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措施在神经内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1.76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误吸情况的原因非常多,这种情况多见于接受鼻饲饮食的患者中。
误吸的发生不但会增加患者相关性肺炎风险,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在对误吸进行预防时,需要了解患者发生误吸的主要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此类患者的误吸预防工作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展开预防工作,不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可有效促进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误吸进行阐述,分析了误吸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鼻饲;误吸;神经外科;预防措施误吸指的是患者在进食和非进食过程中,口腔内分泌物或反流物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中,多见于胃内容物、唾液、鼻炎分泌物等[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情况,无法进口进食,所以需要通过鼻饲方式来保证营养的获取。
但是由于受到咳嗽反射减退、胃排空延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误吸情况。
误吸的发生不但会威胁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并且会使其住院时间延长,不但增加治疗费用,也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浪费[2]。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需要积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误吸情况进行预防,以保证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一、误吸概述在对患者误吸情况进行判断时,往往需要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判定。
显性误吸一般指的是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后,即刻发生刺激性呛咳等症状。
隐性误吸是指患者发生误吸时,未出现刺激性呛咳等情况,但随着误吸情况反复出现及长期存在,患者会发生支气管炎等严重疾病。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生隐性误吸的概率更高,但是显性误吸容易得到有效诊断,而隐性误吸则经常被漏诊。
许多临床研究者认为,患者在鼻饲期间只要出现咳嗽、憋喘、呼吸加快等表现,以及鼻饲后两小时吸痰发现痰液中有鼻饲残留物,则可判定为误吸[3]。
也有研究者认为,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或咳出类似营养液样痰,可诊断为误吸。
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患者突发呛咳、呼吸困难,口鼻及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出现,则被认为是误吸的有效判断方法。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患者多为重症脑出血或颅脑损伤,术后往往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采取鼻饲方式进食,但鼻饲饮食极易发生误吸现象,轻则会引发吸入性肺炎,重则会使患者窒息死亡,为了避免鼻饲误吸现象发生,必须要掌握鼻饲的风险,并加强预防控制。
本文主要对鼻饲患者误吸的判断、鼻饲管使用和维护的管理、胃内残余量的监测、规范喂养操作等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为神经外科鼻饲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鼻饲;误吸;风险;预防鼻饲,是指针对不能经口自主饮食的患者,采用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中的方式来达到进食的目的。
而误吸则是指在鼻饲进食或非进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物吸入情况,导致异物进入声门以下的气道中而引发相关并发症。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者[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随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影响其吞咽功能,使得颅内压升高,处在胃排空延迟的状态中,且此时机体的贲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无法及时进行咳嗽反射,因而极易发生误吸。
为了减少因误吸引发的并发症和降低鼻饲患者死亡率,必须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鼻饲误吸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现综述如下:1.鼻饲患者误吸的判断目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中,鼻饲患者发生误吸主要有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两种情况,前者发生时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咳嗽、气急、窒息等症状,后者则不会出现明显的上述症状,但反复误吸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并发症。
显性误吸,由于症状明显、反应激烈,容易被诊断并作出相应处理,而隐性误吸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已经形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类误吸的发生率在所有误吸中高达60%左右[2],必须引起重视。
关于误吸的判断,一旦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出现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或鼻腔有异物,鼻饲2小时后吸痰时发现痰液有残留物,均可以判断为误吸。
李宝香等人[3]在研究中提出通过加强GRV 监测来判断误吸风险。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资料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的方法,常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取食物的患者,如昏迷、吞咽困难或口腔手术后等。
尽管鼻饲法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喂养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
一、鼻饲法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 患者评估:在进行鼻饲法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的情况。
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鼻腔疾病、鼻腔手术史或鼻腔出血倾向等情况。
2. 鼻腔护理:在进行鼻饲法之前,需要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护理,保持鼻腔通畅。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减少感染和刺激的风险。
3. 饲管选择:选择合适的饲管是预防鼻饲法并发症的关键。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管。
