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5篇_《攀登者》精彩影评
- 格式:doc
- 大小:19.25 KB
- 文档页数:9
《攀登者》观后感悟5篇_攀登者影评800字5篇2019年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对于《攀登者》这部影片,其主要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的故事,而这故事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所以关于观看2019年《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国庆70周年,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个史上旗帜最为鲜明、大片题材最为统一的国庆档。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献礼大片同期开画,大战未到,烽火已燃,所有的热度与造势都转化成了一个现实问题:2019年国庆档票房将有多少亿?面对这个问题早有人迫不及待给出了预选答案,坊间票房预测从50亿到70亿不等。
数字未必有实际参考作用,但是无疑透露出公众对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期待,这种期待里几乎带着一种渴求。
截止昨日(9月22日)9月累计票房达到20.94亿,而去年9月累计票房为31.02亿,换句话说,今年9月想要与去年同期持平,那么一直到国庆档正式开始前,每日票房平均票房至少需要超过1亿,而今日大盘截至写稿时间(20时24分许),票房仅3389.1万。
每个月票房的相较倒退,逐步累积则让年度票房缺口增大。
截止9月22日,2019年全年票房467.53亿,而2018年同期全年票房超过480亿,票房缺口超过13亿,这些缺口都需要大档期进行弥补。
去年国庆档遇冷,平台票补消失,档期内10部电影上映,港片《无双》成了黑马,但是开心麻花喜剧《李茶的姑妈》、张艺谋古装艺术片《影》等纷纷滑铁卢,档期总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双下滑,彼时一路节节高喊的年度票房目标被行业凛冬的寒风吹得透心凉。
今年国庆档,目前档期内确定电影12部,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分界,三部大体量献礼片占据市场头部,《雪人奇缘》《丑娃娃》两部动画电影和其他带有划水性质的小体量电影基本被归纳到“炮灰”的范围。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_精彩评论500字《攀登者》这部电影改编了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第二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测量其准确高度的故事。
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攀登者》观后感一看完《攀登者》之后想明白一件事,看电影之前的心理预期其实很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项目心里会存有质疑,比如导演李仁港能否胜任?吴京是否会变成“珠峰战狼”?几位年轻演员是否会拖后腿?这样大体量的冒险片究竟能否很好地调动观众的紧张感?质疑声太多了,多到一提到《攀登者》就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这不会是一部烂片吧?但实际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其实影片的完成度要比预期好很多,而且在不经意间会收获到一些意外的感动。
感动主要来自于电影中的两段感情线,之前《攀登者》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登山题材大片,会展现壮丽的珠峰风光和惊险的登顶之旅,没想到编剧阿来在重新解构史实的同时,还讲述了两段含蓄克制的爱情故事。
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是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两个人其实很早就应该在一起,却因为一句说不出的话,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徐缨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山,而这座山就是方五洲想要攀上去的那座珠峰。
登顶珠峰是梦想,但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方五洲的枷锁,他一直不敢将“我想娶你”这四个字说出口,就是因为有这桩心事未了,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因为心中的阴霾郁郁寡欢。
徐缨明白方五洲的心意,所以愿意等下去,可惜最终两个人还是遗憾地“错过”。
这其实也和父辈那种内敛、含蓄、不善表达的情感有关,他们毕竟不是当代人,很难将情爱挂在嘴边,在把祖国争光放在人生首要目标之后,儿女私情只能放在后面,这种情感倒有点像《战狼》里冷锋对龙小云的感情,吴京在角感上的把控明显比之前进步很多。
李国梁和藏族女孩的线其实设置的比较常规,但是这一对实在很养眼,井柏然拿着相机站在人群中拍照,确实会令情窦初开的藏族女孩芳心暗许(不过旁边的胡歌也不差啊)。
藏族女孩在表达感情上明显热烈地多,李国梁暗暗拍下的那一张张女孩照片也令人感动。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15篇)《攀登者》观后感(精选1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1国庆假期将至,国庆档电影也已经蓄势待发,9月23日,国庆档电影种子选手之一,由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等人主演的剧情冒险电影《攀登者》举行了国庆上映前的全球首场放映,就此,《攀登者》的首轮口碑出炉。
《攀登者》这部电影首先在演员阵容上是毫无疑问全明星阵容,吴京、胡歌、章子怡、成龙、井柏然、张译等等,都是实力大咖,就凭这些演员阵容,这部电影就已经吸引了很多观众忍不住要去看了。
根据9月23日有幸参与《攀登者》全球首映的各位观影者的反馈来看,目前大家都对《攀登者》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
