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教材10册语文教案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 格式:docx
- 大小:15.84 KB
- 文档页数:6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守林人》的主要内容,并能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评价。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守林人》的主要情节和文化内涵,能够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生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守林人》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中生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应熟悉课文《守林人》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需要准备好课前所给出的预习内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室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方便课堂教学使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相关引导,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那些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英雄人物。
2.引出《守林人》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度和阅读兴趣。
2. 阅读和讲解1.教师为学生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归纳,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
3. 讨论和思考1.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和生态。
2.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4. 活动和游戏1.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2.活动和游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交能力。
5. 总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和责任感,保护好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守林人》,理解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引导学生理解守林人的辛勤付出和女儿的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故事情节概括:让学生概述《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诗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如森林、守林人、女儿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4. 主题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以及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例分析法:以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为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故事情节概括:让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4. 诗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如森林、守林人、女儿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5. 主题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6.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与其他描写守林人生活的文学作品,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
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
(生读课题)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
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9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材分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文作者善于在生活中去捕捉美和发现美,是我们的心灵轻轻震撼,使我们在愉悦的心情中认识音乐的美,感受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和一位挪威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来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
2.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1.预习生字。
2.开火车认读本课词语。
三、学习1-4自然段达格妮从小生活在大森林中,她18岁第一次来到了大城市。
陌生的大城市不同于家乡的大森林,是什么让达格妮仿佛回到了她熟悉的生活呢?1.请同学们小声朗读1-4自然段,根据达格妮动作、神态的词语画出达格妮心理活动的语句。
2.品读。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出了达格妮的哪些心理变化。
(吃惊---疑惑---喜悦)3.指名读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
4.达格妮是一位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儿,她第一次来到城市听到了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她吃惊,她疑惑,当美妙的音乐旋律,使她不由自主的沉浸到音乐中去。
从这首曲子中,她听到了什么?从文正找出来读一读。
5.这里的“……”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她还听到了什么?6.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她听到了……生:森林的喧哗师:她听到了……生:大海的咆哮师:她听到了……生:小鸟的歌唱师:她听到了……生:牧童的笛声四、学习5-8自然段1.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让达格妮想起了什么?(10年前的一件事)2.那么在10年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几名同学朗读课文5-8自然段。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澄江小学教师罗晓蓉课前要领一“在乎”:(1)所要教学的内容:《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文通过描写课文先写了达格妮18岁的时候,得到了意外的生日礼物——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献给她的乐曲。
达格妮不敢相信这份珍贵而伟大的作品属于她,美妙的音乐使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乐曲唤起了她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
课文接着插叙了达格妮对往事的回忆,清楚地交代了乐曲创作的缘由。
然后讲达格妮知道了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用奇特的方式,将最美好的礼物送给了长大成人的达格妮。
课文最后写达格妮接受了礼物,她更从音乐的旋律中听到了最深情、最美好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2)在乎所要面对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在句子理解上已有一定方法的积累,但多数是句子表面所表达的意思,对于句子所折射出的更多的含义,学生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层层递进,这样就能够在同一知识点上让学生有增长,更能够让他们在不断的增长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虽然有一定的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一些学生仍然能力较弱。
(3)在乎已有的教学资源:①.网络资源:文本解读、视频课例、课堂实录等。
②.教师资源:教学用ppt③.学生资源:查阅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的资料。
课前要领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整合知识体系,将知识点前后联系找准。
课标要求: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中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内容,品味人物感情。
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4.学习文章插叙的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方法:激趣法、读书指导法、谈论法、启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歌名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1.出示达格妮图片,指名读,她是本文的另一个主人公。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了什么事?三、对比细读,学习表达(一)学习表达1.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支乐曲的?勾画相关语句。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交流。
2.了解联想1)引出联想出示句子:可音乐的旋律是那样的美,……牧童的笛声……音乐在空中流淌,……还有儿时游戏时的欢笑……交流:描写乐曲多在旋律上,而作者却用了更多的笔墨在写什么呢?生交流,读句子。
2)感受旋律的高低变化师:怎样的旋律才能让她联想到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呢?交流,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变化。
3)了解联想师:她还会听到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达格妮会联想到森林、大海呢?引出联想是与人的生活相关的。
4)简略感受第二处的联想:生读第二处句子3.感受心情讨论交流:两处都在写达格妮的联想,为什么表达不一样?引导学生感受出联想和人的心情有关:第一处联想,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是——激动第二处联想,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是——开心,幸福,感动……配乐读句子(二)运用表达,补白联想1.再现情景,体会写作手法引读10年前爱德华和小女孩达格妮相逢的情景。
体会插叙的作用。
2.补白联想想一想,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他联想到的会是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多少个黎明,爱德华坐在钢琴面前,他听到了,多少个黄昏,爱德华站在窗口,他看到了。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先写了达格妮18岁的时候,得到了意外的生日礼物——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献给她的乐曲。
达格妮不敢相信这份珍贵而伟大的作品属于她,尽管心潮澎湃,可美妙的音乐仍使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乐曲唤起了她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
课文接着插叙了达格妮对往事的回忆,清楚地交代了乐曲创作的缘由。
然后讲达格妮知道了10年前的允诺实现了,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用奇特的方式,将最美好的礼物送给了长大成人的达格妮。
课文最后写达格妮接受了礼物,她更从音乐的旋律中听到了最深情、最美好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给守林人女儿什么礼物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音乐(生日快乐歌)2、同学们,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礼物盒),这份礼物是什么呢?(……)先不告诉你们。
这份礼物什么时间送给你们呢?(……)暂且保密。
谁能得到老师送出的礼物呢?得看你们这堂课的表现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来分享一个小姑娘的生日礼物。
