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的规律 (2)
- 格式:ppt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4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1.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量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也属于相同的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被称为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 决定的,元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2.纯净物: 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 和 。
3.混合物: 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称为单质。
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 )。
5.化合物: 叫做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主要由 、 、 、 等元素组成。
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8.氧化物: 称为氧化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 ;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 。
9: 酸: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0.碱: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1.盐:是指一类 或 与 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 、稀有气体 _____氧化物,例:SO 2、 _____氧化物,例:Na 2O 、 氧化物 酸 例: 碱 例: 盐 例: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例:__________,例:Na 、 混合物 例:盐酸、空气、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①钠放置在空气中。
现象:银白色逐渐退去。
反应:4Na+O2 ==②镁条燃烧。
现象:,反应:2Mg+O2③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反应:4Al+3O2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Al2O3是一层极薄的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2、N2、Fe、S等。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C.分类:按性质不同金属Cu Fe Mg等非金属O2 C S等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O2和O3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Ag>Cu>Al>Fe。
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2)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一般都是固态。
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讨论】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1)放在光照处,根据颜色可分辨,具有特殊金属光泽的是金属单质,反之是非金属单质。
(2)手拿单质在火边烤,根据导热性可分辩,手感到单质发烫的,具有导热性是金属,反之是非金属。
(3)用硬物单击单质,可根据可锻性来分辨,可锻的是金属,重击后碎裂的是非金属。
(4)用力拉单质,可根据延展性来分辨,伸长的是金属,发生折断的是非金属。
【讨论】1、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举出二种原因。
①银器煮食回产生Ag+,Ag+会对人体有害,②银太贵,银太软。
2、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锡太软不能制造罐头壳,而镀锡的铁片却能防止铁生锈。
第2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知识回顾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同时各物质之间都相互联系,即有一定的相互转化规律。
1.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MgO O Mg 222点燃+;CuO O Cu 222∆+(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FeSO SO H Fe ;↑+==+222H MgCI HCI Mg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如:44FeSO Cu CuSO Fe +==+;Ag NO Cu Cu AgNO 2)(2233+==+。
2.非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O H O H 22222点燃+;22SO O S 点燃+(2)与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
NaCI CI Na 222点燃+;FeS S Fe ∆+3.碱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碱。
如:22)(OH Ca O H CaO ==+。
(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SO Fe SO H O Fe 234242323)(3+==+(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4.酸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酸。
如:3222CO H O H CO ==+。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CaCO OH Ca CO 2322)(+↓==+(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5.酸(1)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ZnSO SO H Zn(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FeCI HCI O Fe 2332326+==+。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4224222SO Na O H NaOH SO H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如:33HNO AgCI AgNO HCI +↓==+6.碱(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O H SO Na SO NaOH 2+==+(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课题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时)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分类。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物质转化的规律。
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
3、通过本章的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物质分类
2、物质转化的规律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
器材
小黑板、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内容
本章知识点:
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组成
2、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学生先看本章课
本P80的复习提
要
学生分小组
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3)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3、常见的材料
4、材料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
作业本(A):P25复习题1、3、5、8、10题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A):P25复习题A层 2、4、6、7、9、11、12、13、
14、15题
B层: A层的题目以及16、17、
18、19、20、21、22、23
学生练习
学生分层次
教
后
感
在本章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来归纳和总结
本章知识点,并通过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加强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复习可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专门复习知识点,第2、3
课时进行练习。
Ⅱ、物质转化规律:一、物质转化规律图:(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A +B → C%①非金属 + O2 →非金属氧化物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②金属 + O2 →金属氧化物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③非金属氧化物+H2O →含氧酸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2、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3、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④金属氧化物+ H2O →可溶性碱1、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㈠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1、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点燃=2FeCl 32、铁与硫反应:Fe+S=△=FeS%㈡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1、生石灰和二氧化硅化合:CaO+SiO2== CaSiO3其它化合反应: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2HCl(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C → A + B%⑤酸分解酸→酸性氧化物+ H2O1、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⑥碱分解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 H2O1、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CuO+H2O氧化物分解:1、电解水:2H2O=通电=2H2↑+O2↑盐分解: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2、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4、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5、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CuSO4+5H2O(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物质的转化一、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123注:K2O、Na2O、BaO、CaO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不能。
4注:能发生此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有CO2、SO2、SO35(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2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2NaHCO3=====Na2CO3+CO2↑+H2O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1、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2、酸+碱=== 盐+水(中和反应)3、酸+盐==== 新酸+新盐用于:a、实验室制CO2;b、除去盛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c、证明CaO中是否含有未完全分解的CaCO3;d、食用墨鱼骨粉(含有CaCO3)补钙的原理5、盐a+盐b====新盐c+新盐d 注: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Na2CO3+ BaCl2 = BaCO3↓+2 NaCl(用于:除去NaCl中的Na2CO3)用于:a、检验CO2;b、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c、用石灰浆抹墙会变硬的原因;d、石灰水放到空气中会产生一层白膜二、物质转化规律1、非金属之间的转化2、金属之间的转化金属+非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3、满足物质的转化过程:A B C D E F钠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碳元素:硫元素:4、金属的冶炼:(1)碳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铁为例)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2)CO能夺取金属氧化物(氧化铁为例)中的氧:(3)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氧化铜为例)变成游离态金属:(4)生铁的冶炼就是用CO还原氧化铁:(铁矿石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特别注意:不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镁、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制取金属单质三、物质转化基本题型题型一: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转化规律1、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Ni(OH)2不溶于水.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 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B. 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C. 