尤其是首映礼上,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现场还给大家透露拍电影的一些台前幕后,那就关于胡歌拍这部电影时的一些小插曲。
据董事长任仲伦透露,在拍摄《攀登者》期间胡歌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很多粉丝应该也都知道,那就是在胡歌拍这部戏期间胡歌的妈妈去世了。
在电影中有一段胡歌饰演的杨光在病床上和队医讲的话,在胡歌妈妈过世后,胡歌主动要求重拍这段戏,胡歌将这部分情感投入到了角色和情节演绎中。
虽然听起来这个小插曲让大家为胡歌感到心疼,但也直接反应出了胡歌对演员演艺事业的执着,以及对自己的高要求,先不管电影中胡歌的表现如何,就胡歌的这种敬业精神,就值得所有观众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还没看电影已经被他的行为所感动。
《攀登者》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感动和泪点的电影,由于观影人都签有保密协议,并不能对大家透露太多的剧情,但是目前都用了“热泪盈眶”、“年度最佳”、“震撼感动”等词来表达了观影之后的感受,可见这部电影的质量已经很稳了。
20xx国庆档总共有三部电影是大家最关注的,除了吴京和胡歌的这部《攀登者》之外,一部是由黄渤、张译、葛优等人主演的《我和我的祖国》,另一个是由张涵予、欧豪、杜江等人主演的《中国机长》,也都是实力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都不容小觑。
吴京主演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主要讲述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真实故事,所以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和《战狼2》、《流浪地球》一样,《攀登者》中的大风暴、雪崩、向上攀登的勇士姿态等的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恢弘格调下掩盖的,却是故事的本身苍白无力。
多线叙事能力不成熟、人物形象的荒诞化与边缘化、不合时宜的抒情等等都让影片蒙上逻辑不清、主次难分的阴影。
整部影片就好像笼罩在一个巨大无边的苍穹之下,看上去气势排场都够了,实则内里摇摇欲坠,分崩离析。
《攀登者》选取的题材是有新意的。
1960年,三位攀登队员曲松林、方五洲、杰布登上珠峰,但受制于影像材料的缺失,这场登顶并不被世界所承认。
时隔十五年,当年的三人成为重组队伍中的核心人员,誓带领一批新的攀登队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留下中国足迹。
可以说,这场攀登关乎的不仅仅是攀登队员的热望,更是中国形象与中国尊严。
但倘若完全沿主线叙事,这算不上一个好故事,因为这种带有一定政治倾向的故事通常易流于空泛与说教。
所以影片选择在主线之外,铺开多条叙事辅线,意在通过辅线的矛盾冲突,加重主线的深度和价值。
多线叙事的写法并非不可,但辅线叙事似乎过于繁琐,且以一种混乱的方式来回穿梭于影片之中,以至于搅乱了主线的叙事全局。
譬如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之间的男女情感线。
李国梁和黑牡丹之间的情感戏完全可以删去。
或许导演本意在于表现英雄人物的复杂人性,即李国梁不仅有为国捐躯的豪情,也有青春男女的悸动,他是立体的、多面的。
但这种复杂反而冲淡了攀登队员本身的信念,这和全篇的“攀登精神”隔得太远,只给观众留下黑牡丹给李国梁找麻烦的负面印象。
2019《攀登者》观后感5篇_观吴京电影《攀登者》有感5篇2019《攀登者》观后感曾经,吴京以为登上珠峰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他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梦想有一天攀登至顶,站上世界之巅。
如今,吴京随着电影《攀登者》一步一步迈向世界之巅,经过狂风,穿过冰雪,他才懂得老一辈登山者的执着。
从小爱到大爱,从个体到国家,陡峭的山壁上,不只是一个吴京,而是一群中国人,不懈攀登,是为家的温馨,更为国的昌盛。
幻想一场浪漫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吴京凭着好身手好体格,也喜欢登山,上过五千多米的四姑娘山的三峰,也上过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按照计划,他本来距离珠峰还有两步,“本来想先上7000米的乞力马扎罗,最后登珠峰。
”吴京说。
梦想登上珠峰的那会,吴京也在憧憬爱情。
他希望自己在登珠峰的时候,最好已经有一个心仪的女孩,“我想在山顶上打开视频,向这个女孩子求婚。
”后来,他认识了谢楠,正准备实现这场浪漫的求婚时,遗憾的是,20XX年,凡是动作戏都要自己上的吴京因为拍戏而受了重伤,当时为了给他救治,医生在他的膝盖部位摘除了一部分的软骨,导致吴京只能长时间拄着拐杖走路,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所以这个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
腿伤的那一年,吴京和谢楠还是成功地举行了婚礼,但是当时因为吴京受伤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所以他出席婚礼的时候都是拄着拐杖进行的。
五年过去了,每次提起求婚这件事,吴京的脸上总是写满了遗憾,仿佛是埋怨当初自己的膝盖实在是太不给力。
即使这次在《攀登者》的剧组里,他跟同组的演员张译聊天的时候,再一次提到这个梦想,张译对于他这个想法十分不理解:都已经结完婚了,还求什么呢?吴京为了爱,对珠峰念念不忘。
但当真实地面对壮美的珠峰时,心中的小爱被放下,满是豪迈的激情,一个属于向上攀登者最纯粹的激情。
特训严寒缺氧电影《攀登者》可以说让吴京圆了珠峰梦。
在电影《攀登者》中,吴京饰演曾担任1960年登峰行动队长的方五洲,也是登山队的灵魂人物,在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通用5篇)《攀登者》观后感篇1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
时隔59年,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攀登者》袭来。
在致敬海报中,五位演员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传递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