(生读课题)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一)复习: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收到礼物。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描绘守林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守林人精神的赞美。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课程的背景、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本章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2.2 诗歌主题探讨通过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对守林人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3 诗歌情感理解本章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守林人和自然环境的深情厚意。
第三章:环保意识培养3.1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章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2 环保行动的实践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第四章:诗歌创作技巧4.1 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本章将向学生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方法。
4.2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尝试自己创作诗歌,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5.1 课程回顾本章将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学习反思学生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章:诗歌鉴赏与分析6.1 诗歌鉴赏方法本章将教授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象等。
6.2 诗歌分析实例通过分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中的具体诗句,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了解和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守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守林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环保意识,践行守林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3 场地准备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述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4.3 分析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5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简介与背景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1.3.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守林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3.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
1.3.3 学生分享他们对守林人和森林的了解和感受。
1.4 作业:学生预习第一章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 教学内容: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3.2 学生阅读故事,并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2.3.3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4 作业: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准备参与讨论。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课程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中的主要角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3.3.3 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感受。
3.4 作业:学生完成角色分析的写作任务,准备参与讨论。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如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亲情与成长等。
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故事中的主题。
4.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3.3 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4.4 作业:学生完成主题探讨的写作任务,准备参与讨论。
5.1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懂得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基本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评和反馈。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所学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情感升华。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家庭阅读任务: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成绩,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情境等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优美的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作品传达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分析,作品优美的文字欣赏。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传达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原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3. 文本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环保主题,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环保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守林人的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贡献,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做到环保。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研究,寻找更多关于环保的资料,了解我国环保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文本欣赏方面的进步,以及对环保主题的认知和参与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散文诗《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重点散文诗《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艺术特色。
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1.3 教学难点散文诗的阅读理解和鉴赏。
学生文学表达能力的提升。
1.4 教学准备准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文本材料。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1.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段读后感或进行文学创作。
第二章:散文诗的艺术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重点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学生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4 教学准备准备散文诗的相关理论资料。
准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文本材料。
2.5 教学过程介绍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分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第三章: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爱的思考和表达。
3.2 教学重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3.3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
准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文本材料。
3.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短文。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牛了解和掌握《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牛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有过送礼物给别人的经历,礼物背后有什么寓意。
2. 简介故事背景: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及女儿的情况。
3.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 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及自己的感悟。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词汇的运用练习。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词。
2. 教师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词汇运用练习:学生用所学生词造句。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生词编写句子,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语法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课文中使用的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2. 语法运用练习。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使用的语法知识。
2. 教师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语法运用练习:学生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语法知识编写句子,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
2.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与应用。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2. 教师讲解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技巧。
3.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习效果。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类似的阅读理解题目,家长签字确认。
西师教材10册语文教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第5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
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
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西师教材10册语文教案献给守林人的
女儿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第5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
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
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
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
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