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21.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

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

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4.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

A. 地理环境

B. 社会意识

C. 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25.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C)

)A. 逻辑学 B. 自然科学 C. 艺术 D. 语言学

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

A.社会关系 B.社会劳动 C.意识 D.语言

28.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 D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9.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31.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B )

A.I(v+m)>ⅡC

B.I(v+m)=ⅡC

C.Ⅱ(c+v+m)=I(v+m)+Ⅱ(v+m)

D.I(c+v+m)=I(v+△v)+Ⅱ(v+△v)

32.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 D )

A. 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D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全部预付资本 D.剩余价值

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 )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36.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B )

A.V∶C表示B.C∶V表示 C.Pm∶A表示 D.m∶V表示

37.商品必须是( A )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

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

38.公式W……P……W '表示的是产业循环的(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实现阶段

39.私人垄断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 C )

A.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国家垄断资本 D.金融寡头

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D )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托拉斯

C. 国际辛迪加

D. 跨国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4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4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AB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

4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 AC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

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 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43.下列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 ABCD )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44. 剩余价值 ( ACD )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4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BCD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4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9.简述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四、论述题:50~5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试题后相应位置上。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第四,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51. 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的差别。投资于条件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而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可获得作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限制了农业资本的竞争,使经营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从而使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长期稳定地获得作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4)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 电压表一格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div”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 U 有效=÷根号2=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最大误差,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车辆工程研究生专业实力排名表

B+:(20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④421材料力学或424机械原理)上海交通大学(④809 机械原理与设计或815 控制理论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④832机械设计基础 或831理论力学 或833传热学 或839控制理论 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华南理工大学(801 材料力学812 汽车理论)广州市 西北工业大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或)西安 824计算机辅助制造(或) 845电路基础(或) 851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或) 863机械加工工艺学(或)

878机械设计(工业设计考生也可选)) 武汉理工大学(841机械原理、844汽车理论基础、848自动控制原理(选一))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力学C或850电工技术)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 燕山大学(④815理论力学或817材料力学)河北省的秦皇岛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 江苏大学(理论力学、828电工技术、805机械设计选一 )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湖南长沙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④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951材料力学或892理论力学)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天津大学(415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或486工程力学(理力材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学815理论力学) 中国农业大学((理力或材力)或833电子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或[423]电子技术基础) B等:(22个)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福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集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西华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C等(27个):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攀枝花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林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江苏大学研究生考试试题

共4页 江苏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1 页 考试科目:分析化学 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及草稿纸上无效! 、选择题(40 分) 1、( 2分)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3 (CaO)=25.30% (B) [H + ]=0.0235mol/L (D) 4200Kg 络合滴定中,当被测离子 M 浓度为干扰离子 N 浓度10倍时,欲用控制酸度方法 TE < ±).1%、△ pM=± 0.2 贝U IgK(MY)-IgK(NY) 应大于 (A) K 262O 7 (B) W2S 2O 3 (2分)以下浓度均为 0.1mol L -1 (D)H 2C 2O 4 2H 2O 中,能准确滴定其中强酸(或强 碱)的是 3、 4 、 5、 6 、 (A) 5 (2 分) (A) E o (C) E o (B) 6 Ox-Red 电对,25 C 时条件电位( 0.059 a °x ---- lg — n a Red Ox a Ox (D) E o ° 05 % n Red a Red (B) E ° (2分)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一无色水溶液中, (A)中性 (B)碱性 (2 分)反应 2A + + 3B 4+ * 2A 4+ + 3B 2+ (A) ( E A O + E B O )/2 (B) (2 E A O +3E B O )/5 (2分)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溶液的是 (C) 7 E 。)等于 a Ox 0.059 lg n a Red 0.059 I Ox a Red ---- lg ---------- n Re d a Ox (D) 8 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C)酸性 (D)不定 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值是( (C) (3E A O +2E B °)/5 (D) 6(E A O -E B °)/0.059 机密★启用前 (C) pH=10.46 2、( 2 分) 滴定,要求 7、 (C)Z n 的各混合酸(或碱) (A) HCl + 一氯乙酸(pK a =2.86) (B) HCl +HAc (pK a =4.74) (C) HCl + NH 4CI (pK a =9.26) (D) NaOH + NH 8、( 2分)符合朗伯 -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 光度分别是 (A)不变,增加 (B)不变,减小 (C)增加,不变 (D)减小,不变

