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乐海泛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6
2021年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教案人音版教材分析: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在他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中,他打破常规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全体乐队的强奏,使得观众为之愕然,“惊愕”因此得名。
乐曲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如力度、速度、音色、音区节奏、调式等,特别是力度的对比,多次出现“惊愕”的效果,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通过欣赏这首作品,让学生接触古典音乐,进一步体验变奏曲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力,使学生对之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学生收集的变奏曲欣赏。
2、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选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接触一些古典音乐等正统音乐作品,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2、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进一步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3、为简单的旋律乐句创作小变奏,体验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1、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进一步了解。
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形象的体验。
教学过程:1、导入:上星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准备的吗?请大家拿出课后准备的变奏曲,每组推荐一首,准备给同学们介绍。
2、由每组乐曲的推荐者主持同学们聆听音乐,讨论并回答问题。
(1)问题①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②音乐形象和情绪。
③举出乐曲中运用的几种变奏手法来。
(2)逐组按以上操作。
建议:可先聆听再交流讨论、介绍,也可先介绍再聆听、交流或采用其它方式。
由主持同学自己决定。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3)注意问题: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查找了许多资料,也可能只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并看情况适当补充。
教师评价时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3、聆听老师带来的作品: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通过学习课程让学生们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音乐教案《乐海泛舟》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课程综述】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孩子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教学内容】(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1.先熟悉歌曲《鳟鱼》《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二)学习《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3、把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装饰音、弱起小节等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之中4、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摇晃动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在自己的座位周围或坐、或站、或自由稍走动5、听辨几种不同体裁的歌曲片段让同学们听一听首是属于摇篮曲体裁的歌曲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课时安排】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2、聆听并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教学重点】1、准确唱好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同时感受并体验摇篮曲音乐体裁的特点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1、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3、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的把握;4、用轻声高位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把情感表达出来【教学策略】1、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练习教学和创作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活动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听辨等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2、教师将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的设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面把“要我学”变“我要学”3、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在新课讲解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教材分析】(一)《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晃动摇篮以亲切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歌曲用F大调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这首歌虽为四分三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附:在演唱《摇篮曲》时让学生模仿母亲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可用手上的音乐书作为道具书本放在左手臂弯里左手架起稍高些第一乐段右手按节奏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乐段双手做摇晃的动作;可以坐下也可以站立来完成以上的动作也可以第一条歌词时坐着来完成动作第二条歌词时站立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二)《鳟鱼钢琴五重奏》《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用了ff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
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得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得声音和优美抒情得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得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得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得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得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得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得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得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得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得传统,和同时代得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得感情和深刻得表现,反对浮华得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得精华,写出有创造性得、有个性得、表达强烈得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得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得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得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得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得艺术歌曲得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得《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得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得《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得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得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得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得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得语气,唱着催眠得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得感情——母亲对孩子得慈祥得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得生活气息。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教案人音版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明的变奏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品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
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
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鳟鱼活泼可爱的形象容易给学生以亲近感,音乐形象又极为鲜明,易于理解,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另一方面,变奏手法简明易懂,通过欣赏,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奏曲的含义,了解多种变奏手法,同时还能给学生以同情弱者,憎恶邪恶的情感教育。
