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1
李斯特⾳乐会练习曲三⾸之三《叹息⼤海》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浪漫主义⾳乐⼤师,以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乐活动家等多重⾝份活跃于19世纪的欧洲乐坛,是匈⽛利最具影响⼒的⾳乐家。
他的创作思想与实践具有原创性与预见性,⾸创“交响诗”这⼀⾳乐体裁,对标题⾳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同样,作为⼀位技术⾼超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通过⼤胆尝试,创作了许多独具个⼈艺术风格的钢琴作品,并在演奏中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极⼤拓宽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因⽽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
练习曲是作曲家们专为练习某⼀乐器演奏技巧⽽创作的乐曲,这种形式在19世纪中叶随着李斯特、肖邦等⼤师的出现,创作达到空前繁荣。
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主要包括12⾸超级技巧练习曲、19⾸匈⽛利狂想曲、3⾸⾳乐会练习曲、两⾸⾼级⾳乐会练习曲、6⾸帕格尼尼⼤练习曲。
⼤量的“华彩乐段”,⾼超的演奏技巧,变化多样的调式调性,优美的旋律等特点都可以在李斯特的练习曲中体现出来。
可以说,他的创作将练习曲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度。
创作于1848⾄1850年间的三⾸⾳乐会练习曲:《悲歌》、《轻盈》、《叹息》(⼜译《⼤海》)深受作曲家和钢琴家们的热爱。
明确的练习⽬的,⾼难度的演奏技巧,鲜明的⾳乐形象,优美的旋律是⾳乐会练习曲的特点。
热衷于炫技的李斯特所创作的⾳乐会练习曲,以绚丽的技巧,创新的⾳乐织体,多变的和声效果,优美的⾳乐旋律给⼈们⼀种强烈的震撼效果。
其中第三⾸《叹息》⼜名《⼤海》,是这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深受钢琴演奏者及爱好者所喜爱。
但这部作品却以抒情见长,旋律极富歌唱性。
全曲⾄始致终的分解琶⾳有如起伏翻腾的波涛,仿若是内⼼⼀声声悲伤的叹息,深情叙说着诗意的浪漫。
⼀、曲式结构《叹息》是⼀⾸三部式的练习曲,曲式结构图如下:此练习曲的第A部分为⼀段式曲式,主调式是降D⼤调,整体上是⼀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演奏要点分析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是多样化的:既有雷鸣般的辉煌响亮,又有喷泉般的玲珑剔透、轻盈敏感;既有完全属于钢琴化的音响展示,又有管弦乐队多层次的交响性效果。
音乐会练习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作品,而《轻盈》又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典型之作。
因此,要弹好这首作品,首先要掌握好其精湛的演奏技巧。
1.引子引子部分的演奏風格为A capriccio随想的,由六句单音旋律半音的形式上行进入,犹如随风飞舞的落叶,带有摇曳的感觉,富有想象力。
开头要演奏出上行疑问式的音调,既要注意乐句内部的渐强,也要处理好每一句之间的渐强,表现出摇曳的感觉,仿佛一浪接着一浪,并随着左手的进入,慢慢加快语气的重复。
到第8小节,变为徘徊式半音下行,由强到弱,逐渐平静下来,落在自由延长记号上。
演奏的时候,要把握好指尖的控制力,既要奏出优美静谧的音色,也要同时注意远近距离感的变化,等待主题的出现。
2.变奏一三连音以接近小快板的速度,很弱的力度下飘出,逐渐打破引子的静谧。
在这一段,从第11小节开始,三连音要有四三拍的律动,柔和而均匀地演奏,左手每一小节的音头,力度可稍果断一些,不可每一组三连音都强调音头,以表现出乐句的连续与持续感。
16至17小节的四个小连线,在每一句中,单音进入力度稍弱,作小渐强落到双音,仿佛一浪推着一浪。
胳膊的力量要随着手腕移动,演奏出方向感和层次感。
同时注意左手的两组音程,也可采用此方法,奏出方向感交替,层次递进的感觉。
3.变奏二由f小调转为A大调,主题由单音变为六度音程。
调性和织体发生了变化,丰富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和声力量得到加强。
旋律也更加明朗饱满。
这一段是整首作品的难点之一。
27和28小节六度音程的连续演奏对手指的要求较高,不仅要下键整齐,还要连贯,富有表现力。
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慢练做起,手掌和三关节要撑住,手指要有张力。
同时突出外声部。
要注意右手大指的控制,不要太强,避免影响旋律的律动和表现力。
2017年第1期(总第313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2017(CumulativelyNO.313)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王 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轻盈》集音乐性与技巧性于一体,技巧高超,却不乏旋律感。
与传统练习曲相比,音乐表现力更强。
本文将通过作曲家生平、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浅析,能够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关键词】生平;曲式;演奏技巧一、作曲家生平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出生在匈牙利的雷丁小镇,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六岁起就跟父亲亚当学习钢琴,七岁开始作曲,九岁就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奏会,由此,他也成为欧洲第一位开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演奏家,艾斯特哈齐亲王发现了他惊人的才干,资助他去维也纳深造,师从车尔尼和萨列里。
在维也纳期间,11岁的李斯特举办两次公演,得到贝多芬的赏识。
1927年,年仅16岁的李斯特因自身疾病与父亲离世双重打击,停止了演出。
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革命事件使他远离父亲去世所带来的伤痛,投身于艺术创作。
至于爱情,虽然曾经拥有,但结果并不是完满的。
与第一位恋人在怨恨中分手后,又因为教皇的反对而失去第二位恋人。
晚年,亲人﹑朋友的过世使李斯特的精神悲剧达到了顶点。
多重打击使他远离尘世,投身宗教,他开始从事宗教题材的创作。
1875年,运筹多年的匈牙利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正式成立,李斯特为首任院长。
1886年7月,去世。
