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赤壁之战
司马光
(一)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
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
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岂足托乎!”备甚悦。
鲁肃说:“孙讨虏(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以礼相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另译)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状语后置),为孙权长史。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现在做)孙权的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同驻,驻扎)鄂县之樊篱口。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二)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状语后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状语后置),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中原地区)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古,向北方朝拜;今,方位名词,与南面相对)而事之!
如果能够拿(江东)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孙权说:“假若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就是天意,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定语后置),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孙权激怒的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将士,来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有人(同我一齐)可以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能抗拒(抗得住)这样大的灾难呢?”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状语后置),今战士还者(定语后置)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使动)上将军’。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要行军(跑)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受挫折(遭到失败)。’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水上作战;再一条,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的,是被武力逼迫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现在将军果真能够命令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同时刘豫州协同规划,同心合力,击败曹操的军队必然是无疑的了。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曹操的军队打了败仗一定会撤回北方,像这样的话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国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他下面的官员商量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