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年又一年春节序曲
岁月如梭,转眼间春节又至。
人们家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街上巷间,红红火火。
欢声笑语,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年夜饭。
厨房里传出阵阵香气,菜肴的香味扑鼻而来。
大人们忙着切菜煮汤,小孩们则在一旁观摩学习。
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刻,围坐在一起,笑声不绝于耳。
初一清晨,家家都起了个大早。
穿上新衣,家人们准备拜年。
簇拥着孩子们,辈分有序地向长辈拜年。
一串串祝福的声音回荡在屋子里,喜气洋洋。
一家老小团聚的时刻,也是人们向亲人表达爱意的时刻。
春节期间,庙会喜闹热鬧。
人们穿梭于巷弄间,品味着各种美食。
灯笼高高挂起,彩灯点亮了大街小巷。
传统表演和游戏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满怀欢笑地投入其中。
夜幕降临,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烟花表演。
绚烂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点亮了漆黑的天幕。
人们仰望着,目不转睛,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的向往。
春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让人流连忘返。
走亲访友,交换新年祝福和红包,一场场喜庆的盛宴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
岁月年华,春节序曲一年又一年,时光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
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春节的温暖与喜庆永不减少。
《春节序曲》是一首具有浓厚我国传统风格的民乐合奏曲目,曲调欢快明快,充满了节日气氛,是我国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音乐之一。
在《春节序曲》的表演中,吹奏乐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的吹奏分谱,为整个合奏曲目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度。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序曲》的背景和历史。
这首曲子是由著名作曲家彭信创作的,作为一首我国传统音乐作品,展现了浓郁的我国年俗和节日氛围。
在民乐合奏中演奏《春节序曲》,不仅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春节序曲》吹奏分谱的特点。
吹奏乐器在《春节序曲》的合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笛子、唢呐、葫芦丝等。
每种吹奏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音域,通过合理的编配和分谱,能够让音乐更加立体和生动。
笛子可以演奏曲调中的主旋律,唢呐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葫芦丝则能为乐曲增添纯朴的情感。
各种吹奏乐器相互配合,形成了《春节序曲》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欢乐祥和的年节氛围之中。
笛子、唢呐、葫芦丝等吹奏乐器在演奏《春节序曲》时,都需要注意合奏的默契和和谐。
他们不仅要准确把握乐曲节奏和音准,更要在相互配合中发挥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而使整个合奏更加完美和出色。
这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够理解并传达曲子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春节序曲》吹奏分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工作,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
通过精心的编排和细致的演绎,他们能够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具风味的音乐盛宴,让人在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和力量。
对我来说,《春节序曲》吹奏分谱承载了丰富的我国传统文化和情感,是一种让人心驰神往的艺术表达形式。
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音乐形式背后的内涵和技术要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春节序曲》合奏的美妙之处。
通过学习和欣赏,我相信能够领略到这份独特音乐带来的愉悦和震撼,从中汲取到心灵的滋养和洗涤。
春节序曲赏析
《春节序曲》是中国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音乐作品之一,展现了春节喜庆、热闹的氛围。
整曲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备独特的音乐特点。
第一部分是序奏部分,以欢快的音符和明亮的乐器声音打开曲子的序幕。
这一部分音乐明快、轻盈,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仿佛在描绘大街小巷上的喧闹场景。
第二部分则是主题部分,通过交替的乐段展示了春节期间各种活动的风采。
音乐的结构层次明晰,乐段间的过渡自然流畅。
透过音乐的呈现,听众可以感受到热闹的庙会、欢乐的舞蹈和欢声笑语。
第三部分是幽静的中间部分,以柔和的旋律和轻柔的音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一部分音乐有着较慢的节奏和较为缓慢的乐器演奏,通过音乐传递出人们在春节期间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祥和幸福的向往。
最后的结尾部分则是高潮部分,通过快节奏、高音符的运用展现出春节期间人们的兴奋和喜悦。
音乐在这里达到高潮,给人一种欢庆的感觉。
整个曲子在这部分以鼓乐的强烈节奏做为结尾点睛,给人以激情四溢的感受。
《春节序曲》将春节期间的欢乐氛围传达给听众,让人切实感受到这个传统佳节的喜庆和热闹。
凭借着优美的旋律、丰富的
音色和层次分明的曲结构,这首曲子成为了表达春节祝福的经典之作。
《春节序曲》艺术鉴赏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是中国当代交响音乐中的珍品,作为一部以春节为题材的交响乐作品,常常被演奏于春节期间的音乐会上。
这首音乐作品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欢快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而闻名。
它成功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首曲子在结构、旋律、节奏和情感上都具备出色的艺术品质,让听众深受感染,仿佛置身于春节的热闹庆典之中。
(一)背景《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
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二)结构首先,《春节序曲》采用了典型的交响乐曲结构,分为引子、主题的展开、中段的变奏和终曲。