电影《攀登者》剧组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故事,影片的主创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无论是影片中富有历史年代感的场景搭建,还是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所使用的冰镐、冰爪、氧气瓶以及登山服等装备与服装道具,都遵循史料记载,做到真实还原。
据了解,为了让演员表演更加真实,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
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攀登者》观后感篇2今天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
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
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
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
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
《攀登者》2019观后感5篇_《攀登者》感悟及影评5篇2019年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对于《攀登者》这部影片,其主要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的故事,而这故事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所以关于观看2019年《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完整的珠峰北坡登顶,从冰塔林、北坳到大风口…以及传说中的第二台阶和“中国梯”,身为登山片爱好者,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攀登者》是国产电影在此类题材上的突破,论特效水平和专业程度,不输给《垂直极限》和《绝命海拔》。
而且影片还让观众看到了两次登顶,从1960年的3人到1975年的9人,那种伟大的使命感和坚忍不拔精神的传承,意义超越登山运动本身。
真实的历史只有比电影更艰苦,更加悲壮,当年克服万难的攀登珠峰,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荣誉感,“唯有牺牲多壮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令人泪目。
影片为了戏剧性做了改编,但还是基本忠实呈现了两次登顶中的真实状况,如屈银华搭人梯冻坏脚趾,营地帐篷被风吹走,二登搭建“中国梯”,以及夏伯渝为保暖他人双腿截肢等,遗憾的是刘连满没在片中登场。
李仁港把擅长的动作戏集中在了吴京身上,危险处命悬一线,紧迫感扑面而来。
虚构的两段情感戏见仁见智,与其说是想让人物更丰满,不如说是补充了气象、医疗和后勤等支援团队的形象,历史上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最能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荡气回肠。
剧本结构上,“保护摄影机”才是整部影片自始至终的核心情感,60年的遗憾到75年来弥补,由此关联起张译与吴京、井柏然之间的对手戏,也构建起了角色的性格和命运,所有的拼搏,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看到队友们登上珠穆朗玛峰,把五星红旗插在我们自己的珠峰顶上。
2020《攀登者》优秀观后感心得影评最新范文5篇精选《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xx《攀登者》观后感这个国庆档期,各大电影竞争激烈,总起来说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分天下,这三部电影占据了院线各项排名的前三位。
其中,《攀登者》以新颖的题材与豪华的演员阵容取胜,虽然没有大力度宣传,而从各项数据来说,依旧亮眼。
对于已经看过电影的观众们来说,影片中那个白雪皑皑的晶莹世界肯定令人神往,心里在为攀登者喝彩的同时,一定也有挑战珠峰的渴望与期待。
不晓得其他观众在看到登山者挑战极限的时候,心里会作何感想,但是小编每次看到这么激情的场面都会跃跃欲试。
中国有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做英雄的梦,如果你也想,像影片中的攀登者一样,挑战珠峰,去领略世界之巅的豪壮与美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没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冒然前往,你想挑战的不是珠峰,而是死神。
就像万科郁亮说的,只有怕死的人才能登上珠峰。
因为只有怕死的人,才会做足准备。
那么怎么才能安全地攀登珠峰呢?有专业的攀登装备保驾护航才是攀登爱好者的首选。
在影片《攀登者》点映的时候,关于影片背后的故事,也相继被披露出来。
我们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历史原因,非常,也非常爱国。
为了证明珠峰是我们的领土,为了不被西方人耻笑,我国排除万难,组建了一支登山队,立志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
这是我国第一次挑战珠峰,也是人类第一次从珠峰北坡攀登珠峰。
在此之前英国探险队,曾经七次试图攀登,均已失败而告终。
那时候,新中国建设刚刚起步,物资困乏,设备落后,攀登珠峰的人几乎是在拿性命与雪峰死磕。
据相关资料记录,当时为了挑战珠峰,国家投入巨资去国外购置装备,总共采购了200多种,数百吨重。
而攀登者们身上背负装备也有数十公斤重。
我们可以想象下,在海拔七八千米高的雪原高峰,身负那么重的装备,还要忍受高反缺氧的环境,对人的生理极限是多么严峻的挑战。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悟及点评影评最新【5篇】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2019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影片情节感人,壮丽的雪山景色,特技效果震撼,特别是许多俯拍的悬崖峭壁镜头,恐高症患者只怕会当场死去。
