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也是楚汉相争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下面我们来详细整理一下其中的知识点。
一、背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项羽和刘邦也在此时崛起。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此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刘邦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劝项羽趁机除掉刘邦。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反秦斗争中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力能扛鼎,勇猛善战。
但其性格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谋略。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足智多谋,主张杀掉刘邦。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深谋远虑,多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
5、项伯项羽的叔父,因与张良有旧,在鸿门宴上暗中帮助刘邦。
三、情节发展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便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表现得十分谦卑,说自己无意称王,先入关中只是为项羽保管财物。
2、范增举玦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于是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3、项伯护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刘邦,使项庄无法得手。
4、樊哙闯帐张良见形势危急,便到帐外找樊哙。
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帐中,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肉,樊哙慷慨陈词,指责项羽不该怀疑刘邦的忠心。
5、刘邦借机逃脱刘邦借口上厕所,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逃离鸿门。
四、重点语句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这句话体现了范增对局势的敏锐洞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是樊哙劝刘邦赶快逃离时说的话,表现出樊哙的果断和勇敢。
五、文学手法1、对比刘邦的谦卑与项羽的自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2、衬托通过樊哙的勇猛无畏,衬托出刘邦处境的危险。
3、细节描写如对项羽、刘邦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六、历史影响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距:通“拒”,意为把守,如“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意为接纳、进入,如“距关,毋内诸侯”和“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要:通“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意为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意为座位,如“置之坐上”和“因击沛公于坐”。
不:通“否”,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头发上指,冠上”,意为向上。
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意为使……活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为使……跟随。
形容词作名词:如“此其志不在小”,意为小的地方;“今事有急”,意为危急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意为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意为接近、接触。
三、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劳辛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文言虚词若:你;你们;你(们)的。
如“~入前为寿”。
者: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客何为~?”。
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如“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也可以表示就;于是,如“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语气词。
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如“壮士,能复饮~?”。
也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动词,以为;认为。
如“窃~大王不取也”。
五、句式特点省略句:如“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主语“我”。
判断句:如“此天子气也”和“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倒装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状语后置句,“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一,通假字1.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4.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 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9.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2. 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1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一)判定句;1. 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1. 沛公军( 于) 霸上;2. 沛公欲王( 于) 关中;3. 为( 吾) 击破沛公军;4. 具告( 之) 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 之) ;6. 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 于) 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 之) 不内;8. 仍军( 于) 霸上;9. 项王受璧,置( 之) 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 之) 谋;11.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12. 如彘肩上(三)被动句:1. 如屑皆且为所虏2. 晋属今为之虏矣(四)宾语前置句: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然,籍何以至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 沛公安在6. 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五)介宾短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应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一)通假字1.2.吾令人望其气⋯⋯成五 . 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 采; 采,通“彩”,颜色; 具,通“俱”,全部; . . . 3. ① ② ③ 距 关, 毋 内 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 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 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倍,通“背”,违反;(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七,成语集锦 :劳累而功高如此 ( 劳累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 ( 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重点翻译句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7.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8.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9. 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0.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11.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奉,通“捧”;.12.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13.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5. 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三)文言固定句式 ..1. 今入关,财物 无所取;.. 2. 为之奈何?..3. 且为之奈何? ..4. 孰与君少长?..5.吾入关,秋豪不敢 有所近;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沛公不先破关中,公 岂敢入乎?君王与沛公饮,军中 无以为乐;今日之事 何如?.. .. 1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 . 13. 此亡秦之续 耳; . . 14.何辞为?(四)宾语前置句..1. 不然,籍 何以至此?..2. 今日之事 何如?..3. 客何为者?..4. 何辞为?..5. 大王来何操?6. .. .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 . 也;7. ..8...9. .. 不然,籍 何以至此?10...11. ....6. 沛公安在?(五)被动句.1.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2. 吾属今为之虏矣!(六)省略句1. 沛公军于霸上;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为吾击破沛公军;4. 具告之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之;6.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8. 仍军于霸上;9.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之谋;(六)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 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七)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累功高(八)重点翻译句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3.