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释,联,悟,诵”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高山流水等古曲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同学们,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是一首歌、一幅画、甚至一件不起眼的工艺品。第八组课文将带我们走进艺术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首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一段高雅的音乐,想想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气息?心里有怎样的感受?(点击古琴)学生认真倾听后自由说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体会,并表达出来,这是很好的理解方法。(师边说边板书:展开联想和想象)其实我们不仅欣赏音乐

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文章、欣赏图画时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体会,而且,写文章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表达,(板书:学习作者

表达的方法)请齐读。这就是我们这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之一,同时另一个训练重点就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你知道吗,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古文、也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名叫——《杨氏之子》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啦?(师出示幻灯片:读释联悟诵)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点评、正音。

3、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出示重点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师出示隔断文)。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都按捺不住了,给老师一个展示的机会行吗?(师范读)

6、怎么样?老师读得还可以吧?愿不愿意和老师PK一下?

7、指名与老师赛读。师及时点评肯定。(如:老师最喜欢你洪亮的声音,最欣赏你自信的姿态。)

8、生小组赛读。

9、全班齐读。

小结:读得太好了,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过渡: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了解?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伯牙钟子期)

2、理解大意。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1)自读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班上汇报交流:

师点拨: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那既然是表赞叹的语气词,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出示重点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句指名读)

3)“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

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这句话?练读

4)刚才你们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教师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可见中国的汉字是多么丰富、多么富有魅力呀!)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看谁讲的生动?

3、感悟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板书: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3)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4)善听的子期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还听出了伯牙像山一样的宏伟志向,像海一样的博大胸怀)

点拨: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像伯牙这样一个大智大仁之人,纵情山水之间,把自己的一腔情怀流诸于指间弦上,那抒发的是自己宏伟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呀!

4、想象说话

1)善鼓琴的伯牙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他还可能表现什么?

2)假如你就是善听的子期,让我们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试着用课文中的方式表达出来好吗?

出示句型练习: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3)正是这样,所以文中说——出示句子“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生齐读。

师:这才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真知己呀!

4)有道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初遇子期时,不相信一个山野樵夫能如此精通音律,便百般试探,结果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并一一解出其中神韵。伯牙终于觅到知音,他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生自由回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5)师:有史料是这样描绘的——出示“拓展一”

6)引导生齐读前一部分——出示幻灯。

5、点明中心

1)引:是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他们是多么兴奋与激动,聊不完的话,续不完的情,于是双双相约,明年此时此地不见不散。然而,世事难料,那个世上最懂我的人已经去了,怎不令我痛断肝肠,出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请生再读

2)世间风情千千万,借用柳永《雨霖铃》里的一句话说“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伯牙“纵有万种神韵,更向何人弹”哪!从此后,也只能“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了,所以,古琴啊,古琴,留你何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悲痛欲绝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3)伯牙断绝了琴弦,也断绝了名誉、地位,从此后,富贵如云散,名利成枉谈,只有明月清风相伴,高山流水相依,剩下的只有无边的寂寞了。出示子期死后,伯牙于墓前悼念,曾写下一首短歌,(出示拓展二,配乐诵读):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4)请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再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拓展:

1师:一段凄美的友情佳话千古流传,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还曾这样写道——(出示拓展三)“摔碎瑶琴风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师:其实,在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中,像这样歌颂友谊或相知的诗句还有很多,说说你积累的歌颂友情、知音的诗句或名言。

3引导背诵:

师: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琴为知音者弹”。我们动容于千古知音的同时,更感叹于作者的独具匠心,他仅仅用了7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段凄美、动人的情感故事,而且,作者运用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热情地歌颂了伯钟之间的真挚深厚的友谊,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知音的可贵。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呀?

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优美乐曲中练习背诵课文吧。

结语:都说知音最难觅,但我想,如果你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一定能找到你的知音,希望大家都能觅到这样“士为知己者死,琴为知音者弹”的肝胆相照的挚情好友。

4拓展练习:学习两篇文言文了,现在你觉得文言文好不好?难吗?那我们再来读两篇文言文。运用这五步阅读法自主学习。(出示拓展练习)六:课后作业

将课文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写在日记上。

25伯牙绝弦

知音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情感真挚

(完整word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

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 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详细

伯牙绝弦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几段音乐,闭上眼睛认真感受,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梁祝》为我们讲述的是梁祝化蝶的凄美故事。 《赛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像。 生活中,音乐就是用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描绘着美好的画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美妙的音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课文讲的谁与谁的故事伯牙是谁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人们誉为“琴仙”。《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停止了吃草,抬起头来听他的琴声。可见伯牙的琴艺是何等高超。 3、伯牙绝弦,绝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伯牙作为一代琴仙,是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断绝了琴弦,一生不再弹琴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苦流传的动人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指读。 预设生1:有没有读错的音。 预设生2:有的句子没有读对停顿。 师:有哪些句子不好读,或者你想提醒大家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么,谓是什么意思乃的意思是破琴绝弦指的是 生回答。 师:意思理解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请两位同学读。 师:大家注意到这句话了吗

