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78 KB
- 文档页数:10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物质的量浓度一节是物质的量一章的第三节,第一节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物质的量与气体相联络引出节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根底上与溶液相联络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根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消费和科学研究中。
新大纲明确规定: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节要求学生到达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也就是说,可以领会概念和原理的根本涵义,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进展简单计算。
〔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这两个概念。
2.才能方面:学生已能进展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3.情感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已具有“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所用〞的意识,但就学习而言更加需要多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新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考虑、经历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到达一一共识、一一共享、一一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一一共同开展。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时我构建了“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情境诱发——归谬点拨——引导探究〞的教学形式。
详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概念的引入提供材料,请同学找出其中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问:它们的一一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引出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材料,发现:一一共同点:总是离不开一定量的溶液及其中含有的溶质的量;不同点:用不同的单位表示。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根底上。
《物质的量浓度》的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任务分析1、《化学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的概念,通过各种计算,能够将物质的量浓度灵活运用于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的简单计算中。
(2)、简单学习质量、体积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
(3)、了解溶液中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2、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模块学习中地位和作用(1)、本课内容的组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计算以及微粒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明确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就是它对于简化计算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同学间互相讨论计算结果,切身体会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方便性。
(2)、在模块学习中地位和作用学生在专题1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并且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速度等物理量,可以顺利接受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的基本物理量;另外,初中还学习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式,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这为这一全新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贯穿于整个化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同时学习本节内容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重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4、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二、学习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速度等其他基本物理量,同时也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已经初步掌握物理量这一概念以及学习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式,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多年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问题刚进入高中,自我分析能力不强,对全新的知识较难接受。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4.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例应用物质的量浓度;
2. 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
2. 讨论;
3.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25分钟)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去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板书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3. 实例演练
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讨论(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和深入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例演练时要采用多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关系。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医学、化学等领域。
4. 练习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观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其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掌握。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增加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案例: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武汉市第三中学苏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探究,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概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法的探究、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科学猜想、推理等方法的能力。
以常见的化学试剂氢氧化钠发散探究,通过交流与相互评价,体验对比、猜想、验证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溶液的组成的表达方式的探究,感受关注生活的必要性,发展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点: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系统性了解。
教学难点:对关注生活、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观的培养;对运用比较、归纳、科学猜想、推理等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食醋、白酒、84消毒液、矿泉水、盐酸、硫酸溶液、CuSO4、AlCl3溶液、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B )
V
B n B c )
()(
单位:mol·L -1(或mol/m 3)。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 (1000ρω)/M(其中ρ表示溶液的密度,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探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浓度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或摩尔每千克(mol/kg)。
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c = n/V(体积溶液)或c = n/(mM)(质量溶液),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m为溶液的质量,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4. 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可以判断溶液的稀释程度、进行溶液的配制、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溶液的稀释与配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稀释与配制问题。
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一):溶液的稀释。
4. 第四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二):溶液的配制。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与总结。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药品配置、溶液稀释等。
3. 小组讨论:讨论溶液的稀释与配制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方法:mol/L、mol/kg等。