一般来说,较软的饲管更容易插入,并减少对鼻腔的刺激。
4. 饲管插入技术:在插入饲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准确。
应使用适当的润滑剂,以减少对鼻腔和喉部的刺激。
插入饲管后,应进行X线检查确认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5. 饲管固定:固定饲管是预防饲管脱出和移位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专用的饲管固定器或透明敷料固定饲管,确保饲管的稳固。
6. 饲料选择:选择适宜的饲料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饲料,以及高渗透压或低渗透压的饲料。
二、鼻饲法并发症的处理措施:1. 鼻腔刺激和疼痛:有些患者在进行鼻饲法后可能会出现鼻腔刺激和疼痛的症状。
可以通过调整饲管的位置或更换较软的饲管来减轻这些症状。
2. 鼻腔出血:鼻腔出血是鼻饲法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患者出现鼻腔出血,应立即停止鼻饲,并用冷敷或局部止血药物进行处理。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3. 肺部感染:长期鼻饲法可能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应定期更换饲管,保持饲管的清洁,定期清洗饲管和鼻腔。
4. 胃肠道问题:部分患者在进行鼻饲法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问题,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一、预案背景鼻饲法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拒绝进食的病人,以及早产儿、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和某些手术后或肿瘤病人。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鼻饲管反流、误吸等意外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窒息、肺炎等并发症。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鼻饲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
2.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加强护理团队协作,提高护理质量。
三、应急预案措施1. 鼻饲管反流、误吸的预防(1)操作前: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咳嗽反射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2)操作中:选择合适的鼻饲管,插入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缓慢注入鼻饲液,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3)操作后:保持患者半卧位,避免食物反流。
鼻饲后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停止鼻饲,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鼻饲管反流、误吸的应急处理(1)患者出现鼻饲管反流、误吸时,立即停止鼻饲,迅速清除口腔内的食物和分泌物。
(2)用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抽出胃内的食物,减少进一步的反流和误吸。
(3)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4)患者出现窒息症状时,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插管。
(5)患者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时,及时给予抗感染、吸氧等治疗。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鼻饲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2. 开展鼻饲操作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五、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
3. 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再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最新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鼻饲病人的安全,预防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制定本应急预案,确保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紧急情况。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鼻饲病人,包括昏迷病人、胃和十二指肠等大手术病人、小肠功能完好但无法经口进食的病人等。
三、应急预案内容1. 误吸风险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鼻饲前确保病人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鼻饲后保持体位30~60分钟;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2度,避免过烫;鼻饲液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采用鼻饲泵或输液装置均匀滴入,减少胃内潴留。
(2)处理措施: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停止鼻饲,将病人置于头低足高位,鼓励咳嗽,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 胃潴留与腹胀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多餐少量,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或胃动力药;适当调整食物纤维含量,防止便秘。
(2)处理措施:观察病人腹胀、腹痛等症状,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调整饮食,减少易产气食物的摄入;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3. 腹泻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鼻饲前给予试餐液20~30ml,待胃肠功能适应后再给予正常鼻饲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量少多餐;鼻饲液必须是当日配制,容器消毒处理。
(2)处理措施:观察病人腹泻情况,必要时给予止泻药;调整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加强肛周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4. 便秘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适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定时给予缓泻药;适当调整食物纤维含量,防止便秘。
(2)处理措施:观察病人便秘情况,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灌肠治疗;调整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5. 高血糖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密切监测病人血糖水平,根据病情调整鼻饲液配方;给予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
