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优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配置摘要: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是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保证运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配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配置引言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科学技术的融合,包括自动化技术、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通过与网络和虚拟电厂进行兼容,可以进行快速高效的通信,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显著标志是使用智能一次设备,但是现在没有真正的智能一次设备,要完成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需要二次设备运用智能终端的方式进行转化完成。
此外,在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中,二次设备起到的作用就是保护一次设备的安全,使其可以实现稳定、可靠、长久的运行。
1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述在讲述智能变电站的涵义之前,先讲一下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包括智能化设备和网络化设备两个层次,智能化设备属于一次性设备,主要包括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网络化设备包括过程层、间隔层等,通过通信设备,智能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可以进行信息的传输。
数字化变电站运用IEC61850通信规范进行建模和通信,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进行设备检修时以前是进行定期的检修,采用数字化变电站以后主要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属于一种管理模式。
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智能设备具有运行可靠、集成化程度高、环保的特点,可以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交互,数据可以进行网络化通信,信息之间的共享也更加规范化,可以自动完成信息传输的各项基本功能,同时也可以完成其他一些高级功能,如实时自动化控制、在线分析、协同等,可以与相邻的变电站进行交互传输。
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变电站的明显特征为技术性,智能变电站以数字化变电站为基础,同时具有技术性和功能性的特点,自动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预警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相邻变电站和调度中心进行信息交流。
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点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网络监测装置以及在线检测装置等,这些二次设备在设计制造时都是通过微处理机技术进行的,微处理机技术具有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先进特点。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高度集成、设计集成优化为目标,推动智能变电站创新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对二次设备的技术要求,通过从发展需求和设备整合两个角度分析了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新设备集成优化方案,提出了几种模块化设计方案,体现了二次设备高度集成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标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模块化0 引言随着经济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变电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和目前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特征鲜明,按照新技术要求,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流方案,研制了通用一体化业务平台,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研制站域保护、集成式就地化二次设备等。
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最大化工厂加工,最小化现场施工。
还采用预制电缆、预制光缆,实现设备之间标准化连接和一、二次设备连接的“即插即用”。
1 二次设备的发展历程在中国50年代之前,早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采用模拟仪器仪表,就地监控和人工操作,不具备自动化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变电站采用机械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二次设备应用,二次设备均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各部分独立运行。
20世纪90年代,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建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RTU、微机自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二次设备和系统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站内现场总线及以太网应用;2013年,在总结智能变电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提出了集成化二次设备和一体化业务平台应用,实现分散独立系统向一体化系统转变,强化了高级功能应用,全面提升了运行可靠性[1]。
2 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2.1 需求分析二次设备整合和集成是实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最终目标的首要任务及重要途径。
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要点分析
1. 统一的监控平台:智能化变电站需要具备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能够实现集中控制、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这个平台需要能够监控变压器、开关柜、保护装置等设备,还
需要能够收集、处理和存储这些设备的运行数据,以便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管理。
2. 可靠的保护系统:智能化变电站的保护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的特点。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保护方案,包括欠压保护、过流保护、
过压保护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保护系统需要能够预防黑客攻击等
恶意行为。
3. 高效的通信网络:智能化变电站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通信网络,以便实现设备之
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下发。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以太网、Modbus、Profibus等协议,并且要能够支持无线通信技术,以便实现无缝的数据交换和整合。
4.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技术可以将变电站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智能化监控、自动化控制和数据
采集。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还可以实现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运维管理,提高设备的运
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延长设备的寿命。
5. 可持续性设计: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可
以通过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
例如,可以采用高效节能的
变压器、开关柜、照明设备等,同时还要考虑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设备的再利用等问题。
总之,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和可