登山过程中频频遭遇暴风,冰裂,雪崩等致命危机,多次命悬一线,充满了严酷的现实与生死的挑战,让人跟着不断神情紧张。
原本我以为是那种单纯的热血励志爽片,强行主旋律,其实不是,没有一味歌颂胜利那么肤浅。
故事基本分为几条线,吴京章子怡的爱情线,吴京张译的兄弟线,还有张译井柏然的前后辈的情感。
有冲突,矛盾和爆发,有两代攀登者多年后再次面对同样的处境,选兄弟还是选相机这一残酷问题时做出不同的选择,体现出关于个人情感和家国信仰的取舍。
当然缺点也是有一些,我感觉可能时长原因,前面一直展现各种困难和不同人的牺牲,结尾登顶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某些画面声音和口型对不上,看得有点别扭。
至于很多人吐槽导演不行,我觉得见仁见智吧,还没看过怎么能有成见呢。
最后字幕的地方有彩蛋,一定不要错过。
放出的是当年真实登山者的影像,有许多和影片中一样的场景,看得出还原得比较真实。
里面的人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带,全都嘴唇干裂,脸庞黝黑堪比黑煤球(我这样说不太好,但确实是),但是眼神明亮,笑容质朴,他们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魅力,纯粹,执着,勇于牺牲。
那些真实场面丝毫不亚于电影带给人的震撼。
也许在历史的限定背景下,在那个特殊年代艰难时期,的确有”当惊世界殊“的气质和精神。
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过于遥远而疏离,甚至不敢相信,但恰恰是这些故事要让年轻人看见的理由,它让大家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人如何用血肉之躯迎战狂风暴雪,一步步站上世界之巅。
《攀登者》爱国电影观后感_精彩影评5篇《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攀登者》观后感一感谢这部电影把珠峰登顶这段历史故事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英雄的中国登山者的事迹。
画面还是很震撼的,登山过程的动作戏也好、剪辑也好、音乐和节奏也好都非常棒。
比较可惜的是,爱情部分似乎变成串联主线,并且两段爱情故事也不出彩,并没有给人物的刻画添多少力。
另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整个登顶珠峰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诠释和烘托有点薄弱。
对部分登山队员们的形象,刻画有问题。
比如黑牡丹,作为唯一一位女登顶队员,真实的人物绝对非常出色和优秀,可是电影里看得人恼火,非常可惜。
觉得会误导不明白历史的人,我认为对那位女英雄不够敬畏。
章子怡这个人物,本来应该更丰满一点,她应该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可是电影里她的选择也好、坚持也好、牺牲也好,似乎都是围绕着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去的,是围绕着爱情去的。
我认为,他们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个人的强大信仰、双方的共同追求之上的。
电影里表现得太弱了。
《攀登者》观后感二说实话,这个国庆档我从一开始就极度期待的电影,就是《攀登者》,但是口碑解禁后,评价最差的,也是《攀登者》,我在去看电影的路上,脑海里都回荡着b站一堆up主对它的差评,心里真的是相当忐忑。
可我真的看完了之后,我还挺激动的,应该说非常激动。
首先要肯定,这真的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这部电影有着巨大的硬伤,就是感情戏。
真的,李国梁的感情戏尬到我差点想走,太尬,我真的不懂为啥要拍这部分,吴京的感情戏其实还好,但是有点太多了,就是一部分可以删掉,登顶部分的感情戏保留,这样更感人一些。
作为一个去过西藏也体验过5500海拔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拍的攀登部分我觉得拍的非常好,真的非常好。
电影《攀登者》感悟心得5篇攀登者观后感【1】首先,非常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的立意:老一辈攀登者为了”中国高度“,坚守使命与责任,完成珠峰测量任务,并为后续登顶提供条件。
《攀登者》是一部对”使命“诠释很到位的电影,“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是什么,是使命”,这句话一直自我看电影之初便在我的脑子里面打转。
从电影初次进入方五洲的回忆,我便被带入这种玄妙的感觉,当面对暴风雪,方五洲临危受命接受初代队长的嘱托继续登顶,全程三位队员没有交流,配合默契的将眼前的任何一个困难给解决,这个时候言语反而是多余。
我猜想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精力去交流想法,计较得失,估算困难,只知道我需要向前冲,用最直接的办法不断爬山,虽然不知道还有多远,但需要一直爬下去。
影片三人登顶的时候说:前面没有路了,都是下坡。
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登顶成功,自豪和欢喜才爬上每个人的心头。
这种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人生中的那座山,其实也是望不到山头,但我们需要不断向上爬,哪怕是凭本能也需要不断的行动,最终当我们登顶的那一刻,也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感觉。
在观影过程中,几乎没有虚席的大影厅内没有发出很嘈杂的声音,以至于差我三排的女孩子吃薯片的声音都是一清二楚。
大家也没有交流,我想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对于电影中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感到困惑懵懂:为何不畏生死呢?在1975年那几百个国家队员和工作者中,有多少人是抱着一种工作的心态将此次登顶仅仅认为是一次冒险。
从全员试验便能够看出,没有登山经验的人,尤其是没有见过冰山暴风雪的人是很容易杯弓蛇影,被自己想象中的困难吓死的。
如果没有”使命“来纯化队员思想,令众人脑子里面只剩下”登顶“二字,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的。
