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639.doc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课后习题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语文课后习题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因此,提供一些常见语文课后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划线重点句子等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
有些问题是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而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最后,要注意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
回答问题时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二、作文题作文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的重中之重。
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者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写出一篇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文章。
在写作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立意。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要偏离主题。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段之间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言的表达要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效果。
三、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题是语文课后习题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题型。
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首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分析和鉴赏。
在做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划线重要诗句等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学生需要注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 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 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 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 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 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C )A 《蜀道难》 B《逍遥游》 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 B当仁不让 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 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 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 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白云一片去悠悠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B )A 《短歌行》 B《月夜》 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闺中只独看 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 B唐婉 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 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 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 A )A汤显祖 B王实甫 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 B《蛇》 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 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 B )A《道士塔》 B《蛇》 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 B余秋雨 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 B喜妹 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 A )A黄州 B永州 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 B七言古诗 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 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 BC )A 鲁迅B 眉间尺 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 A )A很 B指“孔子" 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 B汤显祖 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 AB )A崔莺莺 B张珙 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C )A 《对酒》B 《滕王阁序》 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 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 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 B丽儿 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 B《乡愁》 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 A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 B神话 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 B《邯郸记》 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 B长安月 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 B神话 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二个“道"是( B )A 名词 B动词 C副词6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出自( C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滕王阁序》63、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B )。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燕昭王求士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古服道致士之法”指什么?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文中郭隗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有何寓意?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主用?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有二: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试分析“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段话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卑身厚币”-----“币”:帛一类的丝织品,指礼物。
“厚币”:丰厚的礼物。
这里指拿出丰厚的礼物。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之”:以之为师。
3.“隗且见事”------“见”:被。
4.“诎指而事之”------“诎指”:通“屈旨”。
卑躬屈节,委屈自己。
5.“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事”:买。
6.“不能期年”----- 不到一年。
“期年”:一周年。
管晏列传一、《管晏列传》所写的管仲和晏婴,在时间上相去百余年。
管仲生活豪奢,晏婴则十分简朴,两人并不相近,司马迁却用合传的形式写他们。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
(C)A.《论语》 B.《孟子》C.《礼记》 D.《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
(礼运)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guàn)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
(jŭ)4.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三、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参考答案:文中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注:由于字数原因。
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一.大同练习题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2.填空题《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
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
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娴熟论辩技巧。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第一单元理想人格(一)克己复礼,完善自我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德性人格,其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智慧之心识人。
在家能做到“孝悌”,;在外要“尊贤而容众。
自觉努力地承担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遵从礼的行为模式,各安其名,各尽其责,才能建立有序安定的社会秩序,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调向外求学的态度;而“吾日三省吾身。
则强调学生对自身的不断反省不侮,内省是个体的一种主动性反思活动,是个体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标准后自然生发的一种自我觉悟意识。
由此可见,孔子的理想人格就个人而言是一种克己复只有经常反省自身,才会心地坦荡,礼、完善自我的人格理想境界。
有了理想的道德品质才能弘扬道,而理想人格的培养也有其社会性,立足现实,改造社会,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才是其最终目的。
(二)积极进取,济世安民理想人格的培养最终是为了能改变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在孔子的理想人格体系中,每一个概念、范畴虽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但彼此之间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了爱人”的核心内涵,又都以伦理道德的价值、作用和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
整合社会、积极进取、济世安民是理想人格的更高境界。
这种以人民的利益为追求的品格,不求私利而成大义的情怀,可谓人格培养的大境界。