持续化发展的目标。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成为了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优化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存在着人工操作复杂、反应速度慢、易受外部干扰等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管理,具有了较强的自愈能力和智能化运行特性。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中,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的核心部分。
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装备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实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调度和运行管理,为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装备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装备状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调度和控制算法优化,实现了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修复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
2. 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另一主要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优化调度。
智能控制策略能够在实时监测到设备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能变电站是应用先进科技进行改造和升级的现代化电力设施,其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朧,具有高效、节能、可靠等特点,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复杂性的增加,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对二次设计流程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是整个变电站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到保护、控制、测量和通信等方面,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二次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探讨技术创新推动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常态问题需要解决。
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的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现有设计方案的局限性,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优化建议。
技术创新是推动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关键,研究二次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工程师们的创新意识,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设计上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探讨风险防范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的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对于推动智能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是指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设计与配置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由专业的电力设计团队负责,包括电气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根据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确定和计划制定。
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智能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包括智能化设备选型要点、通信网络规划要点、数据管理及分析要点以及安全保障要点。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智能化设备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合理规划通信网络以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畅通。
数据管理和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实现变电站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安全保障是智能化变电站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要点分析、智能化设备选型、通信网络规划、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智能化变电站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对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过程中,要点分析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确保变电站的智能化设备选型、通信网络规划、数据管理及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要点分析,以便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要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设计要点,才能有效推动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为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促进智能化变电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要点分析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是指在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针对二次系统所进行的设计工作,其重点是确保二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在进行二次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设计合理的二次保护方案:二次保护是智能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变电站的整体运行状态和系统的安全性。
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1. 引言1.1 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是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二次系统的采样方案设计对于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技术的电力设施,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二次系统采样方案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因此,对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发展进行介绍,然后对现有的二次系统采样方案进行分析,接着提出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的优化设计原则。
随后,将基于XXX算法进行具体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最终,将总结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2. 正文2.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发展智能变电站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变电站设备之间、设备与运行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达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的电力系统。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建设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传统的变电站需要人工操作和巡检,而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和分析,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电网负荷情况等,提高了变电站的管理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2. 智能化保护与控制: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先进的智能保护装置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定位,快速切除故障截面,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 智能化调度优化:智能变电站可以通过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预测性调度和优化,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简述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一大趋势。
