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采取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时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本院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7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5月到2022.5月,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采用针对性护理的3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另外4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
对比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血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在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NRDS;PS;应用效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一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由于患儿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从而诱发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这一疾病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容易诱发患儿出现慢性肺部疾病。
经研究发现,患儿体重越低以及孕周越小,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越高。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进行治疗,属于这一疾病的特效治疗手段,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应用程度在逐渐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死亡率,我国诸多医院已经将这一治疗手法称为治疗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对患儿治疗中护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本人将以本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7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5月到2022.5月,观察组36例,对照组40例。
观察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5:4;胎龄方面统计,上限:36周,下限29周,平均值(31.4±2.8)周,体重方面对比;最重1910克,最小1654克,平均值(1724.23±61.25)克;对照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23:17;胎龄方面统计,上限:36周,下限29周,平均值(31.6±2.7)周,体重方面对比;最重1921克,最小1678克,平均值(1738.58±65.35)克。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生,严重影响婴儿的呼吸功能。
RDS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引起呼吸困难和氧合不足。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治疗成为了RDS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磷脂、蛋白质和中性脂肪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分布在肺泡表面,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在呼吸过程中塌陷,同时促进肺泡内气体交换。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开始于妊娠24周左右,而在胎儿继续发育的过程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会逐渐增多。
早产儿和低体重新生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未能充分发育而容易出现RDS。
针对RDS的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氧合情况,减轻呼吸困难,还能够降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下面我们将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进行介绍。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能够显著改善氧合情况。
研究表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出生后即可出现呼吸窘迫,经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治疗后,患儿的氧合情况明显改善。
肺泡表面张力的降低能够使得肺泡不易塌陷,有利于肺泡的充分张开,有助于气体交换,从而改善患儿的氧合情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还能够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是RDS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气肿等。
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治疗,能够降低患儿对呼吸机的依赖程度,减少对呼吸机的刺激,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治疗在RDS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氧合情况,减轻呼吸困难,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在RDS的治疗中,及时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机会。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身上,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导致呼吸困难。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促进通气和气体交换。
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在呼气过程中全部塌陷,保持肺泡的稳定性,从而促进肺泡的通气和气体交换。
对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来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氧合和通气能力,是治疗RDS的重要手段之一。
2. 防止肺泡坍塌和肺损伤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容易出现肺泡坍塌和肺损伤。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可以有效地预防肺泡坍塌,减少肺损伤,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保护肺部组织,有助于加速肺功能的恢复。
3. 促进肺发育和预防并发症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不足,易出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可以促进肺泡成熟和肺功能的发育,降低呼吸衰竭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风险,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预防肺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及时、有效地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措施之一。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肺表面活性物质虽然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但其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重症患儿效果不尽如人意。
38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12月 第24期临床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皮中梅遵义市凤冈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2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研究,采用随机信封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选用常规吸氧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固尔苏治疗,统计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气指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0,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6,P <0.05)。
观察组pH、P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效果更理想,值得借鉴。
【关键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有效性[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4-0038-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萎缩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暂停等临床症状,在我国早产儿中发生率为1%,若未及早治疗会影响新生儿存活率[1-2]。
目前主要通过固尔苏、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等方案治疗NRDS,但不同方案临床疗效不同,故本文选择5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研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价值,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
牛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探究目的:探究牛肺表面活性剂对ARDS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ARD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纳机械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标签:牛肺表面活性剂;ARDS;效果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见于出生后4~12 h的新生儿,该病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的,吸气性三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越早的进行有效治疗,患儿预后改善越明显[1]。
本文笔者为了辩论牛肺表面活性剂对ARDS的治疗效果,特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ARDS患儿进行调查研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对于ARDS的诊断标准;(2)均存在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症状,胸片表现为双肺透光度低下、有细颗粒状、网格状、毛玻璃状影、支气管充气征,氧合指数在200 mm Hg以下[2]。
排除标准:(1)存在重度窒息、肺出血、宫内感染、颅内出血、肺发育不良、膈疝、先天性血管畸形、染色体异常的新生儿[3];(2)对本文涉及的药物过敏的;(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4)肾功能、肝功能不健全的。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将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
观察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改变。
对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PaO2/FiO2、P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CO2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的常见危重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将各种不同类型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临床。
随着PS的应用,NRDS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显着下降。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本院新生儿科NRDS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
NRDS符合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的诊断标准[1]。
入选标准为:①胎龄小于34周。
②出生后早期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和低氧血症。
③胸片正实为Ⅱ~Ⅳ级NRDS。
④同意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
剔除标准:①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②先天性膈疝。
③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④胎粪吸入综合征或宫内感染性肺炎。
两组在出生体质量、胎龄、性别、发病时间、出生情况(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患儿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家长签字同意应用使用注射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70 mg/kg,国药准字H20052128),用前将药瓶在手心中加温10~15 min,然后加入5 ml注射器内,气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缓慢注入气管导管内,给药后复苏囊加压通气1~2 min,给药后6 h内禁止翻身拍背及气管内吸引,用药后6 h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持续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呼吸、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了解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颅内出血、肺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用药后6 h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FiO2、pH值均有上升趋势,动脉血(PacO2)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两组NRDS患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两组患儿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及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讨论
PS缺乏是引起NRDS的主要原因。
PS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分布于肺泡表面形成单分子层,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和肺水肿。
而PS的合成和分泌与胎龄成正比,胎龄越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率越高[1]。
PS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广泛性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肺泡萎陷后形成肺不张;另一方面,使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出现肺水肿,血浆内容物外渗,形成肺透明膜,使患儿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死率增高。
研究发现,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PS替代疗法的应用能直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维持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内压,帮助患儿渡过危险期[3]。
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多报道使用PS治疗NRDS的成功经验[4,5]。
外源性PS经气管插管进入肺泡是治疗NRDS的主要手段,早期、足量应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并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6]。
珂立苏是从牛肺中提取出来的PS制剂,主要含有磷脂,胆固醇,此外还有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和SPC。
早期使用外源性PS,可以补充新生儿体内含量的不足,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和肺泡的弥散功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本组治疗表明,给予患儿PS治疗,6 h后患儿肺泡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在用药后患儿发绀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血气分析示PaO2上升,PaCO2下降,由于PS降低了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扩张而不致塌陷,从而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有利于CO2的排出,患儿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缩短。
且35例(971%)的患儿应用1次70 mg/ kg的珂立苏就可取得较好疗效,这与国外使用其他PS制剂的报道数据是一致的[7]。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上呼吸机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8]。
合
理应用PS可显着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尤其尽可能降低呼吸机参数。
珂立苏为国内生产,价格便宜,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相比,可减少住院费用,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早期足量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加强综合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可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NRDS的病死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阚清,顾筱琪,周晓玉正常胎儿肺发育调节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0:14281438.
[2]徐健,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599602.
[3]何美玲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30331.
[4]谭玮,金小兰,唐文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3):167168.
[5]万建华,许建强,吴英仰卧位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7980.
[6]刘光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探讨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25526.
[7]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8]王君庆,江英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