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研究些什么 》同步练习2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C.化学知识能指导我们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科学的应用物质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 . 下列在生活中自行车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轮胎漏气B.车架生锈C.螺钉松脱D.链条涂油3 . 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C.用氯气、漂白粉等为自来水消毒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杂质4 . “神舟十一号”飞船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的气体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氢气可转化为液氢5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米煮成饭B.衣服晒干C.干冰升华D.纸剪窗花6 . 下列工业生产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用石油生产汽油、柴油B.工业上用空气生产氧气C.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制取干冰D.工业上用煤炭制取焦炭7 . .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A.水变成水蒸气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8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鞭炮B.矿石粉碎C.植物光合作用D.酒精燃烧9 .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切割玻璃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炼钢C.氢气具有可燃性——作燃料D.铜具有导热性——作电线10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水铸锅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葡萄酿酒11 .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将大豆磨成豆浆B.将煤制成煤气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D.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二、填空题12 . (1)如图所示是一氧化碳(CO)与氧气(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填字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2)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13 .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
2019-2019 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现象和应用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浓盐酸瓶口形成的白雾B. 白醋冲洗水壶中的水垢C. 利用干冰进行舞台布景D. 清水清洗衣服上的汗水2.相关化学性质的推测正确的选项是()A.两种物质互相反响生成盐和水,证明该反响是中和反响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必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必定显负价C.必定温度下,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质、溶剂的质量必定改变D.某物质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3.以下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 液氢作火箭燃料 D. 一氧化碳炼铁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 化合反响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 D. 置换反响5.以下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铁生锈B. 燃放烟花、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干冰升华D. 分别液态空气获得氧气、6.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川消融B. 酒精挥发C. 光合作用 D. 矿石粉碎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空气成分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做助燃剂B. 液态氮做制冷剂C. 罕有气体做保护气 D. 二氧化碳做灭火剂8.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菠萝榨汁C. 透水砖渗水 D. 植物光合作用9.在以下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余变化的实质不一样,该变化是()A. 纸张焚烧B. 白腊消融C.酒精挥发 D. 分别液态空气制氧气10.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抢救病人B. 氢气用作火箭燃料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 铜用于制造导线二、填空题11.初三某班的同学关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以下商讨: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络绎不绝的物质财产,于是他们采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究.请回答:(1)图顶用化学方法制取的物质进行生产的物件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相关的是________.(3)图中能够食用的是 ________ .(4)从亲自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计和提升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一: ________;例二: ________Ⅱ.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例一: ________ ;例二: ________ .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12.①铜在湿润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锈是一种绿色粉末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⑦不行燃⑧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污浊。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 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其中有错误的是()
A.④⑤ B.③②C.②① D.①③
3.如图是用燃烧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除选药品白磷外,还可以选下列的药品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硫磺
D 红磷
4.下列有关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结果。
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单选题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100年前,为我国的制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B.张青莲C.徐光宪D.黄鸣龙3.下列常见的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酒精挥发C.衣服晾干D.冰雪融化4.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C.发射火箭是用氧气为燃料的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5.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A.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B.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C.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D.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人在同样呼吸情况下,吸入的氧气总量减少6.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酸败B.冰雪融化C.青稞酿酒D.木材燃烧7.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B.汽油挥发C.铁丝弯曲D.木条燃烧8.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雕琢玉石B.雪糕融化C.葡萄制酒D.瓷盘破碎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B.碘升华,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C.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D.农家肥的腐熟,开水沸腾10.“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代丝稠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稠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带到国外,下列技术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纺纱织布B.使用火药C.稻草造纸D.冶炼金属11.2022 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在冬奥会开幕盛典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A.LED 屏发光B.冰墩墩跳舞C.点燃圣火D.升起国旗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
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烧制陶器瓷器14.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只有化学变化B.只有物理变化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切割玻璃B.冰雪融化C.鸡蛋变臭D.石蜡熔化16.下列相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熔喷布制作口罩B.喷洒含氯消毒液杀菌C.配制75%的医用酒精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17.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元宵节期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选择题〔共17小题〕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构造 D.无人机的研发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6.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7.空气的成分体积计算,大约为21%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8.空气成分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A.氮气和氧气B.氮气和氢气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和稀有气体9.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10.空气中含量较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O2B.N2C.He D.CO212.空气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干净的空气是纯洁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应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C.别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响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1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氧气15.空气中能供应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B.O2C.H2O D.CO216.从化学的视角看,以下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发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17.