智能变电站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电网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电气二次设计是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策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智能变电站的后续运行效果。
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电气二次系统的整体布置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包括继电保护装置、远动装置、辅助控制装置等,其整体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1.模块化布置。
对电气二次系统进行模块化布置,便于维护和管理。
2.备用冗余。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备用冗余设计,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3.安全可靠。
电气二次系统的整体布置必须保证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故障后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先进的控制策略。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能够满足多种工作模式和场景的需求,而且应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
2.灵活的控制方案。
电气二次系统的控制策略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故障自恢复能力。
电气二次系统的控制策略应具备良好的故障自恢复能力,能够在故障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三、电气二次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1.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2.安全性。
通信网络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防范各类网络攻击,保障系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扩展性。
通信网络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方便地进行网络升级和扩展。
1.先进设备。
在电气二次系统的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选择先进的设备,具备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功能。
2.适用性。
设备选型应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设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3.可靠性。
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设备,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 4 —附件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围绕“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的核心理念,在“两型一化”、通用设计的相关原则指导下,深入总结提炼已投运试点工程经验,提出进一步优化集成设计的要求,逐步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集成度、成熟度及经济合理性。
一、突出变电站功能定位,优化集成设计方案。
应严格执行通用设计原则,突出工业设施的功能定位,坚持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前提下,贯彻“两型一化”原则,优化集成设计方案,节材、节地、节能,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
1.配电装置布置应严格遵守通用设计技术导则,控制尺寸不得突破导则中的具体要求。
2.配电室、二次设备间等布置应按照通用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及层高。
3.GIS 设备应优先采用户外布置,当外部环境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全户内布置或者在GIS 设备四周设置围挡结构。
当GIS 设备采用户内布置时,应结合电气工艺布置,合理优化运输、检修通道和电缆沟道,减少建筑面积和体积。
— 5 —4.对于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等,除检修压板外,其余压板均应采用软压板;智能终端应设置相应的断路器出口硬压板。
5.二次装置失电告警信号应通过硬接点方式发送测控装置,其余告警信号可通过网络报文方式上送,每面柜内各装置失电告警信号应并接后发送测控装置。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整合系统功能、剥离多余功能,加强专业间融合,利用数据采集数字化和信息共享化,提高装置集成度。
随着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的深入及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一体化信息平台应为变电站内统一的、唯一的信息平台。
逐步整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智能辅助系统的独立后台主机,将其功能融入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景数据监测与高级应用功能。
三、加强功能整合,提高设备集成度。
在满足设备可靠性前提下,提高装置硬件集成度、取消冗余功能器件、减少装置配置数量。
1.当一个间隔同时配置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时,电流、电压宜采用组合型合并单元装置进行采样,减少合并单元装置数量。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的几条优化措施摘要:在《国网基建部关于发布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对110kV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及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从安全、可靠及专业的角度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辅助设备智能监控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电站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110kV变电站在电网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其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是电力行业设计中最繁复的一项工作,电气二次部分的子系统最多、设备及材料的种类最多、接线最多、技术要求最多,基于以上原因,电气二次设计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最频繁的。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其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提出几条优化措施。
2.监控系统网络优化根据《国网基建部关于开展变电站模块化建设2.0版示范建设的通知》(基建技术〔2021〕31号)、《35~750kV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网络按照安全分区划分为安全Ⅰ、Ⅱ及Ⅳ区。
其中保护、监控及站用交直流等系统部署于安全 I 区;故障录波、计量、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火灾消防、安全防卫、动环、智能锁控等系统部署于安全区Ⅱ;智能巡视系统部署于安全Ⅳ区。
安全Ⅰ、Ⅱ区网络:采用星型双网。
安全区 IV 网络:采用单网。
安全Ⅰ、Ⅱ区网络之间采用防火墙,安全Ⅱ、Ⅳ区网络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反向隔离装置连接,同一业务的数据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的数据仅允许单向传输,不应形成逻辑循环。
1.二次设备室布置优化二次设备间屏柜布置按照站控层设备区、公用设备区、间隔层设备区(110kV线路保护测控柜、主变保护测控柜)、交直流设备区、通信设备区划分,结合电缆及光缆、尾缆路径走向,优化二次屏柜布置,便于运维管理。
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摘要:根据我国电网公司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展望,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重点。
其中220kV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设计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对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问题、结构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一、概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中的问题根据我国电网公司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展望,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重点。
