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14世纪03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4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5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6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7 20世纪音乐(20世纪)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发展: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约1650-1100B.C.)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约1100-800B.C.),<伊里亚特>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约800-500B.C.),合唱,抒情诗歌繁荣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5希腊化时代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古希腊喜剧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严肃,表现社会风俗2旧喜剧: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音体系:1四音列2完整音列体系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坚强和有节制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副弗里几亚:容易使人丧失意志利底亚音乐使人柔和和淫荡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悲伤古希腊记谱法:1器乐谱 2声乐记谱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1里拉 2阿夫洛斯管 3基萨拉琴(里拉琴的变体)古罗马时期概述: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2角号;管身圆古罗马的音乐观: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3富有雄壮的气象罗马人喜欢: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早期基督教音乐1使用许多犹太教音乐的旋律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第二章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圣歌主要有5种:1拜占庭圣咏2安布罗斯3法国圣咏4摩差拉比5赛尔特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称平歌或素歌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1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1)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2)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3)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比较流动4)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结束音(d,e,f,g),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进行分类而构成的。
24神州文化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的角色演绎何雨橙重庆外国语学校本部高2018级5班摘要:在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歌剧作家威尔第与普契尼、罗西尼并成为意大利的歌剧三杰。
对威尔第而言,歌剧《茶花女》是其极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
这一百多年来,威尔第的《茶花女》在世界各地不断演出。
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这一角色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薇奥列塔;角色演绎前言:薇奥列塔是歌剧《茶花女》中的主角,当时在法国巴黎是上层社会的高级妓女,集玩世不恭、忧郁、病态、快活、善良、美丽、聪明于一身,经常带着一种忧郁的眼神和半讥讽的微笑。
由于薇奥列塔特别喜欢茶花,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茶花女。
在歌剧《茶花女》中,薇奥列塔扮演的角色非常复杂,无论是声音音色、演唱技巧、演唱风格还是声音运用等,都要拿捏到位。
笔者从一个高中生的视角,针对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这一角色的演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薇奥列塔角色的简单介绍薇奥列塔是歌剧《茶花女》中的主角,即“茶花女”。
在18世纪的法国巴黎,薇奥列塔是上层社会的名妓。
善良美丽、聪明活泼。
后来与阿尔弗莱德相爱之后,告别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两人一起去乡间厮守。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为了儿子的前程以及家庭的声誉,找到薇奥列塔后并恳求她离开自己的儿子。
善良的薇奥列塔最终离开了阿尔弗莱德回到巴黎,回到巴黎之后的薇奥列塔继续放浪形骸。
在这之后,阿尔弗莱德为了对薇奥列塔的“背叛”进行报复,在舞会上当着很多人的面对薇奥列塔进行羞辱,遭受如此惨重打击之后的薇奥列塔旧病复发,从此一病不起。
当阿尔弗莱德从父亲那儿得知真相之后赶到奄奄一息的薇奥列塔之前,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最终,薇奥列塔在阿尔弗莱德的怀抱中死去[1]。
二、薇奥列塔人物性格演绎薇奥列塔纯真、美丽、善良,这一切通过她与阿尔弗莱德的相爱表现出来;同时,薇奥列塔傲骨、坚强、高贵,这一切通过她与阿尔弗莱德父亲乔治会面的开始表现出来;再则,薇奥列塔无助、软弱、无奈,这一切通过她与阿尔弗莱德父亲乔治会面的结局表现出来;之后,薇奥列塔受辱、痛苦、愤怒,这一切通过她被阿尔弗莱德当众羞辱表现出来;最后,薇奥列塔祈祷、忏悔,这一切通过她在临终前的只言片语中表现出来。
卓阿基诺·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
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
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
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
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
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
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激动的一跳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马的阿根梯那剧院。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是欧洲歌剧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歌唱艺术方面达到了高峰。
在当时,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雅、最有感染力的。
本文将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及其对西方歌唱艺术的影响。
首先,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强调了一种情感上的沟通方式。
为了表达角色的情感,演员必须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演唱技巧。
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员需要勇敢地展现自己的情感,以感染观众的情感。