出示:兮是什么意思,若是 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两位同学读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 学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全文。 2、师: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出示:画节奏文章)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范读) 师:同学们不妨拿出笔,边听,边在你们的书上作出这样的记号。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篇文章的读一遍。 四、深入学习 (一)了解梗概、何为知音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两个人。板书:伯牙钟子期 师:对于钟子期,你了解多少 学生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1: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1:“善”。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同意谁的观点生:第二个同学。“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文中还有两个善,一起看一下: 出示: 师:这两个“善”怎么解预设:生:“善”就是好的意思。 师:“哉”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啊!”“善哉”就是好啊,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止“好啊”一个解释,表示赞叹时,还可以说什么预设生:真棒啊!真行啊!不错啊!了不起啊!妙极了!真厉害啊! 3、师:伯牙和子期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板书:琴)你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告诉了我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D: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勾画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预设:生1:我认为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在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就是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巍峨。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1-9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ame is Gina.教学目标与要求话题Topic 结交朋友( Making new friends) 功能Functions 1能够介绍自己的姓名( Introduce yourself) My name is…/I'm… My first/last name is… 2能够简单问候初识的朋友( Greet people) Hello! /Hi!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3能够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s)A: What's your/his/her phone number? B:It's… 语法Grammar 1能够正确使用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用法(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o be) I'm Gina. My name's Gina. A: Are you Tony? B: Yes, I am./No, I'm not. 2能够正确使用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对方姓名和电话号码(What questions) 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3能够正确使用下列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Possessive pronouns) my, your, his, her 词汇和常用表达Words &Expressions 1能够正确使用下列词汇(Curriculum words) name, telephone, phone, number, friend, China, school, your, her, his, he, she, nice, first, last, middle,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meet, too, not, and, yes, no, to, Ms. 2能够正确使用下列常用表达( Useful expressions) first name, last name, middle school, telephone /phone number Nice to meet you! 语音Pronunciation 1能够辨别3组元音音素:/i:/和/i/\ /e/和/∞/、/3:(r)/和/9(r)/ 2能够理解下列缩略形式的意义并掌握其发音: what's, name's, I'm, she's, he's 学习策略Strategies 初步学习在听力和阅读过程中把握具体的信息:常见英语人名和电话号码 文化知识Culture l了解英语姓名小常识 2了解西方初次见面的礼节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 案(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总体单元教学目标教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主笔人:教学内容入学教育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 教具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课时 教学过程总体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 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养成 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课时安排:2 课时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主笔人:教学内容汉语拼音1-13课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 教具卡片、课件等课时 教学过程单元目标: 1.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 写。 2. 2.知道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合,能直接读出四声。 3.能准确地拼音节。 4.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拼音字母、音节。 5.认识7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难点:1.读好第二声和第三声。 2.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3. j q x 与ǖ相拼时,ǖ上两点省写。 单元教法: 1.观察图画,联系实际,认清并牢记声母、韵母的形、音,掌握整体认读音节。 2.联系生活中一些语言的发音,练习拼读音节,通过用音节组词,说话,提高 学习的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4.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 堂效率。

特级教师展示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意图

特级教师展示课 25伯牙绝弦教案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大家一起读。(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我们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水平。) 2、检查读书 (1) 谁读第一句。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老师读自由练读。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 (4)谁读最后一句。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我们齐读。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

师则实行精当的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实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水平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善于近义词---擅长。(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能够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使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实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实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对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四、学习想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

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教师准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 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 6、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指名读。 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句子]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七年级英语第一册Unit -——Shopping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丹堡初级中学毛文艳 语言技能: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部分,7年级学生应当达到三~九级目标要求中的第三级目标。具体说,本单元的语法内容some与any的用法和There be句式都与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有关,所以学生要能识别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语调;要能听懂与购物有关话题的对话或语段;能在课堂敢于用简短的英语和老师、同伴就购物话题进行交流;能准确读出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写出北城简单的与购物话题相关的短文。 语言知识:学生能根据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准确读出单词,或根据音标拼出含有相应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如:black, spring, cousin, people, garden;能熟记、读准并学会使用本单元的41个四会词汇,会读、听得懂四个带﹡号的单词,熟背并运用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初步掌握some和any表数量时在肯定句、否定句及疑问句中的用法,尤其是在表示主动提供帮助、提出请求或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不用any而用some的用法;能初步掌握一般现在时的“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能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和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进行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学生等话题的情景交际。 情感态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老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习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万盛经开区丛林学校赵小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钟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做游戏——课前谈话做铺垫 1、做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自由说ABCC结构的词。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春雨绵绵、白雪皑皑、芳草萋萋、炊烟袅袅、云雾蒙蒙、霞光灼灼。 2、找规律,总结。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景物) 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二、导读课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从图导入。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位人物: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贵族打扮的,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青布包头,衣着布衫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2、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弦”的读音。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也就是不再弹琴了的意思。理解了意思,们再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己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慢一些,注意停顿。 2、(课件出示课文节奏)请同学们照着上面的节奏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课文。 四、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2、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知音及知音的意思) 4、还记得伯牙、钟子期是何许人一个晋国的士大夫和一个楚国的樵夫是什么使他们成为知音呢(板书:琴) 5、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6、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 (生读):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强调出“鼓”和“听”。(指名学生再读) 7、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这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二)精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同学们,古文很精练,只有短短77个字的文章不仅概括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还具体写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具体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25《伯牙绝弦》 【教材】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 【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评价活动方案】

