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CATALOGUE目录•概述•急性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期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总结与展望定义与分类脑卒中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全面改善患者功能。
康复治疗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
床边康复急性期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是指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急性期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理反力量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急性期作业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柔韧性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1康复训练计划23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疗法等。
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训练强度和时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训练计划康复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改变训练计划、调整药物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心理评估进行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提供咨询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
脑卒中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此,中国卫生部制定了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一、康复治疗评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首先需要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治疗计划。
评估包括疾病史、生活质量评估、身体和神经系统的评估等内容。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康复潜力和目标,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二、常规治疗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再发和恶化。
“病因治疗”主要是指对引起脑卒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主要是指对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尿失禁、压疮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三、康复治疗技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核心是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技术。
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1.运动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旨在通过锻炼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灵活性。
2.语言疗法: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语言障碍和言语能力的恢复,通过语音训练和语言练习,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
3.认知训练:通过认知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能力、思考等。
4.情绪支持和心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通过情绪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五、康复机构建设为了保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国需要建设一批专业康复机构。
康复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康复医生、康复护理人员和康复设备,提供全面、科学的康复治疗服务。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网络,提供远程康复服务,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康复指导和治疗。
六、康复治疗的监测和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笔:张通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规范化康复方案的研究”(2006BAI01A14)参与单位: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68;2.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 100730;3.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 100050;4.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市 100053;5.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 100853;6.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 100034;7.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 100029;8.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 200080;9.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市 200032;1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市 210029;11.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成都市 610041;12.广州中山大学附一院,广东广州市 510080;13.广州中山大学附二院,广东广州市 510120;14.广州中山大学附三院,广东广州市 510630;15.浙江大学附属一院,浙江杭州市 310003;16.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市 310014;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01;18.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市 050051;19.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市 13002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是医学界针对脑卒中康复提出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干预:指南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最早阶段,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 多学科团队合作:脑卒中康复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指南鼓励这些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身体功能康复:指南提供了针对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建议和方法。
这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肌肉功能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平衡、协调等功能。
4. 日常生活技能康复: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如自理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
康复治疗指南提供了针对这些方面的建议和训练方法,如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5. 心理社会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指南强调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并非一刀切的标准化方案,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因此,
建议脑卒中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根据指南的建议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 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和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 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这个时候,及时、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
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那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才算是早期呢?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 48 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了。
当然,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早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运动功能的康复。
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比如,会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动作,逐渐过渡到行走。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也不能忽视。
有些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感觉减退或异常,比如对温度、疼痛的感知不灵敏。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刺激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
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
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康复治疗师会设计专门的训练课程,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然患病的打击,往往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治疗师会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康复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 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和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 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 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二百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4]。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5-7]。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8-10]。
脑卒中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制订符合我国具体特色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够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尽快与国际接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脑卒中康复的临床规范化管理。
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见表1:表1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标准1 脑卒中康复的管理脑卒中康复的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抢救和康复治疗[11]。
1.1 脑卒中的康复体系1.1.1 三级康复网目前国内适合推广应用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5-7]。
“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是指在社区或在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脑卒中康复指南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和重新适应生活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卒中康复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早期康复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康复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就医的第一时间,患者应得到专业的急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等。
随后,患者应进入康复治疗的阶段。
1. 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康复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稳定。
2. 运动治疗:早期康复的重点是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恰当的运动方案,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锻炼,以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度和协调性。
3. 情绪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阶段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二、康复阶段脑卒中康复的时间跨度长,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康复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康复性运动等。
通过系统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理解障碍等。
