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物质转化的规律2017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5节物质的转化【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五节物质的转化【课时】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重点难点重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片段,思考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CO2+CaCO3+H2O―― Ca(HCO3)2――实验一:蛋壳的变化教师提问:1.将生鸡蛋投入稀盐酸中,观察有何现象?2.2分钟后取出,洗净后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3.10分钟后取出,洗净,又有什么变化?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汇报结论:以上实验可以说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以 Ca 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CaCO3的变化。
并总结出其转化规律。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小组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活动二:以 C 为例,分析 C → CO2→ H2CO3→Na2CO3的变化。
并总结出其转化规律。
学生活动:与上一个活动相同。
活动三:设计制取 ZnSO4的 5 种方法。
(该活动对于现阶段的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的恰当引导对学生的思维锻炼会有很大的提升。
)教师引导:制取一种盐类物质具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首先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根据原料、反应条件、易分离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当的方法。
制取一种盐类物质具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首先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根据原料、反应条件、易分离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当的方法。
教师拓展:教师拓展十种成盐的规律(三)步步深入1.两条纵线: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金属氧化物+氧气→碱(可溶性碱)碱+盐→新碱+新盐(各举例)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酸酸+盐→新酸+新盐(各举例)2.四条横线:金属+非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碱+酸→盐+水盐+盐→新盐+新盐3.四条斜线:金属氧化物+酸→盐+水非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盐+水酸 + 盐→ 新盐 + 新酸可溶性碱+可溶性盐→ 新碱+新盐4.二条弯线排在H前的金属+酸→盐+氢气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可溶性盐→新金属+新盐(活泼金属不包括K、Ca、Na)(四)课堂练习:1. 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Zn+Ag(NO3)2= Ag+Zn(NO3)2B.Zn+AgNO3 = Ag+ZnNO3C.Zn+2AgNO3 = 2Ag+Zn(NO3)2D.Zn+AgNO3 = Ag+Zn(NO3)2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HCl CuSO4KNO3Na2SO4B.FeCl3HCl NaCl NaOHC.CaCl2K2CO3HCl (NH4)2CO3D.NaNO3Na2SO4HCl H2SO43.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学问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洁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洁物进展分类。
(二)根据纯洁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等,对纯洁物进展分类。
(三)根据纯洁物的组成、用处的不同,可将纯洁物进展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纯洁物和混合物。
1.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洁物和混合物推断的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肯定纯洁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洁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留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留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依次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留意:a.有机化合物肯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肯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洁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科学运用质量互变规律
科学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通过对质量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也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质量互变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是守恒的,一个系统中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无论物质经历怎样的变化和转化,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规律之一。
2. 质量转化规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但质量守恒。
例如,物质的固态可以经过加热转变为液态或者气态,但总质量不变。
3. 质量产生与消失规律:在某些情况下,物质的质量可以产生或消失。
例如,在核反应中,会产生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质量会有微小的减少。
这是质能转化的体现。
4. 质量相关性规律:质量的变化与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例如,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动量的关系,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E=mc²的关系等。
质量互变规律的应用涉及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通过对质量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对工程技术、环境保护、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和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全章教案)九年级第⼆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教案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计划3课时)教学⽬标:1、掌握对纯净物进⾏分类的基本⽅法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分类,并能运⽤实验的⽅法,通过对⽐对物质进⾏分类3、了解⾦属与⾮⾦属不同的性质,了解⾦属的⽤途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法药品器材:⽆⽔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盐、冰醋酸、试管、酒精灯、⾊拉油、滴管、⾼锰酸钾、烧杯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分类。
在第⼀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今天让我们⼀起来研究⼀下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的⽅法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醋酸、氯⽓、氧化镁、⾼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和状态进⾏分类?――按颜⾊分类⽩⾊:氯化钠、氧化镁⽆⾊:硫酸、氧⽓、醋酸黄绿⾊:氯⽓紫⿊⾊:⾼锰酸钾――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态:氧⽓、氯⽓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味、溶解性等来分讲授:物质的分类*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般都⽣成⽔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的炭产⽣。
⼩结: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实验的⽅法,通过对⽐也可以对物质进⾏分门别类。
第2课时*探究: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1、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盐、、冰醋酸、⽆⽔硫酸铜粉末、⾊拉油、⾼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种,能否⽤实验⽅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23、动⼿试⼀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除了观察、⽔溶性之处,还可以进⾏如下实验: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法⼩结:有机物与⽆机物的区别是什么?――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难溶于⽔(实验现象中的区别)⼆、常见的物质根据本节上述内容对常见的物质进⾏分类(略,如上图)三、区别⾦属与⾮⾦属观察:如图2-7所⽰,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
初中科学物质转化物质转化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物质转化过程中,原有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初中科学相关的物质转化现象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相互转化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转变为液体,液体可以转变为气体,气体又可以转变为液体,从而形成循环的物质转化过程。
这些转化过程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转化现象的原理。
二、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燃烧过程就是一种物质转化。
燃烧是氧气与可燃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新的物质的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能量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用于供电、取暖和照明等方面。
