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套试卷〗怀化市2019年中考物理检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6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电流互不影响,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详解】由图知电路图是并联电路,其中A1测量R2的电流,A2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A1示数变小,干路电流变小,电压表不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则
A.A表示数与A1表示数的差值变大B.A表示数与A1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C.V表示数与A表示数的比值变大D.V表示数与A1表示数的乘积变大
【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A测干路电流;∵电源的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路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
∵I=U
R
,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通过滑动变阻器R2支路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1的
示数变大,∵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A.由上面分析知A表变化值等于A1表变化值,即A表示数与A1表的示数的差值不变,故A错误;B.A表增加的数值等于A1表增加的数值,即A表示数与A1表示数的比值变小,故B错误;
C.电压表示数不变,A表示数增大,所以V表示数与A表示数的比值变小,故C错误;
D.因为V表示数不变,A1表示数增大,所以V表示数与A1表示数的乘积变大,故D正确。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热敏电阻R 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当温度降低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C.R1消耗的功率与电流表示数的平方之比变小
D.电路消耗总功率与电源电压之比变小
【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热敏电阻R t和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得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流,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而电源电压不变,由I=U
R
可知,电路电流变小,
电流表示数变小;由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AB错误.
C.由P=I2R知,R1消耗的功率与电流表示数的平方之比等于R1的阻值,因此,R1消耗的功率与电流表示数的平方之比不变,故C错误;
D.由P=UI知,电路消耗总功率与电源电压之比等于电路电流I,由以上分析可知,电路电流变小,即电路消耗总功率与电源电压之比变小,故D正确.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一间教室空气质量约为26kg
C.唐山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5℃
D.正常人的心脏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错误;
B、空气的密度在1.29kg/m3左右。
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V=1.29kg/m3×9m×8m×3.5m=325.08kg左右,故B错误;
C、唐山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5℃,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0.8s,故D正确。
5.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R和R0是并联的
B.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C.油位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大
D.油位越低,R两端的电压越小
【答案】C
【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依次连接即为串联,故A错误;
B.由电路图可知,油量表与变阻器R并联,所以油量表应为电压表改装而成的,故B错误;D.油位越低时,
浮标下移,滑片上移,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
U
I
R
可知,电路中的电
流变小;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故D错误;
C.同理可知,油位越高,滑片下移,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即流过R的电流越大,故C正确.
6.下列生活用品没有使用电磁波的是
A.微波炉
B.电暖器
C.消毒柜
D.电水壶
【答案】D
【解析】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微波炉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荡从而加热食物的;电暖器运用了红外线,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消毒的;电水壶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7.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受的摩擦力为0 B.A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C.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D.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2F
【答案】C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由于A受到向右的拉力F,所以,A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又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故AB错误,C正确;
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故D错误。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 S 只能控制灯泡 L1
B.灯泡 L1和 L2并联在电路中
C.电流表可以测量灯泡L1的电流
D.电压表测量灯泡 L1两端的电压
【答案】C
【解析】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处电路相等,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各支路电压相等.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由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电流表和L1、开关和L2回到电源负极,所以灯泡L1和L2串联,开关S控制灯泡L1和L2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由粗糙程度相同的材料制成,质量为m1的木块与质量为m2的钩码用轻绳相连,轻绳平行于台面.木块在轻绳的拉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钩码触地后木块能继续滑动一段距离,最后停在台面上.滑轮与轴的摩擦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越来越小
B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和钩码所受重力都不做功
C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不变
D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 2g 【答案】D
【解析】A. 木块在水平台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木块的机械能不变,故A 错误;
B. 木块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木块向下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钩码受到重力竖直向下,钩码向下移动了距离,重力对钩码做功,故B 错误;
C.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故C 错误;
D. 在钩码的拉力作用下,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此时木块受平衡力,水平方向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f=m 2g ;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仍为m 2g ,故D 正确。
10.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固
【答案】C
【解析】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固态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为气态.故C 正确.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武汉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 级旅游景区绿道。
春天到了,绿道上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
在一段长24km 的绿道上,某位游客前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4m/s 。
这位游客通过这段绿道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 /s 。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510⨯ 4.8
【解析】(1)能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根据s
v t =可得,游客前半程所用时间:31111
2410m 22000s 6m /s s t v ⨯⨯===; 游客后半程所用时间:322
21
2410m
23000s 4m /s
s t v ⨯⨯===, 则这位游客通过这段绿道所用的总时间:t =t 1+t 2=2000s+3000s =5000s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3
2410m
4.8m/s
5000s
s
v
t
⨯
===。
12.小明家记录了4月初电能表示数为度,5月初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家4月初到5月初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kW·h。
若单独将一盏灯接入电路工作25h,电能表表盘转过3000转,这盏灯的电功率是_______W。
【答案】100 48
【解析】由图可知电能表的示数为1536.2 kW•h,4月初至5月初消耗的电能是W=1536.2 kW•h -1436.2
kW•h =100kW•h,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消耗的电能为:3000
kW h=1.2kW h 2500
W'=,这盏灯的电功率:
P=
1.2kW h
=
25h
W
t
'
=0.048kW=48W。
13.如图中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 km,限速60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汽车通过该隧道的最短时间为______min.