语言治疗师会通过言语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3. 吞咽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这可能会导致进食和喝水困难,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5. 家庭支持和教育: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在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康复治疗师会向家属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并且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恢复独立生活。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得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得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就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得方法,也就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得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得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得残疾,提高患者得满意度,加速脑卒中得康复进程,降低潜在得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神经科学得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得康复机制、医学管理与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得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得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得评价方法与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得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得目得就是为康复治疗得实施与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得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得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得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得功能改善与最大限度得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得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与研究得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与评价结果得收集,将会出现新得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得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与治疗得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得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得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得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得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得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得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得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得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得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得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得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得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得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得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得相关标准[8]。
1 脑卒中康复得管理脑卒中康复得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得合作,包括脑卒中得三级康复体系、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得二级预防与脑卒中得康复流程[9]。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网络得研究表明,脑卒中得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得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减少并发症,就是我国现阶段适合推广得脑卒中康复治疗体系[5,10]。
“一级康复”就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得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就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得康复治疗;“三级康复”就是指在社区或家中得继续康复治疗。
卒中单元(strokeunit)就是脑卒中住院患者得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得团队工作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
除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ADL训练、认知训练、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等全面得管理与系统得康复。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
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得病死率与致残率[11]。
脑卒中康复得根本目得就是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与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ADL,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规范得康复流程与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得致残率,提高患者得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1、1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机构1、1、1 医院及康复中心多年来,脑卒中治疗产生了多种组织形式,临床干预强度也不尽相同。
但就是循证医学认为卒中单元就是有效得治疗模式。
一份汇总24项试验得系统评价报告显示,卒中单元得康复治疗较普通病房得常规康复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得死亡率与致残率[11]。
卒中单元提供了组织协调多个脑卒中相关学科参与得评价与医疗服务。
组织化得康复机构中,经验丰富得医务人员、更好得服务协作以及更早得介入干预都就是脑卒中康复得重要因素。
张通等开展得国家“十五”课题关于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得运动功能、ADL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5]。
卒中单元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既就是脑卒中住院患者医疗管理得模式,又就是提高康复疗效得系统。
卒中单元得特征如下: 卒中单元就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得一种病房管理系统,就是整合医疗(integrated care)或组织化医疗(organized care)得特殊类型,就是多元化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care system),所以卒中单元具备一支协调合作得多学科团队,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均有志于从事脑卒中得康复工作,系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家庭会议,讨论相关处理意见(包括出院计划),以达到畅通交流与沟通得目得;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鼓励患者本人及其瞧护者与家属,体现了以人为本得人文关怀,把患者得功能预后以及患者与家属得生活质量作为重要得康复目标。
推荐意见所有需要康复治疗得脑卒中患者都应进入多学科团队组成得卒中单元(综合卒中单元或卒中康复单元)进行正规治疗(I 级推荐,A级证据)。
急救中心可以选择建立急性卒中单元,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康复中心应该选择建立综合卒中单元,基层医院与中小型康复中心选择建立卒中康复单元(I级推荐)。
1、1、2 社区康复机构国家“十五”课题关于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得运动功能、ADL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即使就是在社区康复或家庭康复过程中,患者得运动功能、ADL与生活质量方面仍有显著改善[5]。
推荐意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内进行康复治疗同样具有康复疗效(Ⅰ级推荐,A级证据)。
要充分考虑患者与瞧护者得愿望与要求,在专业机构康复治疗结束之后,与患者居住地得对口康复机构衔接,实现三级康复得系统服务,使患者享有终身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
1、1、3 三级康复网目前国内适合推广应用三级康复网。
“一级康复”就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得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就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得康复治疗;“三级康复”就是指在社区或家中得继续康复治疗。
1、2 脑卒中康复得流程1、2、1 各级康复治疗得组织与管理在发达国家,急性脑血管病得三级康复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治疗体系中重要得组成部分。
规范化得康复治疗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得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张通等在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对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得研究中,制定了脑卒中三级康复模型,即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机构得流程[5]。
通过对1078例脑卒中患者得研究发现,持续规范康复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ADL与对自身生活得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得发生率,减少家庭与社会负担,具有良好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2 脑卒中得三级康复脑卒中得一级康复--脑卒中得早期康复一级康复就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得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急性期治疗规范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得治疗指南进行。
在急性期最重要得就是预防再发脑卒中与并发症,鼓励患者重新开始自理活动,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精神支持。
初期评定应包括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得评价,对并发症得评价与预防,以及对功能残疾得评价。
患者病情得基础评价包括卒中危险因素评价、并发症评价、意识与认知功能评价、吞咽功能评价、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危险性评价与情绪评价等。
对并发症得评价与预防包括就是否存在吞咽呼吸障碍、营养不良与脱水、皮肤破溃、深静脉血栓、尿便障碍,就是否有疼痛、骨质疏松、癫痫发作,以及预防摔倒。
功能评价:功能障碍评价:交流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感觉功能与情绪;个人能力评价:ADL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环境支持度评价:家庭、瞧护者与社区得支持度。
一级康复多在发病后14天以内开始。
此阶段多为卧床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与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者能够痊愈,或者出院后只需康复指导即可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直接出院回家。
如果患者日常生活大部分需要她人帮助,或者出院后得不到康复指导或社区康复训练,建议患者转移至康复医学科或专门得康复中心继续进行康复。
见图1。
图1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脑卒中得二级康复--脑卒中恢复期得康复二级康复一般在康复中心与综合医院中得康复医学科进行。
患者转入康复中心与综合医院得康复医学科后,首先由康复医生采集病史,对患者进行全身查体与功能评价,在运动、感觉、交流、认知、ADL及社会支持度等方面进行筛查。
根据患者得筛查结果,决定康复小组得成员。
康复小组成员应当由有经验得专业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分別对患者进一步检查,确定其障碍得性质与程度。
康复小组召开评定会,综合患者得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开始实施治疗。
此阶段得训练内容主要就是坐位平衡、移乘、站立、重心转移、跨步、进食、更衣、排泄等以及全身协调性训练、立位平衡、实用步行、手杖使用及上下楼梯等。
经过一段时间得训练,再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
如果效果不好,需要查找无效原因,以便决定下一步措施。
如果患者治疗有效且为进入社区康复做好了准备,就可以进入社区进行康复。
如果不能回归社区生活,建议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见图2。
图2 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脑卒中得三级康复--脑卒中得社区康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康复后,如果可以进行社区生活,就可以考虑让患者出院。
康复医生应当准备一份患者诊治经过得总结,明确出院后得康复治疗计划。
社区康复医生在二级康复得基础上,根据患者居住环境制定康复计划并负责实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