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麻醉方法与处理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50.54 KB
- 文档页数:4
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在医学领域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众多慢性疾病的存在,对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特别注意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反应,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特殊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生理特点的了解对麻醉医师非常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器官血流量减少,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免疫功能和肺功能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病人对麻醉的反应和耐受性,增加麻醉中的风险。
二、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上需要特别慎重。
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
因此,麻醉医师需要根据老年病人的肝肾功能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引起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脑功能较差,对药物的反应性也较强,需要减少药物使用的依赖程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三、监测和评估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可能比年轻人更加不稳定,因此在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麻醉医师需要监测老年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此外,老年病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失能状态等,麻醉医师还需要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确保麻醉计划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四、围手术期管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也需要特别关注。
在麻醉操作之前,麻醉医师应与老年病人充分沟通、了解其患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术后,麻醉医师应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和康复护理,确保老年病人的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结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在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近些年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人、高龄病人的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老年病人的主要生理特点在于,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而且会受到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影响,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非常弱,增加了手术风险。
在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采用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而且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药物。
1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1.1神经阻滞神经阻滞这一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小,适用于时间短的小型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通常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药物用量应小于成年人和青少年。
如果神经阻滞不完全,有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感,使得手术过程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1.2硬膜外麻醉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十分狭窄,局部麻醉药物向间隙处的扩散比较少,这也是老年人药物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老年人脊椎韧带有钙化较为严重,想直接使用硬膜外穿刺,或是进行置管操作难度非常大,当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可采用旁入法。
在注入局麻药物之前,可先进行静脉输液,随后注入利多卡因来试验局麻药物的用量,直到获取满意的阻滞平面即可。
为了保证药物循环的稳定性,可采用硬膜外腔微泵持续给药的方式,这种方法单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比较小,很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1.3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通俗来说就是腰麻或脊麻,很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较为严重,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脑脊液压力比较低。
在局部麻醉中,药物更容易在蛛网膜下扩散,往往只需要注入少量药物就能够起到麻醉效果。
而且通常来说蛛网膜下腔对阻滞比较敏感,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1.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目前这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且不会对老年患者带来后遗症,解决了传统腰麻中的并发症。
老年麻醉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老年人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和应对方法,以提高老年人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果。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老年人志愿者10名,年龄在60岁以上。
- 麻醉药物:异丙酚、芬太尼等。
- 麻醉设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内窥镜等。
2.2 实验方法1. 入组前筛选:根据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状况、手术需求进行筛选,保证实验对象具备一定的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麻醉科医生按照麻醉方案的要求,在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麻醉药物和剂量。
3. 麻醉操作:依据评估结果,将实验对象送至手术室。
进行一般的麻醉操作,包括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等。
