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猴子下山》教研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8
2023《小猴子下山》优秀课件contents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目录0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习惯”。
本单元课文以“提示要求,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感悟体会”为编写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用本篇课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通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学生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贪图眼前的事物而忘记原本的目标。
同时,本篇课文也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正式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地位教材地位与作用VS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不三心二意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010203040506•本篇课文的受众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他们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因此,本篇课文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学情分析0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通过出示谜语、图片和小猴子的动画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小猴子下山》这一主题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设置“帮助小猴子找到食物”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法提供学习资源包和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究学习能力。
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图文结合与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德育渗透与价值观培养方向指引•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布置目录《小猴子下山》故事来源民间故事改编儿童文学经典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作者介绍代表作品《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等,作品风格独特,富有教育意义,深受读者喜爱。
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文章采用简洁的语言,明快地叙述了小猴子下山的整个过程,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主线。
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细腻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将小猴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寓言式的故事情节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通过小猴子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得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意义。
生动的神态描绘通过对小猴子神态的描绘,如“非常高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展现了小猴子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形象更加立体。
细腻的动作描写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小猴子的动作,如“掰”、“扛”、“扔”等,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小猴子在山间的灵活身影。
寓言意境的营造文章通过描绘小猴子下山的过程,构建了一个寓言式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寓言寓意及启示意义做事要明确目标学会珍惜和满足培养专注力和毅力猴子们在树林里欢快地蹦跳生字词学习及运用举例0103020405句式变换和修辞手法探讨句式变换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结构或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可以变换为“小猴子失望地空着手回到了家。
”修辞手法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子比作“满树的宝石”,形象地描绘出了桃子的美丽和吸引力。
猴年马月形容时间遥远,没有确切的日期。
朝三暮四形容人反复无常,没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