(2)处理措施:观察病人血糖变化,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误吸】预防: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翻身、吸痰的病人,应先翻身、吸痰后,再行鼻饲,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
4、持续缓慢滴注营养液,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
处理:1、如发生误吸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
2、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吸入物。
3、如有肺部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腹泻】预防:1、袋中的鼻饲液悬挂不超过4-8小时,防止鼻饲也受污染。
2、胃肠功能差、乳糖不能耐受者,要慎用含牛奶的鼻饲液。
3、鼻饲液温度适宜。
处理:1、腹泻频繁者可暂停鼻饲,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药。
【管道堵塞】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2、制作营养食物时要过滤,鼻饲片剂药物前必须碾碎。
3、每次鼻饲前后用少量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处理: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的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
2、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查找原因或给予重新置管。
肌肉、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局部硬结、感染】预防: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处理:1、出现局部硬结者,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热敷。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2、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通知一声进行处理。
【神经损伤】预防: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及有效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
2、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1、若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停止注射。
2、给予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出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确保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
方法: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防范措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结论:严谨细致的护理管理是预防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标签:神经内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神经内科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感觉、运动、意识、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等特点,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任何细微的疏忽就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我院针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过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1.1疾病方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病情重、变化快,安全隐患多。
①跌倒。
肢体的活动不方便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现象,很容易因平衡失调而导致患者跌倒。
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不强,行动比较迟缓,常出现抽搐等现象,多在晨起及午夜如厕下床时出现跌倒的现象;②走失。
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认知、记忆力障碍或老年痴呆等症状,如看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走失;③自伤、伤人。
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精神异常,常不自主地做出自伤或伤人的事情。
如抑郁型患者易出现自杀倾向,躁狂型患者易毁物打人,癫痫患者抽搐发作时易发生舌咬伤;④烫、冻伤。
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感觉障碍,痛温觉不敏感。
冬天使用热水袋时,常因未掌握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而易致烫伤或冻伤;⑤窒息。
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弱,进食易发生呛咳而导致窒息。
咳嗽反射弱的患者因短时间内大量痰液积聚而导致窒息。
鼻饲患者常因家属或护理人员鼻饲方法不正确而导致患者窒息,从而发生严重的后果。
1.2技术方面: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技术风险增加,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重症脑卒中患者鼻饲误吸潜在风险的预见性护理重症脑卒中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等原因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鼻饲是解决重症脑卒中患者进食困难的主要营养方式。
然而,食物反流误吸是鼻饲最严重和致命的并发症,引起吸入性肺炎。
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75例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我们针对鼻饲误吸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了误吸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75例患者,男48例,女27例,年龄51~83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出血性卒中14例,缺血性卒中61例;GCS评分:3~5分25例,6~8分 50例。
鼻饲营养液由本院营养师配制。
2.护理干预2.1 护理评估插胃管前,首先对患者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有无痰、义齿)、意识、GCS评分、吞咽反射、胃肠道功能、胃内反流量及性质、是否使用呼吸机、有无禁忌证等作充分的评估。
2.2 胃管型号的选择管径粗的胃管对食管下段括约肌扩张作用大,增加反流的机会,易致误吸。
给患者插管时选择14F硅胶胃管,会降低营养液的流速及滴速,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
2.3 增加留胃置管的深度通常在发病24h后留置胃管[1]。
脑卒中患者由于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一次性14F硅胶胃管,前端共有3个侧孔,第3个侧孔距前端约8cm,若按传统插胃管深度,使胃管侧孔开口位于贲门以上食道内,注入的食物容易反流。