4. 过程监测: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心电变化等,保障安全。
5. 醒后评估:手术结束后,对老年人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情况。
3. 实验结果本实验共完成10名老年人的麻醉操作,结果如下:3.1 麻醉操作效果通过监测实验对象的生命体征、心电变化等数据,得出麻醉操作效果良好。
所有实验对象在手术过程中均能保持稳定的生理状态。
3.2 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如老年人术中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情况。
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心律失常:通过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干预,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心率。
- 血压波动:根据实时监测的血压数据,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干预。
4. 实验讨论与结论4.1 实验讨论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下降等原因,其手术麻醉操作相比年轻人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和血压波动等情况较为常见。
这可能与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不稳定、耐受能力降低有关。
4.2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对老年人进行麻醉操作时,应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2. 在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老年病人的麻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的期望寿命大大增加,老年人口比率迅速增长。
我国的很多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很多大的城市老年麻醉已占麻醉总数的15%—20%。
因此深入探讨衰老的病理生理和药理学变化,了解围术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提高麻醉管理技术是做好老年麻醉、保证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麻醉工作者的重任。
一、衰老的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由于机体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衰老与年龄并不完全同步。
同一病人各脏器的衰老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个体差异大,一定要具体病人具体评估。
〔一〕循环系统衰老引起的心血管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最大。
心肌间质纤维的增生使心脏顺应性降低,加之维持心脏收缩的酶和A TP逐年减少,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据报道心输出量从30岁以后每年减少1ml,80岁时为20岁人的1/2。
临床发现,即使是无重度心血管并存疾病的老人,其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其贮备力不足,遇运动、贫血、发热、术中应激反应等时即可出现心输出量下降,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心脏起博细胞的减少,导致老年心率较年轻人慢,对变率性药物的反应也较差,而心率的减慢又直接影响心输出量。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时老年人的心率减慢更显著,常是导致术中心博骤停的原因。
高位硬膜外阻滞时应高度警惕。
老年人衰老过程中,大血管和小动脉弹性逐渐减少或消失,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是导致血压升高和左心肥厚的主要因素。
左室压力/容量曲线变陡,需更大的充盈压力才能保证每博量和心输出量,围术期输液稍逾量或速度过快易发生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血压过高易致脑溢血;血压过低,尤其是舒张压过低〕可致冠脉灌注低下,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二〕呼吸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纤维组织增生,肋间肌萎缩,椎间隙变窄,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从20岁以后时间肺活量每年下降20-30ml,残气量每岁增加10-20ml,残气/肺总量之比可由20岁的25%增至70岁时的40%。
老年人麻醉有哪杨波绵阳市安州区中医院四川绵阳621000现如今麻醉广泛应用于各个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麻醉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在术中的痛苦,并降低了一些并发症的产生。
但是,麻醉的应用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体质较差,容易在麻醉过程中或麻醉后出现更多的并发症,或者是副作用影响了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1、硬膜外麻醉是骨科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它受老年人脊柱钙化和纤维化的影响,麻醉穿刺难度大,容易降低病人的血压。
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使用。
硬膜外麻醉也可用于术后镇痛,有研究表明,完善的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的恢复、减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硬膜外镇痛后存在呼吸抑制、硬膜外血肿等可能,故实际应用中要权衡利弊选择。
2、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特点,且通常合并症较多,因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往往涉及多学科理论及实践的融合交叉。
老年人术前评估,MET活动当量评分大于4分可作为是否是能耐受手术的粗略评价标准。
术中除常规检测外,麻醉深度,肌松监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强烈建议监测。
王天龙教授指出,未来方向为闭环靶控镇静与肌松输注系统。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优选椎管内麻醉,或者外周神经阻滞(特别是术前抗凝患者)。
如果选择全身麻醉,优选全静脉麻醉,适当浓度吸入麻醉药对围术期易损脏器具有保护效应。
麻醉药物以不损害脏器功能为麻醉药物选择原则。
慎用影响神经递质传递的抗胆碱药物,如东莨菪碱与长托宁,苯二氮卓类药物;慎用经肝肾代谢的中长效镇静镇痛药;肺功能差或高龄患者(>75岁),推荐给与短效镇静与镇痛药物,以避免苏醒期对于呼吸功能残余效应。
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优选罗哌卡因。
辅助术中镇静时,有效的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无需给与辅助镇静药物。
如果需给予,优选α2受体激动剂,如右美托咪啶。
老年人手术麻醉术前估计及麻醉前准备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对麻醉与手术得耐受能力较差,并存其她疾病得发生率高,因而麻醉与手术得风险普遍高于青壮年病人。
术前对病人得全身情况与重要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对其生理与病理状态作全面评估;对原发病与并存症积极治疗,使其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实施麻醉与手术、这就是提高麻醉、手术成功率与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得重要环节。