二次系统的设计中涉及到众多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承担着发电、配电和输电这些重要工作,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现阶段运营的智能变电站在二次系统的设计中存在不少子系统,对于维护变电站和电网的顺利运行并不可靠,其主要问题有:第一,各级子系统间因为分属于不同专业而被单独设立,为主站进行数据计算增加了难度;第二,传统的设计方案中,站控层设备比较冗杂,间隔层与过程层中的设备没有进行整合,具有优化空间;第三,传统的二次系统设计不能适应数字化测控体系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220kV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设计应当以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设备结构,适应智能电网时代的发电、配电和输电的需求,并保障电网的可靠性,兼顾灵活性和安全性。
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常规设计流程(一)绘制SV与GOOSE 信息流图在对设备类型、保护测控原理、自动化目标、间隔设计进行过分析研究之后,着手绘制SV和GOOSE 信息流图,将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在两份信息流图纸上。
其中,SV信息流图与传统的保护原理图、电流和电压回路图的主要功能类似,能表达出电流数据流和电压数据流之间的连接关系;GOOSE 信息流图集中体现了信息传输和设备控制的逻辑原理。
SV和GOOSE 信息流图的绘制涵盖了信息流向、信息传输回路两个部分的内容。
信息流向能表现出SV 和 GOOSE信息所采用的传输路径,展现出该设计是否使用了交换机,明确了信息流向。
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研究摘要: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次系统网络结构的优化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的优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复杂性。
基于此,以下对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升级,220kV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二次系统网络结构的优化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性能和功能,并降低运维成本。
然而,在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的优化方法和策略,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作为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关键环节,负责将高压电流转换为低压电流以供用户使用。
然而,在一个复杂的电力网络中,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网络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优化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网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保持二次系统网络结构的稳定和可靠对于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力故障和停电的风险,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
优化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一个合理设计的二次系统网络结构可以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例如,合理配置电缆和开关设备,降低系统电能损耗。
此外,优化网络结构还可以降低电力网络的负荷功率,提高电能传输的效率和节能性。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摘要:采样在继电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合理的采样方案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采样通用设计方案均有其优点及不足,需要优化其设计方案。
本文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方案,研究了采样方式对继电保护整组动作时间的影响,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优化设计方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采样在继电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合理的采样方案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大量投运,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与新特点对采样方案带来了不同的选择。
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采样通用设计方案均有其优点及不足,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1 智能变电站采样方案目前,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方式有以下两种:(1) 直接采样:合并单元通过光纤与保护装置直接点对点连接的采样方式。
(2)网络采样:合并单元将采样值传输给交换机,各个二次设备通过交换机获得数字采样值。
智能变电站中,保护装置可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护装置获得的采样值的传输延时在可容许范围之内或者该采样值已同步。
但是,目前投运的智能变电站中大部分的交换机都存在采样延时不稳定的现象,没有办法获得准确的传输延时。
所以为了在不依靠于外部对时的情况下,让保护装置能采用网络采样的方案,提出了以下2个方法:(1) 改进交换机的性能,降低其数据传输延时,争取稳定到某一固定值; (2) 目前的交换机都能获得自身内部延时,将该延时作为报文的一部分传输给保护装置,让保护装置来动态计算报文延时,实现保护装置内采样同步。
然而,对于测控装置、PMU、网络报文分析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等,由于其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如保护装置,可以通过外部时钟对时,故可采用网络采样方式,也更有利于装置间的数据共享。
2 采样方式对继电保护整组动作时间影响继电保护的整组动作时间影响保护速动性与可靠性,对智能站与常规站中故障态下的继电保护整组动作时间进行对比。
智能变站电二次设备集成方案发表时间:2017-03-30T09:34:55.360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吴飞[导读]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是智能站的重要特征。
东莞电力设计院 523413摘要: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推动了二次设备向集成优化方向发展,高电压等级项目和变电站项目都可以按照智能化变电站来实施,由于已经运行的智能化变电站主要就是二次设备设置和选型不同。
所以,提出了智能站二次设备集成优化整合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1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优化整合的必要性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是智能站的重要特征。
但目前存在二次设备功能重复配置,造成投资浪费、增加运行维护工作量,因此对二次设备进行相同功能、相同设备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可极大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二次功能房间面积、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大大推进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
2.过程层设备集成过程层设备在IEC61850标准中主要指一次设备,如互感器、断路器等,由于一次设备测量数据及开关状态信息的采集需要通过数字化传输,因此,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就成为一次设备的数字化接口设备,分别承担电压、电流数据采样以及遥信和开关控制操作等功能。
从间隔层设备的角度看,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分别是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在网络采样和网络跳闸方式(简称“网采网跳”)下,各自分别对应过程层的采样值(SV)网和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跳闸网,也有将两者共网的模式,即SV+GOOSE共网,当采用IEEE1588网络对时并将其融入共网模式下即成为行业中所说的“三网合一”(SV,GOOSE,IEEE1588)。