3.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4.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3. 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2. 利用例题,演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新课:回顾溶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的其他表示方法。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换算。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6.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理解两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
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
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
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
标题:教案示例(01)[第1课时]关键字: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示例描述:教案示例(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设问]我们知道溶液有浓溶液、稀溶液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回答]用浓度表示。
[提问]什么叫浓度?[回答]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
[板书]浓度=[过渡]溶液的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回答]把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引言]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为了表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需要使用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这样一种物理量,它是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的。
但是,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约噔杲愿??铭ヌ戊丨亲 龄??缚炮鑫ブ祀褥┉ 骚?? ㄐ{&畎怅疥??公?? 耕孚植百怅昭植缶龀鳃??妗钟谒挺??????签辣巡赢??童炮????耕孚植聿??龛??忒挺??鳃??妗钟舱赢??菸玩0 ペ挺??龄??蕨??绛??扔绎遄?萃??匿セシ?我们在本节学习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单位:mol/L或mol/m 3[设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要点是什么?[回答](1)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并非单位体积的溶剂;(2)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溶质质量,也不是溶质的摩尔质量。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bstance concentration (first class hou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单位
mol
g
溶液单位
L
g
表达式
C(B)=
W= ×100%
特点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
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物质的量。
[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除了有上面我们所分析的区别外,它们在使用范围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因为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用溶液时,一般不去称它的质量,而是要量取它的体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而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要比它们的质量关系简单得多。
因此,物质的量浓度是比质量分数应用更广泛的一种物理量。
[悬念]那么,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下一节课,我们将解开这个谜。
[小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是有区别的。
[作业]请你们自己尝试找出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生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课堂探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感受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三、教法、学法教法:关于本节的教学,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学法: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四、教学用品:多媒体、投影仪、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五、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我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课堂上他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诸如止咳糖浆、饮料、眼药水、矿泉水、四特酒等。
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出示自己收集的标签,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进而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
2、自主探究探究活动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生首先自学课本感受概念,然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练习来巩固、运用概念:[投影]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 1mol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5.85克NaCl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讲解物理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
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
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讲解 [物理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摘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关计算教材按照不类型分成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3定物质量浓溶液稀释,作业教材6、二、板设计溶质质量分数物质量浓定义用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分比表示浓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3使学生掌握溶液质量分数和物质量浓换算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方法能力目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有关物质量浓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3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情感目标与初知识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喜悦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实科学作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节主要包括物质量浓概念有关物质量浓计算和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方法等几部分节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量概念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种表示溶液组成方法通节学习可以使学生扩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技能以学习打下基础因节是高重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操作重容节教材引入是从初学习质量分数开始通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组成表示浓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实际使用不便处然顺畅引出表示溶液组成另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物质量使用比起质量也很简便由展示出学习新知识必要性和实用性对物质量浓着重分析了以下几概念理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区别而且通公式变形可以出溶质物质量或溶液体积也就是说物质量浓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教材以讨论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问题其物质量浓涉及体积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其二从定物质量浓溶液取出定体积溶液其浓不变变化是溶质物质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比值没变对这必须给学生澄清处可以运用恰当比喻形象说明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使用关计算教材按照不类型分成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3定物质量浓溶液稀释以例题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步加深对概念理训练题规性处计算不宜多拓展例如物质量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新教材四三节介绍目是分散难有关稀释问题教学纲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不宜加深不浓溶液混合稀释计算不作要只是对条件学校可以作知识拓展节重物质量浓概念、有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定物质量浓溶液配制方法节难溶液物质量浓与溶质质量分数换算;气体溶质物质量浓计算;正确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教法建议节引入方法()首先复习初化学有关溶液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种方法引出新课--另种常用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物质量浓()课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是什么?