修己、敬人、安天下,才是真正的“仁”个人的道德的完善是完善社,孔子的“会的起点和基础,坚持道德修养绝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焙炼,不仅仅是保存善良的本性,更重要的是扩充本性,把道德修养作为一个由内向外发散的过程”(三)德行兼备,共建和谐孔子的理想人格也旨在培养德行兼备的完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躬身实践的态度是实现其社会理想的基础和依据。
孔子可谓是以德治国的先驱者。
他一生讲究“仁政”,以爱民之心治理国家,在其所处的战乱时代“作为一个道德的乐观主义者,孔子恰到好处地在自我隔绝的岩礁和社会强制的旋涡之间平稳前进”。
总之,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亲和统一、和平与稳定,一直长期地发挥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理想人格(一)克己复礼,完善自我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德性人格,其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智慧之心识人。
在家能做到“孝悌”,;在外要“尊贤而容众。
自觉努力地承担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遵从礼的行为模式,各安其名,各尽其责,才能建立有序安定的社会秩序,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调向外求学的态度;而“吾日三省吾身。
则强调学生对自身的不断反省不侮,内省是个体的一种主动性反思活动,是个体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标准后自然生发的一种自我觉悟意识。
由此可见,孔子的理想人格就个人而言是一种克己复只有经常反省自身,才会心地坦荡,礼、完善自我的人格理想境界。
有了理想的道德品质才能弘扬道,而理想人格的培养也有其社会性,立足现实,改造社会,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才是其最终目的。
(二)积极进取,济世安民理想人格的培养最终是为了能改变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在孔子的理想人格体系中,每一个概念、范畴虽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但彼此之间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了爱人”的核心内涵,又都以伦理道德的价值、作用和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
整合社会、积极进取、济世安民是理想人格的更高境界。
这种以人民的利益为追求的品格,不求私利而成大义的情怀,可谓人格培养的大境界。
修己、敬人、安天下,才是真正的“仁”个人的道德的完善是完善社,孔子的“会的起点和基础,坚持道德修养绝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焙炼,不仅仅是保存善良的本性,更重要的是扩充本性,把道德修养作为一个由内向外发散的过程”(三)德行兼备,共建和谐孔子的理想人格也旨在培养德行兼备的完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躬身实践的态度是实现其社会理想的基础和依据。
孔子可谓是以德治国的先驱者。
他一生讲究“仁政”,以爱民之心治理国家,在其所处的战乱时代“作为一个道德的乐观主义者,孔子恰到好处地在自我隔绝的岩礁和社会强制的旋涡之间平稳前进”。
总之,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亲和统一、和平与稳定,一直长期地发挥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原因主要有:1、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2、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3、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抒情特点: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
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山鬼》思考练习题1、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
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
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2、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a《诗经》侧重于写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屈原的诗歌侧重于抒情,善于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诗经》多用重章叠句,赋比兴手法。
屈原的诗歌多用想象和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
c《诗经》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民歌色彩很强。
屈原的诗歌语言华美富有变化和文采d《诗经》句式是以四言为主。
屈原的诗歌是楚辞体诗歌,句式以六言为主,多用语气词“兮”。
《饮马长城窟行》思考练习题1、谈谈汉乐府民歌的一般特点。
a 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主要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敢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b形式上以叙事为主,善于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
C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D句式趋于五言,是我国五言诗的先河。
2、分析“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抒情中起的作用。
“青青河畔草”运用典型的起兴手法。
“绵绵思远道”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河边青草蔓延,绵绵不断。
妇人由这绵绵草色,想到河堤上那条通向天涯的路,想到踏着这条路远去的人,从而引起妇人对远方丈夫缠绵不断的思念。
起兴和双关手法的运用,使妇人的思念更加含蓄深沉。
《春江花月夜》思考练习题1、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人生短暂、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哀而不伤健康向上的情调。
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2、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
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步的铺陈。
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
《行路难》思考练习1、概括《行路难》的主题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而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同时又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乐观和豪迈气概,充满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情调。
2、说说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语言清新自然,形成了豪放飘逸、真率自然的独特艺术风格。
《长恨歌》思考练习1、诗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合全诗说说“此恨”的含义。
“此恨”之义直接关乎全诗主题的解释。
单就这四句诗的局部来看,“此恨”的意思明显带有对李杨爱情深感惋惜的意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却不得不长期面对生离死别,“此恨”乃为“长恨”。
但是,联系诗前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一系列因宠杨而导致唐明皇疏远朝政的交待来看,最后的“此恨”还含有主人公对以往荒淫误国进而导致国家和个人爱情走向悲剧的自责和悔恨。
《永遇乐》李清照1、试结合课文描述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结合词作的创作背景我们知道作者经历过荣华富贵又经历了沧桑苦难,生活的大起大落让这个老人回想起来如在梦中,恍如隔世。
所以,在上片由“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三个反问句,刻画的是一个充满忧虑的恍惚憔悴的老人的形象。
在下片“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落寞的身心疲惫的老人。
总之,词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忧虑憔悴、落寞疲惫的老人。
2、分析掌握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首先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哀戚;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以“中州盛日”对比“今朝憔悴”,作者的情感就是通过这些对比反衬显示出来的。
其次,词的语言朴素清新、平淡雅致。
如“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首先这首词善于以景渲染,借景抒情。
“清秋、落日、断鸿”等意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善用典型细节。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把流落江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个人形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再次,善于运用典故。
典故的运用贴切灵活、沉郁淋漓。
《炉中煤》1、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而不是“母亲”?①是诗人对祖国经过“五四”洗礼之后所呈现出的新气象的认识,认为“五四”后的祖国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姑娘,充满生机和活力,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期待和赞美。
②从抒情的角度看,“年青的女郎”更易于抒发炽热奔放的情感。
2、“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各有何象征意义?“炉中煤”比喻诗人自己。
借用煤在炉中熊熊燃烧,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特点暗喻诗人自己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炽热感情。
“年青的女郎”比喻经过“五四”洗礼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生中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期待和赞美。
《再别康桥》1、《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建筑美(形式美):共七节,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二)音乐美:1、押韵。
每节.分别押ang韵ao韵,极富乐感。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3、首尾两段的句式韵味基本一致,形成回环往复之美。
.(三)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诗歌描写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色彩鲜明,给人以美感。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漫溯、放歌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雨巷》1、试分析《雨巷》朦胧含蓄的抒情特点。
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姑娘正是诗人心中美好而又难以追求到的理想的象征。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令人压抑、看不到出路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这些意象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又可作为生活中实指的人与场景来理解,因而使诗的内容朦胧含蓄,耐人寻味。
《致橡树》1、《致橡树》中确立的新时代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诗人确立的是木棉的爱情,是一种平等独立、甘苦与共、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