为防止食物反流,在传统插胃管深度45~55cm基础上再插入8~10cm,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即胃管插入长度为发际至剑突再加最末侧孔距前端长度,一般约55~65cm为宜。
因此,解决了①减少胃内食物返流、误吸的护理问题。
②脑卒中患者由鼻饲管注入有刺激性药物引起上腹部烧灼痛而致患者不能按时服药的护理问题。
2.4 体位的护理体位不当是诱发误吸的危险因素之一。
董春辉等[2]调查研究发现,床头<30°比床头≥30°~35°发生呛咳明显升高。
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一、胃管留置时间: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管每月更换1次,于晚间末次喂食后,将管快速拔除,同时夹紧管口,以免液体流入气管,次日晨换管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鼻饲时的体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
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40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同时,在脑卒中时由于肢体健侧吞咽功能好于患侧,鼻饲时头偏向健侧,可明显降低胃反流的食物误吸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以免吸气时将食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
三、温度: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四、常用鼻饲饮食及量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
混合奶的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熟鸡蛋、浓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
匀浆饮食的可用食物包括:米饭、米粥、面条、馒头、鸡蛋、鱼、虾、鸡肉、瘦肉、猪肝、蔬菜、油、盐等。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而清淡,以后逐渐增多。
昏迷或较长时间未进食者,第一、二天以混合奶为主,每次50~100毫升,4小时喂一次,如无特殊不适,从第3天开始,即可进食匀浆膳。
长期进食匀浆膳的病人,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400毫升,每日3~4次,加水数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
五、鼻饲时需注意事项:1、灌注饮食前后要注意观察胃管是否在胃中。
在病人剧烈咳嗽,或出现呕吐反射时,可使胃内压上升而发生返流现象,有可能使胃管脱出而盘绕在口腔内。
2、每次鼻饲前应先回抽。
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毫升),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
医护协作在神经内科老年鼻饲患者有效防止误吸中的应用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和足够的营养支持。
然而,鼻饲最易发生且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反流和误吸。
因此,笔者通过医护协作尽早评估发现误吸的危险因素,实施行之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大大减少老年鼻饲患者误吸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提高老年鼻饲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神经内科老年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及医护协作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老年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1.1生理因素年龄因素是误吸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食管括约肌松弛,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返流及误吸。
老年患者身脏器功能退化,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大量食物滞留,造成胃潴留导致误吸[1]。
1.2病理因素老年人往往并发多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一些疾病和用药可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2]。
1.3实施鼻饲体位不当胃管置入后,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贲门括约肌相应松弛。
当鼻饲时和鼻饲后体位不当,平卧位及床头过低时,胃内容物就会反流引起误吸。
1.4鼻饲速度及温度的影响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常规鼻饲一般是间断注食器喂食。
若速度过快、营养液的温度过冷均可引起胃痉挛、胃排空延迟,胃潴留等,进而引发呕吐误吸。
1.5鼻饲后短期内行吸痰某些疾病的老年患者痰液增多,鼻饲后短期内行吸痰,易引发咳嗽及呕吐反射,出现反流及误吸。
1.6鼻饲管置入过浅鼻饲管常规置入长度是从发际到剑突(45~55 cm),且一次性硅胶胃管的第一节侧孔距尖端约8 cm,按常规置管长度,侧孔可能会在贲门上食管内,此时易发生返流与误吸。
1.7鼻饲饮食的因素若鼻饲饮食为渗透压过高且不易消化的流食或温度较低,也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返流。
1.8医生未将测定胃残余量纳入医嘱由于临床中大量新护士经验不足,注食时不测定胃残余量,未准确判断胃残余就行鼻饲,而引起胃潴留加重,出现返流。
鼻饲法在精神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鼻饲法在精神科的应用,能够保证长期不能进食进水或拒绝进食进水、拒绝服药患者的营养供给及药物的足量服用,达到预期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插管前后应予以固定与约束,严密观察,防止误吸。
标签:鼻饲法;精神病;操作;护理鼻饲法在精神科常用于那些失去理智,长期不能进食进水或拒绝进食进水、拒绝服药的患者。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方法,为了达到治疗和护理效果,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常采用鼻饲法。
笔者对本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住院的16例应用鼻饲法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8~61岁。
精神分裂症8例,情感障碍5例,血管性痴呆3例。
1.2护理方法1.2.1插管前的护理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合作,违拗,在鼻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挣脱和抵抗,从而增加操作的危险性,在插管前应约束双手、双下肢,固定躯体及头颈部,最好取半坐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吞咽胃管[1]。
清洗鼻腔。
1.2.2插管时的护理插管时先予以喂10~20ml水,以湿润口腔、食道黏膜,利于吞咽。
精神病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极其不合作,在插管至咽部时,不但不会配合行吞咽动作,相反会因插管刺激的不适而强行闭气,往外吐胃管,以致插管困难。
因此,插管时注意:(1)插管动作轻、稳、快,在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尤应注意。
(2)要尽可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小勺喂温开水嘱其下咽。