在“直采直跳”模式下,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仍然是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其区别就是取消了交换机,“网采网跳”模式下的通信链路变成了光纤连接. 随着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大量应用,设备的整体性能逐渐稳定,同时还能够减少设备数量、减少屏柜数量、节省屏柜空间、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设备成本、降低全站投资。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优化设计
作者:云文兵管婷张延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7期
摘要:本文围绕智能变电站设备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的特征,重点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设备典型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故障录波和网络记录分析仪等进行硬件整合和功能融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化;整合;集成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65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按照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目前智能变电站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智能变电站以高速网络信息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为实现智能设备功能集成,促进站内信息数据的深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2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功能集成
2.1技术现状
在现阶段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中,一般情况下,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大多为独立配置,为就地智能控制柜安装。
在同一个间隔内对于双重化保护,一般需配置两套合并单元、两套智能终端,对于设备下放布置而言,设备过多会造成就地智能控制柜柜体空间相当紧张、散热不利,而且对于装置本身而言,存在着功能重复、数量冗余的弊端。
2.2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整合可行性
合并单元最开始是针对数字化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而定义的,在IEC60044-7/8中首次给出了合并单元的定义。
合并单元功能实例如图1所示。
合并单元的作用是同步采集多路电压、电流瞬时数据后按照标准规定的格式发送给保护、测控设备。
在图1中,合并单元所采集的12路电流、电压信号均有明确的定义,合并单元将这些信息组帧发送给保护、控制等二次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没有要求合并单元必须接入所有12路电压、电流,但如没有完全接入,必须在其提供给二次设备的信息中包含相应的状态标志位。
智能终端主要完成断路器、隔离刀闸的位置和状态信号等数据采集与转发,并完成测控、保护单元经GOOSE网络下发的分、合闸命令。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整合在硬件处理上已不存在问题。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多个厂家已生产出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整合在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
2.3整合方案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一般采用双CPU的实现方式,一块用于智能终端的处理,一块用于合并单元的处理,功能独立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当采样环节CPU故障导致该间隔主保护退出时,跨间隔保护对该间隔的故障切除,保证智能终端的优先可靠性。
可以看出,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均为过程层设备,分别使用IEC61850—9—2和GOOSE 传输数据,但都是通过光纤以太网组播发送的方式来传输数据,所以理论上物理端口双方是完全可以复用的,可以实现过程层SV/GOOSE共网共口,这样就不但节约大量的硬件资源,也使网络得以简化。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下放在就地智能汇控柜内,采用一个装置,以各自独立的接口面向互感器和开关设备,以单一的对外接口通过过程层网上传信息。
采用一体化装置后接口的减少数量如图2所示.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可以共享一个机箱,一块电源板,可以共享CPU进行数据和报文处理,信息交换在装置内部实现,可以共享以太网光接口,可减少装置及过程层交换机端口,降低交换机投资。
同时,改变就地安放智能控制柜的设备安装空间拥挤的现状,改善了设备运行条件。
3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仪集成优化
3.1技术现状
在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工程中,故障录波装置和网络记录仪一般独立配置和组屏。
3.2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仪整合的可行性
故障录波装置通过接收、过滤GOOSE网络和SV采样值网络的报文来完成对站内电流、电压、开关状态、异常、故障等信号的记录、存储,并能自动或手动进行故障录波分析,直观的给出分析结果。
故障录波装置记录分为稳态实时记录和故障记录。
网络记录仪通过对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全过程进行报文接收、记录、存储,包括MMS 网络、GOOSE网络和SV采样值网络的报文记录,并能自动或手动进行报文详细分析,并直观的给出分析结果,同时提供高效的查询手段和统计功能,帮助查找故障和对网络进行评估,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运行安全。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二次设备厂家已在研制和生产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仪一体化装置。
可以看出,故障录波装置与网络记录仪功能单元采集内容一致,仅分析内容不一样,故障录波仅
在故障时才记录、网络记录分析仪实时监视网络报文,在网络异常时发出告警信号。
因此,对上述两者进行优化整合,可实现两者大部分采集单元的共享。
综上所述,故障录波与网络记录分析仪整合是完全可行的。
3.3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仪优化整合方案
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仪优化整合方案推荐采用“分散采集和实时处理+集中分析”的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由一个“分析管理单元”和若干个“过程层报文采集和暂态录波单元”、“站控层报文记录单元”组成,硬件结构上主要由过程层报文记录子系统、暂态故障录波子系统、站控层报文记录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组成,其具体系统的逻辑结构详见图3:
(1)过程层报文记录子系统
过程层报文记录子系统直接接入到变电站的过程层网络交换机中,接收来自过程层网络的所有报文(主要包括SV、GOOSE、GMRP、PTP等),并对这些报文进行实时解码分析和存储,在实时解码分析时检查如丢帧、错序、失步、超时、中断、无效编码、流量突变等各类异常状态,并实时给出异常事件告警。
原始报文数据可根据事件标签在管理界面上随时调阅和分析。
同时对SV和GOOSE报文的数据进行同步组合整理和打包,转发给暂态录波子系统。
(2)暂态录波子系统
暂态录波子系统接收过程层报文记录子系统转发的报文信息,进行录波判启动算法,当满足暂态录波启动条件时实现录波报文的存储记录。
(3)站控层报文记录子系统
站控层报文记录子系统直接接入到变电站的站控层交换机中,接收并记录来自站控层网络的所有原始报文(主要包括MMS报文),后台管理软件可根据时间标签随时调取原始报文数据进行报文序列分析。
(4)后台管理子系统
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对过程层报文记录子系统、暂态录波子系统、站控层报文记录子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录波定值整定等操作。
实现报文分析、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综合故障分析等功能。
故障录波、网络记录装置整合后,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单元按报文记录、故障录波分别设置独立模块,可共享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GPS时间基准模块、人机接口模块、数据远传模块,节省了屏柜,进而降低工程造价。
结语
本文通过对故障录波装置与网络记录分析装置功能整合、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功能整合进行研究分析,整合方案在工程实施中完全可行,充分发挥了智能变电站网络优势,体现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软硬件平台资源,降低了造价,减少运维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张东峰.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框架分析及配置方案[J].电气技术,2012(06).
[2]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其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