最新07-09江苏大学汽车理论复试题

2007年车辆复试试题 1.用滑行法测定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和滚动阻力系数?并给出计算式。所谓滑行是指汽车在水平路面且无风的条件下加速至预定速度后,摘挡脱开发动机,利用汽车的动能继续行驶的减速运动。 2.某汽车在直线行驶过程中,突然遇到侧向风的作用,试画出汽车的行驶轨迹? 侧向力>横向附着力时轮胎就横向滑动了是一条斜直线么 3.试分析驱动型式对汽车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和通过性的影响?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因为只能前轴或者是后轴的附着力所以其动力性较四驱相比要差;前轮驱动稳态响应趋向于不足转向,后轮驱动趋向于过多转向。因为四驱车的最大土壤推力较大,其通过性也要比前后驱好。 4.某载货汽车通过加高货箱栏板高度提高装载质量,试分析超载后汽车主要性能的变化?动力性变差了,燃油经济性变好制动性能变成差重心变高容易侧翻hg变大,降低稳定性质心后移,S.M.小,不足转向量变小,趋向于过多转向。 5.说明采用那种变速器和那种主减速比时,能使车辆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什么?(汽车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余志生主编课本P85图)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2008江苏大学汽车理论复试试题 1、对于后轮驱动的货车,在湿滑的坡道上行驶时,空载时通不过,满载时反而能通过,为什么?在湿滑的坡道上,地面的附着系数较小,因此附着力较小,货车不能通过。当满载时分配到后轮的法向载荷增大,在地面附着系数不变的情况下使附着力增大,从而使货车通过坡道。 2、从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说明无级变速器传动比的调节

要使发动机在任何车速下都能发出最大功率,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比应随车速按下式变化。根据发动机得最小燃油消耗特征,可进一步确定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征。 3、简述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4、分别简述动力性最佳换档时机和经济性最佳换档时机最佳换挡时间:以最快的换挡时间从最低档到最高档因为在使用汽车的最低档时燃油负荷率较小,燃油消耗率b,百公里油耗较大动力性最佳换挡时机:在使用汽车的抵挡位时,发动机的后备功率较大,动力性最好故应该用足低档位 5、为提高制动系的制动效能,制动系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通过提高地面与轮胎的附着系数以及改变轮胎高宽比和气压提高地面制动力2.采用压缩空气—液压制动系,减小制动器起作用时间来缩短制动距离 3.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系数在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的下方,同时为了减少制动时前轮抱死而失去转向能力的机会,提高附着效率,实际线应越靠近理想线越好 4.采用防抱死装置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ASR)5.盘式刹车比鼓式刹车制动效能较好 5.选用合适的制动材料,制动器形式,也要为制动器留出尽量大的散热空间。 6、装有感应比例阀的双轴客车,β线的压力点在I曲线以下,并且与I曲线有一定距离,为什么?为了防止后轴抱死发生危险的侧滑,汽车制动系的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线应总是在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下方,为了减少制动时前轮抱死而失去转向能力的机会,提高附着效率,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线应越靠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越好。同样,若按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图来考虑,为了防止后轮抱死并提高制动效率,前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应总在45°对角线上方,即总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的上方,同时还应靠近图中的对角线。 7、某轻型客车有中性转向或过多转向性能,为使其变为不足转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增大前轮的侧偏刚度(绝对值),减少后轮的侧偏刚度。 2.改变客车的质心位置,使质心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A、是统一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同样的 B、是对立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C、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D、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同一的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着 参考答案:B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复试题

