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微小世界和我们》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探索微生物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3.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4.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5.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6. 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授,介绍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分类、结构和功能;2.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微生物实验的乐趣;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进修心得,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作业设计1. 个人钻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微生物相关的话题进行钻研,撰写一份钻研报告,包括背景介绍、钻研内容、结论等;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微生物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分析;3. 现场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参与一次微生物相关的现场考察活动,并撰写考察报告,包括考察内容、感想和体会;4.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微生物相关的问题,并撰写小组讨论总结报告,包括问题、讨论过程和结论。
六、评判方式1. 个人钻研报告占总成绩的30%;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3. 现场考察报告占总成绩的20%;4. 小组讨论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七、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材;2. 实验设备:微生物实验室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剂;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4. 网络资源:提供学生相关的网络资源和资料,辅助他们进行钻研和进修。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过程: 一、引入1.师:同学们,人的肉眼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怎样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呢?生: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师:想想从古至今,人类观察世界的工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生: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
师:咱们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把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过程清楚的表示出来。
以下是一些发展着的观察工具,它们凝聚了人类特别是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
2.师: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呢?生:交流汇报观察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所能观察的范围。
预设:肉眼能观察到蚂蚁等小昆虫。
师:(将这一点写到肉眼观察的下方)你能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出观察工具发展的其他阶段的观察范围吗?自己动手写一写。
学生展示流程图。
3.一起修正流程图。
4、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大,看到的世界越来越精彩,下面播放的就是一些被放大了的精彩图片,请欣赏微小世界的精彩。
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师: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在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
师:这些是教科书上给我们所示的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但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上节课让同学们分组去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在冶金、电子等其他领域取得成果的资料,各组都完成了吗?生预设:为保证每个小组都至少有准备一个资料进行汇报,可以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课前让相邻组的组长检查对方组的资料是否准备、是否符合准备的要求、是否重复、是否带来等。
2.师: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收集到的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果。
30秒时间准备,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做交流汇报。
注:一组同学在汇报时,大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他们组搜集的是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在哪个领域的成果。
有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师:哪组同学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的资料?生:小组汇报、交流。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导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微小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该教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小世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一、任务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感知微生物的存在和巨大多样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微生物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 学生能够积极探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它们的交互作用。
【二、任务内容】1. 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探索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4. 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放大后的微生物图片或者播放一段有关微生物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 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介绍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并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显微镜下的水滴或几片草叶片,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微生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
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生活实例,向学生解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 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微生物在食物加工、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结果。
5. 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不同环境(如水域、土壤、空气等)进行微生物采样。
学生将收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微小世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微小生物时,学生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不能全面描述生物特征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2.能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并能够细致描述。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2.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并能够细致描述。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显微镜可以使用。
2.微小生物样本:如细菌、酵母菌等。
3.实验材料:如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4.教学PPT:包含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显微镜使用方法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样本,要求学生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特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并撰写观察报告。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微小世界和我们》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启发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观察微生物、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世界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微小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开展微生物相关的研究项目;4.促进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微小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微小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微生物在医药、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4)实验室中观察微小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授课介绍微小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小生物的特点;(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4)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作业设计方案1.小组研究项目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微生物,并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要求: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评价标准:研究项目的创新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实验报告任务: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培养等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要求:报告内容准确、清晰,图文并茂。
评价标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3.微生物观察日记任务:学生每周选择一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过程、发现和思考。
要求:观察记录详细、思考深入。
评价标准:观察记录的条理性、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思考的独到性。
2.课堂提问任务: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有关微小生物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年级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了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本课就是在学生的这一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人类认识微小世界过程中的观察工具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认识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激发学生去探究微小世界秘密的兴趣。
本课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要求学生从两方面进行回顾:一是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二是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先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用流程图的形式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做为总结。
第二部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这是本课的重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课前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20页所示的关于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资料,并进行归类,如克隆技术、医药方面、农、林业方面等,然后鼓励学生课前去查阅类似的人类探索和利用微生物在其他行业所取得的成果,如地质、冶金、侦缉等,可以几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行业展开资料搜索、记录,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科学教育第一版社2001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细小世界与我们【教课内容】教科书p19-20页的内容。