李斯特享受着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带给他的光环与荣耀,在他的卓越音乐才华下,隐藏着他对音乐的无限膜拜之情。
但是这种崇高的精神特性并没有实现,而是不得不被金钱﹑身份﹑地位所牵制而融入到资本主义拜金风潮中。
这使李斯特的内心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辉煌表象下隐匿着痛苦。
虽然命途多舛,但是他却可以从烦扰痛苦的尘世逃亡理想之国,这就是他的音乐为什么不似莫扎特般轻快,也不似贝多芬般沉重。
2017年第18期(总第330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8,2017(CumulativelyNO.330)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大海》演奏分析余思捷(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摘要】《大海》是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最常演奏的一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
整首曲子描写了“大海”变幻莫测的形象,需要有良好的音乐设计来体现,这就是这首练习曲的技术难点和特点。
本文对此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演奏;音乐会练习曲;李斯特;《大海》【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大海》是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最常演奏的一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由于被用作李斯特的传记电影《一曲相思未了情》的主题曲而驰名全球,李斯特借变幻莫测的大海形象来抒发出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里用三个段落来表现大海的变化—《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风与海的对话》。
这首练习曲的主要织体安排是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的琶音为主,旋律隐藏在左右手交替跑动的乐句中,不像通常的曲子都是单纯的左手弹伴奏、右手弹旋律的织体结构。
这首曲子在左右手交替的分解和弦跑动中奏出主旋律,对每个音均匀连贯的触键要求非常高。
整首曲子描写了“大海”变幻莫测的形象,需要有良好的音乐设计来体现,这就是这首练习曲的技术难点和特点。
曲子一开始非常柔和地用左右手交替均匀地弹奏出分解和弦,让人仿佛看见远处的海面微微波动着,声音很纤细,双手要小心控制好音量,要很仔细地慢练。
慢练时,先不要用踏板,保持每个音均匀连贯地反复做左右手交替弹奏的练习,手指的肉垫部分要更多地接触琴键,指尖尽量少用,然后用柔软的手腕及手臂的推动来完成每一个音。
待练习熟练后,再加上踏板,并根据乐谱的要求,带着Agitato(激动地)和Cresc.(渐强)去奏出想象中的波浪般的效果。
从第3小节进入主题,开始全曲的第一段——《从黎明到中午》。
旋律线条交织在左右手交替跑动的乐句中,需注意在弹奏旋律线条时,左右手的交替容易导致力度不均匀的情况出现,这时无论弹哪一只手,都要保持一致的力度,切忌不可以从中加入强音的弹奏。
1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4斯特已经誉满欧洲,大名鼎鼎。
当接受邀请从柏林前往魏玛时,喜爱李斯特音乐的观众组成的欢送场面极为壮观。
1848年—1861年,在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魏玛时期是他其中的巅峰时期。
李斯特在魏玛任职宫廷乐队队长,魏玛的音乐也在李斯特的引领下迎来了音乐的荣耀巅峰。
[3]《叹息》是李斯特在1848年至1859年之间担任魏玛宫廷乐长时所作,这期间李斯特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其中《轻盈》《哀诉》与《叹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后被列入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全集2中三首音乐会练习曲。
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感情色彩匮乏,而三首练习曲的情感表达明确,即使用于音乐会演奏也不会使听众感到乏味,所以称之为音乐会练习曲。
在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叹息》最为著名,有着强烈的独创性和歌唱性。
当时,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有人热血追捧,有人极力反对,在褒赏和批评中他坚定初心,坚定自己的音乐风格,在他的助力下魏玛音乐迎来了鼎盛时期。
(二)《叹息》创作风格特点!1、标题音乐《叹息》这首练习曲极具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为方便听者更好地去欣赏以及理解一首音乐作品,通常李斯特会根据全曲的一个重要特征来选择一个标题,这就是标题音乐。
《叹息》这个标题可以诠释一整首作品,点明包含在音乐中的感情。
2、单一主题变化出现《叹息》由一个单一的基本主题贯穿整部作品,而这个主题每次的出现往往都会改变动机并加以复杂的变奏法,所以即便都是从同一主题出发,在不同地方出现的不同主题的性质都有所改变。
这是李斯特作曲技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他的即兴天赋以及对键盘卓越的控制力,也使得一个单一的基本主题有了无限的内部发展动力与戏剧性。
《叹息》主题最初犹如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鸟,渐渐地羽翼丰满翱翔天际,同样这幅作品随着进度的推进,主题也一步步地发展,直到主题变得华丽饱满,最后在由下行全音阶的六个音级的每一级上的大三和弦组成的全新的创作手法结尾,给听者留下更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与教学高难度的专业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内容能够提高练习曲的欣赏程度,把练习曲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成为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
《叹息》这首作品虽然是练习曲,但它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让人们在领略李斯特作品的炫技之外再次感受艺术之美。
本文通过对《叹息》的表现及李斯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体会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技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分析(一)创作背景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60年代,李斯特都一直致力于钢琴练习曲的写作。