足量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④假设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那么反响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增加.A.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共3小题〕18.点燃一根蜡烛,并进展以下有关实验.答复:〔1〕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液滴的小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用一段粗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白烟〞〔如图〕,“白烟〞未能燃烧的原因是〔从燃烧的条件进展答复〕.〔3〕人人都要学习实施正确的人工呼吸,请判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填选项〕.A.25%B.21%C.16%D.0%19.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3〕改进酸性土壤的碱是;〔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20.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局部温度最高.〔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填序号〕.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B.隔绝了空气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三、解答题〔共10小题〕2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忆】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假设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标准,用量筒测量进人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说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工程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 54.5【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响,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响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如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准确到0.1%〕.〔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①;②.22.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比照图,CO2含量变化直有这么大?〔1〕利用图乙所示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23.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1〕干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洁物〞〕.〔2〕据报道,今年1﹣4月南京空气中PM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以下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的是.A.燃煤火力发电B.治理工地扬尘C.露天燃烧垃圾D.使用氢能源汽车〔3〕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标出所写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氧化物、酸、碱、盐.24.某兴趣小组用如下图装置进展空气含氧量及助燃实验.实验前已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并使导管充满水,先关闭止水夹,再进展实验〔以下三个实验均重复此操作〕.【实验〔一〕】将蜡烛点燃后立即放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不一会儿,蜡烛熄灭,待集气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翻开止水夹,观察到液面远未上升到集气瓶容积的.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提出问题】上述实验,是什么因素造成集气瓶内液面未上升到集气瓶容积的?【猜测与假设】集气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可能还有剩余.【实验〔二〕】继上述实验,小心关闭止水夹,取出橡皮塞并将蜡烛换成足量白磷,点燃白磷后,再次放入【实验〔一〕】反响后的装置中并塞紧橡皮塞,发现白磷又能燃烧,冒出大量白烟,待集气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翻开止水夹,观察到液面上升到集气瓶容积的左右.【解释与结论】蜡烛已经不能燃烧,而换成白磷放入实验〔一〕反响后的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又能继续支持白磷燃烧,证明实验〔一〕后集气瓶内确实还有剩余〔填写化学式〕.也就是说,剩余氧气的浓度太小不能继续支持蜡烛的燃烧,但可以支持白磷的燃烧,说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与浓度有关,请你再举出一个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的例子证明此结论.例如:.该实验后集气瓶内剩余的主要气体是〔填写化学式〕.【实验〔三〕】实验小组成员继续在【实验〔二〕】反响后的装置中进展实验.关闭止水夹,取出橡皮塞,点燃足量的镁条再次小心放入上述蜡烛、白磷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发现镁条在瓶内剩余气体中又能燃烧,燃烧完后,待集气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翻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几乎充满整个集气瓶.【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三〕说明.【拓展延伸】从以上三个实验启示我们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2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展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Ⅳ.【猜测假设】假设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那么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Ⅴ.【实验探究】方案甲乙丙丁装置操作①关闭旋塞;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响,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翻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记录约约≤约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小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Ⅵ.【反思交流】〔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 ,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 ,那么a b 〔填“>〞或“<〞或“=〞〕.〔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测假设数据根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两点〕.26.小李同学和王教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展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管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教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测定气体成分〔见下表〕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局部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拟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氧气 20.77% 17.17% 3.60%二氧化碳 0.056% 3.67% 3.61%水蒸气 1.98% 2.50% 0.52%〔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主要物质是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理由是 ;〔3〕小李同学进展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如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4〕①由表可以看出,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拟, 〔填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根本一样;②人体内的氧气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写出有机物〔C 6H 10O 5〕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7.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教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答复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反思交流:〔1〕实验2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28.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展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测】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展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测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29.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响,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以下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以下图B,比拟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拟来比拟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实验探究一完毕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展探究:【提出猜测】猜测Ⅰ:溶液是NaOH;猜测Ⅱ:溶质是;猜测Ⅲ:溶质是NaOH和Na2CO3【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现象,证明猜测Ⅰ不成立.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测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步骤和现象结论猜测Ⅲ成立30.在学习完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后,壮壮同学回到家中又进展了一下实践活动:〔1〕点燃一支蜡烛,在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如图〕,过一会儿,发现冷碟子底上有黑色物质,这种黑色物质是.〔2〕石蜡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根据石蜡的组成元素说出黑色物质是怎样产生的.〔3〕用一个大玻璃管罩住燃着的蜡烛,过一会儿蜡烛熄灭.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表达的灭火原理是什么?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1 •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解答】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位于第一位,所以正确.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位于第二位,所以错误.C、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远少于氮气和氧气,所以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远少于氮气和氧气,位于第三位,所以错误.应选A.【点评】空气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察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此题主要考察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2.