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一(附答案)_16
- 格式:docx
- 大小:30.54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120文言文实词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⑪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⑫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⑮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⑪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⑫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⑬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⑮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⑱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⑲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例句:⑪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⑫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史记•屈原列传》)⑬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报任安书》)⑭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⑮同舍生皆被()绮绣。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臵(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填空【引言】文言实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基础,掌握实词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精选了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探索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故事填空】1.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孟子曰:“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3.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古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古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古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7.古人云:“熟能生巧。
”8.古诗云:“闲庭信步,绿意盎然。
”9.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案与解析】1.知:了解、知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明智的。
2.行:实践、行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爱的人见到事情会思考,聪明的人会付诸实践。
3.重:重复、重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势重重,水道复杂,让人疑惑是否还有路可走,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又有了新的希望。
4.尽:消失、完毕。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落到山的那一边,黄河奔流入海。
5.邻:亲近、相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只要有知己,即使相隔天涯,也像邻居一样亲近。
6.出:生长、产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澈的水中荷花自然绽放,天然美丽,无需雕饰。
7.熟:熟练、精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做练习,就能熟练掌握技巧。
8.信:随意、随便。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庭院中随意漫步,感受绿意的盎然。
9.助:支持、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去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10.清:清澈、纯净。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太清澈就不会有鱼生存,人太苛刻就没有朋友。
【结尾】通过这些文言实词小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实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表达力。
掌握这些实词,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挖空练习题含答案及译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论语》译文:如果想要给他加罪,总会找到理由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礼记》译文:了解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享乐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译文:不能因富贵而放纵,不能因贫贱而动摇,不能因威武而屈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荀子》译文:古代的学者必定有师。
师,是为了传授道理、传承业务、解除疑惑。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译文: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自卑困。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左传》译文:用正直回报恶报,用美德回报美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孟子》译文: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做。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荀子》译文: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文:不要给别人施加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东西。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译文:有信心的人定能成功。
知足者常乐,富贵者常忧。
——《庄子》译文:知足者常感到快乐,富贵者常感到忧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译文:学习后,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题李杜集》译文: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文:不要给别人施加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东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译文:学习后,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
——《牡丹亭》译文:人生在世,总不能事事如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题李杜集》译文: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译文:君子的美德可以传承给后人,但是不会传承恶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集锦》译文:留下青山,不怕没柴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译文: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自卑困。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10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翻译:(比如一家人)高祖、曾祖时(人口)只有一户,到了曾孙、玄孙这一代如果不分家(人口)就不止十户了。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一)答案(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伯)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学生版)1.XXX求宦达,却被贬到柳州。
他近自然,种植树木,反其本性,从中获得很多收获。
后人将他所写的文章辑成多个版本,即今天所见的版本,用来反映他当时的心境。
2.晋国有两个人,到了秦国就说:“我们这些贫贱之人,只能求得宽恕。
”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对秦国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和蛮夷一样低贱。
”3.XXX起义之初,用兵的策略不及秦国谋士,但他能够削木为兵,利用疲惫的敌人,最终灭掉了秦国。
得到天下之后,他的幼时朋友打了他的脸,左右想要斩杀他的朋友,但XXX却不同意。
4.XXX身体不适,左右给他看病,想要请XXX来治疗,但XXX没有来,病情加重,最终死亡。
后人认为这并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XXX的病症。
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批评医生。
5.郡守察看到XXX的孝德之事,向皇帝报告,左右认为他不能这样做,但皇帝认为XXX品德高尚,是大家的榜样,于是任命他为XXX,这表现了皇帝的明察秋毫之能力。
6.XXX在XXX穿上礼服,去朝见XXX,向他建言。
XXX接受了他的建议。
之后,齐国日益强大,弱小的国家来朝,经过了数年的时间。
XXX因此成为了历朝谋臣所景仰的人物。
7.楚国人非常爱他们的儿子,虽然他们也爱钱财,但是他们对儿子的要求从来不会拒绝。
当他们的儿子长大后,他独爱菊花,众人称赞他的高洁,约定在茶亭见面,但是他不愿意出现在人群中。
8.战国时期,诸侯们想要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在那里安然度日,与邻国和平相处,以免受到侵扰。
然而,他们在远离险要的地方建立军队时,却被敌人击败了。
逝者如斯,我们现在还能安在哪里呢?9.XXX因为忠诚而遭到诬陷,被贬职之后,他的思虑忧虑,孤独悲伤。
他剃光头,穿上氅衣,走在泽畔吟诵。
尽管他身上只穿着轻薄的衣服,大雪纷飞,身上还有十多个伤口,但他并不觉得苦。
10.XXX从军,跟随XXX征战。
后来,XXX设宴于鸿门,想要杀死XXX,XXX看到了危急的情况,来到了军门口找XXX,XXX听从了XXX的计策,指责XXX。
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贪)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披”穿、披)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四、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叛,违背)2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五、本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存其本不忍废,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奏章)6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贫(农业)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根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六、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七、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连祸结(战争)八、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君子病无能焉。
