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0.23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阅读节等,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另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来。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
起阅读,鼓励孩子多写作文,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同时,家长还可以和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共同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努力。
总之,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
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读写中感受到快乐,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和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在多数情况下,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并通过二者的结合,发挥教学的最大化作用。
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教学方式,读和写都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做好读写结合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口能力的联系。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找出一些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从中制定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读写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地使用方法,促进读写二者之间的结合过程,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小学生的读写需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读写两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内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课文的背诵和记忆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也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情况。
在这项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读写需求。
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并能够熟练地朗诵文章。
而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抄写文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利用一篇文章,将读和写两个过程连接在一起,而学生也在这种情况中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武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读写能力。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典故“苏武牧羊”改编而来。
对小学生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作者: 穆秀金来源:国学课总题组更新:202X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仅仅是具有普通的叙事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标准,多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一写作水平上,写作素材积累少,写作技能不足,写作思路受局限。
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进行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应该多接触除了记叙文之外其他文体的写作练习。
3.阅读和写作教育分离很多老师误把阅读和写作理解成为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其完全分离开进行教育,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发挥其互相促进的好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和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更能理解文章内涵。
二、课题界定“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
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
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
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
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它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常青的话题。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
”新课程实施以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不论是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
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
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
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
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
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本身就有着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之中掌握写作技巧,也将在写作过程之中夯实阅读之中学到的知识。
而作为教师也应该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之下,引入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这也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革新,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了小学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
而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来看,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
通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提炼写作技巧,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之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将产生全新的理解,完善学生语文知识体系,这也是语文思维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引导也将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魅力有着更加具体的认知,对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加深理解,这也是巩固和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可以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必要性[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一)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能满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
教材之中选录的文章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学性,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这也为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面对写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写作技巧,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方法,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
理论意义: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同时,根据各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进一步实现语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通道与衔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村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写作没有兴趣的问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作文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其研究目标如下:1.探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教育55读写结合教学形式近年来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双重能力。
所以读写结合的手段,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一种教师教授知识的方式。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实例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整合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逐步改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透过总结主旨精化阅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所以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总结文本的主旨中心来精化学生的阅读.。
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最关键的部分。
对文章的主旨总结在无形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施可通过讨论,活动等教学方法。
另外老师的教学应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去开展主旨精化教学。
首先主旨中心的总结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有利于梳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中心段意的划分,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甚至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积极性。
如一年级下册的《古对今》中,学生总结一些古代和现在的一些风和雪各种自然现象,让孩子们一步步的阅读之后,总结出古代和现代的许多不同,诗歌的主旨通过阅读一步一步的体现出来,这样能让孩子通过阅读总结出对韵歌的特点在三年级下册中,《昆虫备忘录》《守株待兔》中,让孩子通过无数次的阅读默读可对许多科学知识和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模仿能力。
二、透过感官刺激激发阅读兴趣感知觉是人接受和感触、客观视觉的主要来源。
小学生的感知觉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在小学课堂上采用情景创设法更为合适。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引入与阅读文本主题相关的内容,视听看触都能极大的吸引孩子的目光。
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文本所創设的情境里,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小学课文《铁罐和陶罐》时,可以在电脑上先给学生们看铁罐和陶罐的图片,学生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不同,然后具体的说出他们的不同,通过观察之后,然后进行思考,思考之后在心理上形成对陶罐和铁罐的认知。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方案课题提出的背景: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从此,“以读促写”的观点占据了作文教学理论的主导地位。
它把阅读作为写作学习的基础或前提,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写作教学。
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旨在探索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学课文”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挖掘课文中的语文训练点,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语言文字。
不少学生习作时不会选择材料、组织语言,每学年的16次课内习作,学生远远不能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点是必要的,也是有其价值的。
课题概念的界定: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4.小学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确定(挖掘训练点)。
2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施(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3.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评价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实施教学评价)。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和经验。
实践意义:一是通过课例研究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研究、反思,选择适合学生的读写整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第二,教师在研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得的认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个人课题实施计划肖镇小学张文杰一、情况分析:纵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小学六年除读了几本教科书外很少与课外书接触。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
我校五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且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以上情况,本期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2、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有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师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的发展情况。
2、调查法课题组成员坚持上课、听课、评课,通过问卷、访谈、调研等形式,交流心得体会,搜集相关资料。
3、个案研究法对参加实验的班级的表现,对特殊的学生的言行举止作深入分析,写案例资料。
4、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汇编成册。
四、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12、9)在班上开展“为什么要读课外书”的讨论会,让学生意识到增加课外阅读量的重要性。
要求每个学生备一个积累本和读后感本。
2、实施阶段(2012、10—2013、1)(1)交流日活动:将每周五定为读书交流日,交流日中学生可向全班推荐好书、可谈感受、可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交流激发兴趣。
(2)教师推荐文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9月至12月期间,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不定期结合文章教出阅读指导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本期共增加二十篇课外阅读文章。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评价措施:墙报评价设佳作欣赏、畅所欲言、王婆卖书等专栏。
档案评价为学生统一建立书迷档案,记录学生得分情况。
(对学生每篇读后感及推荐文章实行计分制)手抄报评价阅读同类作品的同学每月出版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4年第4期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能够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
积极倡导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把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分开教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读”“写”等缺乏根本性认知。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合并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文学意识。
所以,在读写结合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一)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外插图,插图中的语言文字比较简练,插图结构比较简洁,可以为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对插图进行扩充续写,使学生展开想象力并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创作。
(二)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写作方式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单单要求学生会写小作文,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他文体进行尝试,如看图写话、说明文、童话、诗歌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多练习,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写作方式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兴趣。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文体,进而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为以后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升学生主动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阅读训练,从文章中探知语言文字的奥秘。
主动性思维同时属于思维中一种高阶的知识产物。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锻炼学生阅读中的思维意识,并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思考,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这样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具有文学色彩的丰富性的语言知识构成的一门学科,在教学时要避免古板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四年级共7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
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四)总结阶段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做好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的校正、出版工作,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坚持学习的意志不强,识字量小,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
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例。
第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
”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
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
低年级组围绕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做积淀;中年级组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高年级组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
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
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
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如周凤珍在教学《陈毅探母》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
b、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
如王皓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水》后,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C、注重扩写训练。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
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
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
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