,比如对于旅行团中的旅客接待、路线设计还有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要熟悉,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上较为模糊,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本文由收集整理去实践,毕业后只想从事文职岗位,对于实践性工作望而却步。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显示,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达不到现代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没有把握好,而且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实践技能对于学生来说越发重要。
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距离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三)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还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接受的内容比较枯燥,不断地重复阅读和背诵导游讲解词,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电子课件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新时代下对旅游专业中职生的培养方法摘要:在当前绿色、共享、开放、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大力促进低耗能、高附加值、循环绿色的旅游产业,实现全域旅游的新发展局面,是国家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一步。
旅游业发展路径和理念也在由单一的旅游观光转向了“旅游+ ”为主导的全域、全要素、全时空、多媒介的综合性旅游模式。
在这一方向主导下,包括中职院校在内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观念、方法、模式也要持续创新转型。
关键词:“旅游+” ;旅游专业;中职生;培养引言: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意见汇总,明确指出了要推进旅游+模式的形成,促进旅游行业与其他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发展,在新时代,“旅游+”更是带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也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行业一线人才重要输送平台,中职学校须要加快创新,优化育人模式,积极拥抱旅游新时代。
一、“旅游+”的概念简析及其指导下的旅游专业转型趋势所谓的旅游+,就是以旅游为基点和媒介,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相关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广域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品质价值体系,从而把旅游行业打造成为综合化、现代化的产业模式,迎合不同族群社会大众的多元需求。
当前主流的“旅游+”模式包括了“旅游+互联网”、“旅游+康养”“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电竞娱乐”“旅游+文化产业”等等,通过旅游业为核心,辐射其他相关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构建更加多元、健全的居民消费体系,从而引导更加有效的行业投资,推动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带动就业稳步增长,解决重大的民生问题。
当然,在“旅游+”模式的转型下,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和内涵,特别是职业型人才,更要突出其综合性和时代性的能力。
那么中职学校就要在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加快转型和创新的步伐[1]。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在旅游+理念的指引下,把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作为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方向,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课程协同,扩展旅游课程体系的广度,同时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把更多实践性课程融入其中,引入更多现代职成教育理念,如现代学徒制度、新型校企合作、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都先进模式方法,推动学生向着职业化、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转型。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的实践探索福建商贸学校福建福州陈秀美课题: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19-957)的研究成果。
【内容摘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专业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以实现“培养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培养1.引言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核心素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广泛。
“技能”重点强调了能力的大小,“素养”不仅包括能力并且主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不是对于特定人群而言的特定素养,而是学生最基础的素养内容,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展现。
对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专业核心素养在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岗位工作等角度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全面展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研究、构建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2.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分析2.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一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模式下积累的经验无法符合现代职场对于就业人员的高标准,使得中职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中职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培养不仅仅在专业技能上完善自我,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