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7.47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0,∑F 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新高考物理总结知识点归纳一. 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零;b.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c.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2. 物体运动学a.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b. 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值和平均值的区别;c.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的加速度计算方法。
3. 物体静力学a. 平衡条件:物体受力合力为零;b. 焦点定理: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矩相等时,物体仍保持平衡。
4. 物体动力学a. 动量: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定律;b. 功与功率:功等于力乘以位移,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二. 热学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的测量和计量单位;b.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理量单位。
2. 理想气体定律a.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b. 相应的物理量单位和计算公式。
3. 热力学a. 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b. 热机效率计算公式。
三. 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a.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b. 平面镜、球面镜和棱镜的特点与使用。
2. 光的波动性a.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b.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双缝衍射公式。
3. 光的粒子性a.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基本原理;b. 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四. 电学1. 电荷与电场a.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伦定律;b. 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表示。
2. 电流与电路a.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b.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3. 电压与电功率a. 电压的定义和计算公式;b. 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守恒定律。
4. 磁场与电磁感应a. 磁场的产生和表示方法;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五. 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a. 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实验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b. 卢瑟福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结构中的核与电子的构成。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汇总一、运动学1. 位移和位移矢量的定义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5.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相关计算公式6. 斜抛运动的规律和相关计算公式7.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8.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及相关问题的求解9. 牛顿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二、力学1. 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2.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3. 动量和动量守恒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4. 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5. 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应用6.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和计算方法7. 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8. 阻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9. 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 弹簧的伸长量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三、热学1. 温度的概念和温标的转换2. 热平衡和热传递的基本原理3.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的计算方法4. 理想气体定律的表述和应用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6.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区别和计算方法7.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及计算方法8. 一般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2. 球面镜和薄透镜的成像规律3. 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原理4. 杂色和彩色图像的形成原理5. 光的色散和光的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6. 光的能量传递和光的功率的计算方法7. 透镜组的成像和焦距的计算方法8.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五、电学1.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应用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6. 电流的分支和电路的分析方法7. 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8. 电容器和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的规律及计算方法9. 高斯定理和安培定理的表述和应用10. 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计算六、波动与电磁场1.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基本特征和传播规律2. 声音波和光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的关系3. 声音波的干涉和衍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5. 波的超前和滞后现象及相关计算6.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7. 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关系及相关计算方法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9.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10.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式及应用总结:本文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和归纳,涵盖了运动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波动与电磁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1. 运动学基础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4. 电学基础知识(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等)
5.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
6.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熵等)
7.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高考物理必考题型:
1. 分析题: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题目所要求的未知量。
2. 计算题:包括简单计算题和复杂计算题,需要对公式和计算方法有深入理解。
3. 推理题:通过已知条件和已学知识,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4. 实验设计题: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个物理现象或者理论。
5. 记述题:对某个物理概念、现象或者理论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6. 应用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物理模型,用来解决某个工程问题。
新高考高三物理总结知识点1. 力学
1. 力的定义与性质
2. 牛顿运动定律
3.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合成
4. 力的分解与合成
5.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6. 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
7.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8.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9. 弹力和胡克定律
10. 运动学图像法
2. 热学
1. 热量和热平衡
2. 内能和热机效率
3. 热膨胀与热传导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7. 焓和焓变
8. 绝热过程和绝热指数
3. 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
3. 光的色散和光的光程差
4. 透镜和光的成像
5. 凸透镜成像公式和使用规律
6.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干涉
7. 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
4. 电学
1. 电流和电阻
2.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3.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4. 电功和功率
5. 电容器和电容性质
6.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7. 电场和电场的性质
8.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差
9. 磁场和磁力的作用
10. 右手定则和洛伦兹力定律
5. 声学
1. 声波的传播和噪声
2. 声音的特性和强度
3. 音受到的干扰和共振
4.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
5. 声音的吸收和多普勒效应
6. 核物理
1. 原子结构和核模型
2.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3. 核反应和核能释放
4. 核裂变和核聚变
5. 电离辐射和辐射防护
以上是新高考高三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你复习并提高物理成绩!。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中,准备物理科目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以确保能够顺利应对考试。
以下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供学生参考。
1.力学1.1 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1.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3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方程: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1.4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衡条件、摩擦力和滑动条件。
1.5 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1.6 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天体运动。
1.7 牛顿运动定律在铅垂线上运动和斜面上运动的应用。
1.8 压强和浮力: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2.机械振动与波动2.1 单摆:摆频公式、简谐运动和周期。
2.2 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振动频率、简谐运动和周期。
2.3 机械波动: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波速等。
2.4 声音的特性:声压、声强、频率、音速等。
2.5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3.热学与热力学3.1 温度和热量:温度计、热平衡和热传导。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功和做功的形式。
3.3 热机和热效率: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的计算。
3.4 热传导:导热系数、工热消耗、传热方程等。
3.5 热膨胀和热压强:线膨胀系数、膨胀表达式等。
4.电学4.1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等。
4.2 简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电功率计算、电路中的功率计算等。
4.3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等。
4.4 物质的电性: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等。
4.5 简单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长、频率、波速等。
5.光学5.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透射和光的折射等。
5.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子成像等。
5.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等。
5.4 光的干涉和衍射: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全部作为一门考试科目,物理不仅仅是高考中的一道必答题,更是考查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科目。
在高考中掌握好物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总分,还有助于开拓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下面就以电磁学、力学、热学和光学为主线,为大家整理和归纳一下高考物理知识点。
一、电磁学部分1. 静电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差、电容器基本性质、带电体与导体的性质等。
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电流强度、欧姆定律、功率与电路中的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与导体等方面的知识。
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磁力线、洛伦兹力、电磁感应定律、互感和自感、变压器等内容。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二、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
2. 万有引力引力的性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等相关知识。
3. 力和动量力的定义、动量的定义、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力的合成、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4.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力矩和转动平衡、刚体的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三、热学部分1.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平衡、热传导、热容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础知识。
2.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内容。
