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2第11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含2019届新题岳麓版
- 格式:pdf
- 大小:7.06 MB
- 文档页数:69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解析】选C。
“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拜上帝教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正确。
【加固训练】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
洪秀全此举意在( )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性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说明当时洪秀全是利用宗教宣传,以达到扩大和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故B正确。
2.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解析】选D。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未能很好地认清英国行为的侵略本质,予以有效的还击,故D正确。
3.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州高三期末)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农民阶层的救亡运动”“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可判断该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对鸦片战争西方侵略的回应,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故A项正确。
2.(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联考)近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
在此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 ) A.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B.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C.削弱了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D.具有了工业文明的时代气息解析:选C。
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仍将矛头指向封建势力,故A 项错误;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指的是反侵略反封建,材料中并未涉及反侵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业文明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019·福州高三质检)出现下图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解析:选D。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内乱导致江西人口减少,而随着1856年太平天国的衰败,社会趋于稳定,人口转而增加,符合图中人口变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4.(2019·常州高三期末)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
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年、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A.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解析:选A。
【导与练】(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考点题号太平天国运动1、2、3辛亥革命4、5、6、7、8、9、10五四运动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
从经济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解析:D 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从经济的视角看,以及“重大价值”的限制词。
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张,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主张,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是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土地的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2.(2014荆州一模)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理论遭到读书人抵制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可知太平军建立起以贫苦劳动人民为骨干领导的革命政权,政权的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故选D。
A项中的“拜上帝教理论”和C项中的“绝对平均主义”材料都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属于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于D项中。
3.(2014湖南模拟)有学者分析,“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
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B.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逐渐弱化C.成为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D.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解析:A 晚清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办湘军、淮军,并实现了军队私有化,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一方面冲击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成为民国时期军阀利用私有军队割据分裂的诱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名师导语』太平天国运动是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
在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中未曾直接涉及。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江浙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晚清中央集权统治的影响需重点关注。
1.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
(2)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
(3)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过程(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攻占永安,整顿军纪,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
③北伐、西征:1853年5月,太平天国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
北伐以失败告终,西征夺取清朝的半壁江山。
(3)失败: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
3.颁布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①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
②核心:解决土地问题。
③内容:规定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与方法。
④评价: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使之无法实行。
(2)《资政 新篇》⎩⎪⎨⎪⎧①时间:1859年。
②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③内容:向西方学习,由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④评价: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但因缺乏社会基础,根本不曾实行。
4.评价(1)积极性⎩⎪⎨⎪⎧①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提不出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社会。
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1.“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 C解析: 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信息体现了对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排除;《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D项错误。
2.据记载,在1860—1861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答案: B解析: 题干中“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的措施减轻了农民原来的租税负担,故B 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内容,故排除。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洪秀全的臣民。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答案: C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迫切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洪秀全的臣民”,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没有摆脱“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故D项错误。
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
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 )A.“各国列强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答案: D解析: “瓜分中国”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且袁世凯掀起了复辟帝制的逆流,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获得行政权力,故D项正确。
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背景2.前期斗争(1)初期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后期斗争(1)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
②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
④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违背人性的措施,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
⑤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获得支持。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
5.纲领归纳总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二、辛亥革命(1911~1912年)1.背景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