(担心,忧虑)5病国殃民(使…遭受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九、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观察)2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3虽不能察,必以情(考核,调查)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十、朝chao1朝服衣冠(zha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耆老皆朝于庠。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练习(实用)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渊明的风,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1.爱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发被()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5.本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 )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9.察郡守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
10.朝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
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练习(实用)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文言实词小故事(四)61去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
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
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
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曹操率领军队南征,到了河边,这个地方距离家乡有千里之远,他看见江水向东流去,回想过去的苦难日子,感慨特别多。
又看见士兵都思念家乡,士气衰落,为了除去晦气,捉住小鸟留在军营中。
小鸟长久地住在军营里。
人到了也不离开。
士兵们看见了,十分高兴,于是士气大增。
62劝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
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韩愈学识渊博,经常勉励他人要不拘泥于时间来学习,人们都敬仰他。
之后上书指责朝政,人们劝告他要明哲保身,韩愈不更改,最终遭到贬谪。
63却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
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
秦王怒,欲攻赵。
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
相如归国,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听说了这件事,向赵国索要。
赵王派蔺相如担任使者出使秦国。
蔺相如于是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发现秦王想要欺骗他,相如趁机拿着璧后退了几步站住,回头看随从,随从领会了他的意思,和蔺相如一起欺骗秦王并完整归璧。
秦王发怒想要攻打赵国。
又担心廉颇击退他,于是作罢。
相如回到赵国,又说了到秦国的事,赵王认为他很勇敢。
64如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
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
子曰:“善矣,以仁为本。
”弟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
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像)草荞,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怀之。
”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
子曰:“王如(假如如果)知此,则国泰民安。
”孔子前往齐国,问弟子们的志向。
弟子们回答,或者是小相,像老师一样。
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附答案)一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译: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
”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一般浅陋粗俗罢了。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
等他得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
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
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郡守观察李密孝顺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身边的人认为没有能够完全地了解这件事,但皇帝认为李密品德洁白,是众人的典范,于是命令郡守推荐李密做孝廉,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帝的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邹忌第二天早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在朝廷劝谏齐王。
齐王接纳了他的进谏。
这以后,齐国日益强盛,弱小的国家前来拜见,经过数年之后。
邹忌闻名天下,被历朝谋臣景仰。
11曾愚公自曾(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
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愚公自从曾祖起居住在太行、王屋山下。
因为太行、王屋二山阻隔,进出不便,愚公全家曾经一起讨论移山。
于是率领妻子儿女移山,度过了几个春秋,山没有减少,愚公的邻居智叟望着山上层层的云嘲笑愚公。
愚公笑着说:“你怎么竟然不如孩子呢?世世代代移山,一定会有结束的日子。
”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同‘趁’趁着)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陶渊明手拿着《左传》,登上那垮塌的土墙,读到“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车”这句话,感慨古代帝王即使凭借有利形势趁着便利,最终也灭亡了,一下子生出了回家的心思,一路冒着风雪,回到家,心才平定下来,就待在家里顺应自然直到生命终结。
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这足以看出赵国的诚意,然而秦王假装召见有关官员查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开始的十五座城给赵国,相如考虑到秦王确实没有给赵国土地的意思,于是就派遣随从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后来秦国果真是这样。
14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荆轲凭借义气闻名天下,燕太子派人召唤他,荆轲起初并不愿意,太子用诚心来对待他,三次探访他的住处,亲自除掉了他东屋台阶上的尘土,引导荆轲上车,荆轲被他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和太子一同回来。
太子授予他官职,命令他刺杀秦王。
荆轲说:“除非我死去,不然一定完成事情”15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屈原道德高尚,曾写作了《楚辞》一书,这本书言辞很优美,子兰想用他叛国作为借口杀害屈原。
屈原说:“我死都不害怕,还有什么好怕的?”后来屈原被楚王放逐,屈原辞别了亲朋好友,被放逐到楚国的汨罗。
16从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译文:樊哙参军,跟从刘邦征战。
后来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要杀掉刘邦,张良见情势紧急,到军门与樊哙见面,樊哙听从张良的计策,呵斥项王。
项王不认识这个人,问他从哪里来,想要杀了他,樊哙根本不看他。
项王感慨他勇猛,命令他挨着张良坐下。
17殆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归有光家遭遇火灾,情势紧急危险,物件几乎都烧尽了,只剩下了项脊轩。
归有光认为大概是有神明帮助,之后重新修建了它。
18当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
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李斯担任秦国宰相,掌管朝政。
在这个时候,敌人对秦国虎视眈眈。
李斯让将士把守住关隘,敌人来临,守关的将士撤退,按照律法应当处以死刑。
李斯顾念他的功绩,用功绩来抵恩惠,于是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使他活了下来,后来令他担任出使之职,守将哭着说:这件事,让我来做本来就很恰当,我必定效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19道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苏洵想要前往京城,取道泰山间的小路。
遇到有隐士在道路间行走,两人在茶亭休息,谈论秦国与六国的事情,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认为六国用兵的方法不如秦国,苏洵不这样认为。
两个人言辞激烈,没有停止。
人们都说这件事:谁听闻的道理多呢?20得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临州人张奇外出求学时得到一本书,是王安石所写的。
他说:“我应该要像对待奇珍异宝一样对待它”,张奇读了这本书后,心情非常愉快很满足,他很有心得,认为王安石说的很得当。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一)1.【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动词,覆盖,蒙上)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
《柳毅传》(动词,同“披”)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4.【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背叛)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鸿门宴》(一倍)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
《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
)5.【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原来。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