(3)可在插管前在咽喉部喷射局麻药,降低其对胃管的敏感性。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呛咳、窒息等症状及时拔除胃管,解除危险的进一步发生。
1.2.3插管的长度及固定胃管的长度按基础护理学是45~55cm,但精神病患者插管后基本是采取平卧位,易发生食物反流,利用延长胃管的方法减少食物的反流[2],即将胃管前端的3个侧孔全置入胃内,能使食物全进入胃内,有效避免食物的反流。
确定胃管在胃部的鉴定方法需同时采用基础护理学的3种检测方法检测准确无疑后方可固定并注入食物,胃管固定后的位置应离患者双手较远,以免其拔除胃管。
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过去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462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31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能够准确的辨别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临床护理;效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精神异常、反应迟钝者,所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出现疏漏往往会导致意外事件出现,使得患者发生伤痛事件,医院相应产生损失。
为病症患者医疗护理过程安全性,减少意外事件,本文选取462例神经内科住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l月一2013年12月462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患者238例,其中男158例,女80例,年龄17一98岁,平均年龄(61.5±2.7)岁;研究组患者有224例,其中男120例,女104率,年龄18一96岁,平均年龄(62.5±2.5)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2、方法所有患者在针对性治疗过程中,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应用自行设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病房环境、护理操作、安全警示、护患沟通与交流等方面。
每项指标依据“满意”与“不满意”进行划分,总分100分。
当场发放作答的,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统计调查结果,满意度=满意人数/调查总数/调查次数*100%。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52例鼻饲防止误吸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昏迷鼻饲误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对52例昏迷鼻饲患者,采取调整体位,选择合适胃管,增加插入深度、更新固定方法;控制鼻饲液总量、速度和温度等措施预防误吸发生。
结果:52例患者未发生误吸,1例在发生误吸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针对昏迷鼻饲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降低误吸发生率。
?【关键词】昏迷/护理;插管法,胃肠/护理,误吸,护理干预昏迷患者通过鼻饲营养,有利疾病康复。
临床鼻饲误吸发生率居高不下,可并发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误吸是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下咽或吐出误入气管内,刺激呼吸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
昏迷患者常常伴有吞咽肌力功能障碍,误吸现象时有发生[I]。
因此重视昏迷病人的饮食指导,防止患者误吸十分重要。
我院神经内科针对多种误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GCS评分均<8分,共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38~86(平均56)岁。
鼻饲流质5~300 d。
1.2 材料和留置胃管方法1.2.1 材料选择管径细的硅胶胃管,亦可选用鼻胃肠管管,该材料具有软、细,耐腐蚀,配导引钢丝,插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
1.2.2 插管方法为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量取发际至脐长度插入胃管后,常规再插入3~5 cm。
由两名以上护士采用听气过水声、抽取胃液、观察气下水泡三种方法确认胃管位置,必要时,行X 片摄片证实。
1.2.3 胃管固定先用3M胶布将胃管贴牢,然后用两根棉线分别在胃管鼻腔开口处打死结后,系于两侧耳后固定,再用胶布在打结线的外侧环绕一周,可有效克服常规固定法易滑脱的弊端,并利于护士观察胃管插入深度。
1.3 护理1.3.1 鼻饲前护理 1 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入院后即对陪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知识宣教与指导工作,科学地指导患者及家属喂食,,让其掌握有关知识。
鼻饲插管的护理操作及风险应对发表时间:2015-12-31T10:09:38.7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万亚朱亚丹[导读] 郑州人民医院鼻饲插管虽是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鼻饲插管虽是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安全意识,不断探讨各项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本人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操作多年,现结合文献报道,并采用总结回顾性方法,对鼻饲插管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鼻饲发生问题的患者38例,将其在鼻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呼吸心跳、骤停1例占2.6%,误入气道9例占23.7%,一次性插管失败19例占50%,误吸9例占23.7%。
3讨论3.1呼吸、心跳骤停。
从结果看,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概率虽然最低,但是却最为严重。
其原因为插胃管时,患者屏气或恶心致迷走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而至呼吸、心跳骤停。
本组病例为一病危脑出血病人在插管过程中突然呼吸心跳骤停,经及时抢救呼吸心跳恢复,才幸免一场纠纷的发生。
有文献也曾报道2例插胃管致呼吸骤停的病例。
此惨痛教训提醒每位护理人员深思。
特别是危重病人插胃管前,应有医生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插管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插胃管时必须有医生在场才开始操作,并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同时严格掌握插胃管的时机切勿在病情不稳定时强行插胃管,如病情恶化与插胃管时间吻合,易引发家属对插胃管的质疑。
曾有一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插胃管后,患者由于病情继续恶化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插胃管导致病情恶化,后经医生对原发病的详细解释,才未造成纠纷的发生。
插胃管的刺激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提醒医务人员,对急性期意识障碍的脑血管患者,宜禁食24~48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置入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