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推进机制与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5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编者按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刊》长期关注主体功能区定位及优化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樊杰研究员及其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地域功能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究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刊》曾分别刊登主要基于该团队研究成果的“‘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第1期)和“‘十四五’规划的区域战略与空间治理”(2020年第7期)专题,收到多方良好反馈。
时值“十五五”即将到来,为更好地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樊杰研究员牵头开展了前期研究;目前已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思考和战略创新、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及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途径、综合功能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探索,以及促进高品质空间安全和高质量空间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配套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
基于此,本刊特组织“‘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专题,旨在为研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我国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
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樊杰研究员指导推进。
引用格式:樊杰.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Fan J. Theory, strategy and path of China’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 (in Chinese)“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樊杰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140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调整,珠三角地区需要寻求新的机制和路径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应对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背景分析1.1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特点珠三角地区涵盖了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
这一地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而闻名,拥有世界一流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能力。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和资源环境的约束,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1.2 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不同产业之间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合作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和竞争力。
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业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地区内企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
其次,产业协同发展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增强珠三角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机制分析2.1 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产业链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
在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时,可以采取以下机制。
首先,建立产业链的信息平台,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其次,加强企业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最后,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
2.2 创新平台和技术集成创新是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搭建创新平台和实施技术集成时,可以采取以下机制。
首先,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推动技术的共享和转化。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资。
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机制与路径选择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背景 (4)1.2 研究综述 (5)2.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内涵 (7)2.1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 (8)2.2 高质量发展、人民至上、可持续发展 (9)2.3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观 (10)3. 中国式现代化保障体系建设 (12)3.1 经济保障机制构建 (13)3.1.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5)3.1.2 先进技术创新驱动 (16)3.1.3 产业数字化转型 (17)3.1.4 高质量公共服务与分配 (19)3.2 社会保障机制完善 (21)3.2.1 完善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 (23)3.2.2 社会公平正义建设 (24)3.2.3 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体系升级 (25)3.2.4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27)3.3 生态保障机制加强 (29)3.3.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30)3.3.2 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32)3.3.3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33)4.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选择 (34)4.1 推动高质量发展 (36)4.1.1 创新驱动发展 (37)4.1.2 头部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38)4.1.3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40)4.2 深化改革开放 (41)4.2.1 完善的市场化体制机制 (42)4.2.2 扩大对外开放 (43)4.2.3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45)4.3 党和国家领导者的战略部署 (46)4.3.1 远见卓识的领导 (47)4.3.2 强大的政治意愿 (48)4.3.3 有效的组织实施 (50)5. 挑战与展望 (51)5.1 当前面临的挑战 (52)5.2 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3)1. 内容概括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机制与路径选择,详细阐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构建并维持一个稳定、高效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021年国社科立项结果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社会科学项目申报,并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确定立项。
2021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结果已经揭晓,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优秀项目。
一、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项目1. 《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项目旨在研究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和理论创新,明确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和策略,并探索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研究团队将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案例对比等方法,结合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全面系统地探讨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机制和路径。
2.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经济差异减小的影响研究》该项目旨在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差异减小的影响机理和路径,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均衡发展。
研究团队将采用定量统计分析、经济模型构建等方法,深入挖掘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经济差异减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数字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制度机制与效应研究》该项目旨在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效应,探索农民合作社在乡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研究团队将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该项目旨在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效果和问题,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需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优化政策的具体建议。
研究团队将采用定量统计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全面评估各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并针对政策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三、区域发展与城市治理研究项目1.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该项目旨在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战略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而在这一背景下,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成为关注焦点。
这不仅是对参与国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展开论述。
一、区位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区位路径选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向进行合作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环境情况等因素,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
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度,可以选择合适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比如亚洲地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临近大海和拥有发达的港口、交通网络,容易与沿海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而中亚、西亚、非洲等内陆地区则需要侧重于发展陆路运输、物流和物资集散中心,以便更好地实现互通互联。