此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或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制备药品、化妆品和肥料等。
三、物质转化的环境影响物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处理和排放控制。
同时,也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四、物质转化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转化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例如,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另外,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够带来许多新的物质转化现象和应用,有望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总结:物质转化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
第一章知识点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兰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H2SO4 ==== H+ SO4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HCI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碱===== 盐+ 水3HCI+ AI(OH)3 ==== AICI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 Na2SO4 + H2O3、酸+ 某些盐===== 新盐+ 新酸2HCI + CaCO3====CaCI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I + AgNO3 ==== AgCI + 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I2 ==== BaSO4 + 2HCI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6HCI + Fe2O3 ====2 FeCI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兰色溶液)5、酸+ 某些金属==== 盐+ 氢气Fe + 2HCI ==== FeCI2 + H2Zn + H2SO4==== Zn 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I: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I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内容组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5 节《物质的转化》,具体内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的冶炼,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
统领概念:化学反应是伴有着旧物质的消亡和新物质的生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不会平空消失或者浮现而是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者多种物质。
1.1 能够说出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2 说出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3 理解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及其必要条件。
2.1 了解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
2.2 知道金属冶炼的原理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还原剂。
2.3 知道几个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2.4 掌握有关纯度的计算。
3.1 认识物质相互转化的普遍性。
3.2 能够利用多种途径制取某物质。
3.3 利用物质的转化解决一些污染问题。
4.1 认识物质鉴别的依据,知道可以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4.2 能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
4.3 理解除杂的三个原则。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那末在这变化中有什么规律,我们能否运用这些规律来寻觅一些我们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质的获得途径及方法。
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思量并解决的问题有: 1.各类物质是怎样进行转化的?有怎样的规律? 2.这些转化规律有没有联系? 3.根据规律设计转化路径,并评估最优路径。
加热H CO === H O+CO ↑2 3 2 2总共 4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段落一“新知研学”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二课时,完成段落一“新知研学”之 “金属的冶炼”“有关纯度的计算”第三课时:完成段落二 “分析总结”之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第四课时:完成段落三“拓展延申”之“物质的鉴 别”。
段落一, “新知研学”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目标 1.1,目标 1.2。
1.完成“小组合学 1”,评估目标 1.1。
2.完成“小组合学 2”,评估目标 1.2 。
万物运动的规律九年级物理章节知识点速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深入学习万物运动的规律,包括力和运动、机械做功和能量守恒、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规律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简洁概述。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作用的结果,产生力的物体称为作用体,受到力作用的物体称为受力体。
牛顿三定律是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表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总是存在着一个等大反方向作用力。
机械做功和能量守恒:机械做功是指力对物体进行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功可以使物体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功。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封闭系统。
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且方向不变,速度是常数。
匀加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加速度是常数。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之间可以通过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规律:万有引力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规律,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使得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使得地球绕太阳运动。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椭圆形轨道运动,这一规律被称为开普勒定律。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章节关于万物运动的规律主要包括力和运动、机械做功和能量守恒、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规律。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奠定基础。
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1. 引言单质和化合物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会发生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这种转化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介绍几个常见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2. 氧气与氢气的反应气态氧气(O2)与气态氢气(H2)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水(H2O)。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
在这个反应中,单质氧气和单质氢气的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水。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
这个反应既有实际应用价值,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可以被用于产生能量。
3. 氧气与碳的反应气态氧气(O2)与固态碳(C)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
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
在这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
该反应常见于燃烧过程,例如燃烧木材、煤炭等。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 + O2 -> CO2。
通过这个反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还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影响和应用,例如全球变暖等。
4.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气态氢气(H2)与气态氯气(Cl2)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HCl)。
这是另一个常见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中的氢原子与氯气中的氯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氯化氢。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2 + Cl2 -> 2HCl。
这个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制取氯化氢酸等。
5. 结论通过上述几个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单质与单质的转化能够产生新的化合物。
这种转化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对我们理解化学变化、物质性质以及反应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单质转化为化合物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2017科学课标四个领域18个核心概念2017年科学课标中划分了四个领域,涵盖了18个核心概念,这为我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提供了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生动地介绍这四个领域和核心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物质与能量领域。