这种结构为听众提供了音乐作品的逻辑和统一性,使得整个曲子更具完整性。
引子部分以婉转的旋律和渐强的音乐元素开启了音乐之旅,引领听众进入春节的氛围。
主题的展开部分充满了活力,以欢快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为春节庆典增添了兴奋的情感。
中段的变奏则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如二胡、笛子和锣鼓,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最后,终曲部分将整个曲子推向高潮,结束时以强烈的音乐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旋律《春节序曲》中含有一系列明快而悦耳的旋律,这些旋律充满了欢乐和生机。
通过不同音乐家族的乐器,如弦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传达了春节的喜庆和欢快。
这些旋律流畅而多彩,使听众仿佛沉浸在春节的独特音乐氛围之中。
(三)节奏此外,曲子中的节奏元素也是其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春节序曲》的节奏明快、有力,贴合了庆典时刻的氛围。
锣鼓的敲击和各种打击乐器的声响为曲子增加了律动感,使人不禁跟随着音乐的鼓点跳动。
李焕之《春节序曲》赏析春节序曲的创作背景:《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
作品的特点:《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
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的场面。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种精妙的构思。
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作品赏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
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
《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
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
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引子: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序曲赏析今年是《春节序曲》创作55周年。
北美合唱协会将排练演出由金魏在此管弦乐曲基础上改编的合唱曲。
为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更好地欣赏和表现作品,特综合各方资料,结合管弦乐曲和合唱曲作一简单介绍,不妥之处,诚请斧正。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的管弦乐《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
《春节组曲》作于1955-1956年间。
作者曾在1943和1944年在陕北和当地群众欢度春节,感受很深。
《春节组曲》集中表现中国北方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全曲分四个乐章:《序曲》(大秧歌)、《情歌》、《盘歌》和《灯会》。
其中最经常演奏的是第一乐章《春节序曲》。
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
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
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
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
“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在晋西和陕北,流行着一种“伞头秧歌”,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左手摇响环,右手执花伞,俗称伞头。
是一支秧歌队的统领。
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
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排街、走院、掏场子,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
《春节序曲》的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A-B-A1复三部曲式。
A段之前有一个引子(合唱中第1至第14小节)由乐队全奏“开场锣鼓”,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之中。
A段的音乐,包含有两个主题,据作曲家介绍,它们是由两首曲调相近的唢呐曲综合而成。
第一主题以不同乐器、不同力度的“问答”展示出富有陕北民间特色的舞曲(合唱15至35小节),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
《春节序曲》表现的场景
《春节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它以欢快、喜庆的旋律,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各种场景。
这首曲子通过音符的巧妙组合,将人们过春节的喜悦心情和热闹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春节序曲》的开头部分,我们可以听到明快的旋律,仿佛是人们开始忙碌地准备年货的场景。
音符中充满了喜庆和欢乐,仿佛在告诉人们春节即将来临。
随着乐曲的展开,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屋、贴春联、挂灯笼,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乐曲中段,节奏开始变得欢快起来,仿佛是人们开始欢度春节的场景。
音符中充满了热情和活力,仿佛在描绘着舞龙舞狮、放鞭炮、看春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些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欢乐,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乐曲的结尾部分,旋律变得柔和而优美,仿佛是人们在春节期间互道祝福、团聚一堂的场景。
音符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仿佛在告诉人们春节是一个团圆和睦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节日。
总的来说,《春节序曲》以音符为画笔,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各种场景。
这首曲子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欢乐,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李焕之《春节序曲》作品分析及民族性阐释李焕之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而著名。
其中《春节序曲》是其代表作之一,该曲运用了丰富的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表现了中国传统春节的欢庆氛围和浓郁的乡土情感。