根据各国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可以选择适合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发达国家和地区更适合进行技术、资本和服务输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更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也可以选择发展适合的产业和市场,以实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互补。
根据各国的环境情况和资源禀赋,可以选择合适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比如沿海地区可以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内陆地区可以发展农业、矿产、能源等资源型产业,以实现资源优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区位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合作路径和方向,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和发展。
二、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性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是指在某个行业或区域内,由于过度投资和低效益,导致产品供应大于市场需求,产生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重要性,随后对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文旨在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意义。
接着,我们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探讨适合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我们将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决策者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对于指导实践、深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层面,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复合性的概念,涉及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包括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服务业转变。
同时,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也需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发展理念。
安康生态资源丰富,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当前安康发展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建设同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收入。
在生态保护和保持自然原真性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保护区,生态产业集中区,生态文化展示体验区,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和资金聚集。
2、法国普罗斯旺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已经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
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
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3、欧洲乡野农庄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
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区域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然而,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路径选择。
一、教育与研究机构教育和研究机构是培养和引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
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能够吸引国内外顶尖学者和研究者,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的应用。
因此,投资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发展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产业布局与升级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升级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创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创新要素的汇聚和创新活动的集聚,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创新型人才吸引与流动优秀的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区域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机会。
这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建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一个开放包容、创新激励的文化氛围等。
同时,积极推动人才流动,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的共享。
四、科技创新政策与支持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如减税政策、奖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为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是重要的路径选择。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与国外优秀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跨国创新链的构建,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移。
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1. 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概述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它们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激发新的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点。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意味着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创新活动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具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创新要素都会流向同一个地方,而是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性使得各地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还具有协同性,创新要素往往不是孤立地流动,而是多个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
这种协同性有助于形成创新网络,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对于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加速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1 创新要素的定义与特征创新要素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推动技术、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这些要素可以是有形的,如资金、人才、技术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政策环境、文化氛围、市场机遇等。
动态性:创新要素具有高度的动态变化特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的创新要素不断产生,旧的要素则可能逐渐衰退。
流动性:创新要素在空间上具有流动性。
受到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等因素影响,创新要素会在不同区域间流动,寻求最佳的创新环境。
集聚性:某些特定区域由于拥有优势资源或良好创新环境,会吸引创新要素在此集聚,形成创新高地。
互动性:创新要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价值性:创新要素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其质量和组合方式直接影响创新的价值和成果。
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给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特点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改变传统生产过程和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力。
其特点是高效、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区域产业升级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
通过引进智能设备、推广互联网技术和实施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同时,新型生产力的应用还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区域产业升级的现状及问题尽管新质生产力为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区域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一些企业缺乏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四、新质生产力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必须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和应用。
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等途径,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
只有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
五、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是要取代传统产业,而是要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可以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例如,传统制造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政府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引导作用政府在区域产业升级中担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等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确立,创新活动已跨越省市行政区域范围,在区域分工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创新改革试验模式。
迄今为止,有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改革路径试点的探索仍在进行,呈现出区域层级多元化、创新环境复杂化、改革路径趋同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创新改革试验的推进机制设计。
因此,要把握好创新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创新政策实施的整体性和创新政策推进的联动性,着重从政策体系整合、政策供需匹配、政策有效落地、政
策推广路径四个层面深化区域创新
改革试验,不断实现由政策优惠向
制度红利转型。
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已有推进
机制评述
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基于构建
特定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营造良好
创新环境出发进行的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试验探索,主要包括国家高
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
创新型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等类型。
这种带有探索性质的改革
试验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在
于如何科学评估改革成效,更为
重要的是如何设计一套良好的改革
试验推进机制。
因此,需要针对不
同类型的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尤其
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试验,就现
有的推进机制特点及面临问题进行
讨论。
1.政策传递路径
的层级式输出。
的改革大多是在顶层设计指导下进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