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与转化、能量的转化与传递。
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而能量则是推动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力量。
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质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例如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而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则涵盖了热能、机械能和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变化过程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进入信息与光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核心概念包括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光与视觉等。
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
例如,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
而光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影响着我们的视觉。
我们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来解释我们周围的各种视觉现象。
第三个领域是地球与宇宙。
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地球系统、天体运动等。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系统研究了地球上各种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例如,大气系统和水循环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具有重要影响。
而天体运动则是研究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例如行星的运动和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
最后一个领域是生命与健康。
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健康与疾病等。
遗传与进化研究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规律,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健康与疾病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需要了解身体健康的维护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通过对这四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探索信息和光的奥秘,认识地球和宇宙的壮丽,理解生命和健康的意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氢气(置换反应)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 FeSO4 +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 AgCl↓ +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 + 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红色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2Cu+O2=== 2CuO加热点燃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O4 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置换反应)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Mg+ H2 SO4 === Mg SO4 + H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①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3=== Cu(NO3)2 + 2Ag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加溶盐强进弱出。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转化的规律》云岩学校 2017 1. 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uO−−→−加热CO2−−−→−OH2H2CO3−−−−→−2)(OHCaCaCO3−−→−高温CO2+CaO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请依次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克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5.8克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03 C.Fe3O4 D.无法确定3.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类反应中,可能生成水的反应共有( )A.1类 B.2类 C.3类 D.4类4. 等质量的CuO分别被H2、C、CO还原,则参加反应的H2、C、CO之质量比为( )A. 1:12:28B. 1:6:14C. 1:6:28D. 1:3:145.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分别与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生成红色固体物质B.反应都要加热C.反应中,CuO发生还原反应D.室温下都有气体生成请依次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右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开始时,应该向试管中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成时,应先______________,等试管冷却后再___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
7. 氢气、一氧化碳、碳粉都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气、一氧化碳、碳粉都发生了氧化反应B.都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都要加热D.反应最终都有红色物质生成8. 将气体X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1)若观察到A中黑色物质变红,B中白色物质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X可能是,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入的气体X是CO,则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
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CO2气体。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有:C、Zn、Cu猜想2:可能是几种氧化物的混合物。
有:ZnO、CuO、Cu2O猜想3:可能是上述几种单质和几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和理论分析,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_____(选填①、②或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再排除了猜想____(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排除了哪一种物质?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
10. 由A和B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后发生以下反应,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请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 Na2S04中混有少量CaCO3 B.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C.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 D.碳粉中混有少量镁粉12.某同学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1)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氧化铜的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时发生爆鸣 (2)试管中的氧化铜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
从而有些新的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对知识的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①H2CO3△H2O+CO2↑②CaCO3高温CaO+CO2↑③Ca2(OH)2CO3△2CuO+H2O+CO2↑通过比较发现:(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5.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关系回答:(1)若乙的溶液呈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为无色液体.则X是___________。
(3)若X为黑色固体,Y能被磁铁吸引,则乙是_______________。
16.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能鉴别出①稀硫酸②稀盐酸③氯化钡溶液④硫酸铜溶液。
正确的鉴别顺序应为( )A.④③①② B.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17. 要制得含Fe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Fe2O3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18. 物质A可发生如图所表示的反应: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和类别(填在表格内),并依次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来冶炼生铁。
若赤铁矿石中含Fe203 80%,则100吨赤铁矿石可冶炼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20. 用一氧化碳还原混有铜粉的氧化铜23.4克,完全反应后得到纯净的铜粉20.2克,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多少克?21. 右下图是“×××”钙片商品标签图。
请根据标签信息完成下列两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每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小蓉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0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量为47.8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