3. 热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率的定义、机械功、功率的计算等。
4. 热效应和热力学循环理想气体的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的做功和热效应、热机的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相关知识。
四、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等。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的条件和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等厚干涉、衍射的条件和衍射现象等。
3. 光的色散和光的偏振光的色散现象、色散背离定律、光的偏振现象等。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7)力学一、*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运动图像、V-T图像三、相互作用---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共点力平衡7.受力分析的方法8.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理解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抛体运动4.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三大宇宙速度(2)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潮汐问题(6)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拉格朗日点问题七、功和能1.功2.功率3.动能与动能定理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八、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冲量3.动量定理4.动量守恒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碰撞问题(2)爆炸问题(3)反冲问题(4)多过程问题九、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机械振动2.机械波电磁学十、静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力的性质3.电场能的性质4.静电现象5.电容器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2.导体的电阻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和电功率5.焦耳定律6.非纯电阻电路7.电动势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动态电路分析10.故障电路分析11.含容电路分析12.简单逻辑电路十二、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安培力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自感和涡流十四、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远距离输电十五、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电磁波谱十六、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元件2.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2.分子的大小3.扩散现象4.布朗运动5.分子热运动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分子势能8.温度和温标9.物体的内能十八、气体、固体、液体1.气体2.固体3.液体4.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物态变化十九、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第三定律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全反射的条件3.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双缝干涉2.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衍射图样2.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光的颜色2.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性1.能量的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核式结构模型3.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衰变3.核力和结合能4.核能5.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物理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曲线运动(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探究动能定理(1)探究动能定理(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电学实验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特殊方法测电阻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热学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气体实验定律五、光学实验(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双缝干涉实验六、创新实验(1)力学创新实验(2)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物理学史二、方法三、单位制1.力学单位制2.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电容器、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气体状态的PV=nRT。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干涉条纹、衍射现象、偏振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频率、速度。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能级。
2. 原子核:核力、核衰变、核反应。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弯曲时空。
七、现代物理1. 量子场论:粒子的场描述、基本粒子。
2. 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
八、物理实验1. 测量技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2. 基本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是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一、对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使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旋转为质点,地球旋转为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位移,运动速度S比t,a用Δv与t比。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为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始速度零比例法,再加上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的好方法。
自由落体就是一个例子,初速为零a等g.垂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均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在速度加速方向上,同向加速反向减少,垂直转弯不向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固,力分析是关键;根据效果分析力的性质力。
2.仔细分析应力,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是否见提示,根据状态确定弹性;先有弹性后摩擦,相对运动为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中,电场力无疑存在;洛伦兹力安培力,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记住。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仅为“数量,如果某个量的方向不确定,计算结果会指出;两力合力小而大,两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化,只有在最大最小的房间里,多力合力合力。
多力问题状态揭露,正交分解解决,三角函数可以解决。
4.机械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要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同一状态使用整体,否则隔离使用较多;即使状态不同,整体牛二也可以做;假设有或没有某种力,根据计算确定;极限法掌握临界状态,程序法按顺序进行;正交分解选择坐标,轴向矢量尽可能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与a方向相同,速度变量确定a方向,a变小则u可以大,只要a与u 同向。
2.N、T等力为视重,mg乘积为实重;超重失重,其中不变为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是超重;失重是由增减决定的,完全失重是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为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化,方向为切线。
新高考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物理作为新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新高考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机械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介绍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平衡:讲解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和性质,以及弹簧秤的使用。
- 重力:解释地球上物体的重力、重力加速度和重力的性质。
2. 热学知识点:- 热量和温度:阐述热量和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 理想气体:介绍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定压定容定温过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
-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3. 光学知识点:-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包括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 光的折射: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光的干涉与衍射: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包括干涉条纹和衍射光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 透镜与像: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薄透镜成像公式和透镜成像的性质。
4. 电学知识点:- 静电场:解释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包括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以及电场线和等电势线的表示方法。
- 电流与电阻: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以及电阻和电阻率的基本知识。
-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 电磁感应:阐述电磁感应的规律,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
这些是新高考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和理解,做到知识点全面牢固。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科目的各类题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一、质点的运动{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I:电流强度,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有关的内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第1篇1、磁现象: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3、地磁场: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xxx。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新高考物理考哪些知识点总结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物理科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新高考物理考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下面总结了新高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新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功、能量和质点运动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学问题。
2. 热学热学是新高考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物质的热性质、热力学定律、热量传递和热机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温度、热量和比热容等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定律和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3.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分支学科,也是新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波粒性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光学问题。
4.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之一。
包括电荷、电流、电势差、电阻、电路和电磁感应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与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与电学有关的问题。
5.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新高考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放射性衰变和核能利用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放射性衰变的原理,掌握核能利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决与原子物理相关的问题。
6. 近代物理近代物理是新高考物理中的高级内容,也是对学生物理素养要求较高的部分。
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近代物理问题。
综上所述,新高考物理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广泛,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和近代物理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
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 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高考理综物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1.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可以避免丢题,漏题,节约时间
缺点:有时遇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难题时常常由于忘情投入,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
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个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难题。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就赚了!
3. 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
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的现象。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
就要学会主动地暂时放弃,暂时放弃费时费力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容易题,拿到更多的分数——古人田忌赛马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做题顺序的选择,因人而异。
在平时训练中要尽早选定并稳定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