期间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多数都能反映他的钢琴炫技的艺术特点,他把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钢琴技术的表现形式做了完美的结合,打破了以往练习曲中的长且单调的传统练习方式,把演奏技巧融入到诗画中,以便更好理解。
同时,李斯特还将他大多数的练习曲都附加了标题。
如:《钟声》《叹息》《森林的呼啸》《侏儒之舞》《玛捷帕》《英雄》《狩猎》《鬼火》《幻影》等等,栩栩如生、鲜明动人,使之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所以这些练习曲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
《叹息》(Un So Spiro),降D大调,深情的快板,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题标注其上,其中包括《哀诉》(Il laments)、《轻盈》(La leggier)和《叹息》。
《叹息》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最具独创性与歌唱性的作品。
(二)创作风格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同于其它练习曲光注重技巧练习,也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李斯特练习曲中一大特色。
这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练习曲,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
这首练习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一连串琶音跑动进入主题,琶音的跑动以及主题都是用左右手交替完成,对于练习左右手的衔接非常重要。
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保持着,有如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手交替着奏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
试析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风格特点——以《叹息》为例[摘要]:李斯特的练习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管是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手法,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浪漫主义时期之后钢琴练习曲的创作,其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本文以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叹息》为对象,介绍了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系列的艺术特征,分析了《叹息》独特的演奏风格,以及《叹息》的演奏技法。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叹息》;风格[Abstract]: Liszt’ s etude has a strong representative, whether it’ s writing style, or writing techniques, all thoroughly showed the romantic character,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piano etudes’ creation after the romantic period, its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 ll base on Liszt’ s Piano Etude of Sigh as object, introduc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iszt’s Piano Etude series, analyzing the unique style of the Sigh,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the Sigh.[Keywords]: Liszt;Piano Etude;Sigh ;Style在钢琴乐器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下,钢琴演奏技术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革新,使得钢琴练习曲体裁的创作与演奏不得不跟随时代而变迁。
9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乐思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创造出既有着传统韵味又体现创新精神的独特曲式结构。
钢琴作品《叹息》的创作适度保留了传统的音乐写作手法,也体现出李斯特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充实了音乐的情感情绪,也让音乐结构更加完整。
此部钢琴作品为四四拍的深情快板,降D 大调,单三部曲式。
降D 大调有着大调明亮的色彩,也带有一丝惆怅、悲伤的情愫,四四拍的规整节奏奠定了全曲的艺术风格。
乐曲开始是包含长乐句的引子部分,由左右手同时奏出琶音,采用分解和弦缓慢且深情地引出主题,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此起彼伏,将人们带到音乐的意境当中。
引子部分结束后乐曲进入A 部分,该部分由不规整的两个乐句构成,为复乐段形式,由双手交替的琶音奏出第一乐句的旋律,柔情似水的音乐形象似乎是内心倾诉,也像是对往事的追忆,第二乐句的情绪相较于第一乐句更加激动,如同叹息一般。
A ’乐段与A 乐段相比演奏技巧难度加大,延续了A 乐段的主干音。
整个A 部分以副属和弦伴奏衬托,营造出神秘的气氛。
接下来为四个小节的补充部分,三个小节的连接部分,抒情性的连接部分与B 乐段气势恢宏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
爆发式的B 部分由四个小节构成,自由快速的半音阶跑动,双音素材的加入使得该部分的浪漫气质与幻想色彩更加鲜明,调性的转变推动着音乐的进行。
华彩乐段后进入到A 的变奏中,如同幻想后的回归现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尾声部分小段的华彩音再次呼应主题,在缓慢的音乐流动中结束全曲,令人叹息[2]。