他们的演唱特点是相当情感化的,包括热情、感性和感情深沉。
这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和故事的情感,因此,演唱风格也被称为“心灵的艺术”。
其次,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注重了能力与技巧的平衡。
歌唱技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十九世纪歌剧中,高音唱法的运用非常普遍,包括混响音、颤音、转音、推涨等,这不仅可以加强演员的表现力,还可以提高整个演唱的质量。
此外,利用音色和声音的变化也成为了演唱的重要技巧。
例如,演员可以在一些情节比较紧张、充满冲突的时候,运用弱音和鼻腔音等细节上的技巧,提高演唱的效果,增加观众的情感体验。
最后,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对西方歌唱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在整个西方歌唱艺术中被广泛地接受和推崇,特别是在19世纪晚期,这种风格已经成为了欧洲歌唱教育的基础。
此外,现代歌曲、流行音乐等都从中获得了启发,可见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在音乐史上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以情感、技巧、平衡为重点,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由于这种演唱风格的独特性和美感,它已经成为人们认可的一种意大利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烈的影响力。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演唱风格也深受各界赞誉。
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具有豪放热情、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等特点,同时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和音乐风格,成为当时意大利文化的代表之一。
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中期崩解时期和晚期真实主义时期。
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以Bel Canto为代表,Bel Canto 意为“美妙的唱腔”,其演唱风格以轻柔、顺畅的声线、高亢的嗓音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为特点,演唱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喉部训练和技巧磨练来保持良好状态。
此时期著名的演唱家包括Maria Malibran、Giuditta Pasta、Giovanni Battista Rubini和Julie Grisi等。
中期崩解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瓦解。
演唱家开始注重外在的演出效果而忽略声乐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演唱风格逐渐趋向表面化和功利化。
此时期的代表演唱家包括Adelina Patti、Christine Nilsson和Enrico Caruso等。
晚期真实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则强调表演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演唱家需要在不失技巧和表现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感和感受的表达,以便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此时期的代表演唱家包括Tito Gobbi、Maria Callas和Luciano Pavarotti等。
总的来说,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反映了当时意大利文化和艺术的变迁,同时也与音乐、歌词、音调和声乐技巧等因素密不可分。
无论是Bel Canto还是真实主义时期,演唱家们都注重一定的声乐技巧和表现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作品的表现和演绎。
19世纪上半叶的歌剧摘要 19世纪的一大特点是文学与音乐的紧密结合,浪漫主义的影响最易渗入到音乐领域。
歌剧作为音乐领域里文学结合最紧密的体裁,又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快反映者和最大受益者。
随着意大利正歌剧的衰亡,19世纪欧洲的歌剧开始进入大歌剧和喜歌剧时代。
本文简要概括19世纪上半叶德奥、法国的歌剧发展特点并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界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关键词歌剧大歌剧喜歌剧创作特征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
音乐领域中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着大多数作曲家的创作。
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
艺术家们普遍在作品中重视和放映民族的特点,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素材,多用幻想的题材和形象体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而我们可以认为,19世纪的欧洲歌剧是浪漫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
欧洲音乐史上,德国、法国、意大利向来是伟大的音乐国家,歌剧的发展对本国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1815年到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歌剧艺术中也引起相应的反应。
一方面和民间创作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也带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常常描写梦幻神奇的境界和中世纪的传奇故事。
最重要的作曲家是威柏,他在创作德国民族歌剧方面成就最大,可以说他以民间歌剧为基础,继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歌剧创作的传统,并吸收了外国歌剧的优点,创造了真正的德国式歌剧。
二、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已经是欧洲思想文化界的中心, 1830年到1848年掀起的革命高潮,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
自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开始,歌剧更加偏爱浮华矫饰的风格,这种欣赏趣味并没有因政权的更迭而有本质上的变化,而就在这种氛围中逐渐酝酿出30-40年代盛行的法国大歌剧风格。
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
2016年第21期(总第309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1,2016(CumulativelyNO.309)Northern Music 81前言美声唱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的声乐演唱高度繁荣。
习惯将这个艺术高度发展和繁荣的阶段叫做十九世纪。
在十九世纪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便是歌剧的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歌剧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着现阶段的舞台剧和音乐剧。
并且在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威尼斯歌剧的影响下,美声唱法逐渐形成,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声练习方式在音乐领域备受重视。