【教课目的】一、科学观点:1、因为察看工具的改进,令人类察看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没法发现的自然界的很多奥密。
2、人类探究细小世界的成就,促使了科学技术的展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良。
二、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察看工具开发及探究范围扩大方面的成就,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依据学习主题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沟通。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重人类在探究细小世界过程中不停追求平和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四周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课重点】知道人类探究细小世界已获得的一些成就。
【教课难点】采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现沟通【教课准备】课前部署学生进行有关专题的资料采集。
【教课过程】一、直接进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第八课,〔板书:1、-8细小世界与我们〕此刻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迅速阅读本课内容。
谁来谈谈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几局部?你对那些局部感兴趣,还有什么疑问和期望?指名学生回复。
相机板书:一、回想与总结。
二、成就展现。
3、师:此刻我们就一同看看本课重点。
〔出示幻灯片〕学生读。
师:明确目标,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
二、回想与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细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此刻老师想考考大家掌握知识的状况,能够吗?1〕〔幻灯片放映〕回想一下,这些都是选择什么察看工具达成的研究?达成以下连线题。
味精的晶体河水中的微生物能够用放大镜来察看蝴蝶的触角植物叶子的细胞能够用显微镜来察看植物的种子2〕〔幻灯片放映〕有一些在人探究细小世界的程中做出突出献的人,你知道?列文虎克胞学伯物胡克明能放大近300倍的微巴斯德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健康的关系、想想,人古往今来察工具是怎展的?你能用流程来表示人细小世界的展程?能够同桌沟通。
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六学科课型观察课讲课教师总课时8讲课时间第一单元第八课细小世界和我们生1、总结人类在察看工具开发及研究范围扩大方面的成就,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依据学习主题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用适合的方式报告自己的研究成就。
沟通人类研究细小世界的成就。
用流程图表示察看工具的展开和察看范围的拓展。
课前部署学生进行有关专题的资料采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报告沟通。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报告资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俭准备时间。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设问导读:同学们,人的肉眼最高视力也只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细小物体,如何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呢?生: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合作研究:活动一:回想与总结。
师:想想:从古到现在人类的察看工具是如何展开的?人们的察看视线又是如何拓展的?1:在放大镜创建前,我们用“肉眼〞察看四周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察看到的最小动物是昆虫,如小蚂蚁等。
2:使用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我们能察看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小器管和组织,如食盐和白糖晶体。
3: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几百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
生: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2 0 0万倍,察看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4: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本事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控原子或分子。
〔件出示察工具和野展的流程〕活二:人研究细小世界的成就。
1、医方面 2 、食品工3、、林方面 4 、土壤的改良和化5、生物工程 6 、水和垃圾理7、微子技点:听了看了各的展现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地表感想,感细小世界的奇特,动人的不懈努力与理智慧〕牢固:1、因为___的改,令人察的范大,了靠肉眼没法的___的多奥密。
、人研究___的成就,促了___、___和___的改良。
拓展延长:人研究细小世界的成就,促了科学技的展、社会的步和人生活的改良。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渺小世界和我们一、教材剖析?渺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渺小世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即单元沟通课。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了跟着察看工具的不停改进,人类的察看范围在不停拓展,看到了愈来愈小的生物和物质构造,本课就是在学生的这一认知根基上,指引学生对人类认识渺小世界过程中的察看工具的睁开过程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研究渺小世界方面所获得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激发学生去研究渺小世界奥密的兴趣。
本课分两个局部。
第一局部:回想与总结。
要修业生从双方面进行回想:一是从古到现在人类的察看工具是如何睁开的;二是人们的察看视线又是如何拓展的。
先让学生自由沟通,教师要点指导学生用流程图的形式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做为总结。
第二局部:人类研究渺小世界的成就。
这是本课的要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课前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20页所示的对于人类在研究渺小世界方面所获得的成就的资料,并进行归类,如克隆技术、医药方面、农、林业方面等,而后鼓舞学生课前往查阅近似的人类研究和利用微生物在其余行业所获得的成就,如地质、冶金、侦缉等,能够几人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行业睁开资料搜寻、记录,报告沟通,使他们认识人类在研究渺小世界方面获得的丰富成就,并对察看工具的改进和察看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必定的认识,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必定的认识,进而感触渺小世界的奇特,感触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理智慧。
二、学情剖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对于人类察看工具的睁开以及对人类研究自然成就进行梳理是不难的,但对认识人类研究渺小世界的一些成就相对比拟困难,因为这些成就一是离学生的生活有必定距离,二是要在一节课内经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合概括,认识这些成就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必定的难度。
三、教课目的:1、科学观点:因为察看工具的改进,令人类察看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没法发现自然界的很多奥密。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觉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试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一、背景和目标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
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包合。
本节课,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殊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的科学探索。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米饭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试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试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淀粉、小瓶碘酒2、每组一些米饭和淀粉、一小瓶碘酒、两支滴管五、教学实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指导学法,复习旧课师:同学们上午好!前几天老师的一个朋友给老师寄来了一封信,可是老师拆开信封一看,里面却只有一张白纸,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在解开这个谜之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几样东西吧。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走进科学课堂,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人们借助观察工具,观察并研究了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世界。
本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微小世界和我们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本单元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主要是观察,现在就让我们对所学内容和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
1、从古至今的观察视野的拓展
2、人类的观察工具和观察范围的发展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当放大境和显微镜发明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
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
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追求的目标。
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放大镜只能看清小于一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
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使用放大镜(板书)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二、活动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板书)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课前老师曾要求同学们去网上查找,收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资料,归纳整理,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食品、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请汇报的小组上台汇报自己组收集资料用PPT展示给大家,分别按照医药组、食品组、克隆组、污水处理、土壤改良组、农业组的顺序依次汇报,每组老师给组点评。
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活动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充分展示大家的风采,正如同学们所汇报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这些进步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那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科学探究学习中更自信,更勇敢。
接着通过PPT展示小制作:微生物对人类的利和弊,让学生一起说说他们知道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利和弊。
练习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1、连线
味精的晶体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河水中的微生物
蝴蝶的触角
植物叶子的细胞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植物的种子
2、连线
列文虎克细胞学说
罗伯物胡可发明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一: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发展过程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使用放大镜
活动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后记: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的资料进行交流,效果不够理想,可能有些同学能按照要求去收集准备,一部分可能成为复制者。
建议可以在微机室上课,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当堂寻找并展示,这样效果比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