(二)标题性的音乐特色音乐的标题性原则是李斯特的创作特征之一,他认为这样便于听众理解音乐作品,更能够接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情绪与思想内涵。
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李斯特会根据标题进行构思,将标题视作引导听众欣赏钢琴艺术的提示。
同时,李斯特主张音乐同其他姊妹艺术保持联系,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歌德、雨果等大作家的著作为题材,围绕一个主题利用丰富的和声色彩手法,将钢琴音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融入钢琴音乐当中,不再将钢琴音乐视作单纯的、单一的音响艺术,而是追求钢琴音乐更富有诗意的表现形式。
受到某些新德意志乐派的反对,但这些反对并未阻挡李斯特探寻音乐真谛的脚步。
《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创作于该时期,题标注为《诗意的随想》,包含《哀诉》《轻盈》《叹息》[2]。
《叹息》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气息,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
乐曲贯穿着连续、快节奏的分解与轻柔的琶音,左右手交替奏出主旋律,琶音也随着旋律自然流动,如同大海波涛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这也是《叹息》被翻译为《大海》的原因。
优美如歌的旋律令人联想到一望无垠的大海,给人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仿佛乘坐在小船上、飘荡在海面上,享受着片刻的闲逸、情境。
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着旋律线条的起伏,加之细腻的伴奏,如倾诉一般展现出新奇的创作手法。
至此,乐曲都有着田园诗歌一般的意境,但结尾处不可预料的下行全音阶大三度和弦,如同黑暗中一声沉重、无奈、情绪复杂的叹息。
二、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叹息》是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以传统的体裁形式为基础,加入了个性化的处理,使得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尤其是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地,使得此部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具体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一)结构曲式的自由性钢琴作品《叹息》为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呈示部、补充、连接、中段、连接、再现前准备、再现段、尾声。
引子部分由两小节构成,降D大调,以分解和弦强调主调,由四组相同的琶音展开,左右手交替演奏并增强右手旋律色彩;呈示部为3至22小节,包含两大乐段,第一乐段包含两个对比关系乐句,降D大调。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结构相同,由降D大调变为A大调,主题鲜明且和声简单。
高声部旋律线条明朗,低声部用分解和弦伴奏,旋律有着较强的流动性与朦胧感。
呈示部乐句特点鲜明,3至8小节为a乐句,旋律平缓,从9小节开始情绪发生转折,到12小节音乐情绪回归平缓,如倾诉般欲言又止,似深夜的叹息。
13至18小节为a 乐句的变化重复,节奏加快、情绪高亢、力度增强,突出主旋律色彩。
[收稿时间]2014-05-18[作者简介]陈昱青(1991-),江西九江人,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之一。
由于他的多面性格,造就了他所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无限的矛盾和想像。
其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的矛盾美包括“主题变形”的写作手法等方面。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矛盾美[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7-0166-02陈昱青(广西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系,广西南宁530001)2014年11月November,2014University Education一、李斯特生平简介弗朗兹·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1811年11月22日诞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市,父亲是埃斯特哈齐家族的管家,业余大提琴家,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未能完全成为一位职业音乐家;母亲是一个小商人的女儿。
李斯特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所以从小受到父母得天独厚的爱。
宗教跟匈牙利民间音乐深深地影响着李斯特,他的性格复杂多变,内心的情感丰富。
他是钢琴家,亦是指挥家、作曲家、评论家、钢琴教师,一生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所以其音乐也充满着矛盾性。
二、《叹息》的创作背景李斯特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叹息),两首练习曲(森林的呼啸,侏儒舞),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
他在练习曲创作上具有超群卓越的技巧,每首练习曲几乎都是有针对性地练习,却又不失音乐的美感,追求高超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真挚强烈的情感抒发。
《叹息》又名《大海》,风格细腻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也是李斯特在魏玛担任乐队队长时创作的练习曲。
魏玛时期正是李斯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一位侯爵夫人从俄罗斯追随李斯特来到魏玛,一直伴随着李斯特,她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李斯特的创作和思想。