因此,对十九世纪上半页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对美声唱法影响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浪漫的十九世纪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无异于是一个集大成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在这个阶段中无数的声乐体裁如雨后春笋般越入人们的眼帘。
在文艺复兴的大潮推动下,十九世纪不仅使音乐领域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其中无论是高雅、严肃、合乎逻辑、有条不紊的“路易十四风格”还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及强烈色彩的建筑风格,都在文艺复兴时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此期间,小到衣服配饰大到建筑风格,都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潮流。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伴随着高雅二字被创造出来。
在十九世纪,音乐形成了很多重要的体裁形式,至今影响着西方音乐。
可见十九世纪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意义[1]。
正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双向推动下,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了一种新兴的表形式——歌剧。
简单的来说,歌剧就是将演员的台词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且在表演的时候会结合乐器的伴奏。
它将舞台美术、戏剧、表演、音乐、文学等结合在一起。
十九世纪的音乐作品,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下,一改传统的圣乐演唱形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加的生动和,具有较高的抒情性和演唱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声演唱方式逐渐的形成。
在美声中,张弛有度的声音和优美连贯的旋律线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是欧洲歌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意大利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歌剧创作和演唱中心之一。
意大利歌剧在十九世纪经历了繁荣和变革,其演唱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演进和改变。
本文将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并分析其在歌剧表演中的特点。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声音的运用上。
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唱家主要以明亮、均匀的声音为主,这种声音在歌剧演唱中能够很好地传达角色情感和表现力。
而随着十九世纪中叶巴黎歌剧的兴起,法式唱法的影响逐渐增强。
法式唱法强调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更加注重声音的色彩和变化,这对意大利歌唱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意大利歌唱家开始改变他们的声音技巧,加强对声音的控制和灵活性,以更好地体现角色的复杂情感和人物形象。
在音乐表演中,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强调个性化的演唱风格。
每个角色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歌唱家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个性来塑造自己的演唱风格。
这一点在奥斯卡·戴斯特指导的歌剧演唱中特别突出。
奥斯卡·戴斯特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导演和唱导,他强调角色形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鼓励歌唱家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
在他的指导下,歌唱家在演唱中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情感的真实表达。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还体现在歌剧乐器的运用上。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中,乐器的运用不仅用来伴奏,同时也注重对角色情感的诠释和背景氛围的营造。
在意大利歌剧中,音乐语言和情感经常紧密相连,乐器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当角色表达激动或悲伤的情感时,乐器会采用高亢的音乐语言和强烈的音色,以增强表演效果。
而在演唱技巧上,歌唱家通过控制声音的音量、音高和音色,来与乐器的声音相融合,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是一种充满激情和个性化的演唱方式。
歌唱家通过声音的运用、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和乐器的运用,塑造出独特而生动的角色形象和情感表达。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概况摘要:意大利作为歌剧的蓬勃发展地,其歌剧的风格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的变化,并不断完善,意大利歌剧所创造出来的不同得形式、内容、旋律给作曲家以及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歌剧的国度涌现出了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杰出的作曲家,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歌剧发展一、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状况一直被看作是音乐古国的意大利在十九世纪迎来了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前的歌剧所不同的是,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受到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的影响,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真实性不断得到重视,剧本的选择也从神秘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在音乐创作上,虽然十分注重发挥歌唱家的演唱技巧,但更加注意与角色个性的结合,宣叙调的表现形式受到重视,管弦乐的使用更加重要,有时甚至于咏叹调合用以衬托歌唱,同十八世纪末的歌剧相比,意大利歌剧不仅保持着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分野,更重要的是随着浪漫主义革新精神的深入人心意大利歌剧的表现更加理性化,符合逻辑。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罗西尼,他的《塞尔维亚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使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得以振兴。
而贝利尼,多尼采蒂以及威尔第等作曲家更是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峰,在这期间除了意大利作曲家自身的努力外,法国、德国的歌剧也深深影响着意大利作曲家的创作,尤其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他的“乐剧”开创性地使用了“无终旋律”以及“谈话旋律”并且让管弦乐队在“乐剧”中担任重要任务,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写作手法冲击了以传统歌剧为旗帜的意大利,掀起了意大利歌剧的新潮流。
