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裁:诗题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原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原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原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喜悦与还乡的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赏析三:语言赏析首句恰当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情感的爆发。
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概括了这一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古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朝: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学习4个生字,会写“涕、巫”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地图等读懂古诗的意思,横向叠加“喜”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地图等读懂古诗的意思,横向叠加“喜”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2.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板块一知人论世,走进古诗1.了解故事背景——安史之乱。
同学们,大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吗?今天和老师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走进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
(出示安史之乱的视频资料)安史之乱带给国家的是动乱不安,带给百姓的是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杜甫也和家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苦难,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生平。
2.了解作者,默读简介。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学习古诗,还要了解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
那谁来交流作者的信息?(指名交流) 3.读读诗题。
公元763年3月,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极了,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这首诗也成了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请同学们大声读读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指名说)板块二诵读诗,理解诗义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刚才同学们读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很好!但还不够,还要怎样读呢?(预设:读出节奏、韵律.)2.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可以用“四三”的节奏读,最后一句“便下襄阳向——洛——阳”更带余韵。
随着诗人的心情,读出了起伏,节奏和韵味就出来了。
大家自己练习练习吧。
(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3.读懂诗句意思,读出诗人的情感。
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和韵律,还要读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高中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必考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中“初闻”紧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B.第四句中的“漫”通“慢”,此句写妻子对捷报不经意,用以反衬诗人的喜悦之情。
C.五、六句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并转写极欲回乡的心情。
“放歌”“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在春季还乡是诗人的设想。
D.七、八句“即从…‘便下”结合,一气贯注,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代诗论家赞这首诗为老杜“平生第一首快诗也”,“快”字的意思是指这首诗一气流注,读起来节奏较快。
B.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C.全诗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情真意切,在质朴中见真情。
D.全诗强烈地表达了思乡之情,真可谓归心似箭,最后两句就是生动的体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
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七律类别:记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评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作者小传】: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译文
这首诗可是杜甫的经典之作啊!咱们来瞧瞧它的译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哎呀,在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一听到,那激动的泪水就沾满了衣裳。
这
就好比你一直盼着一件超级重要的好事,突然就成真了,能不激动得
泪流满面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这不就像你考试
考了个满分,回家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分享,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样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白天里我放声高歌,还要开怀畅饮,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正好能伴着我回到故乡。
这感觉就像
是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准备去进行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心情
那叫一个畅快!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立刻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经过襄阳,直奔洛阳。
这速度,就跟你着急去见一个好久没见
的好朋友,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他身边似的!
我觉得呀,这首诗把杜甫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
咱们读着都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激动和喜悦。
这不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全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八句。
此诗作于年(代宗广德元年)春。
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围观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看妻子恨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为从巴峡穿巫峡,便之下襄阳向洛阳。
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就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看:转头看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恨何在:哪除了一点的伤感?恨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唱响:放声高歌。
须:应。
酒色:雀跃欢宴。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沿着巫山闻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剑门外忽录攻占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愁泪淋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亮放声高歌欢宴美酒,芬芳的春光伴着我回到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名句赏析——“青春作伴不好归田。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
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杜甫在这首诗下杂录:“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就是抒发闻知起义已元显恭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欢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关古诗
官军收回河南河北,忧国忧民应见愁。
汗马千里趋炎凉,潮声激怒出奔流。
抢掠扰乱可想见,鹰隼相争豺狼欺。
衡门酆都兵征战,九州烟尘复绕漫。
尔来何缘凭谁力,数万遗民莫孤寒。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容。
终不敌众军横行,山河抚慰苦难中。
黄帝收军旧殁营,谁能见说悲凉情?
此起彼伏收征还,叹息多少谁与共?
莫把河北忆平时,一片血雨蒙眼看。
官收两地多悲哀,箭火丛丛照山关。
万里沙暖兵马走,歌声悲碎竟无功。
黄袍加身更衰荣,一生苦立投分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的诗作。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从口唱出这首诗。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
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的诗作。
全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链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拼音及解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拼音及解释《闻wén官guān军jūn收shōu河hé南nán河hé北b ěi 》唐代:杜甫剑jiàn外wài忽hū传chuán收shōu蓟jì北běi ,初chū闻wén涕tì泪lèi满mǎn衣yī裳shang 。
却què看kàn妻qī子zi愁chóu何hé在zài ,漫màn 卷juǎn诗shī书shū喜xǐ欲yù狂kuáng 。
白bái日rì放fàng歌gē须xū纵zòng酒jiǔ,青qīng春chūn作zuò伴bàn好hǎo还huán乡xiāng 。
即jí从cóng巴bā峡xiá穿chuān巫wū峡xiá,便bi àn下xià襄xiāng阳yáng向xiàng洛luò阳yáng 。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1、【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2、【写作特色】诗歌句解写作特色: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开篇便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
“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而“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感情推进到一个更热烈的层次上。
先写家眷也一改愁容,喜形于色,再写自己草草地卷起诗书,无心再读。
这极为反常的举动,恰当地反映了诗人欣喜欲狂的心态。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因“喜欲狂”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
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想象回程,展望旅程的美好:“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地,“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路途遥远,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
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形成工整的地名对。
而用“即从”“便下”使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将诗人急于回到家乡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
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古诗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
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智慧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知识链接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评价指南
灵动探究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掌握以下生字
蓟北涕泪漫卷
2.走进诗人
我能介绍诗人。
3.解诗题
“闻”是什么意思?谁听?他听到什么?“官军“指什么?
“河南河北”什么意思?“收”字怎么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强调个别字的写法
1、朗读古诗时能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1分
我能得()分
2、能记住并正确书写难写的字。
1
分
我能得()分
灵动互学深入探究,展开想象
我能理解古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意思。
思考:我能从那些词语体会到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呢?这次诗人流的是
一种怎样的泪?为什么高兴的流泪了?
我能理解古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
思考:哭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
又是怎样的心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诗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样子。
我能理解古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思考: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
1.划一划
划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
2.说一说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3.画一画
如此美的景色,用你的“神笔”画
画吧!
1、能独立思考,不开小差。
1
分
我能得()分
2、讨论时,能发表自己的看
法,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3
分我能得()分
我能理解古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意思。
思考:听到胜利喜讯,诗人想到了什么?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杜甫将从哪里出发,经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里?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灵动提升
那么大家想一想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
现在胜利了,想回故乡的只有杜甫一家吗?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
灵动展示1、解诗题2、明诗意(一,二句)
3、明诗意(三、四句) 4. 悟诗境
1、能参与展示,做到大方自信,
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3分
我能得()分
2、能补充自已评价他人的意见。
3分
我能得()分
灵动反馈填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句是诗人想象中具体()路
线。
()是出发地,()是必经之地,()和()
是诗人地原籍和故乡。
这一词准确地表达诗人()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被后人喻为“( )”杜甫的诗多洋溢着( )。
整理学案、梳理知识
我知道了(明白了):
我的收获我今天表达了次观点和意见,在这个方面表现很;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一般)愉悦指数(非常高兴,高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