爱情的甜蜜和事业的成功让李斯特的心绪反映到了他的音乐作品当中,《爱之梦》、《十二首超技练习曲》、《瑞士巡礼之年》、《意大利巡礼之年》、《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等许多知名度极高的作品都出自于此时期。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作者:王栋魁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6期摘要: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本文以《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的《叹息》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创作背景、音乐结构以及演奏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作背景;分析;演奏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影响深远形象鲜明思想内涵深刻的钢琴音乐作品。
1848年至1861年李斯特在魏玛宫廷担任乐队队长,这一时期是李斯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和《叹息》也创作于这个时期。
本文以《叹息》为研究对象,从他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及演奏进行分析。
一、《叹息》的创作背景李斯特作为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19世纪中叶最勇于创新的人,无论是在演奏风格和音响效果方面,他都是一位重要的革新家,在他演奏的实践中以及钢琴音乐创作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具一格,富于鲜明特性,旋律流畅优美,热情奔放,诗意与华丽辉煌兼有的浪漫主义风格。
1848年至1861年李斯特在魏玛宫廷担任乐队队长,这一时期是李斯特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创作了他仅有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和《叹息》,三首音乐会练习曲都是浪漫派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李斯特在这一时期的心情、情感在这三首练习曲中均有明显的体现。
《叹息》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很强,充分体现了李斯特独有的钢琴音乐作品风格。
二、《叹息》的音乐结构分析(一)主题分析降D大调,4/4拍。
旋律声部(第3、4小节),从第二拍开始打破了节奏强弱规律,由弱开始,由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均分型节奏左右手交替弹奏高音构成。
旋律走向为向上级进,由倒数第二音的向下纯四度跳进引入继续向上级进,旋律的强弱走势呈总体上渐强到小字二组的F为本句最高,再由此渐弱,构成消失感。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摘要】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是钢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其历史背景和意义来看,这些练习曲为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练习曲之爱》、《练习曲之魔》、《练习曲之火》、《练习曲之水》和《练习曲之风》五部作品则展现了李斯特在创作上的独特天赋和深刻思想。
这些练习曲因其音乐性和技术挑战性备受钢琴家们推崇,对今后钢琴练习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将继续在音乐界中闪耀,为钢琴演奏者们提供更高水准的挑战和表现机会。
李斯特的这些练习曲无疑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将继续激励和启发后人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关键词】李斯特, 超技, 钢琴练习曲, 历史背景, 意义, 《练习曲之爱》, 《练习曲之魔》, 《练习曲之火》, 《练习曲之水》, 《练习曲之风》, 影响, 未来发展.1. 引言1.1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历史背景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挑战性,更突出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
通过这些练习曲,李斯特不仅展示了他在钢琴演奏技术方面的造诣,还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逐渐成为钢琴演奏家和学习者们的必修曲目,被视为学习和提高琴艺的重要素材。
这些练习曲不仅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挑战,也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体验李斯特在音乐表达上的独特风格和思想。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在历史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了李斯特作为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非凡才华,也为后世音乐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2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意义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意义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贡献和音乐教育价值。
这些练习曲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李斯特的作曲技巧和艺术修养,更是为了帮助钢琴学习者提高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练习这些曲目,钢琴学生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技巧性和表现力,同时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和深度。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意义还在于其对后人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的影响。