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D. 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2、下列物质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A. H2O2→O2→CO2→H2CO3B. NaOH→NaNO3→Na2CO3→NaClC. CaCO3→CaO→Ca(OH)2→NaOHD. Mg→H2→HCl→AlCl33.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4、(湖北恩施)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一有以下两种途径:(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______.(2)pH < 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______可改良土壤酸性.(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 ),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题型二:金属冶炼和溶液的相关计算5.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5.6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混合物为Fe 、Mg ,m 可能是0.2gB .若混合物为Fe 、Zn ,m 大于0.2gC .若混合物为Fe 、Zn ,m 可能是0.1g ,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 .若混合物为Fe 、Mg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6.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A )A .铁、铝、镁B .铁、铜、铝C .锌、镁、铁D .铝、碳、镁 7 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 2 0.1g ,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 .MgB .AlC .ZnD .Na8.小文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取10g 样品与足量CO 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A .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B .实验中通入CO 的质量为4.2gC .生成CO 2的质量为2.4gD .赤铁矿石样品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80%9. 向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 g Zn ,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 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B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C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D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42)(222SO H SO O H I →+,10.碱式碳酸锌[ Zn x(OH)y(CO3 )z ]是制备功能材料ZnO原料,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OH)y(CO3 )焙烧 ZnO+CO ↑+H2O(x、y、z 为整数)。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一.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①CuO+H2== 现象:,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③2CuO+C;现象:(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
C要稍微过量。
)④2Fe2O3+3C;⑤Fe2O3+3CO;(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⑥Fe2O3+3H2 ;现象:3.金属氧化物+水==碱4.碱==金属氧化物+水5.非金属+氧==非金属氧化物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现象: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否则会爆炸。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现象:相关知识点: (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2)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3)可做烟雾弹。
③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火焰. 有强烈气味。
相关知识点:(1)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SO2污染空气,要用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3)SO2是气体,所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若将水改为溶液,也可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④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 ,在氧气中是发出。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来进行检验.⑤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6.非金属氧化物 + 活泼金属 == 非金属+金属氧化物①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 ,现象:浮(钠块浮在水面上)、游(钠块在水面上无规则游动)、熔(钠块熔化为小球)、响(发出嘶嘶的响声)、红(使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②金属镁与CO2反应:2Mg+CO22MgO+C 现象:发出白光,有白色粉末(MgO)生成,有黑色固体(C)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知识梳理]1.各类物质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中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酸,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
2.金属的冶炼就是利用碳作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之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常见的还原剂还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解题指引]例1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出现,则再在溶液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后就会出现沉淀A.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稀硝酸()指引:往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会沉淀生成是因为H2CO3是弱酸,溶液中CO32-离子浓度很小不足于和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往溶液中加强酸更不会出现沉淀。
往溶液中加碱能出现沉淀,这是因为加碱后与H2CO3中和生成可溶性的碳酸盐,溶液中CO32-离子浓度增大,从而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答案:C例2 某学生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使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炭粉完全反应测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炭粉、氧化铁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6)结论:根据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得知,原假设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引:反应前玻璃管和物质的总重量为3.2克+2克+48.48克=53.68克,反应后质量减少了53.68克-52.24克=1.44克,因为减少的质量小于原碳的质量2克,说明碳有剩余,而氧化铁完全反应。
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3.2克×30%=0.96克,所以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是1.44克-0.96克=0.48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48:0.96克=1:2,而二氧化碳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2)=3:8≠1:2,所以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
时,H 2、CO 、C 分别得到氧,被氧化。
3. 还原性物质,如:H 2,CO ,C 那样,能夺取别的物质中的氧,使别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二)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 1. 化学反应:H CuO Cu H O 22++∆2. 实验装置:3. 实验操作:(1)先通H 2及加热(为什么?)(2)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再继续通一会儿H 2,直至冷却。
(为什么?)(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
4.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过程。
板书设计物质的转化氧化反应:获得氧的过程。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过程。
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学 反思华师大版科学学科第九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物质的转化(四)总课时: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合物之间的物质转化规律。
2.学会利用物质规律图,查找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3.学会利用转化规律,寻找各类物质的制取。
教学重点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转化规律,解决各类问题教学准备硫粉、铁粉、磁铁、石棉网、三脚架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教案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金属单质机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 金属+O2 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都能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少数如金、银很难与空气反应。
2Mg + O2 = 2MgO2Cu + O2 = 2CuO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另一种化合物C + 2CuO = 2Cu+CO23CO + Fe2O3 = 2Fe +3CO23.某些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CaO + H2O = Ca(OH)2Na2O + H2O = 2NaOH注:不溶性碱所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得到对应的碱。
如:Mg(OH)2 、Al(OH)3 Fe(OH)3等4. 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Cu(OH)2 = CuO + H2O2Fe(OH)3 = Fe2O3 + 3H2O注:可溶性碱加热不发生分解反应。
2.5物质的转化(2)1.进行如图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氢气具有(A )(第1题)A .还原性B .可燃性C .氧化性D .助燃性2.氧化铁在化学反应中变成铁,这一过程一定是(D )A .分解反应B .复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还原反应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 .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 .有毒性,应注意安全防范D .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4.要除去CO 2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 ,应该采用的方法是(B )A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把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木炭D .把混合气体点燃5.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氢气;④停止通氢气。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A .③①②④B .③①④②C .①③②④D .①③④②6.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 .反应都需要加热B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C .都属于置换反应D .在反应中氢气、一氧化碳与碳都作还原剂7.由下列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是(C )黑色粉末――→高温⎣⎢⎡红色物质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第7题)A .CuOB .CC .CuO 和CD .Fe 2O 3和C8.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
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第8题)(1)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变成黑色。
写出CO 还原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或处理尾气等)。
9.将炉甘石(ZnCO 3)、赤铜(Cu 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得到一种锌和铜的合金——黄铜,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