〔2021•雅安〕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考点】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展分析,反响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达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场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响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A、反响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达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C、任何化学反响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展.3.〔2021 •吉林〕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约占21%,应选项错误;B、氮气约占78%,应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约占0.03%,应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0.94%,应选项错误;应选B【点评】本考点考察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根底上加以应用,本考点根底性比拟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021 •兰州〕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构造 D.无人机的研发【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解答】解:A.研究纳米铜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B.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C.物质的构造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D.无人机的研发是军事科技方面研究的范畴,故错误.应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察,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根底性知识考察题.5.〔2021 •贺州〕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氮气占78%,应选项正确;B、氧气占21%,应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占0.03%,应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4%,应选项错误.应选A【点评】本考点考察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根底上加以应用,本考点根底性比拟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2021 •苏州〕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A说法错误;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B说法正确;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你具有广泛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D、PM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说法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7.〔2021 •自贡〕空气的成分体积计算,大约为21%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按体积计算大约占空气成分21%的是氧气.应选:B.【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8.〔2021 •郴州〕空气成分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A.氮气和氧气B.氮气和氢气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和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应选项正确;B、氢气不属于空气的成分,应选项错误;C、氧气大约占21%、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二氧化碳含量少,应选项错误;D、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稀有气体的含量少,应选项错误;应选A【点评】本考点考察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根底上加以应用,本考点根底性比拟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021 •临沂〕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此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A、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应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在空气的含量较少,应选项错误.C、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应选项正确.D、水蒸气在空气的含量较少,应选项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2021 •大连〕空气中含量较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的物质化学性质必须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响.【解答】解:A、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常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A正确;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物质,能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发生反响,不能做保护气,故B错;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仅占0.03%,题目中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C错;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但在空气中含量仅占0.94%,题目中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D错.应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能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的物质,化学性质必须稳定,还需要考虑在空气中含量较多这一信息.11.〔2021 •上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O2B.N2C.He D.CO2【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展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沉降B.过滤C.吸附D.消毒2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雕石成像C.铁锅生锈D.汽油挥发3 .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大量氧气B.酒精挥发C.利用高分子分离膜从海水中获得淡水D.食物腐败4 . 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判断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是银白色5 .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氧化性C.密度D.硬度6 . 在下列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菠萝榨汁B.海水晒盐C.谷物酿酒D.石头雕像7 . 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8 .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9 . 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条导电B.粉尘爆炸C.金属拉丝D.活性炭吸附毒气10 . 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冶炼B.酒精挥发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11 .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B.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二、填空题12 . 依据客观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二氧化锰回收利用;(2)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4)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5)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2019-2019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
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
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2.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冰雪消融C. 玻璃破碎D. 车轮爆胎3.判断镁带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C. 镁带逐渐变短D. 生成白色粉末4.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钢铁生锈C. 食物变质D. 干冰升华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B. 蔗糖溶于水C. 炸药爆炸D. 铁钉生锈6.在日常生活中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 氮气用作保护气C.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7.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挑选原料B. 加碱燕煮C. 竹帘捞纸D. 剪裁纸张8.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块融化B. 海水晒盐C. 铁锅生锈D. 酒精挥发9.确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 变化前后的状态不同B. 变化前后的颜色不同C. 变化前后物质不同D. 变化前后物质不同10.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用钨丝做灯泡B. 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C. 用石墨做干电池电极D. 用木炭来冶炼生铁二、填空题11.在常温常压下有下列物质:①H2②H2O ③空气④CO ⑤塑料⑥石墨⑦KNO3⑧淀粉⑨生石灰⑩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物质的序号):(1)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________ 、能导电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3)属于液体混合物的是________ 、有毒并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______ .12.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①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该营养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②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________元素.13.中国古典文学是国之瑰宝,下列古诗句中哪些涉及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请填入横线上.《红楼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________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________《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14.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瓷碗易碎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________.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A.用天然气作家用燃气B.用铜丝作电线材料C.将氮气充入食品袋中保鲜食品D.________三、综合题16.化学与我们生活、健康及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O2供给呼吸B.用粮食酿酒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答案】C【详解】A、O2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粮食酿酒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钢材做高压锅是利用钢材的硬度大、强度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氢气用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