其次,《攀登者》传达了一种传承的思想“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攀登本身便是一种传承性的运动,前人探索的路,需要后人不断的打破,同时为了后人提供登山经验和资料。
从1921年英国第一次登山开始,登珠顶活动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登山者不断重视的一件事。
《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攀登者》观后感一简直让人无语,原来满怀期待地看攀登者这种题材,结果电影完全不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穿插无厘头爱情线,张译那条线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记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个片段简直太假,还有那么高的山高兴的连帽子都不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还有既然山上气候变化在几秒钟,为什么还要气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角色本身的问题,捧那个女演员可不可以别那么明显?超级让人反感的。
攀登者这种题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准备,攀登的一些历史时刻,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重点拍拍。
一定要纪实。
剧本乱七八糟的,太差了,别那么多废话,这种不需太多玛丽苏剧情的戏非要强插那么多,哎,失望至极。
第一把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第一要义,第二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机与人类破坏,第三突出发挥人的性格本质,别动不动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
非常不值得票价,以后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级点,别这么简单逻辑像个小学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种高屋建瓴的本领以及剧本精细打磨的能力,多学习吧!《攀登者》观后感二首先科普化石,送给徐缨的是三叶虫化石,课堂上给孩子看的是鹦鹉螺化石不敢太确定,等我问过古生物同学再确定哈。
这么宝贵的标本,你当定情信物给地质学家,得发多少篇文章,早找多少矿!原谅学地质的我,眼里只有标本哈据说主角原型是我们学校的,必须支持一下。
这影片很火,提前一天订票,只有边边角角的座位了。
槽点这部片子主角是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都是演技担当,小井发挥不错哈。
所以期望值很高。
还是有点失望。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攀登者》国际版预告来了,那些看了之前的预告就说剧情空洞只喊口号的看看呗。
从电影的角度讲,预告里透露出的故事冲突和人物矛盾也很丰富了。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曲松林问:你凭什么替我把摄影机给扔了。
方五洲答:如果是你,你会杀了我吗?还没看正片,不知道这两句的前后背景。
但张译把曲松林的意难平,吴京把方五洲的无畏无悔,都演了出来。
该实事求是明确珠峰主权的时候拿没登上过珠峰说事,登上珠峰了又以没影像资料当借口,说到底就是欺负你。
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训练选拔队员,憋气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
明明我们自己的山,却要登给全世界证明。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屡次建议停顿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
真的,作为一个很自豪。
“又硬又浪漫。
”导演李仁港这样总结道电影。
除了惊险刺激的珠峰冒险,攀登小分队中也有浪漫柔情的一面。
时隔18年,吴京、章子怡两人再度合作,两人之间有着大量浪漫对手戏,配合上也更显默契,吴京坦言:“我们看对方的眼神更坚决了,拍戏时我们相互感染着,随着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过程我觉得特别享受。
”章子怡那么透露:“戏中我跟吴京的情感戏是非常明确的,导演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表达这份爱。
徐缨最希望的不是登上山,而是他们可以平安下山。
”要说国庆三大主旋律影片争霸哪个最受人瞩目,就小视听到、看到的而言《攀登者》首当其冲。
首先《攀登者》的主演阵容强大,不仅有吴京、章子怡、胡歌等演技、流量都在线的实力派,还有神仙般的主创人员,徐克、阿来等。
吴京主演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篇】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主要讲述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真实故事,所以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和《战狼2》、《流浪地球》一样,《攀登者》中的大风暴、雪崩、向上攀登的勇士姿态等的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恢弘格调下掩盖的,却是故事的本身苍白无力。
多线叙事能力不成熟、人物形象的荒诞化与边缘化、不合时宜的抒情等等都让影片蒙上逻辑不清、主次难分的阴影。
整部影片就好像笼罩在一个巨大无边的苍穹之下,看上去气势排场都够了,实则内里摇摇欲坠,分崩离析。
《攀登者》选取的题材是有新意的。
1960年,三位攀登队员曲松林、方五洲、杰布登上珠峰,但受制于影像材料的缺失,这场登顶并不被世界所承认。
时隔十五年,当年的三人成为重组队伍中的核心人员,誓带领一批新的攀登队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留下中国足迹。
可以说,这场攀登关乎的不仅仅是攀登队员的热望,更是中国形象与中国尊严。
但倘若完全沿主线叙事,这算不上一个好故事,因为这种带有一定政治倾向的故事通常易流于空泛与说教。
所以影片选择在主线之外,铺开多条叙事辅线,意在通过辅线的矛盾冲突,加重主线的深度和价值。