汽车理论复习提纲 教材:汽车理论(第3版)清华大学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复习点: 1.汽车的动力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2.写出汽车的行驶平衡方程式(两种方式)。解释每个力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3.利用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评价汽车的动力性。 4.汽车的动力因数的含义和如何利用动力特性图评价汽车的动力性。 5.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和功率平衡图的主要含义和用途。汽车后备功率和发 动机负荷率的含义。 6.汽车行驶时的附着力、附着系数的含义和汽车行驶时的附着条件。 7.从结构和使用两方面说明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复习点: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含义和评价指标。 2.什么是汽车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说明经济车速的含义和汽车中 速行驶省油的原因。 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等速、等加速、等减速、怠速工况的燃油消耗量 计算和整个循环工况的百公里油耗量的计算。 4.从结构和使用两方面说明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说明汽车设置超速挡的原因和汽车拖带挂车行驶省油的原因。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复习点: 1.如何选择发动机的功率:利用最高车速和比功率两种方法。 2.如何选择汽车变速器的最小传动比:考虑对动力性、经济性和可实现的最 高车速的不同要求应区别对待。 3.如何选择汽车变速器的最大传动比:考虑三个条件。 4.汽车变速器挡数的选择和各挡位速比的分配规律及其原因。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复习点: 1.汽车的制动性的含义和评价指标。 2.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滑动率的含义。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侧向力附着 系数的含义。 4.根据附着系数随滑动率变化的关系曲线,说明ABS的理论依据。 5.制动距离大小的影响因素。 6.制动的跑偏和侧滑的区别和联系。 7.试从受力情况分析制动时前轮抱死拖滑和后轮抱死拖滑的特点。 8.I曲线、β线的含义。同步附着系数φ 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 9.利用I曲线、β线,f、r线组,分析汽车在三种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φ>φ 0,φ<φ ,φ=φ ) 汽车理论复试参考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校园嗨市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 卷共8 页90分钟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试题卷和答题卷分开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A、源泉和动力 B、方向和道路 C、结构和功能 D、形式和状态 4、唯心主义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B A、绝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7、“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0 、真理是: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11、“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江苏大学考研汽车理论

2009年车辆复试试题 1.车身和车轮二自由度模型。系统参数变化对均方根值的影响。 2.侧风对汽车操纵稳定型的影响。 3.由过多转向变为不足转向,有那些措施? 4.画出汽车的动力性特性图,并求出个指标。 5.什么是C曲线?如何由C曲线确定不同排量、不同变速器和不同主减速传动比时的动 力性装置。

2008汽车理论复试试题 1、对于后轮驱动的货车,在湿滑的坡道上行驶时,空载时通不过,满载时反而能通过, 为什么? 2、从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说明无级变速器传动比的调节 3、简述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4、分别简述动力性最佳换档时机和经济性最佳换档时机

5、为提高制动系的制动效能,制动系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装有感应比例阀的双轴客车,β线的压力点在I曲线以下,并且与I曲线有一定距 离,为什么? 7、某轻型客车有中性转向或过多转向性能,为使其变为不足转向,可以采取哪些措 施? 8、纵置半椭圆板簧悬架,前轴的固定吊耳在前面,活动吊耳在后边;而后轴的固定吊 耳在后边,活动吊耳在前边,为什么? 9、简述轮胎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2007汽车理论复试试题 1.用滑行法测定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和滚动阻力系数?并给出计算式。 2.某汽车在直线行驶过程中,突然遇到侧向风的作用,试画出汽车的行驶轨迹? 3.试分析驱动型式对汽车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和通过性的影响? 5.某载货汽车通过加高货箱栏板高度提高装载质量,试分析超载后汽车主要性能的变化?