术前估计包括病人得全身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得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得改变。
应详细了解病人得现在与过去病史,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与影像检查,必要时增加一些特殊检查,对所获得得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对异常状态进行治疗、老年人麻醉、手术得危险,主要与原发病得轻重,并存疾病得多少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估麻醉与手术得风险程度时,一般均需考虑病人、手术、麻醉三方面得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辨证得消长关系,每一具体因素也存在着程度上得差别、一般情况下,危险因素越多、程度越重或其性质越严重则风险越大。
老年人由于衰老过程所带来得生理改变,虽然增加了手术与麻醉得风险,但其危险程度远不如其术前存在得并存症以及并存症发展加重得可能性。
一般而言,外科病人得年龄越大,存在与年龄有关得疾病得机率就越高,其体格状态也就可能越差。
老年病人术前得病情及体格状态与围术期得发病率有明确得相关性、对病情与体格情况得粗略评估一般采用ASA分级标准,就发病率与死亡率得高低而言,ASA4级>ASA3级>ASA 2级与1级。
老年外科病人常并存有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据统计,老年病人有4种以上疾病者约占78%,有6种以上疾病者约占38%,有8种以上疾病占3%。
这些疾病对老年人已经减退得各脏器系统得功能有广泛与(或)严重得影响,将进一步损害重要器官得储备功能,增加麻醉与手术得危险。
老年病人麻醉怎么处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在手术领域中,老年人手术量也随之增多,相关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65岁以上老年人在去世前需要进行一次手术治疗,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或者在衰老过程中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而老年人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与青年人相比要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患者药物吸收代谢与排泄的过程要长于青年人,药物作用时间长,肾排泄功能较低,而且对兴奋性药物的反应力较差,因此在老年病人麻醉时要加强关注,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加强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减少麻醉后合并症的发生。
一、常见的麻醉药物有哪些?(一)吸入性麻醉药随着功能残气量的增加,患者在吸入麻醉时,加深速度较为缓慢,而苏醒过程也会随之延长,最低肺泡浓度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超过40岁以后,大约每10年降低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二)静脉麻醉药物镇静药与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较强,高龄患者对地西泮、依托米脂等药物疗效增强,半衰期随之延长。
丙泊酚在应用时的诱导使用剂量2.0~2.5毫克/公斤,对于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言,诱导剂量为1.5~1.75毫克/公斤之间,麻醉药物使用的清除率会随之降低,从而要减少维持量。
而阿片类药物作用效果增强更为明显,因此老年人患者剂量的使用要降低50%。
(三)局麻药老年人患者在使用局麻用药时,剂量可能会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患者的细胞膜通透性更高,易出现脱水,同时局部血流也会随之减少,缔结组织出现疏松,在进行药物麻醉时,很容易出现扩散。
由于老年人存在硬膜外阻滞的情况,在椎间孔推药时,药液不易进入,容易发生外泄,并在椎间孔内出现扩散情况,导致硬膜外局部麻药量较少。
(四)肌松药肌松药对高龄患者的影响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比如阿曲库胺主要是通过Holfman消除,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并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琥珀胆碱主要是通过血浆胆碱酯酶水解,由于老年人血浆胆汁减酶活力会降低,因此最终剂量也会随之减少;维库溴铵主要是从胆汁排出,经过肾脏后会占用20%,对于老年人患者而言,并不会增加药效,偶尔会出现作用时间延长的情况。
老年病人的麻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的期望寿命大大增加,老年人口比率迅速增长。
我国的很多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很多大的城市老年麻醉已占麻醉总数的15%—20%。
因此深入探讨衰老的病理生理和药理学变化,了解围术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提高麻醉管理技术是做好老年麻醉、保证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麻醉工作者的重任。
一、衰老的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由于机体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衰老与年龄并不完全同步。
同一病人各脏器的衰老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个体差异大,一定要具体病人具体评估。
(一)循环系统衰老引起的心血管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最大。
心肌间质纤维的增生使心脏顺应性降低,加之维持心脏收缩的酶和ATP逐年减少,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据报道心输出量从30岁以后每年减少1ml,80岁时为20岁人的1/2。
临床发现,即使是无重度心血管并存疾病的老人,其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其贮备力不足,遇运动、贫血、发热、术中应激反应等时即可出现心输出量下降,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心脏起博细胞的减少,导致老年心率较年轻人慢,对变率性药物的反应也较差,而心率的减慢又直接影响心输出量。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时老年人的心率减慢更显著,常是导致术中心博骤停的原因。
高位硬膜外阻滞时应高度警惕。
老年人衰老过程中,大血管和小动脉弹性逐渐减少或消失,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是导致血压升高和左心肥厚的主要因素。
左室压力/容量曲线变陡,需更大的充盈压力才能保证每博量和心输出量,围术期输液稍逾量或速度过快易发生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血压过高易致脑溢血;血压过低,尤其是舒张压过低(<8.0kpa或60mmg)可致冠脉灌注低下,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二)呼吸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纤维组织增生,肋间肌萎缩,椎间隙变窄,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从20岁以后时间肺活量每年下降20-30ml,残气量每岁增加10-20ml,残气/肺总量之比可由20岁的25%增至70岁时的40%。
老年病人麻醉方法与处理措施
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国人寿命迅速增长,因此老人需行
手术者亦增加。
老年病人的主要生理特点在于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