多线叙事的写法并非不可,但辅线叙事似乎过于繁琐,且以一种混乱的方式来回穿梭于影片之中,以至于搅乱了主线的叙事全局。
譬如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之间的男女情感线。
李国梁和黑牡丹之间的情感戏完全可以删去。
或许导演本意在于表现英雄人物的复杂人性,即李国梁不仅有为国捐躯的豪情,也有青春男女的悸动,他是立体的、多面的。
但这种复杂反而冲淡了攀登队员本身的信念,这和全篇的“攀登精神”隔得太远,只给观众留下黑牡丹给李国梁找麻烦的负面印象。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精选影评10篇《攀登者》是一部由李仁港执导,吴京/ 章子怡/ 张译主演的一部剧情/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攀登者》电影观后感精选影评10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一):我来怼杠精这不仅仅是登山,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
它的主权归属问题双方存在争议。
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这不仅仅是一次攀登,这是对主权的捍卫,至于热评里讨论环境问题的SB,我想说,真TM是个杠精。
《攀登者》观后感(二):这是二次登顶,不是一次!影片剧情介绍已经写的很清楚了,首次登顶15年后重新登顶,怎么好多人都喜欢幻想是60年的首次登顶,幻想插国旗和主席像?拜托好好看看简介吧!不要自己不知道再误导别人,到时候引来差评!我也希望拍第一次登顶的故事,肯定很震撼,但是不是啊!朋友们不要硬给影片戴帽子,到时候估计又得开战《攀登者》观后感(三):我就是想看菜鸟影评人们,自以为是,我就是想看,我还会大力宣传,爱国无错。
我的意识形态就是此生无悔中国人,来世还是中国人。
中国人受的罪有多少,你们历史课白学了,受了这么多苦难,我们当自强自立,我们这个国家能发展到今天,我们这个民族能屹立不倒到今天,爱国情怀是不可或缺的。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表达爱国就是不好的现象。
《攀登者》观后感(四):爬山的电影应该没什么意思吧!一个爬山的电影,首先要不了几个演员。
然后就是没有动作打斗什么的。
不激情。
肯定是很无聊的电影。
制作成本应该很低。
吴京的电影只支持动作片。
其他的估计没什么意思不关注了。
这还要写140个字才能发布呀!一个爬山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
无聊的不要不要的。
还是期待战狼3出现。
战狼3肯定很精彩。
这个爬山的肯定无聊的要死。
《攀登者》观后感(五):电影版权认购目前大众投资人参投到影视作品当中已经不是件稀罕事,想了解更多影视资讯或者不知道怎么参与可查看影视投资人当前有多部电影可以参与,《紧急救援》《一百零八》《囧妈》《濒海交锋》《大红包》《死亡通知单之暗黑者》《被光抓走的人》《冰之下》《西伯利亚风云》《斩毒行动》《囧妈》《冰之下》《唐人街探案3》等《攀登者》观后感(六):又是一部“政治片”感觉这个会在国庆档大火,因为这又是一部带有政治目的的电影…… 从《战狼》到《流浪地球》哪一部电影大火的背后没有国家的推动?那这一部也不例外,又是一部“政治正确”电影。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精彩影评5篇《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攀登者》观后感一不细究的话,就是感受到登珠峰的意义,没看电影前,登珠峰牺牲那么大,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呢,看了电影就明白了,当国家主权,国家需要,国家荣誉需要时,即使是以生命为代价,我们也是要向前冲的,此片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但从电影本身来说,槽点太多。
在看电影时,我觉得女生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我觉得不是不需要存在,而是塑造形式不对,塑造的形象不对。
给几个主演都加了感情戏,为了恋爱而恋爱,甚至在关键时刻还有很多镜头着重描写谈情说爱,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一部电影,应该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爱国励志片就是爱国励志片,爱情片就爱情片,不要不伦不类。
影片看完居然没记住角色名字,只记得演员的名字,可见演员们对角色的塑造不够深刻,没有深刻到让人记住影片里是谁,表现出的是他本人。
《攀登者》观后感二今晚去看了电影“攀登者”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第一,电影场面对于我来说这是中国电影的进步,场面宏大,震撼,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第二,人物演员阵容强大,最喜爱的几位明星都在,吴京,一如既往的敏捷型,力量型,张译,顽固,执拗,急于求成,胡歌,始终如一,不怕苦不怕累章子怡,为爱敢于牺牲其他演员都很不错,这里就不一一说了第三,事件,非常值得纪念和尊敬的日子,向每一位为了登顶珠峰的战士致敬!第四,整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中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挑战困难,不仅要登上现实中的珠峰,还要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攀登者》观后感三剧情比较拖沓,攀登部分整体没啥紧张感,没营造出那种气氛,有些部分都可以直接猜得到,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够刺激,一切好像都那么随意,感情戏看不太懂基本就是一见钟情这样子,而且非常拖沓,特效部分还行,应该对这阵容期望太高了,结果蛮失望的,在影院看得想睡觉。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1你们听说过珠穆朗玛峰吗?我相信你们肯定听说过,因为它是世界最高峰,在1960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家登山队曾经去攀登过珠峰,当时因为没有照片,而不被国外认可。
这部电影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攀登珠峰的真实事件改变。