6.说明采用那种变速器和那种主减速比时,能使车辆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什么?(汽车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余志生主编课本P85图) 2005汽车理论复试试题 1.画出汽车驱动轮在硬路面上等速滚动时的受力图,并指出各力的名称。 2.什么是汽车的附着率?有何物理意义?若某四轮驱动汽车前轮附着率大于后轮附着率,则行使时哪个车轮先发生滑转? 3.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试题要求得。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得答题卡内。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得理论品质就是( D ) A.实事求就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就理想得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得核心就是( 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基础就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就是( A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思维与存在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 B ) A、不可逆性B、客观现实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6、空间就是物质运动得( A ) ?A、广延性与伸张性 B、持续性与顺序性?C、绝对性与无限性 D、有限性与特殊性 7、实践得最基本形式就是( B ) A、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得活动B、改造自然得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得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得物质,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得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就是(D) A、对立统一得观点B.绝对与相对得观点?C.共性与个性得观点D。联系与发展得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得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就是意识得源泉 B、人脑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得意识 D、意识就是对外接事物得正确反映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B ) A.唯物主义得观点B.实践得观点 C.普遍联系得观点D.矛盾得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得第二次飞跃就是( A)?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知觉到表象? 法就是主张(C) A.真理得相对性B.真理得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与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与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得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得,否认了联系得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得多样性

江苏大学研究生复试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选题: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选题的背景及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全国各大汽车制造商也不断推出新的电动车车型,电动汽车领域逐渐成为我国追赶世界先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优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从能源利用率的角度来讲,部分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基本相当,假如把空调和暖风的能源消耗算上,电动汽车比起燃油汽车,能源利用率实际上是较低的,甚至没有节能效果。因此,减少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已成为当今世界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电动汽车的各种能源消耗中,其制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是一种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能源,在传统汽车的制动过程中,大量的动能只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耗散掉,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能源也导致汽车制动系统过早地磨损,增加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在对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和制动性能要求更加苛刻的今天,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成为了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综合我所读过的文献,一般来说,电动汽车特有的电机和蓄电设备为回收制动能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制动能量至蓄电设备的传递效率大致为68%,大大提到了整车的能量利用率。因此,制动能量的

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整车能量利用效率和续驶里程。 如今,虽然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仍有很多因素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 在制动过程中,除去空气阻力和行驶阻力消耗掉的能量,一般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回收所有能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制动能量都可以回收。在电动汽车上,只有驱动轮的制动能量可以沿着与之相连接的驱动轴传送到能量存储系统,另一部分的制动能量将由车轮上的制动摩擦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同时,在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能量传递环节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各部件也将会造成能量损失。另外一个影响制动能量回收的因素是,在再生制动时,制动能量通过电动机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吸收制动能量的能力依赖于电动机的速度,在其额定转速范围内制动时,可再生的能量与车速基本上成正比。当所需要的制动能量超出能量回收系统的范围时,电动机可以吸收的能量保持不变,超出的这部分能量就要被摩擦制动系统所吸收。从另一个角度,该点还表明,在驱动电机额定转速内再生制动可以提供较大的制动转矩,而当转速进一步上升,则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所能提供的制动力则受电机弱磁恒功率工作区特点限制而减小。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可能在以下方面有所侧重: ⑴电机的最大功率; ⑵蓄电池的能量管理策略; ⑶制动力的分配;

2019年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江苏大学一年级大学物理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答案:每份1′ 分析: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0.5°=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0.5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答案:电流表一格0.5mA ,小数点后一位,因为误差0.4mA 电压表一格0.1V ,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0.08V ,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 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 ”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0.2ms/div ”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8.6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9.8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答案:510.2Hz ,6.08V 分析:f=1/T=1÷(9.8×0.0002)=510.2Hz ,U 有效=8.6×2÷2÷根号2=6.08V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答案: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分析: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0.1mA, 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最大误差0.075mA, 即: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ρ时,0m ρρ-=M M ,其中0ρ为0℃时水的密度,M 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m 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ρ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答案:偏小 分析: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