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而且会受到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
慢支)等影响,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非常弱,增加了手术风险。
在老年人麻醉方
法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采用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而且
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药物。
1 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
1.1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这一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小,适用
于时间短的小型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通常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药物用量应小于成年人和青少年。
如果神经阻滞不完全,有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
重的疼痛感,使得手术过程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1.2硬膜外麻醉
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十分狭窄,局部麻醉药物向间隙
处的扩散比较少,这也是老年人药物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老年人脊
椎韧带有钙化较为严重,想直接使用硬膜外穿刺,或是进行置管操作难度非常大,当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可采用旁入法。
在注入局麻药物之前,可先进行静脉输液,随后注入利多卡因来试验局麻药物的用量,直到获取满意的阻滞平面即可。
为了保证药物循环的稳定性,可采用硬膜外腔微泵持续给药的方式,这种方法单
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比较小,很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1.3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通俗来说就是腰麻或脊麻,很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较
为严重,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脑脊液压力比较低。
在局部麻醉中,药物更容易在蛛网膜下扩散,往往只需要注入少量药物就能够起到麻醉效果。
而
且通常来说蛛网膜下腔对阻滞比较敏感,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1.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目前这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
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且不会对老年患者带来后遗症,解决了传统
腰麻中的并发症。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小容量、小剂量的原则,尽可能将患者
血压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5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
很多情况下采用单一的硬膜外麻醉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将其和静脉全
麻结合起来应用。
全麻具有药物用量少、苏醒迅速等特点,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共同使用,会让其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减少手术过程中的
意外情况;在手术后期可随时停药,老年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醒。
该麻醉方式
还解决了传统麻醉中,患者呼吸困难、痰液增加等并发症问题。
2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
2.1全麻诱导
在麻醉诱导环节,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会出现明显反应,要根据患者病情和
手术需要来配置药物,保证剂量合适。
可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法,常用药物有
依托咪酯、丙泊酚、芬太尼等,这些药物可起到扩张血管、抑制心肌的作用,将
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2.2全麻维持
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麻醉用药也并不存在最好、最有效的说法,而是
要根据药物的特点来取长补短,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目前静吸复合麻
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全麻维持方法,在小剂量镇静催眠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下,患者所吸入的麻醉药物的浓度可大大降低,解决了传统全身麻醉维持方法存
在的弊端。
2.3全麻恢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脂肪比例也会相应增加,加上内脏器官,如
肝脏、肾脏等功能衰退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药物,代谢能力比较差,这也
是手术过后苏醒缓慢、拔管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应该耐心等待,让老年患
者自行清醒。
麻醉恢复期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镇静药物,减少各方面并发症的发生。
3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区域阻滞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也被称为局部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如下:(1)呼
吸抑制。
可适当降低阻滞平面和范围,减少辅助药物的使用量;(2)低血压。
部分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严重,在应用椎管内麻醉方法时,会导致血压降低。
要减少蛛网膜下腔用药的剂量,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在用药时,先利用开放静脉
快速输液的方式来扩张血管,保证循环血量充足。
3.2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可对下丘脑、大脑皮层的投
射系统起到抑制作用。
很多老年患者对全身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比较差,会引起
高血压和低血压的问题。
手术期间和结束之后,可以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患
者实际情况,让其服用短效降压药物。
如果血压下降严重,适当服用升压药物即
可起到缓解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循小量分次的原则。
总而言之,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麻醉用药一定要十分谨慎,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承受的剂量为主,遵循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原则,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各方面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