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第四节课-PPT文档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79.32 KB
- 文档页数:59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范法定代表人登记行为,保障企业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根据《公司法》、《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登记主体”)法定代表人(以下简称“法定代表人”)应当按照本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第三条法定代表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登记管理规定,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第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负责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工作,并对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法定代表人登记第五条企业法人申请登记应当填写《企业法人登记申请书》,申请人应当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
第六条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应当填写《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书》,申请人应当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和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第七条法定代表人的登记信息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居住地、从业经历、每年的收入等基本情况,以及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等信息。
第八条法定代表人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填报登记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并签署《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书》或《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书》。
第九条登记机关应当对法定代表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信息予以登记,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第三章登记管理第十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登记管理规定,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法定代表人如果发生了基本情况、授权委托、终止或其它信息的变更,应当及时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供变更前、后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登记机关应当对法定代表人提交的变更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及时完成变更登记,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第十三条登记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防范泄露。
房地产物业管理概述第一章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物业一、物业的含义“物业”一词译自英语property或estate,由香港传入沿海、内地,其含义是指以土地及土地上的建筑物形式存在的不动产。
“物业”一词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是作为房地产的别称或同义词而使用的。
物业是单元性的房地产。
物业既可指单元性的地产,也可指单元性的建筑物。
物业有大小之别,它可以根据区域空间作相对分割,整个住宅小区中的某住宅单位可作为一物业,办公楼宇、商业大厦、酒店、厂房仓库也可被称为物业。
关于物业的内涵,国内各类著述的提法至少有几十种,概言之,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已建成并具有使用功能的各类供居住和非居住的屋宇;(2)与这些屋宇相配套的设备和市政、公用设施;(3)屋宇的建筑(包括内部的多项设施)和相邻的场地、庭院、停车场、小区内非主干交通道路。
由此观之:单体的建筑物、一座孤零零的不具备任何设施的楼宇,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物业。
物业应是房产和地产的统一。
这里的地产,系指与该房业配套的地业。
二、物业的性质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物业也不例外。
分析和把握物业的属性,对于我们了解物业和物业管理的本质,掌握物业管理运作规律,搞好物业管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物业的自然属性物业的自然属性又称物业的物理性质,是指与物业的物质实体或物理形态相联系的性质,它是物业社会经济性质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
物业的自然属性主要指:1.物业的二元性物业的物质实体往往表现为具有特定用途和明确属主的建筑物。
而无论何种建筑物,其基础总是建筑在土地之上,成为土地的附属物,土地的功能则借助于建筑物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在经济发达的社会,物业多为土地与建筑物的统一体,兼有土地与建筑物两方面的物质内容。
当然,对于不同的物业,其二元组成的比重有所不同。
例如,从总体而言,物业的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在城市就高于乡村,在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就高于重工业基地。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及其股东、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本制度的制定旨在明确企业法人登记的程序、条件、要求及责任等,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法人登记相关事宜。
三、制定程序1.确定制度起草组。
2.调研、分析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3.制定草案。
4.内部评审和讨论。
5.修订完善,并制定正式版。
6.领导批准正式实施。
四、企业法人登记制度1.名称: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的所有法人登记相关事宜3.目的:规范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及其股东、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4.内容:(1)企业法人登记的目的、条件和要求;(2)企业法人登记的程序及文件提交要求;(3)企业法人登记后的法律责任及相应的管理要求;(4)企业法人登记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及责任追究;(5)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5.责任主体:(1)公司董事会:主要负责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2)企业法人登记部门:主要负责企业法人登记的相关工作;(3)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与企业法人登记有关的职责和义务。
6.执行程序:(1)企业法人登记部门对法人登记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核实;(2)企业法人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关文件;(3)企业法人登记部门审核相关文件,确认符合登记要求,办理登记手续;(4)发放法人登记证书。
7. 责任追究如果企业法人登记中出现虚假材料、行贿等违法行为,以及企业法人登记部门不依法履行相关职责等情况,对于责任人,企业将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责任追究。
五、其他说明1.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应持续更新完善;2.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政策规定;3.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应及时进行内部审核和更新,并不断完善。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1998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准1998年4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5号发布199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修订1999年6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0号发布)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法人登记(包括公司登记,下同)中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下简称法定代表人)经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四)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罚,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过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五)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六)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七)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八)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免职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
第六条企业法人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应当向原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一)对企业原法定代表人的免职文件;(二)对企业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三)由原法定代表人或者拟任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第七条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更换法定代表人需要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召开会议作出决议,而原法定代表人不能或者不履行职责,致使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不能依照法定程序召开的、可以由半数以上的董事推选一名董事或者由出资最多或者持有最大股分表决权的股东或其委派的代表召集和主持会议,依法作出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