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九)多义词1. 因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依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由于,由于山》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缘由,理由2. 如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犹如,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假如,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似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或,或者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 意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表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4. 举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到底旧不图《屈原》提出,举出其新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据举贤任能成语举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成语全部,整个举世无双5. 谢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赔礼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知,劝说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6. 为例句出处释义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替,给,介词为之奈何《鸿门宴》应付,动词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动词何辞为《鸿门宴》表疑问,句末语气词;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好,幸亏)(十)异义词..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7,谢项王8,相去四十里十一,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你好!鸿门宴学问点归纳一,通假现象①距关,勿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②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④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⑤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⑦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⑧令将军与臣有?(?通“隙”)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 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抗) 与臣游( 游:交往) 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具体,完备) 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舍弃) 督过之(督过:批评)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如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如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与⋯⋯交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直接作状语,在夜里)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用如动词,用眼睛示意)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止)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如动词,施以刑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动用法,使⋯⋯为王)道芷阳间行( 道,名词用如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四,文言句式判定句;①此天子气也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③此亡秦之续耳省略句:①为击破沛公军②欲呼张良与俱去③如彘肩上④仍军霜上⑤竖子不足与谋被动句:①如屑皆且为所虏②晋属今为之虏矣宾语前置句:①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②不然,籍何以至此③客何为者④大王来何操⑤沛公安在介宾短语后置句: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告以事五,古今异义: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婚姻:儿女亲家特别;意外的变故.地方:土地方圆.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六,成语集锦:劳累而功高如此( 劳累功高)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七,文化常识:①关于古人的座次: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如:“何不按甲束兵,北面而事之.”亚父南向坐”最(尊) “项王东向坐;”也(是尊位)②相关礼节:坐姿: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再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长跪(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拔了腰板.如:“府吏长跪告;”再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为“拜”,拜了又舞为“再拜”;如:“谨使张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③相当地名: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大行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为“山东”,泛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之地;关中: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如;“欲王关中;”1.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4.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 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9.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2. 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就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13.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 一) 实词:飨土卒( 飨;犒劳)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籍吏民( 籍:登记)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坐须臾( 须臾:片刻)相去( 去,距离) 置车骑( 置;舍弃)督过之( 督过:批评)留谢( 谢:辞谢)( 二) 虚词固不如也( 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因言曰( 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如属皆且为所虏( 如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如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一)判定句;1. 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1. 沛公军( 于) 霸上;2. 沛公欲王( 于) 关中;3. 为( 吾) 击破沛公军;4. 具告( 之) 以事;5. 亡去不义,不行不语( 之) ;6. 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 于) 河南;7. 交戟之卫士欲止( 之) 不内;8. 仍军( 于) 霸上;9. 项王受璧,置( 之) 于坐上;10. 竖子不足与( 之) 谋;11.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12. 如彘肩上(三)被动句:1. 如屑皆且为所虏2. 晋属今为之虏矣(四)宾语前置句: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然,籍何以至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 沛公安在6. 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五)介宾短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3. 具告之以事;4. 良曰:“长于臣;”5. 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具体说来;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谁为大王为此计且为之奈何动词,出,制定,动词,应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七,成语集锦:劳累而功高如此( 劳累功高)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初期。
刘邦和项羽两支起义军先后攻入关中,刘邦兵力较弱,却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在谋士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亲自到项羽的营帐鸿门谢罪,于是有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二、主要人物1、刘邦:为人圆滑,善于应变,能屈能伸。
2、项羽: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4、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眼光敏锐,老谋深算。
5、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故事情节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惊恐万分,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到项羽营帐,态度谦卑,言辞恳切。
2、项羽设宴项羽在营帐中设宴招待刘邦,宴席上气氛紧张。
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企图趁机刺杀刘邦。
张良察觉不妙,赶紧出去叫樊哙进来。
4、樊哙闯帐樊哙勇猛无畏地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毫不畏惧,一番慷慨陈词,让项羽对刘邦的杀心有所动摇。