但在十九世纪末期,意大利受到真实主义的影响,反对以神化为创作题材,主张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特别是描写小人物形象,以及表现嫉妒,仇恨,情杀等情节,力求以简明的手法创造出热烈的戏剧场面,而这种现实主义又是对瓦格纳歌剧的反对,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意大利歌剧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风格,以普契尼,列昂卡瓦罗等为代表的作曲家成为了揭开二十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先驱,特别是普契尼创作的《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等著名作品更是揭开了二十世纪歌剧新的篇章。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探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大辉煌时期,在这一世纪,意大利歌剧成为了欧洲各国歌剧的典范,影响力和地位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无可匹敌的。
十九世纪,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盛行的时期,而歌剧正是浪漫主义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歌剧演唱风格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对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的艺术特色。
要理解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必须先了解当时意大利歌剧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离不开一些伟大的作曲家和歌唱家。
威尔第(Giuseppe Verdi)和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等作曲家的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作。
而意大利的歌唱家们,如卡拉布里(Enrico Caruso)、帕斯托雷(Adelina Patti)等,也成为了当时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代表人物。
在十九世纪,威尔第和普契尼等作曲家的作品逐渐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的主流,而卡拉布里和帕斯托雷等歌唱家的演唱风格也为当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上。
在声音技巧方面,意大利歌剧演唱强调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
歌手们要求具备一定的发声技巧,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的歌唱家们注重声音的柔美和变化,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来传达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
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还强调音乐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歌手们在演唱时尽量避免声音的刻意加工和夸张,追求自然、真实的声音表达。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虽然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与当今的音乐有所不同,但其所强调的声音美感、情感表达和艺术真实性等方面的特点,对今天的歌剧演唱和音乐表演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创作特征07级1班裘欣鑫20071142020017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开始走向复兴道路。
但是作为歌剧的故乡和发源地,意大利歌剧在十九世纪开始振兴歌剧的同时,仍保持着他原有的雄厚的歌剧传统。
深深根植于自己的传统创作基础之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更加重视戏剧的真实性,从神秘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
在创作上还注意将歌唱家演唱技巧与戏剧角色、个性特色相结合。
宣叙调更有表现力。
并进一步加强了管弦乐的作用。
在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等人手里,意大利歌剧开始复兴,并通过威尔第再次走向繁荣。
从某种角度说,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史等同于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发展史。
他的歌剧创作使意大利歌剧创作达到了顶峰。
威尔第与前辈们最显著一个区别是,他的歌剧作品显现着更为深刻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
既区别与法国歌剧辉煌宏大的气质,又不同于德国歌剧的重视理念和浪漫精神。
他强调歌剧应该是体现人性的戏剧,哪怕这种人性是不以事实为依据的。
他创作总的特征是:不像瓦格纳那样革新多于继承,而是深深的根植于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土壤之上而不断创新。
他的歌剧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早期,约1839-1850年,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题材为内容,反映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愿望,此时期在风格上带有罗西尼和贝里尼的痕迹。
第二阶段,成熟时期,约1851-1871年。
这一时期在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的因素。
以《游吟诗人》、《茶花女》和《弄臣》为代表,并以《阿依达》为高峰,这一时期创作在声乐方面着力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腻描绘和刻画,并以这些描绘和刻画作为构成戏剧情节的重要环节,推动整个戏剧连续不断、层层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阿依达》中,歌剧的分曲结构被打破,并系统使用主导动机手法,从而加强了音乐形象的贯穿发展。
这一时期,威尔第还改变了以往管弦乐队在歌剧中的从属地位,使乐队直接担负起推动戏剧发展的作用。
华丽与温情: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青藤
【期刊名称】《歌剧》
【年(卷),期】2004(000)117
【摘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花都巴黎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亮丽迷人、异彩纷呈的歌剧城市,而产生于斯的法国大歌剧也在这个使人眼花缭乱的年代独擅胜场、显赫一时。
【总页数】1页(P59)
【作者】青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2
【相关文献】
1.法国大革命与“社会科学”的诞生——19世纪上半叶法国思想家重建社会的努力 [J], 倪玉珍
2.德拉罗什的突破——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画派风格转变个案分析 [J], 袁瑶
3.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特征——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的代表作品为例 [J], 高莉莉
4.从“自然权利”到“社会”视角——19世纪上半叶法国政治话语的重要转变[J], 倪玉珍
5.法国的辉煌与沧桑——19世纪上半叶巴黎政治经济全景 [J], 刘文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