【答案】3.80 3.6
【解析】(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2)“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km、限速60km/h;由v=s
t
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这段路程他们至少用时:t=s
v
=
3.6
60/
km
km h
=0.06h=3.6min.
1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
【答案】左60°
【解析】由图示可知,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所以应是从空气射向玻璃的,所以可知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由图示可知,入射角为60o,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o.
15.夏天常用的电热驱蚊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_效应工作的.其发热元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8800Ω,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中正常工作1h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______J.
【答案】热 1.98×104
【解析】电热驱蚊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正常工作1h消耗的电能
W=
22
(220V)
3600s
8800Ω
U
t
R
=⨯=1.98×104J。
16.如图,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EF也向左移动,是因为GH 铜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使EF成为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此过程中GH铜棒的____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机械
【解析】GH铜棒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7.爱米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此过程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机械能.这基本展示了_____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内热
【解析】由实验现象可知,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此过程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机械能.这一过程展示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即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1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标有“6V3W”(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灯丝电阻为
_____Ω.当只闭合开关S,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再闭合S1和S2,电流表示数又变化了2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则电源电压是_____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_____Ω,P1:P2=_____。
【答案】12 8 20 1:6
【解析】由于灯泡L标有“6V3W”,所以,灯泡的额定电流是:I L额=
3W
6 L
L
P
P V
=
额
额
=0.5A,故灯泡的电阻是:R L=
6V
0.5A
L
L
U
I
=
额
额
=12Ω。
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时,灯泡与R串联,电压表测L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于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所以此时电路中电流是:I=0.5A;故电源的电压是:U=I
1
2
L
R R
⎛⎫
+
⎪
⎝⎭
;
由于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所以,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电流是:I′=I ﹣0.1A=0.5A﹣0.1A=0.4A,电源的电压是:U=I′(R L+R);
由以上两式解得:0.5A×(12Ω+R)=0.4A×(12Ω+R),即R=8Ω,U=8V;
当再闭合开关S1、S2时,灯泡L被短路,R0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分电阻,又因为电流表示数又变化了2A,即增大了2A,所以,I″=2A+0.4A=2.4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是:I滑=
8V
11
8Ω
22
U
R
=
⨯=2A,流过R0的电流是:I0=I″﹣I滑=2.4A﹣2A=0.4A;R0的
阻值是:R0=
8V
0.4A
U
I
==20Ω;第一次的总功率是:P
1=UI′=8V×0.4A=3.2W,第二次的总功率是:P2=UI″=8V×2.4A=19.2W,P1:P2=3.2W:19.2W=1:6。
19.王师傅装修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往楼上运送空心砖.已知装物箱重250N,每个滑轮重50N,每块空心砖重20N(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若王师傅拉钢丝绳的力是600N,则一次能匀速提升__块砖.若某次提升中,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500N,拉力的功率是250W,则将空心砖匀速提升l0m,需要的时间是___min.
【答案】801
【解析】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n=3,
根据可得,
所以砖的重力为,
所以砖的块数为1600N/20N=80(块);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h=3×10m=30m,
根据P=Fv可得,
所以需要的时间为:.
三、作图题
20.如下图,一质量分布均匀的轻杆AB焊接于A点后悬挂于竖直墙壁的B点,轻杆的延长线过球心O,画出要使铁球刚好离开墙壁时的最小动力F1和阻力F2及阻力臂L2.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当力F1作用在球的下边缘,且与通过AB的直径垂直时,动力臂最长,
由图知,球对杆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阻力臂既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21.要求同时满足电磁铁磁性有无可以控制;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电路接通后使小磁针静止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在虚线框将电路补充完全.
【答案】
【解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匝数多少、是否有铁芯插入有关.图中匝数多少、是否有铁芯插入已确定,所以只能改变电流的大小,我们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来达到这个目的,滑动变阻器与电源串联.另外,我们还要画出电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示的方向--向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根据右手定则,电流应该从电磁铁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所以通电螺线管右端的导线连接电源的正极,左端的导线连接电源的负极.如图:
.