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答案】D【详解】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熔点沸点D.氧化性可燃性【答案】D【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详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密度、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氧化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研究些什么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2.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B.用高温蒸汽对碗筷进行消毒C.镁粉作照明弹材料D.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出现红棕色斑迹4.2006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关于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作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B.①③⑥⑦C.③④⑦⑧D.②④⑥⑧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能。
7.钢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形成的合金。
不锈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制、投产,是冶金工业中的一项重大成就。
现在,不锈钢有许多品种,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
最常用的不锈钢有铬不锈钢(含铬>12%)和铬镍不锈钢〔一般至少含铬16%,镍8%,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含铬(Cr)18%,镍(Ni)8%,碳(C)0.5%〕两类。
化学沪教版九上习题: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含答案)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选择题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铁钉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变质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3.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汽水B.矿泉水C.自来水D.蒸馏水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B.食物霉变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5.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木器B.青铜器C.铁器D.塑料器具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用粮食酿酒C.用干冰降雨D.用木材制桌椅7.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冰融化成水B.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浓盐酸易挥发D.石灰水在空气中易变质8.下列成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9.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C.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10.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B.用氧气气焊金属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D.用氧气炼钢1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凿壁偷光C.悬梁刺股D.刻舟求剑1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改变13.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风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烧火取暖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14.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15.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6.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研碎③铁丝燃烧④食物腐败等四个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下列两组变化:A组:①冰化成水②铁变成磁铁③木棒折断B组:①火药爆炸②木柴燃烧③铁生锈A组的特征是,这类变化叫;B组的特征是,这类变化叫。
《1.2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巩固]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加热碳酸氢铵B、蜡烛燃烧C、光合作用D、水结成冰2.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A.蜡烛遇热变软 B.蜡烛燃烧 C.点燃酒精灯 D.火药爆炸3.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5.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新物质生成 B.有气体生成 C.有沉淀生成 D.发光放热7.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建屋造房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陶器8.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碳,由此说明()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的用途相同9.在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取中,华人科学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曾因改变纯碱的生产工艺并无偿公之于众而举世闻名的化学家是()A.杨振宁 B.李政道 C.侯德榜 D.钱学森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光能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1.石油称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加热原油使其气化,再分别冷却,在不同温度下可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石油产品,此过程称之为石油的分馏。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2)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B.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C.蜡烛熔化 D.森林火灾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产生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 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4.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棉花、石油能燃烧 B.鸡蛋放入白醋有气泡C.食盐、白糖能溶于水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变浑浊5.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轰炸巴格达,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①房屋倒塌②油井燃烧③飞机被导弹击中而爆炸④玻璃碎片纷飞⑤导弹钻入地下30m爆炸炸掉多个地下防空洞A.只有②③ B.②③⑤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④6.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丸消失 B.蜡烛燃烧 C.铁生锈 D.铜铸成铜器E.食物腐烂 F.电灯发光 G.光合作用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化学研究些什么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2.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B.用高温蒸汽对碗筷进行消毒C.镁粉作照明弹材料D.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出现红棕色斑迹4.2006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关于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作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B.①③⑥⑦C.③④⑦⑧D.②④⑥⑧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能。
7.钢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形成的合金。
不锈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制、投产,是冶金工业中的一项重大成就。
现在,不锈钢有许多品种,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
最常用的不锈钢有铬不锈钢(含铬>12%)和铬镍不锈钢〔一般至少含铬16%,镍8%,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含铬(Cr)18%,镍(Ni)8%,碳(C)0.5%〕两类。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习题一、选择题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 D.自行车胎炸裂3.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4.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⑦爆炸。
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⑥C.②⑤⑥ D.①⑤⑥5.下列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A.棉花、木材、大理石 B.木材、橡胶、塑料C.羊毛、玻璃、不锈钢 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6.下列叙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有磁性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D.煤油能燃烧7.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死灰复燃C.以卵击石D.冰冻三尺二、填空题1.氮气的性质:;氮气的用途:、、、。
2.一般铁制品并不耐腐蚀,比较容易生锈。
化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并研制出,不仅扩大了这些铁制品的使用范围,也延迟了其使用寿命。
3.古代化学工艺:、、、。
4.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要靠化学家来研究开发。
例如:可制造光导纤维;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可制成航天飞机的放热瓦;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5.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和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如的发现、合成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6.使用铁锅烧菜的优点: 。
7.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
8.2005年3月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载有液氯的槽罐车与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造成伤亡。
通常,氯气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有毒;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它还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安全地吸收,氯气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盐酸、漂白剂与多种农药等。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 .. 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如植物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或。
