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教学重点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教学课时: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在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本节课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并能运用该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改善人际关系。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该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很好地培养起他们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教学目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导致教学变得较为抽象。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设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其次,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需要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通过提问、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于换位思考的理解。
再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需要加强。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依靠课本和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故事、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人士来进行讲座或分享,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经验来理解和应用换位思考的技巧。
最后,教师的角色和身份需要转变和提升。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扮演了知识的传授者和内容的讲解者的角色,但是我忽略了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总结起来,通过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目标明确性和针对性、教学策略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以及教师角色和身份转变和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初二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2.掌握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认知;4.引导学生树立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换位思考的概念;2.换位思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人为善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情景引导法;2.情感体验法;3.互动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概念换位思考又称为“以德报怨”,是指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尝试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想法、感受、经历等,以达到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目的。
换位思考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本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换位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树立人为善的价值观。
换位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绪,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系的和谐。
同时,换位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有多种方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位思考的技巧:3.1 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和需求,从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绪。
例如,在情景中,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不良学生,另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班里的好学生,两个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2 情感体验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体验类的活动,例如个人成长日记、情感分享会等,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情感认知能力。
3.3 互动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讨论,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解决校园欺凌、广场舞扰民等问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人的需要和处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六、教学案例1. 情感分享会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从容说课第一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通过同学之间“起外号”的事例说明: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
教材用相关链接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设计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摆出“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讨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的道理;讨论“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的理由;最后老师要注意总结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二是,通过小乔的事例,说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正文的结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二目“理解至上,善待他人”,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教材由“管鲍之交”这段历史佳话为情景,让学生开展活动,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二是进一步说明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
课文以小蓉的事例为题材,设计了一组“角色置换”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说明换位思考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三是学会欣赏人。
课文展示了一组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通过这组活动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可以讨论为什么要欣赏他人;讨论怎样欣赏他人;交流自己最欣赏的人的具体表现;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要注意防止学生盲目夸耀,注意实事求是,欣赏的基点应该是同学所认可的。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列举事例导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
2)理解并背会“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3)学会梳理本课知识框架。
4)通过习题训练考察自己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学会对周围的人持欣赏的态度,逐步实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及“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2、难点:通过情景体验,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1、导课:导语: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同样一幅图,我们来旋转一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一位妙龄少女。
再来看第二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关注白色关注黑色)这两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同样一幅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
同样一件事,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是一种感受;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多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更有利于我们融洽、友善地与他人相处。
这也正是换位思考的妙处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个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授课:我们把本课的学习分为两大板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和活动体验与展示,首先来看第一版块知识梳理与巩固。
在这一板块中,给大家提出的要求是静心、高效、专注;学习目标是。
(学生齐读)自主学习首先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时间3分钟。
一会儿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
看谁找得准看谁背得好环节抢答要求:只有两次机会;一次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一次回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要求实质。
与圣贤对话刚才我们自学并背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知识。
这句话出自谁之口呢?(孔子)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两句话收录在本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喜欢的)的事不强加在别人身上,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同理心,关爱他人5. 反思与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将换位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将换位思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详细阐述换位思考的含义,以及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介绍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换位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案例时的换位思考能力,包括他们的分析深度和逻辑思维。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同理心展现。
4.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换位思考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反馈,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作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人际交往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详细解释换位思考的含义,阐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换位思考的技巧与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工作、学习等。
2.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的区别与联系。
3. 换位思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差异。
七、教学活动:1. 组织一次换位思考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2. 开展一次换位思考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8上、第9课)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8上第9课)
本课是在上一课与人交往要宽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为人宽容,那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课后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导入新课自然流畅
我是以复习提问上节课有关知识的方式引出本课,知识连贯流畅,逻辑性强,再以给学生起外号这一生活中典型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贴近生活学生能有感而发,对其含义理解深刻。