四、实验题
22.某学习小组在校外做声学实验,他们在一段新修的平直公路上每隔100m设置一个测试位置,分别是O、A、B、C、D、E,如图所示。
起点O处的同学手持发令枪负责产生声音,其他测试点各有一名同学背对发令者,听到枪声后迅速举起手中红旗。
观察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看到E处同学举旗,计时终止。
在一次测试中,观察记录的时间是1.54s,忽略光传播的时间,所测出的声音的速度是________m/s (结果保留整数)。
E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和A处同学听到的声音,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明显不同。
【答案】325响度
【解析】OE之间的距离s=5×100m=500m,由题意可知,声音从起点O处发出,观察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看到E处同学举旗,计时终止,某次测得的时间是t=1.54s,则所测出的声音的速度v==325m/s;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也受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影响,E处同学比A处同学距离发声体远,所以E处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A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明显要小,即响度明显不同。
23.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图和乙图相比,相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不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几种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②将甲图中的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
③将乙图中的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再将取下来的砝码放在小桌上,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
【答案】受力面积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③
【解析】(1)甲图和乙图相比,相同的因素是受力面积,不同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①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甲乙相比,受力面积和压力都相同,不合理;
②将甲图中的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与乙图相比,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相同,故不合理;
③将乙图中的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再将取下来的砝码放在小桌上,压力不变,只改变受力面积,故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合理;
故最合理是③.
五、计算题
24.【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 和b ,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A .a 漂浮,a 受浮力大于b
B .b 漂浮,b 受浮力大于a
C .a 沉底,a 受浮力大于b
D .b 沉底,b 受浮力大于a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求出物体a 的密度为2g/cm 3,物体b 的密度为0.5g/cm 3,由于a 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会下沉,故A 错误;
由于b 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漂浮,故D 错
当静止时,物体a 全部浸没到水中,排开水的质量大,所以所受到的浮力大,故C 正确,B 错误; 2.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
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A
【解析】AB .依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把木块和小球都换成等质量的水,则三者装的水一样多。
所以对水平桌面压力相等,故A 正确,B 错误;
C .如果向乙中加入盐水导致液体密度变大,根据=F gV 浮液排,导致浮力变大,木块上浮减少排开水的体积直到浮力等于重力平衡,故C 错误;
D .最后一项加入酒精导致液体密度变小,小球下沉,浮力由等于重力变为小于重力,浮力变小,故D 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 lA”,R2标有“3Ω 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
A.9V 1A B.3.6V 1.8A C.9.6V lA D.3.6V 0.6A
【答案】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总电流,
电流表A2测量通过R2的电流,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
①∵电阻R1标有“6Ω 1A”,R2标有“3Ω 1.2A”,
∴电阻R1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A×6Ω=6V;
电阻R2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2=I2R2=1.2A×3Ω=3.6V;
因为两电阻并联,两支路电压相等,因为U1>U2,
因此为了保护电阻R2,电源电压U不能超过3.6V.
②此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I1=U/R=3.6/6=0.6A
此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其额定电流I2=1.2A,
电流表A1测量干路总电流,它的示数为I=I1+I2=0.6A+1.2A=1.8A.
4.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以发现验电器原来闭合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金属球带正电,金箔片都带负电,它们因排斥而张开
B.金属球带正电,金箔片都带正电,它们因排斥而张开
C.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都带正电,它们因吸引而张开
D.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都带负电,它们因吸引而张开
【答案】B
【解析】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两片金属箔片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
两金属箔片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5.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所用动力最小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
A 、图示是一个定滑轮,拉力F 1=G ;
B 、根据勾股定理知h=22(5m)-(4m)=3m
,图中为斜面,不计摩擦,F 2×5m =G ×3m ,得到F 2=0.6G ; C 、由图可知223522G L L L L L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3×L 2=G ×L G ,拉力F 3=G ×2G L L =25
G =0.4G ; D 、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为3,拉力F 4=
13
G ≈0.3G ; 因此最小拉力是F 4。
6.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 .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 .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 .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C
【解析】A .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由()
0Q c m t t =
-吸说明食用油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较弱,故选项A 错误.
B .在本实验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物体吸热越多,故选项B 错误.
C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由()
0Q c m t t =
-吸可知,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选项C 正确. D .由Q=cmΔt 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由于比热容不同,并且初温相等,则当末温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故选项D 错误.
7.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 .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B .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C .立刻停在空中
D .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只要判断出小球在外力消失前的状态,那么在外力消失后,它仍会保持这一状态。
【详解】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由于子弹在竖直向上飞行,所以当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故选B 。
8.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是世界唯一一个将赛道设在完整古城墙上的马拉松赛事。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站立在路边的工作人员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对地面的压力是平衡力
B .地面对正在跑步的运动员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后
C .跑步时使劲向后蹬地面,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跑步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 .站立在路边的工作人员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 错误;
B .人在走路时,脚向后蹬地,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也给脚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脚底受到的摩擦力,其方向是向前的,故B 错误;
C .跑步时使劲向后蹬地面,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人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故C 正确;
D .跑步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人的重力,其大小不变,只是压强发生变化,故D 错误。
9.平面镜的镜面是平的,但有许多场合镜子的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有凸面镜和凹面镜.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所以道路的拐弯处常常会放置凸面镜.如图所示,关于凸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