首先,从音乐构造方面来看,《春节序曲》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创作手法,既有西方的交响乐的结构,又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和器乐。
整个曲目以交响乐的强烈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管弦乐器为主体,同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这些乐器产生出独特的音色和韵味,更加突显了作品的中国味道。
其次,从情感层面来看,《春节序曲》强调了春节的欢庆氛围和乡土情感。
在曲目的开头,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吉祥的中国古乐器“钧琴”的演奏表现了春节的热烈气氛;接着是各种乐器交相辉映,表现了春节的喜庆和吉祥。
其中,乐曲中的部分旋律时而热烈,时而悠扬,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春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乐曲中穿插了几段深沉而又华丽的音乐,其中融入了对乡土情感的描绘,强调了这是一首充满中国特色的作品。
最后,从民族性的角度来看,《春节序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在各种乐器的相互融合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平衡的文化特征。
同时,乐曲中几段高潮部分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都非常中国化,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信仰和意志。
综上所述,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不仅体现了独创性和技巧性,更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该作品是中国音乐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中国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序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春节序曲》。
一、说教材《春节序曲》是李焕之先生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管弦乐曲。
这首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热烈,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欢庆节日的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包括引子、A 部、B 部和 A 部的再现。
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乐器的组合等,将春节的喜庆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曲作为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春节序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
能够听辨乐曲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其特点。
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哼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达的节日氛围。
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分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理解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春节序曲》赏析春节序曲,又称新年序曲,是每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象征性乐曲。
唱响它,把新的一年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同时也弥漫着一种欢乐又热烈的情怀。
这首“春节序曲”主要内容是介绍春节的节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念,将春节的活动和希望融合在一起,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和华丽色彩,成为开年礼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春节序曲一般由乐队演奏,其中最重要的乐器是管乐器,如小号、长号、大号、短号、单簧管、双簧管等。
它们弹奏出的激昂悠扬的旋律,可以把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还有弦乐、打击乐、键盘乐器等等,他们搭配出来的乐曲优美动听,令人陶醉,配合管乐器上升、下降,震耳欲聋,热情高涨。
歌曲中还采用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宗教信念内容,比如“祭祖大典”、“凤凰于飞”、“分别阑珊”、“闹龙旺”、“簇拜迎客”等。
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将习俗文化和宗教信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引人入胜的旋律。
此外,春节序曲的情感表达也很丰富,要么欣喜,要么感慨,要么激昂,要么平静,要么热烈,要么缓慢。
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将亲情、友情来充实春节序曲的内容,表达出一种团聚分别、欢乐平安的思想,让人们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
春节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据记载,清朝末期,宫廷人士就曾经创作出将传统乐曲“陇头村”和“大喜洋洋”的中西调和曲艺,形成融合中西各色美妙乐曲的春节序曲。
后来,不断改编,增添了更多的元素,更加弥漫着热烈洋溢的情感,形成了现代“春节序曲”的样子。
春节序曲传承和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和华丽色彩,形成了一个美好又充满活力的文化现象。
它的存在,让春节活动充满着活力,激发人们的热情,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尊贵和祥和,唱响一曲欢乐的春节序曲,让每一个春节到来时充满温馨和祝福。
春节序曲曲式结构【最新版】目录1.春节序曲的背景和意义2.曲式结构的概述3.春节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4.结论正文【1.春节序曲的背景和意义】春节序曲,又称《春节进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这首乐曲创作于 1955 年,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而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春节序曲以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通过音乐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的热闹景象和欢快氛围,传递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