使用有什么不方便处?溶质量用溶质物质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引入物质量浓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教材讨论加深理物质量浓概念避免有关常见错误例如课56页讨论题()如物质量浓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量浓是指L溶液所含溶质物质量而不是L溶剂溶质物质量避免错误方法是讲述物质量浓概念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讨论题()助学生认识从定物质量浓溶液不论取出多少溶液溶质物质量浓是不变就象壶糖水倒出两杯糖水样甜浓与壶相等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量和物质量浓这两概念系和区别3对定物质量浓溶液配制根据学校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方法边实验边结配制步骤演示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应先检漏等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50L0℃”,它含义是容量瓶容积是0℃标定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体积定物质量浓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进行溶或将热溶液移到容量瓶原因因配制程是用容量瓶定容只有刻线容量瓶规格又是有限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定物质量浓溶液绝多数物质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程发生引起温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使所配制溶液物质量浓不准确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6关物质量浓计算要立足有关概念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题思路除例题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早涉及通具体例题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要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溶质物质量相等(浓)(稀)即(浓)V(浓)(稀)V(稀)(例题5)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例题3)教学设计示例三节物质量浓课教学目标知识目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能力目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与初知识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喜悦教学重物质量浓概念教学难物质量浓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程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分那么如何定量表示溶液浓稀程呢?学生回忆用浓初学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板溶质质量分数(说明处写和物质量浓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定义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比表达式特质量相、溶质质量分数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物质量不讲述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有不便处例如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人们使用溶液般都量取溶液体积而较少称量其质量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物质量有定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种表示浓方法是用溶液体积和物质量表示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物质量浓板物质量浓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用B表示单位lL或l3表达式讲和溶质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单位是L或3微机演示物质量浓投影练习用0g配成L溶液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585gl配成500L溶液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3标准状况下L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物质量浓lL硫酸溶液50L含硫酸物质量__________l(参考答案05lL;lL;lL;9g)讨论将3g(蔗糖)溶L水其物质量浓是lL吗?从L浓lL蔗糖溶液取出00L这00L溶液浓是多少?取出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不正确因物质量浓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溶剂里所含溶质物质量所取溶液浓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从杯盐水倒出杯盐水浓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没变溶质物质量变了溶质质量变了溶液体积变了就象杯盐多杯盐少)提出若两种不溶质溶液体积相浓也相溶质物质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LlL氯化钠溶液与体积浓盐酸(溶质物质量相而质量不)板特体积相物质量浓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物质量都相但是溶质质量不渡物质量浓溶液溶质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提问体积物质量浓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所含溶质微粒数相吗?由体积和浓相因酒精和蔗糖物质量相它们都是非电质溶液存分子因分子数相追问那么对强电质呢?例如lL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L溶质物质量相等吗?溶液有哪些微粒?微粒数目是多少相吗?板l=++l-lllglg++l-lll分析溶质物质量相都是l由都是强电质溶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钠离子和镁离子数目相而氯离子数目不结对非电质体积浓任何溶液所含溶质分子数目相;对强电质体积浓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数目不定相课堂练习0ll()3溶液l3+离子物质量浓是___________-物质量浓是________________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0L060lL水溶液②0L050lL水溶液③30l00lLl水溶液④0L030lL醋酸水溶液⑤5000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顺序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0lL03lL⑤④③②①答题必须考虑到溶液溶质和溶剂两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质和非电质强电质和弱电质分对0L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水溶液说由完全电离其溶质离子物质量是060×00×=00l溶剂水物质量约08=055l相比下溶剂分子占绝多数其他瓶溶液溶剂物质量更而且依次增因只要比较溶剂量就可以排出顺序作业教材6、二、板设计溶质质量分数物质量浓定义用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分比表示浓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表达式特溶液质量相溶质质量分数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质量都相但是溶质物质量不相溶液体积相物质量浓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物质量都相但是溶质质量不实例某溶液浓0%指00g溶液含有溶质0g某溶液物质量浓0lL指L溶液含有溶质0l换算关系部分容面将会学习l=++l-lllglg++l-lll探究活动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我们做这样两实验()取支00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L另取支50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L然把50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L水00L量筒混合匀再数结并不正是00L而只是967L显然形成混合溶液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00能够相混溶两种液体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具有空隙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这两种分子相钻入对方分子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总是有相作用由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作用力不水分子作用力和酒精分子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减绝不是有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实验()盛有50L冰醋酸烧杯里慢慢加入50L苯冰醋酸密05g3苯密是0879g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下层苯上层用彩笔烧杯外壁做记以标出混合前液面高混合匀总体积比它们混合前体积和还要也就是说这里50+50>00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苯和冰醋酸混合苯分子与醋酸分子吸引力比苯分子吸引力和醋酸分子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距加溶液计算不能简单采取V+VV即把混合溶液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合因混合溶液密发生了变化除非()题目说明体积不变;()相溶剂稀溶液混合;(3)如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且浓相近溶液除外都应通溶液质量和密出体积说明有条件学校可以把这两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知识进步加深和拓展物质量浓[课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讲解、比较、练习、实验、归纳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二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与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第三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教具准备】投影仪。