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作者:王栋魁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5期摘要: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涉及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音乐会练习曲作为他钢琴作品中独具代表性的体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的《轻盈》为研究对象,以作品的曲式框架为脉络,从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力度和速度的术语内涵理解等几个音乐要素,展开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钢琴演奏以及钢琴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李斯特;《轻盈》;分析;演奏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伟大的匈牙利钢琴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人生按音乐创作的分期,把李斯特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演奏大师1811―1847年;魏玛1848―1861年;晚年1861―1886年,而1848―1861年在魏玛宫廷任职期间是李斯特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也包括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叹息》,本文以《轻盈》为对象进行分析。
音乐会练习曲《轻盈》属于变奏曲式,全曲包括引子、主题以及主题的10个变奏。
曲式结构如下:引子(1-10)f小调;主题(11-20)f小调;变奏1(21-26)f小调-降A大调;变奏2(27-33)降A大调;变奏3(34-40)降A大调-E大调;变奏4(41-48)E大调-f小调;变奏5(49-52)f小调-降A大调;变奏6(53-59)降A大调-E大调;变奏7(60-65)降A大调;变奏8(66-75)降A大调-f小调;变奏9(76-87)f小调;变奏10(88-100)f小调。
引子(1-10),在f小调上进行的连续半音上行构成的旋律动机,连接着左手出现的属持续。
使得引子部分的基调神秘而带有随想性。
从演奏技术层面来说,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三连音的弹奏,可在遵循全曲基本速度的前提下,做节奏松紧的调整,弱起开始、跨小节连音打破了三拍子原有的连动关系与强弱规律,演奏者需要考虑在这两个因素下做弹性节奏的技术处理。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曲《叹息》作者:邓炎树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情感表现和演奏方法两个方面对李斯特的《叹息》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主题构思、演奏的技术技巧以及音色和音响上的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演奏技巧;风格一、李斯特及其钢琴作品简述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1811—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
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
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
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
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学院并任院长。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
他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
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地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马旻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摘要】弗朗兹·李斯特(Ferenz Liszt,1811-1886),是19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在音乐发展史上被誉为“钢琴之王”。
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甚至整个音乐发展史上最具开创性和探索性的音乐家。
本文对李斯特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第二首《轻盈》的艺术特点以及演绎方法展开研究,从《轻盈》的本体曲式结构出发,研究该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从技巧和音乐两方面对演绎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李斯特;轻盈;艺术特点;演绎方法【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4-0104-02【本文著录格式】马旻媛.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J].北方音乐,2020,12(24):104-105,108.一、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简介1848年,李斯特与魏玛宫廷的关系变得稳固了,因此生活变得平静且安逸,这让李斯特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作。
他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都让人觉得有了升华,也更好地展现了他的内心,因此说,这个时期是李斯特的创作巅峰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首音乐会练习曲》诞生了,第一首为《悲伤》,第二首为《轻盈》,第三首为《叹息》,但这些标题是由出版社在出版时后加的。
《轻盈》是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中最精致优美的作品之一,全曲带有令人幻想的色彩,又给人清新悠然、张弛有度之感,充分展示了钢琴从低音区到高音区不同色彩的音响,右手连续的半音阶仿佛随意的即兴演奏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二、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的艺术特点(一)《轻盈》的曲式分析《轻盈》是单三部五部变奏曲式,属于自由变奏。
自由变奏,也被称为性格变奏,是19世纪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个性化的变奏,与浪漫主义的创造有关。
“自由变奏曲的各个变奏和主题的关系不如严格变奏曲那样密切,主题的速度、节拍、调性、调式、结构、体裁和性格都可能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