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鸿门宴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一、重点字词解释1.飨土卒( )2.夜驰之沛公军( )3.亡去不义(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5.与臣游( )6.他盗之出入( )7.若入前为寿( )()8.窃为大王不取也( ) 9.相去四十里( )10.督过之( ) 11.戮力而攻秦()12.置车骑()13.数目项王()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2.张良出,要项伯通“”,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8.令将军与臣有卻通“”,9.秋豪不敢有所近通“”,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通“”,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通“”,12.沛公不胜桮杓通“”,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14.拔剑切而啗之通“”,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项伯杀人,臣活.之()7.吾得兄.事之()8. 若入前.为寿()9.范增数目.项王()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1.常以身翼.蔽沛公()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3.头发上.指()14. 拔剑撞而破.之()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6.此亡秦之续.耳()17. 籍.吏民,封府库()18.沛公今事有急.()19. 此其志不在小.()四、圈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4.而听细说古义: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五、解释下列黑体字的含义1.为(1)使子婴为()相(2)窃为()大王不取也(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若属皆且为()所虏(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6)何辞为()(7)约为()婚姻(8)军中无以为()乐2.因(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因()击沛公于坐(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且(1)臣死且()不避(2)若属皆且()为所虏4.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项王按剑而()跽曰(5)劳苦而()功高如此(6)拔剑切而()啗之5.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3)戍卒叫,函谷举()(4)杀人如不能举()6.谢(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3)乃令张良留谢()7.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8.如(1)不如()因善遇之(2)沛公起如()厕(3)劳苦而功劳如()此9.故(1)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故()遣将守关者(3)君安与项伯有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天子气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曰:“长于臣。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文复习的知识点教学博苑2012-01-03 08125d56b7b40102dtvp高中语文《鸿门宴》课文复习的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鸿门宴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末年D. 汉朝初年答案:C2. 鸿门宴的主要参与者有哪些?A. 刘邦、项羽B. 张良、范增C. 韩信、萧何D. 项庄、项伯答案:A3. 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逃脱的?A. 通过贿赂项羽B. 趁乱逃走C. 被项庄放走D. 通过张良的计策答案:D4.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发展?A. 成为盟友B. 继续对抗C. 刘邦投降D. 项羽被杀答案:B二、填空题1. 鸿门宴是________年发生的,地点在今________。
答案:公元前206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而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答案:张良;范增3. 鸿门宴上,刘邦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________。
答案:张良的计策和项伯的保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
刘邦先入关中,但项羽随后率军到达,双方在鸿门举行宴会。
宴会上,刘邦通过张良的计策和项伯的帮助,成功逃脱。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更加紧张,最终导致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2. 鸿门宴对后世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宴会,它不仅是楚汉争霸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典型案例。
鸿门宴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文学、戏剧的重要题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答案:刘邦性格机智、灵活,擅长用人,能够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运用智谋逃脱。
项羽则性格刚烈、勇猛,但缺乏政治远见,容易受人影响。
鸿门宴上,刘邦的机智和项羽的刚烈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导致了楚汉争霸的长期战争。
刘邦的性格特点使他能够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
五、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刘邦和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鸿门宴》复习全解《鸿门宴》复习全解《鸿门宴》复习全解一、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史记》:①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②时间跨度: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③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④评价: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名句积累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三、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1.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2.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文言文复习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给加点字注音。
①王.关中( )①飨.士卒( )①美姬.( )①鲰.生( )①卮.酒( )①戮.力( )①有郤.( )①玉玦.( )①樊哙.( )①交戟.( )⑪披帷.( )⑫目眦.( )⑬按剑而跽.( )⑭参乘..( )⑮彘.肩( )⑯啖.之( )⑰须臾.( )⑱刀俎.( )⑲靳.强( )⑳郦.山( )㉑芷.阳( )㉒杯杓.( )二、选择题.....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字形和给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秋豪无犯B.樊哙.(kuài)卮.酒(zhi)目眦.尽裂(cì)嗔目视之C.玉玦.(jué)参乘.(she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杯杓D.刀俎.(cǔ)彘.肩(zhì)从百余骑.(jì)戳力攻秦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长幼的排行,季排行最小。
B.“竖子”是对人的蔑称,如《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荆轲刺秦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的“竖子”都是此意。
C.东向:指坐西面东,是古人设宴时室内最尊的座次。
其次坐北面南,再者坐南面北,最卑坐东面西,因此有”西宾”一说。
D.《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则是《战国策》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公乃.人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一致的一项是()A.头发上.指常以身翼.蔽沛公B.籍.吏民,封府库间.至军中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沛公欲王.关中D.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如不能举.举:尽B.度.我至军中,公乃人度:估计C.大礼不辞.小让辞:辞别D.沛公起如.厕如:往7.下列句子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距关,毋内诸侯B.欲呼张良与俱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都/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北向坐/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8.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
《鸿门宴》复习一词多义1举①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起②杀人如不能举尽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发起④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2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乃令张亮留谢谢罪,辞别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⑤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3为Wéi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作为②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③我为鱼肉是④吾属今为之虏矣被⑤军中无以为乐作为⑥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Wèi⑦为击破沛公军替,给⑧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指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有一定的规律)因为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4幸①不幸短命死矣幸运②故幸来告良侥幸,幸亏③幸可广问讯希望④妇女无所幸宠爱⑤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地去5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②当死判罪③对酒当歌对着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两者相抵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⑥当是时也方值⑦当事者死掌管,担当⑧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抵挡⑨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⑩螳臂当车阻挡,抵挡⑾父有罪,当相坐应该,应当(12)安步当车当作(13)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
通“倘”。
如果6善①《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喜欢;羡慕②《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
’乃下令。
表示赞许。
同意的应答之词③《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亲善;友好④《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于;擅长⑤《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副>好好地。
⑥《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动>通“缮”。
修治;整理。
7籍jí①<名>名籍。
写有朝臣姓名、年龄、身份、状貌特征,长二尺,挂在宫门上以备官员出入时查对的竹片。
《黄生借书说》:“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②<名>名册;登记簿。
《复庵记》:“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
”③<动>登记入册。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细毛
二、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动,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动,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项王:目:名→动,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名→动,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状语,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名→状语,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名→状语,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名→状语,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状语,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动,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动,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13、秦地可尽王也王:名→动,称王
14、沛公奉卮酒为寿寿:名→动,祝健康长寿
15、籍吏民籍:名→动,登记
16、刑人如恐不胜刑:名→动,处罚
1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使动,使……称王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担任
使子婴为相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约为儿女亲家
军中无以为乐
客何为者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皆为龙虎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击破沛公军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乃尔是过与?(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