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南阳镇金星煤矿“”顶板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1.83 KB
- 文档页数:4
耒阳市南阳镇金星煤矿“9·15”顶板事故2008年9月15日,耒阳市南阳镇金星煤矿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衡阳监察分局牵头,组织耒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总工会、监察局、公安局等单位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并邀请耒阳市检察院参加,于2008年9月24日对事故进行了调查。
事故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查清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事故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一、事故概况
1.企业名称:耒阳市南阳镇金星煤矿。
2.企业性质:私营企业。
3.事故时间:2008年9月15日4时30分。
4.事故地点:-43m水平北一巷沿煤上山掘进工作面。
5.事故类别:顶板事故。
6.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
7.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一)企业概况
(二)事故矿井概况
矿井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分别为第四系、二叠系上统龙潭上段(P2L2)。
矿井北西约260m出露有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南东120—140m出露有上统龙潭组下段(P2L1)。
矿井位于前进井田中部东翼,地层走向一般为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般40°左右,为一单斜构造。
矿井内九牛岭逆断层(F1)呈北北东一南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约46°左右,落差约60m。
切割了本矿井范围内东南部煤层,对矿井开采8煤层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矿井构造属简单类型。
矿井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统龙潭组上段,含煤6层,分别为2、3、5、6、7、8煤层。
矿井内可采煤层为8煤层。
8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下段,上距7煤层间距11.86~31.48m,平均间距为21m。
煤层厚度0~11.86m,矿井平均煤厚4.31m。
煤层结构简单,偶夹1~2层夹矸,夹矸多为炭质泥岩。
矿井内8煤层全部可采,为较稳定厚煤层。
8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质、细砂岩,层厚
3.06~15.68m,平均9.96m,坚硬度较差,抗压强度不高,易垮落,难于管理,属Ⅰ~Ⅱ级顶板。
底板一般为深灰色细砂岩,较致密坚硬,厚0.96~8.37m,平均厚5,03m,底板无底鼓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8煤层顶板为Ⅰ~Ⅱ级,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根据湘煤行[2008]14号文《关于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的批复》,金星煤矿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无自然倾向性,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矿井为斜井开拓,布置有一个主斜井、一个风井,主井井口标高+118.6m,落位标高±0m,斜长232m,倾角29°;风井井口标高
+118.7m,落位标高+5.6m斜长222m。
矿井一水平为±0m水平,二水平为-43m水平。
该矿主提升斜井为JTK-1.6单筒绞车串车提升,其配套电动机功率为110KW,钢丝绳直径为24.5mm,“V”型0.75m3矿车。
主提升斜井采用15kg/m轨道,轨距600mm。
本矿井地层岩石含水性较差,断裂带的富水性弱,导水性差,大气降水和老窑、废弃坑道积水是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
充水通道主要是风化裂隙及工人采掘所产生裂隙。
矿井开采±0水平正常涌水量为25m3/h。
最大涌水量为61m3/h,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该矿±0m水平井底车场泵房内配备1台150D30×6型水泵,电机功率为132kw,水仓容积250m3。
安装φ159mm无缝钢管一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风井装备有两台YBK56-II-6-№12弯掠组合正交型隔爆轴流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15KW。
该矿井主供电源来自35KV/6KV耒阳市盐沙农网变电站,只有一台S9-100/10KV/0.4KV100KVA变压器,井下和地面供电未分开,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向井下供电。
备用电源是一台100KW柴油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