5、刘邦逃走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自己的营地。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刘邦的小心谨慎、能屈能伸与项羽的自大轻敌、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
2、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
如樊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生动地展现了樊哙的愤怒和勇猛。
3、烘托渲染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烘托出鸿门宴的凶险。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这里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长寿)6.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6. 于。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鸿门宴》学问点总结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通“彩”,颜色2.距关,毋内诸侯/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些6.令将军及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不这样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骖”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及特别也/备他盗出入及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出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陪衬,此处偏在“入”。
如“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在“亡”。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具体说来。
6.从今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称王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恪守信义4.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6.若入前为寿上前7.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二)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晚2.吾得兄事之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在白天在黑夜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头发上指向上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紧急的事3.君安及项伯有故交情(四)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毫毛不敢有所近靠近,接触,沾染(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六)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5.拔剑撞而破之使……裂开四、重点实词1.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文言知识总结:1. 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内通纳)
(2)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2.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a. 籍吏民(登记)
b.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c. 刑人如恐不胜(用刑)
d. 从流忘反(随从,顺流而下)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a.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b. 左契曰‘诺’(答应,同意)
(3) 意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
(4) 使动用法
a. 沛公旦暮威王(使……称王)
b. 臣活之(使……活)
c. 止沛公宿项王军(使……止宿)
3. 一词多义:
(1) 谢
a.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b. 谢曰:‘固不如也。
’(道歉)
c.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d. 哙等死,不懈见优、颇、庸人也,吾其还也。
(告辞,辞别)
(2) 如
a. 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b. 张良入门为寿,寿毕,曰:‘君能如常不能少屈。
’(敬词,希望、希望得到、接受)。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进行的一次宴会。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盼望大家喜爱!《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一一、把握下列重点词语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看法的谦词)二、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2、如:①万事如意(服从)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到)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进行)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⑤杀人如不能举(尽)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大王(赔礼)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四、词类活用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五、句式1、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推断句)2、此亡秦之续耳(推断句)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六、难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事件背景1.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措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 秦二世嬴胡亥继位秦始皇去世后,他的长子扶苏被废黜,次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政治腐败,暴政横行,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二、宴会策划1. 陷害目标秦二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对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进行清洗。
蔺相如作为当时的秦国宰相,深得人民的敬重和支持,成为了秦二世眼中的威胁。
2. 授权侯忌策划秦二世授权侯忌策划对付蔺相如,他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布局,安排了一个看似隆重的国宴,实则是要对蔺相如进行陷害。
三、宴会过程1. 蔺相如的危机蔺相如接到秦国的邀请,心知不妙。
侯忌曾经与蔺相如有过交情,特意邀请他参加国宴。
蔺相如深知险情,但为了国家利益,还是决定前往。
2. 蔺相如的聪明蔺相如在听说鸿门宴的时候就很快意识到可能是陷害之举,但他深知国家的大义和自己的使命,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他决定以身试险,前往鸿门。
3. 鸿门宴上的阴谋在鸿门宴上,侯忌设下陷害蔺相如的局。
他在宴席上安排了密探,准备诬陷蔺相如反叛的罪名。
四、蔺相如的机智1. 机智应对蔺相如在鸿门宴上,通过聪明的应对和机智的对策,化解了侯忌的陷害阴谋。
他用自己的机智和智慧,让侯忌的阴谋没有得逞。
2. 忠诚国家在关键时刻,蔺相如表现出了忠诚国家的大义,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了自己的名誉和国家的利益,成为了历史上的忠臣良相。
五、事件后果1. 秦二世的暴政鸿门宴后,秦二世暴政更甚,不仅惩办了侯忌,还对其他宗室三族进行了残忍的清洗,导致秦国政局更加混乱。
2. 秦国的覆灭此次鸿门宴的事件,也是秦国政局动荡的标志。
不久之后,秦国即因内乱外患,导致了秦朝的覆灭,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综上所述,鸿门宴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政治陷害事件,它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二世嬴胡亥在鸿门宴上陷害秦国宰相蔺相如的事件。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讲述了刘邦与项羽在秦朝末年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3、纪传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动词,驻军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2)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三、重点句子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翻译: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常在沛公身上。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1.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1.飨土卒(飨;犒劳)
2.夜驰之(之:到,往)
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从沛公(从:跟从)
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7.与臣游(游:交往)
8.籍吏民(籍:登记)
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10.具言(具:详细,完备)
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14.坐须臾(须臾:片刻)
15.相去(去,距离)
16.置车骑(置;放弃)
17.督过之(督过:责备)
18.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1.固不如也(固:当然)
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5.因言曰(因:趁机)
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
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2、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八、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九、重点翻译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