在开篇时,国家登山队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峰,因为当时没有影像资料,而被国外提出异议。
1975年,中国重新组建了登山队,第2次攀登珠峰。
在电影中主角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峰的一名队员。
当时攀登上珠峰的只有三个人,他们队伍刚出发时有9人后来牺牲了6名队员。
1975年,他还在锅炉房里当锅炉工人时,突然收到了国家登山队的一封来信,让他去国家登山队报道,他热泪盈眶。
国家登山队重新招收了许多的队员,也有一些人在训练中因为不达标而被淘汰。
最后登山的时候,不少队员在中途牺牲了,前后两次任务失败了。
当时国家气象局检测出来已经没有窗口期了,在他们正准备放弃此次计划的时候,帮助登山队登顶的气象组却报告说还有一次窗口期。
于是他们又一次向山顶冲刺,最后终于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还准确的拍摄了360度的照片,将中国国旗插上珠峰,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测量的珠穆朗玛峰新高度:8848.13米。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只听别人说的话,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这样子你才能成功。
正如电影中一直坚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为坚持,才最后成功的攀上了峰顶。
这样子的事例还不够鼓舞你吗?快快变成一个努力的人,去干好自己想干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观后心得体会(篇2)在假期最后一天我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
他主要讲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留影像资料。
于是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这是生与死的挑战,也是一份最高荣誉,他充分展现了为国家荣誉不惜牺牲小我的大无畏精神!在这之前我也看过类似的电影,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总会不断的回忆他。
《攀登者》观后感5篇影评汇总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
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
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攀登者》观后感5篇影评汇总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攀登者》观后感一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登山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但是由于登山过程中相机因为救人而丢了,所以国际上不承认。
1975年登山队又开始了第二次攀登,故事主要就是讲的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我的写故事的能力差了一点,还是写观后感吧。
徐缨因为爱情,去陪了方五洲,但最终肺气肿走了,虽然做了主任,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了,虽然为了爱情,但世间的故事再也与她无关。
为何这么幸苦疲惫呢。
与好久不见的人可以拥抱,可以握手,拥抱是革命友情,握手要差一点,但也还好。
做领导要有魄力,要有曲松林教练的魄力。
说话中气要足,要有男人味。
领导的精髓是个人魅力、专业、义气。
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合格的领导。
《攀登者》观后感二《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
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
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
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
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
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5篇_《攀
登者》精彩影评
《攀登者》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七部重点影片之一,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一】
电影《攀登者》让我印象深刻,老一辈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为我国登山事业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这种“攀登精神”,不仅是登山人的理念,还应该是我们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需要学习的精神内核。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巅莫辞劳。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
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愈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攀登精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青年扶贫干部,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学习“攀登精神”,就是在给我辈青年强健肌体、强化意志。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青年一代可以用“攀登精神”加油打气,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实现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所有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的奋斗目标。