【2.曲式结构的概述】曲式结构是指音乐作品的组织形式,通常包括主题、发展、再现等环节。
在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决定了音乐的展开和呈现方式,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作曲家来说,如何运用和处理曲式结构,使之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3.春节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春节序曲采用了典型的西洋管弦乐曲式结构,同时融入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行板和快板。
(1)第一乐章(快板):这一部分以热烈、欢快的气氛开篇,展示了春节的热闹场景。
主题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声音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乐章中还运用了打击乐和弦乐的交替,丰富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态变化。
(2)第二乐章(行板):这一部分以抒情、优美的旋律为主,表现了春节团圆的温馨氛围。
主题采用了典型的民歌式旋律,具有宽广、悠扬的特点。
乐章中运用了双簧管、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层次感。
(3)第三乐章(快板):这一部分是对第一乐章的再现和发展,再次呈现了春节的热闹气氛。
主题和第一乐章相同,但在乐器的运用和编配上有所创新。
乐章中加入了合唱部分,使音乐更具力量感和群众性。
【4.结论】总的来说,春节序曲通过巧妙运用曲式结构,成功地表现了春节的热闹、欢快和团圆氛围。
同时,作品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春节序曲曲式结构
《春节序曲》是一首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的管弦乐序曲,它的曲式结构如下:
1. 引子
序曲的开头是由乐队全奏的引子,它奠定了全曲的基调,以欢快、热烈、明朗的音调,描绘了人们欢庆春节的场景。
2. 主部
主部是全曲的核心部分,它表现了春节的主题,由三个主要的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以明快、跳跃的旋律表现了人们欢庆佳节的喜悦心情;第二乐段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第三乐段则以更加热烈、欢快的旋律将全曲推向高潮。
3. 发展部
发展部是对主部的展开和延续,通过采用新的主题材料和织体,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变,充满动力。
在这一部分中,作曲家通过运用各种音乐手法,如模进、转调等,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4. 再现部
再现部是主部的再现,它是对全曲主题的回顾和总结。
在这一部分中,作曲家通过变化再现主部的主题材料和织体,使音乐更加成熟和完整。
5. 尾声
尾声是全曲的结束部分,它以欢快、热烈的音乐氛围为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一部分中,作曲家通过运用各种乐器和音乐手法,如打击乐、合唱等,使音乐更加热烈、欢快。
总之,《春节序曲》是一首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的管弦乐序曲,它的曲式结构
严谨、清晰,通过对主题材料的展开、变化和再现,充分展现了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的欢乐、喜庆和热烈的气氛。
《春节序曲》教学内容:
欣赏《春节序曲》
随春节片断用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
2、理解乐曲,体验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
3、用打击乐为乐曲作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及艺术情感。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为乐曲作伴奏。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电脑、课件、节奏挂图、部分打击乐器、颜色卡片、红绸带等。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
教学方法:1、听唱动演奏多种形式结合
2、奥乐夫教学法
3、学生全体参于体验法
教村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开始是引子,它概括了全曲的情绪和音调等节奏特点,前奏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快、强力度乐队全奏开始,烘托了乐曲气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新年好》
2、课件播放:
A、歌曲《今儿个高兴》
B、歌曲《欢乐中国年》
小朋友们,这两首歌表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气洋洋的景象,他们都比较欢快、热烈,谁告诉老师,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节日?
生:春节
师:是的,画面上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在喜气洋洋,载歌载舞欢渡春节。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欣赏一首《春节序曲》,让我们在乐曲声中体会过传统佳节——春节的兴奋、激支……
二、初听音乐
放CAI课件,边听音乐看画面。
课件显示: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1、画面上是什么时间,人们在干什么?
生甲:这是节目,春节时的情景,人们放鞭炮,贴对联
生乙:看《春节晚会》拜年
……
师:除了以上过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
生甲:还有穿新衣,包饺子
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说的很好,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吾气洋洋的,贴春联、放鞭炮……说说看你知道些什么春联?
生1:爆竹声辞旧岁,哭语阵阵迎新春。
生2:马岁事事合民意,羊羊处处沐春风。
师:春联包含了很多人们的新愿,新村等。
课件显示:天泰地泰三阳泰,家长人和万事和……师:通过刚才第一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了过节时的一些习俗,过年时的热闹与喜气,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乐曲,请你根据乐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颜色。
三复听,分段《春节序曲》根据乐曲情结搭配与之相适应的颜色。
(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卡片)
生甲:前奏部分:乐曲情绪热闹欢腾人们敲锣打鼓欢庆新春,选择大红色。
师:很好,前奏后接下来为第一部分第一曲旋律,他柔和明亮,象姑娘的吟唱,是用长笛和单簧管吹奏出来,你认为什么颜色接近柔和明亮?