容量瓶(500 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滤纸、Na2CO3固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
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 板书] 第一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一、物质的量浓度[ 问]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55 页第一部分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后回答。
[ 学生阅读,总结][ 师] 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说出它的符号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 问]B 的含义是什么?[ 生]B 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
[ 师] 对! 其不但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还可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电离出的离子。
[ 问]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简化为一个代数式,怎样表示?[ 生] 物质的量浓度c(B) 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n(B) 与溶液的体积V 的比值。
[ 板书]c(B)=n(B)/V( 液)[ 问] 能从上式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吗?[ 生] 能! 是摩尔每升或摩尔每立方米。
[ 板书] 单位:mol/L( 或mol/m3)[ 师] 在中学化学中,我们最常用的单位是摩尔每升。
[ 过渡] 下面,我们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来进行一些计算。
[ 板书]1. 将28.4 g Na2SO4 溶于水配成250 mL 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N 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 师] 请大家用规范的解题格式解答此题。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解答此题][ 学生板书]解:n(Na2SO4)=m(Na2SO4)/M(Na2SO4)=28.4g/142g·mo l -1=0.2 molc(Na2SO4)=n(Na2SO4)/V( 液)=0.2 mol/0.25L =0.8 mol·L-1因为Na2SO4====2Na++SO42-故溶液中n(Na+)=2n(Na2SO4)=2×0.2 mol=0.4 moln(SO42-)=n(Na2SO4)=0.2 mol则c(Na+)= n(Na+)/V( 液)=0.4 mol /0.25L=1.6 mol·L-1;c(SO42-)= n(SO42-)/V( 液)=0.2 mol /0.25L =0.8 mol·L-1 。
答: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1 ,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6mol·L-1 和0.8 mol·L-1 。
[ 师] 大家做得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从上题的解答我们知道,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我们既可求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可求出溶液中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只不过求溶液中离子浓度时,n(B) 为所求离子的物质的量。
另外,表示某物质的水溶液时,我们常用aq 来进行标注,如上题中的Na2SO4溶液的体积,我们用符号V[Na2SO4(aq)] 表示,以区别纯的Na2SO4固体的体积V(Na2SO4)。
[ 板书, 把上题中的V(液) 改为V[Na2SO4(aq)]][ 师] 请大家再做下面的练习:[ 投影] 配制500 mL 0.1 mol·L-1 的NaOH 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 此题反映的是溶液体积、溶质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只要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此种类型的题便可轻易得解。
本题的解答过程如下,供大家思考。
[ 投影] 解:依题意n(NaOH)=c(NaOH)·V[NaOH(aq)]=0.1mol·L-1×0.5 L=0.05 mol;0.05 mol NaOH 的质量:m(NaOH)=n(NaOH)·M(NaOH)=0.05 mol×40 g·mol-1=2 g 。
答:配制500 mL 0.1 mol 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质量为2 g 。
[ 师]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1. 将342 g C12H22O11(蔗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2) 溶解在1 L 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 mol·L-1? 为什么?2. 从1 L 1 mol·L-1 的C12H22O11溶液中取出100 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怎么得出来?[ 学生思考后回答]1. 将342 g 蔗糖溶解在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为1 mol·L-1 。
因为342 g 蔗糖是1 mol 。
而溶液的体积——1 L 水溶解342 g 蔗糖后的体积无从知晓,故不能得出蔗糖溶液的准确的物质的量浓度。
2. 从1 L 1 mol·L-1 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的溶液中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是1mol·L-1 。
[ 师] 回答得很正确! 这也告诉我们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且不同物质(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
这与从一坛醋中取出一勺,其酸度不变是同一个道理。
[ 问] 在初中我们讲分子的概念时,曾做过一个实验:100 mL酒精与100 mL 水混合其体积并不等于200 mL,它说明了什么?结合初中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 生] 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时也说明不同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 师] 很好! 同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如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中可溶解约500 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但所得盐酸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1+500)体积,而是远小于501 体积。
一般来说,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混合时,形成混合液的体积变化不大,而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体积变化较大。
在计算时,我们一般通过混合液的质量和密度来求得溶液的体积。
因为相同物质或不同物质的质量是有加和性的。
[ 过渡] 既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填写下表。
[ 投影]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表达式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质量(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把答案填写在胶片上][ 答案] molgLgcB=n(B)/V(液)w=m(质)/m(液)×100%相同; 不一定相同相同; 不一定相同[ 讲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除了有上面我们所分析的区别外,它们在使用范围上也有较大差别。
由于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用溶液时,一般不去称它的质量,而是要量取它的体积,且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要比它们的质量关系简单得多。
因此,物质的量浓度是比质量分数应用更广泛的一种物理量。
[ 悬念] 那么,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下一节课,我们将解开这个谜![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同时也知道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是有区别的。
[ 布置作业] 略[ 参考练习]1. 对 1 mol·L-1 的Na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B.1 L 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C.1 mol Na2SO4 溶于1 L 水D.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后再稀释成1000 mL解析:A项未说明溶液体积是多少,而1 mol Na2SO4 怎样求得无从知晓,故错误,误选此项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混淆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 项正确;C 项1 mol Na2SO4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才为1 mol·L-1 ,而C 项给的1 L 是水的体积, 故不正确;D 项322 g Na2SO4·10H2O 中含Na2SO4的物质的量恰是1 mol, 且溶液体积为1000 mL 即1 L ,故正确。
此项若不清楚结晶水合物Na2SO4·10H2O,溶于水时,溶质为Na2SO4则易漏选。
答案:BD2. 已知在含有MgCl2、KCl 和K2SO4的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K+)=0.9 mol·L-1 ,c(Cl-)=1.1mol·L-1 ,c(Mg2+)=0.3 mol·L-1 。
求c(SO42-)=?解析:解此类题可利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电荷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