2、能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
在讲第一目时,先讲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要求,再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
前者教我们不应怎样做,后者教我们应怎样做,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交往的原则,这两则经典语录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在讲第二目时,指出换位思考是交往的方法,方式。
与人为善是我们交往的原则,态度。
与人交往不在于获取了多少,而在于为他人奉献了多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培养自己豁达胸襟,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3、教学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
加强课堂精讲,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提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稍少,学生问题讨论不够热列。
今后要注意,应启发学生感悟,达到教育教学预期目的。
教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2、认识到与人为善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从而积极培养与人为善的意识3、掌握与人为善的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与人为善的重要性2、通过“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力求使自己更完善3、结合“设置情境、全面认识”活动,学习领悟本课的知识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尽自己所能,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二、〖教学重点〗全面理解“与人为善”三、〖教学难点〗如何“与人为善”及其好处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注重对学生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采用的方法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念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
故本课教学设计力图遵循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课前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课设计为:“渲染气氛、激活思维——设置情境、全面认识——快乐体验、感悟生活——认识自我、完善人格”的总体教学思路。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一)渲染气氛、激活思维观看录像(一广告片段):一老人上公交车,好多人都没有让座,……。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假如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让座……),再问:对这种行为你有何评价?(这是一种好人好事、尊敬老人、与人为善的行为。
)老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与人为善》——导入新课(板书)好,今天老师和大家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与人为善”这个话题。
请同学们看几个表演片段:(二)设置情境、全面认识情景剧(学生表演):片段一:一学生下位置,不小心把旁边同学的书碰到地上,然后主动拾起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源;学生自主参与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一、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源
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评价将学生置于评价的核心,进行小组评价的课堂管理模式,把学生的前置作业、课堂参与情况、小组的凝聚力、小组的竞争意识以及课堂学习习惯等作为课堂学习的评价范畴,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评价规范化和立体化。
二、学生自主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在这堂课中各种意见纷呈,更多的同学自觉地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学生倾听并综合大家的意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虽然本节课预设的环节仅仅进行了不三分之一,就被迫改变教学思路,卷入同学们的争论之中,整节课几乎被学生“设计”了,但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感触,只要教师放手学生,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他们的思维才能真正参与。
相信学生,不要怕浪费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3. 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培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分析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4. 探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5.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6.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剧演练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感悟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估。
3.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与换位思考相关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情景剧本:编写或选取适合的剧本,用于学生演练。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心理学、沟通技巧等书籍,供学生课后深入阅读。
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换位思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1、是6还是9?(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
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
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1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一、说课题纲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
2. 什么是换位思考:解释换位思考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是一种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增进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说课教案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换位思考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会换位思考的过程。
(4) 引导反思法:鼓励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4.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换位思考的话题。
(2) 什么是换位思考:解释换位思考的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
(3)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会换位思考的过程。
5.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3) 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观察其实际效果。
(4) 道德品质: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品质。
六、换位思考的具体实践方法1. 情境模拟:设计不同情境,让学生模拟换位思考的过程,如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与人为善的重要性5. 培养善待他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方法与技巧,以及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阐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5. 讨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7.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能否将换位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际案例集:收集各种生活中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与人为善换位思考》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猜猜看”、角色互换等活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堂课中,以“宽容他人”为主线,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谅解他人的事例”,说明同样的与人为善,同样的快乐,并通过故事“把伤害留给自己?”得出与人为善就是尊重自己,不宽容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2.及时反馈、恰当升华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发言或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
和鼓励;
3.根据学生特点,恰到好处地谈谈教师自己的经历或体验,以达师生共同
感受、互相感染的效果;
4.当学生在发言中出现不恰当的方法,教师应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正确
引导;
5.要注意调动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及表现不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引导
学生尽可能赞赏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6.教师角色换位。
教师自始自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以达到交心的目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
4.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换位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内容包括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视频资料:关于换位思考的实例视频,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用于练习换位思考的作业模板,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换位思考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并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具体的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反思
思品课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关、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用心做,才可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优点:
1、导课接地气。
导课是为了引出课题,素材的选取不要太“高大上”,让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因此我选取的素材是大家都熟悉的电梯按钮:“电梯里除了传统的纵向排列按钮外,为什么要有高度较低的横向排列按钮呢?为什么电梯四周要安装反光不锈钢板或镜子?”学生回答有:整理仪容仪表的、为残疾人和孩子准备的、扩大视觉空间的、防止有些人在狭小范围内的紧张感的,等等。
无论他们回答哪一种,我都表示赞同,因为他们都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所以很自然的引出课题。
2、教材要整合。
如果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讲,这节课总觉得讲不顺,因此我将内容调整为“如何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以及“怎样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两部分,使逻辑更严密。
3、素材生活化。
本节课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因此素材的选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我以前的板书有点乱,我那天讲课时的板书很工整,我说“老师今后要把板书写好,让每位同学都能看懂看清楚。
因为老师要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问题。
”学生当时就给我掌声以鼓励。
(现在我每节课的板书都很工整)
不足:仍是讲的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品课切忌单纯的说教,而应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所感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