目标一在环节二反馈自学情况时进行评价(课中反馈) 目标二在环节三的“理解课文”环节和反馈练习三中进行评价 目标三在环节三的“感悟深情”环节进行评价 目标四在反馈练习一中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预案】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八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2)学习作者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艺术。 2、了解课文的安排,(出示单元知识树)看看围绕“艺术的魅力”安排了哪些内容?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感受古文音乐美。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打开课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开始学习吧!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词汇:noodles, dumplings, rice, soup 2.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3.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4.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1.词汇:noodles, dumplings, soup, and rice 2. 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交流。 教学过程: I. Warm up 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Ss:Fine,thanks.And you? T:I’m fine,too.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 13. What is it? It’s ______. T: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drink? Who cooks in your home? Do you know how to cook? Today let’s have fun learning about eating and drinking. II. New Concept 1.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词汇: Look at t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sitting? Who is there? Introduce: noodles, dumplings, soup, r i ce, n i ce, m i ce, n i ne, f i ne 1. Let’s chant! 2. 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句型: What does Li Ming’s mother say? What does Jenny say? Would you like some _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III. Practice 1.Play a guessing game to practice the four words. 2.Let’s do it. (part 4)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要求会认6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春雨的作用,培养学生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二单元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4、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5、从识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识字规律 第三单元 1、认识“雾、霜”等71个生字,会写“和、语”等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课。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逐渐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4、从识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 第四单元

1、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夏天的情趣。 2、认读本单元生字,写好汉字。朗读、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第五单元 1、会仁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说话,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读、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儿歌,了解阅读内容,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积累和运用语言。 3、认识到遇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做不到的事自己做到了,就是一种创造。 4、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第六单元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2、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流利的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 3、用多种方法识字,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背诵儿歌。能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4、“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明白。文明大方。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3、指名读课文,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几遍读下来,你们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钟 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 (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完整版)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Unit 1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言语技能目标 1.能够询问他人一些有关动物的表达法。 2.能够区分并用英语向别人介绍不同的动物,包括部分动物的成年和幼仔的名称。 3.能够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未知信息、传递新信息。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听、说、认读以下单词: foal, calf, kid, lamb, cub, joey; 2.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 a, horse, cow, monkey, goat, sheep, rabbit, bird, lion, tiger, elephant, mouse; 3.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下句子: What do you call it? We call it a foal / a kid. What can we call it? We can call it a cub. 4.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句子: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horse.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goat. Is this a tiger? Yes, it is. Is that a lion? No, it isn't. 5.能够正确说唱3个chants,对/ ai / ,/ i / ,/ d9 / 三个音素的发音准确、清晰。 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钟。 2.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仔。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世界各国珍奇动物的种类,以及各国为保护动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幼小动物时的不同方式:汉语直接在动物名称前加“小”,如:“小狗”;而英语中很多小动物用专门的词语表示。 Unit 1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言语技能目标 1.进一步了解英语中许多动物的成年和幼仔的不同名称,熟悉本单元出现的动物幼仔的英语表达方式。 2.能够用英语向他人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并对小动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3.能够就自己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的小动物用英语向他人进行提问,以获取信息。 4.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学会使用简单评价语。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下单词:有关动物名称的单词:chick, duckling, gosling, kitten, puppy, piglet; 表示动物专长的动词和动词短语:swim, play, jump through a ring, climb (up)a ladder, ride a horse; 2.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及缩写形式: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定稿)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定稿) 龙湾区海滨一小陈晓娟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人解课题。 1、出示“伯牙鼓琴图”,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有两个人,知道他们是谁吗? (坐在草席上弹琴的是个著名的琴师,两千多年前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旁边站着凝神听琴的,却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 2、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在常人眼中,一个高贵,一个低贱,是根本走不到一块儿的。但这在他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友情故事——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题目能读懂吗?(绝:断绝;弦:琴弦。字面上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实际上就是不再弹琴了。绝弦的绝在现代语中也很常用,如绝交。) 3、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也称古文。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读懂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先读懂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读懂句子,读通课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 二、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大声读2遍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复练读,读出节奏。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请自己试着读一下。 4、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5、交流反馈,了解大意: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板书:伯牙和钟子期)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死 形成板书: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绝弦(善听) 6、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1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2)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想) 3)出示: 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认为、以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