“攀登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铭刻在华夏儿女的骨骼上。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回首往昔,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一直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如今,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有机遇也有挑战,还要所有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
”离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时间越来越近,任务越来越急迫。
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懈怠。
脱贫攻坚目前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攻克的小山头,但越面对困难越要敢于亮剑。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要用“攀登精神”来激励自己,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坚决斗争,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相信这种远眺祖国河山的豪迈情怀会更加的浓厚,电影《攀登者》就为我们全景展现了这一过程,看完电影《攀登者》想到了人生,我们的人生只有不断向着山顶努力攀登,才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才能高瞻远瞩,指点江山。
拿破仑曾经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正是这样的豪迈气概和远大理想激励他不断去提高自己军事作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我们既要有不断攀登站在高山之巅的精神。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会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斗志,并且激发出不竭的动力。
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可能浑浑噩噩,虚度
一生,甚至腐化堕落。
因此,我们要有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不断的激励和提高我们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磨砺坚韧意志。
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得到鲜花与掌声之前,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
无论身处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们都要学会去磨练顽强的意志,使自己成长的更加坚强和勇敢,在面临各种暴风雨时候能够更加顽强的去战胜各种困难。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三】
电影《攀登者》在向祖国献礼的同时,也在激大家要更加努力奋斗。
而前行的攀登者就饱含着新时代下的奋斗精神。
作为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除了要有鹰的羽翼能力,更要有攀登者的前进的意志、坚韧的耐性和自我清醒的认知,做新时代永恒的攀登者。
要有攀登者日有所增月有所长的前进意志。
攀登者的脚步看似慢、实则快,关键是每时每刻在往前进。
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静心沉气,学会自我审视,做到日日有作为、月月有进步。
古语云,“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为政者要奋发图强,经常检讨并约束自己,才能防止心智颓废放纵不拘。
在面临生活的各种诱惑时,能够始终努力保持前进的“方向感”,才能养成勤政的习惯和担当的自
觉,才能清楚哪些事要顺应潮流奋起直追,哪些事可以视而不见顾自前行。
八小时之内兢兢业业才能术业专攻,八小时之外做到好学笃信才能常勤精进。
要有攀登者不达目的绝不歇气松劲的耐性。
“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这里面重要的原因就是“拙”字中蕴含的“坚持”二字。
日常工作中,有的干部抱怨,“拼命去做这么琐碎的、不惹人注意的工作,没有人会称赞。
”但是认真地、拼命地投身工作的人,终会精通各项工作,获得了不起的成就。
就像南方的毛竹,刚种下去五年不见生长,但五年后却会在半年里长到30多米高。
原因就在于不像表面上无所作为,而是把功夫用在了看不到的根系伸展上。
党员干部要学习攀登者的这种耐性,在平凡工作中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在熟练中找到改革提升的出路,把准新时代工作轻缓重急脉搏。
要有攀登者不惧岁月流逝的自知和清醒。
《淮南子》有言,“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事业之成在于学习,在于连贯,在于认识和自我的不懈努力。
无论是天才还是平庸,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贵有恒。
当下,少部分党员干部依仗自身的一些小技能、小才华,在工作中投机取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和业务的熟练,变得心疏意懒混天熬日。
党员干部干好工作,离不开对自我的清醒认知,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艰苦奋斗的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并不会因时代前进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