江苏大学研究生复试 分析试卷

一、选择题 1.莫尔法测定的标准溶液为 ( ) A . NaCl B . AgNO 3 C . NaBr D .NaSCN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 )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少 C . 增加、不变 D . 减少、不变 3.曙红指示剂属于 ( ) A .吸附指示剂(荧光黄、甲基紫) B .金属指示剂 C .铁铵钒指示剂 D .自身指示剂 4.直接碘量法可根据( )确定滴定终点 ( ) A .红色出现 B .蓝色消失 C .蓝色的出现 D .红色消失 5.Ag 2CrO 4在0.0010mol?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mol?L -1K 2CrO 4中的溶解度 ( ) 已知 Ag 2CrO 4的Ksp=2.0×10-12 A .小 B . 相等 C .可能大可能小 D . 大 6.NaHCO 3的质子条件式是 ( ) A .[H +]+[H 2CO 3]=[OH -]+[CO 32-] B .[H +]=[OH -]+[HCO 3-]+2[CO 32-] C .[H +]+2[H 2CO 3]+[HCO 3-]=[OH -]+[CO 32-] D .[H +]+[Na +]=[OH -]+[HCO 3-]+2[CO 32-] 7.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基准试剂可用 ( ) A .苯甲酸 B . 草酸 C . 碳酸 D .盐酸 E . 甲酸 8.反应 2A ++ 3B 4+ → 2A 4++3B 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 ( ) A .[ ?(A) + ?(B)]/2 B . [2 ?(A)+ 3 ?(B)]/5 C . [3 ?(A)+ 2 ?(B)]/5 D . 6[ ?(A) - ?(B)]/0.059 9.用重量法以AgCl 形式测定Cl -是在120℃干燥称重的,这时应当采用的洗涤液是 ( ) A . 稀NH 4NO 3溶液 B . 稀HCl 溶液 C . 纯水 D . 稀HNO 3溶液 10.用间接碘量法测定 BaCl 2的纯度时, 先将 Ba 2+沉淀为 Ba(IO 3)2, 洗涤后溶解并酸化, 加入过量的 KI, 然后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 此处BaCl 2与Na 2S 2O 3的计量关系[n (BaCl 2):n (Na 2S 2O 3)]为 ( ) A .1:2 B . 1:3 C . 1:6 D . 1:12 11.用Fe 3+滴定Sn 2+在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是 ( ) [ ?' (Fe 3+/Fe 2+)=0.68V , ?' (Sn 4+/Sn 2+)=0.14V] A . 0.75V B .0.68V C . 0.32V D .0.41V 12.在用 K 2Cr 2O 7 法测定Fe 时,加入H 3PO 4的主要目的是 ( )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与制动性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xx年x月x日

目录 《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目的和任务 (3) 二、内容和要求 (3) 三、参数 (4) 第一章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5) 一、汽车发动机外特性计算 (5) 二、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6) 三、动力特性图 (11) 第二章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16) 一、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16) 第三章汽车制动性计算 (19) 一、制动效能评定 (19) 二、制动方向稳定性分析 (22) 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和任务 《汽车工程学I》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汽车工程学理论进行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的计算与分析方法,掌握确定这些性能参数的依据,各性能评价指标的意义及其数值范围。 二、内容和要求 1.要求(含工作量要求) 1)计算部分应包括原始数据、公式来源及符号说明。 2)符号应尽可能的与《汽车工程学》教材相一致,统一采用国际或工程单位, 对同一车型的计算,单位应统一; 3)计算数据要列入表格; 4)作图比例应恰当; 5)作业应整洁、字迹清晰,计算结果准确,曲线光滑,粗细均匀;图上文字按 制图标准; 6)按期完成。 2. 内容 1)编写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计算程序; 2)计算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动力因素、加速度、爬坡度、等速百公里油 耗、附着系数利用率等参数; 3)作出发动机外特性及使用外特性、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 爬坡图、直接档等速百分里油耗、理想、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附着系数 利用率曲线 结合实例分析动力性和经济性、制动效能与制动稳定性的关系。 3.进度安排(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