3.常生活中,通过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还不够,认识并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还要借助于进行科学探究。
4.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发现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构成;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和。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组成。
5.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是(1)(2)(3)在科学探究中,科学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作导线A.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D.蜡烛用于照明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A选项中酒精被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放热即发生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B选项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丝能导电,而金属导电过程并无新物质生成,因此金属导电性是物理性质;C项中氢气用充灌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轻的物理性质;D项中蜡烛用于照明是由于蜡烛可以燃烧并发光,是化学发性质,故答案选A和D学习化学,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和学会“科学利用物质的性质,使物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能够根据常见物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B.燃和加热是不一样的C.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如制火药,烧瓷器D.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2.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生成白色固体物质C.发出耀眼的强光D.剧烈燃烧3.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属化学变化B.属物理变化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A.变形B.蒸发C.凝固D.燃烧5.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使用的仪器是()A.铁架台和试管B.试管夹和烧杯C.铁夹和燃烧匙D.石板网和坩埚钳6.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①金属铝制导线②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做民用燃料③从海水中可以制得食盐④用石灰石烧石灰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D.③④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钢材建筑房屋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液氢作为火箭燃料D.石墨用作电极8.镁带在燃烧前是色体。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木雕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切割玻璃B. 粉碎废纸C. 榨取果汁D. 燃放烟花3.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水洗糯米B. 刀切肉块C. 粽叶包粽D. 烧火煮粽4.化学使世界丰富多彩。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放进冰箱内除去异味B. 分离空气制氧气C. 石油分馏D. 光合作用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B.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C. 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D. 纸张燃烧后余烬的质量比原纸张的质量小,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错误的是( )A. 焦炭:冶炼金属B. 干冰:人工降雨C. 活性炭:杀菌消毒D. 氮气:保护气7.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 水的电解B. 水的浮力C. 水的分子结构D. 水的元素组成8.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B. 氢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C. 氧气能支持燃烧D. 纸张能燃烧9.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0.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雪糕融化B. 煤气燃烧C. 粉笔写字D. 湿衣晾干1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食物变质B. 石蜡熔化C. 煤的干馏D. 烧制陶瓷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酒精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D. 铝用于制造电线1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A. 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B. 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C. 汽油洗除衣物上少量油污D. 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1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 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 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所以被用来人工降雨C.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止食品变质D.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二、填空题15.化学是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归纳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答案: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包括,
,等。
答案:观察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
3.是物理变化,如。
相反,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如。
答案: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蜡烛、木条的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4.叫做物理性质,如。
叫做化学性质。
答案: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答案: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了表现
6.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等现象,还伴随着的吸收或释放,如石蜡、酒精燃烧时,有和放出,干电池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可化学变化,释放出,绿色植物则需要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答案:白烟黄色沉淀化学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热量光电能吸收太阳能
7.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⑴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⑵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⑶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⑷研究空气成分
答案:a⑵ b⑴ c⑶ d⑷
方法研习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D)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 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 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 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 D.用铜制造导线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5.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 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 D.酒精和食盐
6.加热少量白糖,白糖先熔化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该实验研究了白糖的(B)A.物理性质 B.变化 C.制法和用途 D.组成
7.做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时,试管夹通常应夹在(C)
A.试管的口部 B.试管的底部 C.试管的周上部 D.试管的中部
8.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B)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 B.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 D.电炉发热的原理
9.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
答案:结晶牛胰岛素
10.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①镁带消失了,②看到耀眼的白光,③放出大量的热,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这一变化告诉我们。
A.镁能和氧气反应 B.镁是金属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光、发热 D.镁能和氮气反应
答案:④ AC
11.石英坚硬而石墨质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答案:石英、石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12.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钛制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以下同)。
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这是钛的
性质。
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到95℃以上便可恢复原形,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反应”,这属于性质。
答案:物理化学物理
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
答案:水二氧化碳氧气
14.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答案:白易化学碳
15.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⑴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能量的物理变化的例
子:。
⑵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
⑶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
根据能连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答案:⑴冰雪融化⑵热光⑶高由于此反应中放出热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拓展探究
1.常温时石蜡是一种色的(填状态),它(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答案:白固体难溶
2.蜡烛就是由石蜡制成的,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许多现象,请你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说说你所能观察到的现象。
(至少写3种)
答案: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熔化的液态蜡烛沿蜡烛外壁淌下,又逐渐凝固;白色的烛芯变成黑色;产生黄色火焰,发光发热;烛焰大致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等
3.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上,1~2秒后取出,可看到火柴梗哪部分最先变黑,为什么?
答案:两端外焰温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