不管从哪方面讲,这首音乐曲教师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作品。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2)同:旋律很相似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摇篮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摇篮曲中蕴含的情感,体验深深母爱懂得感恩;(二)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中装饰音(倚音)的唱法,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等演唱实践学会用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体验声与情的和谐统一。
1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根据大纲的要求,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节拍等相关基础知识,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过的三拍子的节奏特点等相关知识,为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对摇篮曲体裁的理解,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2、从学生的能力基础上看: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分析、比较能力,利用他们较为熟悉的旋律往往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看:这一阶段学生的音乐能力参差不齐,对音乐的理解多还停留在感性思维.上等,因此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听”“议”“唱“动"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并体验音乐。
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从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理解的程度。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把握,附点节奏、倚音以及弱起小节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互动导入1、听音乐说情景: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弹奏音乐,让学生说出想象到的场景。
2、看场景说音乐:观看“奶爸哄娃睡觉"视频(无声),让学生说出视频中的爸爸弹奏什么样的音乐(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情绪方面加以分析)3、揭示课题:通过上面欣赏引出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并总结此体裁特征。
[设计意图:激情的律动,缓解课堂初始的庄重氛围,并通过视听结合,激起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
新人音版第十六册音乐教案课题:乐海泛舟人音版第16册《乐海泛舟》第1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唱课型歌课教育初二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已经树立的阶段,学习习惯已经理念形成,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十六册“乐海泛分析舟”,在16册第一单元“我和你”的教学之后,孩子们兴趣高涨,趁此兴致正浓之际进入摇篮曲的教学。
摇篮曲的题材使学生对该题材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预设1、德育目标:通过学唱《摇篮曲》,培养对摇篮曲的目标兴趣,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化涵养。
2、知识目标:学习摇篮曲的概念,知道摇篮曲的特点,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3、技能目标:讨论本歌曲的演唱力度和演唱速度,启发学生从头到尾,整体地设计出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及对比,正确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富于饱满的情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轻声弱唱演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1、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2、弱起的演唱及掌握。
3、伴唱部分掌握和伴唱的二声部和谐。
4、用划拍法学习乐谱。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碟、电子琴、打击乐器、排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教时间分配学过一、组织教学:播放《友谊圆舞学生抛球感为学唱做好准3分钟程曲》,老师带领受三拍子的备学生抛球进教强弱。
室,感受三拍子25分体现学生自主,钟的规律。
一、新课教学导入三拍子强弱主动学习弱的感觉,让让学生写自己学生自己讨找不同,增加学1、问:刚才的论总结。
习主动性动作有什找出弱起小重点让学生放么感受?结,并感受联到聆听和感受二、学唱歌曲系找出规律。
上《摇篮与正拍子歌把握歌曲节奏曲》:曲加以对比。
规律听范唱,说一说学生先轻声由浅入深的解8分钟歌曲旋律、节奏唱,将歌曲和决重点难点特点。
在一起在做巩固学习2、读歌词,分处理和加工抽样调查学习4分钟析歌曲内学生划拍子情况容:学习自主学习3、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教师唱谱学方法,练熟后再生填词,再过合到一起,教学渡到学生视难点在这里解谱。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亮的变奏曲。
它以表达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品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
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
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鳟鱼活泼可爱的形象容易给学生以亲近感,音乐形象又极为鲜亮,易于理解,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另一方面,变奏手法简明易懂,通过观赏,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奏曲的含义,了解多种变奏手法,同时还能给学生以同情弱者,憎恶邪恶的情感教育。
不管从哪方面讲,这首音乐曲教师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作品。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伙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变化?〔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2〕同:旋律特别相似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能够不提〕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新人音版第十六册
音乐教案
课题:乐海泛舟
单位:x x x
姓名:x x x
日期:2014年2月
人音版第16册《乐海泛舟》第1课时
人音 版第 16 册《 乐海泛舟 》第
2 课时
人音版第16册《乐海泛舟》第3课时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5、欣赏乐曲:
引子——春景(鸟语花香)呈示部——相爱
展开部——抗婚再现部——化蝶
提问:
引子部分:(1)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2)音乐描绘出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呈示部:(出示课件)。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展开部:提出问题,请说出封建势力主题和英台抗婚的音乐情绪。
抗婚、楼台会、器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
师生互动:教师范唱《化蝶》,
学生活动:创编,师启发学生进行创编,学生讨论,并创编表演,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实践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引子——春景(鸟语花香)呈示部——相爱展开部——抗婚再现部——化蝶。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乐海泛舟》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张咏梅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3、他是奥地利人;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二、新课:1、作曲家简介(略)2、欣赏歌曲《鳟鱼》思考:(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2)、歌曲的情绪?(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8、拓展赏析(1)、〈小夜曲〉(2)、〈摇篮曲〉9、总结:。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思维导图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思维导图
一、音乐的基本元素
音符与音值
音符的命名及表示方法
不同音符的音长和时值
音阶与音程
常见的音阶类型
音程的定义及分类
节奏与节拍
节拍的概念及表示
常见的节奏类型
音乐的节奏型式
节奏型式的分类及特点
例曲赏析
二、音乐的美学特征
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的旋律表现手法
音乐的和声表现手法
音乐的节奏表现手法
音乐的情感表达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的艺术特点
音乐的动听性和韵律感
音乐的美感和艺术性
三、音乐的形式与风格音乐的形式分类
单曲形式
多曲形式
音乐的风格特点
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
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
四、音乐的鉴赏与评价音乐的鉴赏要素
音乐的旋律
音乐的和声
音乐的节奏
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作品的评价
音乐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音乐作品的构思和创新
音乐作品的表达和感染力
五、音乐的历史与文化音乐的历史发展
古代音乐
中世纪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
古典时期音乐
浪漫时期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与文化
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
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思维导图,包含了音乐的基本元素、美学特征、形式与风格、鉴赏与评价以及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丰富音乐的文化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份思维导图,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享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音乐教案《乐海泛舟》【课程综述】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孩子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
【教学内容】(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1.先熟悉歌曲《鳟鱼》。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
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二)学习《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
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