生齐:黄色
师:过渡法,第三小段的主题用什么颜色你听(放音乐)它的情绪更加欢快、热情、流畅,又在最后加上乐队全奏,用什么颜色能表示这“越来越热烈的气氛”?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因为这样能够表现人们过春节时愉快的心情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四、再一次欣赏音乐(整体)在音乐声中作律动。
师:我们班小舞蹈家可多了,请XXX上来带大家一起跳起来,欢渡春节……
(及时鼓励):同学们表演得其不错,老师也情不自禁想和大家一起跳起来。
师:常领同学大家一起跳起来!
五、用打击为乐曲配奏。
再次欣赏音乐,课件同步播放。
师:画面上的人们在敲锣打鼓迎新年,今天,老师让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当小锣鼓手敲打起来,谁来?
生甲:打鼓
生乙:敲锣
生甲:三角铁
课件显示节奏
鼓谱: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
锣谱:X 0 | X 0 | X 0 | ……
三角铁:X X | X X | X X | ……
主题旋律:
3 32 | i 3 32 | i 3 32 | i 5 3 6 | 5 6 5 6 | 5 6 5 6 ||
5 6 5 6 || 5 6 7 5 6 7 6 || 5 5 | 5 — |
选用以上节奏为该主题伴奏
旋律2:
鼓:X 0X | X 0X | X 0 X | X X |
锣与三角铁相同
旋伴:
学生边当讨论,经过前面两个主题的练习,此外已迎刀面解了,我并来给学生一个固定答案,而随学生在如听悦耳的原则下发挥,相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最后一遍欣赏音乐,综合性学习。
1、伴动表演
2、打击乐伴奏
3、哼唱主题
……
以上各种形式各选一部分作代表,边听音乐边表演、演唱,、伴奏,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地结束本课,把课堂氛情绪推向潮湿。
七、布置作业
画一画有关春节的图画,随乐曲声出教室。
下课。
本堂课教学思路理念及课后反思。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品,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培养“具有音乐的耳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小学生分辨高推与低俗,美好与习惯的能力。
这节课的欣赏内容为《春节序曲》,按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对传统的春节已有切身感受,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春节序节文正好与之相对应,学生对本课内容较感兴趣,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传统的过年活动,拜年贴春联,包饺子等,学生对本课内容较易掌握情绪体验会深刻。
本节课的设计,考试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每一次听音乐时,我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这样有针对性和可检测性,每遍几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二、讲解精练,富于启发性,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总结,最后老师概括,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学生联想过年时的各种传统习俗。
四、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让学生随春节序曲表演十字步,插身歌等,虽然有的同学表演的并不是非常协调,但是他们因为音乐的情绪感染,而兴高采烈地舞着,人人都能参与到感受音乐之中。
五、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旋律的分析,便学生明确不同的旋律,乐段会塑造出不同的情绪的音乐形象。
六、充分运用通感,听觉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欣赏它音乐后,分别用讲述春节习俗,选择颜色搭配情绪,用打击乐为乐曲配伴奏,用绘画创作,用律动进行表演等各种形式,重在让学生全体参与,发挥学生个性思维。
七、注意学生创编活动,尤其是律动表演和打击示伴奏及最后的开教形式教学画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体协作精神。
八、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段,如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声像视听相结合,扩大学生视野。
九、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唱、动、表演、创编等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以及更换教学法,愉悦了身心,达到了预期效果。
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过年的习俗,贴春联的意义等,使学生即欣赏了乐曲,又了解了过年的各种习俗,更加热爱生活。
本节课运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有:
1、参与——体验模式,让全班学生用律动,选颜色打击乐伴奏、绘画等活动,全体参与。
2、情境——陶冶模式,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唱奏动听等手段,创设了过年的情境,
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解决重点:
1、让学生看课件,听音乐,讲解传统习俗。
2、选择与情绪相适应的颜色。
3、为音乐主题选择打击乐伴奏。
4、听音乐作伴动。
5、画图画,延伸课堂教学。
6、运用以上各种形式,理解乐曲情绪,看以上每个环节都要听一遍音乐,听完后又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学生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这节课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各项音乐能力,解决了教学重点。
在本堂课的创编活动中,注意做到:(1)创设音乐创作学习良好全国,指出人人都是创造天才,为选择打击乐伴奏作铺垫。
(2)正确指导学生的音乐创作学习的激发兴趣,分成两个小组,这活动表演及打击乐伴奏在教师的巡回指导下,帮助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创作,直至最后的绘画,学生体验创了音乐创作的成功感,最终成为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