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可控:信托产品刚性兑付
- 格式:docx
- 大小:13.88 KB
- 文档页数:2
风险可控:信托产品落实兑付,保障客户利益
有人说,信托业“刚性兑付”是理财投资市场的神话;也有不少权威人士直接表明,从2001年《信托法》出台至今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神话仍未打破。
或许正因为这听上去像是“神话”,媒体也乐于报道某某信托产品有兑付风险,尤其是信托规模已达10万亿的今天,涉及数万家融资公司,如果这每一家融资公司融资后都能发展顺利,都能及时还款,那可能这才真是神话。
但是,我们确实没有看到有媒体报道信托投资者因为投资收益没兑付而起诉信托公司。
在这理财时代,鱼龙混杂,规模巨大的理财市场,就算银行也难逃因为帮客户理财出了事故之后遭客户投诉起诉,而且可以说客户起诉银行的事件并不鲜见,而信托业我们只看到了信托公司代表客户起诉融资方,为客户争回权益。
下文我们简述信托业“刚性兑付”的神话如何诞生:
1、维护信托公司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公司的信誉与凝聚力,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赖度。
这是信托公司尽力保障“刚性兑付”的根源出发点,也是信托公司的发展之基。
68家信托公司没有哪家公司轻易敢不顾自身品牌与信誉而将客户的利益置身事外,一旦信托产品兑付风险抬头,信托公司必然会出面想方设法保障客户的权益。
尤其这是整个行业的一致行动,如果哪家信托公司率先轻易打破刚性兑付,怠慢客户的利益,必然其在信托业之后就难以立足,失去客户对其信任。
2、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大部分都很强大,处置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能力强。
68家信托公司,初步统计,有27家是央企控股,28家是地方政府控股,7家外资银行控股,只有四川信托、新时代信托、万向信托、国民信托等6家属民营控股。
股东背景强大,注册资本多数也有数十亿,这不仅是信托公司发展的优越“硬件”,此外,大公司本身就非常注重自身的品牌信誉,防范风险能力强、方式多。
一旦有信托产品面临兑付风险,信托公司会出面处置融资公司的抵押品或其他资产或股权质押等等,几亿元的信托产品风险缺口规模,信托公司有能力垫付,从而先保护客户的权益,然后通过上述或其他资本处置方式追回信托公司自身的权益。
3、监管机构潜在要求“刚性兑付”。
银监会作为信托公司的监管机构,虽然没有颁布针对性条例要求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但在监管上一直是强调信托公司要防范风险,保障投资者权益。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2013年底信托公司年会上表明了信托公司将分级评级管理,对社会大众负责将成为评价信托公司的指标之一,换句话说,如果信托公司的某个产品违约不能兑付,对其自身的评级与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4、从信托投资者这个群体而言,本身信托是高净值人士专属的投资渠道,这部分人群对资本、投资与风险都有自己的认识,投资选择与渠道也多样,对自身的权益也有很好的认知,所以信托业的发展第一位就是要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要从本质上争取得到高净值人士对信托的认同,只有这样,信托整个行业才能前进。
就如文章开头所述,信托规模发展至10万亿的今天,涉及数万家融资公司,如果这每一家融资公司融资后都能发展顺利,都能及时还款,那可能真是神话了。
有风险被报道并不可怕,最关键的是出现了兑付风险后,信托业信托公司是如何处置的,又如何维护了客户的权益,保障了信托兑付。
新华信托最新案例——2013年最被关注的一款信托产品之一,新华信托.上海录润置业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大量媒体报道其“担保人”跑路,兑付有风险,但2014年1月9日新华信托发布公告声明:已如期兑付,一期客户本息已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